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教学已逐步被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计算机技术,能将抽象、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也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多媒体教学对声、文、图、像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够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教于乐。因此,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始终是一个值得我们教师去关注与思考的话题。下面我就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1. 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成功与否关键是新课的导入,因此老师在导入时,要注意根据儿童的特点,精心设计吸引学生的导语,借助多媒体创设有趣的情境,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引人入胜,把学生带入愉快好学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时分的认识”一节课,课件从儿童熟悉的龟免赛跑故事引入:兔子输了不服气,要求重新比赛。教师巧妙地把比赛场地设计为圆形,周围均匀分布12棵小树(钟的形状),兔子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一口气跑了一圈(12个大格),龟只跑到第一棵小树(一个大格)。赛跑过程配上音乐,这种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的情境创设,抓住教学内容的主要方面,通过直观演示,启迪思维,既加深了对时和分的认识,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2. 利用多媒体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特点,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在教学“几和第几”时,我创设小动物赛跑的情节,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将教学内容融入小动物赛跑的情境中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看着动物伴随着音乐奔跑的情境,兴奋极了,很快积极动脑思考:这些动物谁跑了第一名?谁又跑了最后一名?跑在第三的是哪只小动物?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学生很快就做出了正确的判断,突出了教学重点,学会了数的顺序,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知识的难点。
3. 利用多媒体教学,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师要捕捉生活中的素材,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中的知识相融通,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切入点,创设一种贴近实际的生活情境,寻找生活原型,把抽象思维“物”化为学生已有的生活表象,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使数学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例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时,由于平移与旋转介绍的是生活中的现象,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对学生来讲是十分陌生和抽象的,因此我先利用摄像机摄取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让学生观察,把学生的视角从课堂内扩展到课外,把学生放在现实情境之中来认识概念,了解作用,增加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看到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体验着数学学习的价值。
4. 利用多媒体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 ;建立新型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往往喜欢一门课的前提条件就是喜欢这门课的任教教师。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需进一步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拓宽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空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往教师当搬运工,单项传递知识的过程,巧妙地运用多媒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从死板的学习模式转变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中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变学习方式。
5. 利用多媒体教学,在思维困惑处点拨、疏导
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特别是理解有关几何形体的组合图形是比较困难的。在他们思维困惑处适时介入多媒体,呈现“切割”、“旋转”、“平移”、“提取”等动态过程,有利于及时点拨疏导,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例如:学生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在计算半圆周长时,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为半圆周长。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一是受圆周长计算方法和“半”字的影响;二是在思维转折处产生了障碍,没考虑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两者的区别。此刻,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半圆图(弧长和直径可以分离)。通过了多媒体的操作演示并稍加提示,使学生明白“半圆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学生对此解法突破了思维困惑,从而化难为易,化隐为明。
总之,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通过带娱乐性的操作演示,所以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能使学生轻松学习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质”之目的。
收稿日期:2013-02-21
1. 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成功与否关键是新课的导入,因此老师在导入时,要注意根据儿童的特点,精心设计吸引学生的导语,借助多媒体创设有趣的情境,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引人入胜,把学生带入愉快好学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时分的认识”一节课,课件从儿童熟悉的龟免赛跑故事引入:兔子输了不服气,要求重新比赛。教师巧妙地把比赛场地设计为圆形,周围均匀分布12棵小树(钟的形状),兔子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一口气跑了一圈(12个大格),龟只跑到第一棵小树(一个大格)。赛跑过程配上音乐,这种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的情境创设,抓住教学内容的主要方面,通过直观演示,启迪思维,既加深了对时和分的认识,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2. 利用多媒体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特点,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在教学“几和第几”时,我创设小动物赛跑的情节,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将教学内容融入小动物赛跑的情境中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看着动物伴随着音乐奔跑的情境,兴奋极了,很快积极动脑思考:这些动物谁跑了第一名?谁又跑了最后一名?跑在第三的是哪只小动物?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学生很快就做出了正确的判断,突出了教学重点,学会了数的顺序,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知识的难点。
3. 利用多媒体教学,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师要捕捉生活中的素材,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中的知识相融通,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切入点,创设一种贴近实际的生活情境,寻找生活原型,把抽象思维“物”化为学生已有的生活表象,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使数学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例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时,由于平移与旋转介绍的是生活中的现象,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对学生来讲是十分陌生和抽象的,因此我先利用摄像机摄取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让学生观察,把学生的视角从课堂内扩展到课外,把学生放在现实情境之中来认识概念,了解作用,增加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看到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体验着数学学习的价值。
4. 利用多媒体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 ;建立新型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往往喜欢一门课的前提条件就是喜欢这门课的任教教师。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需进一步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拓宽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空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往教师当搬运工,单项传递知识的过程,巧妙地运用多媒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从死板的学习模式转变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中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变学习方式。
5. 利用多媒体教学,在思维困惑处点拨、疏导
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特别是理解有关几何形体的组合图形是比较困难的。在他们思维困惑处适时介入多媒体,呈现“切割”、“旋转”、“平移”、“提取”等动态过程,有利于及时点拨疏导,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例如:学生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在计算半圆周长时,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为半圆周长。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一是受圆周长计算方法和“半”字的影响;二是在思维转折处产生了障碍,没考虑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两者的区别。此刻,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半圆图(弧长和直径可以分离)。通过了多媒体的操作演示并稍加提示,使学生明白“半圆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学生对此解法突破了思维困惑,从而化难为易,化隐为明。
总之,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通过带娱乐性的操作演示,所以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能使学生轻松学习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质”之目的。
收稿日期:2013-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