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衔花季的至尊稞麦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麦青稞,既属于高原特有,亦为世界稀有之粮食物种,是否也同样需要关切保护?这事儿,抑或人们尚未全然意识到。
  一些上岁数的乡人心里有话欲说还休:曾经紧挨庄廓的一片片青稞田,说消失就整个消失了(近几十年间,青稞以不可逆之势收缩向高海拔地带。究其原因,首推气候变化,它们实在忍受不了那个热)。
  好就好在,在更高更远处,青稞与乡亲们形影不离的日子一如既往。大家按部就班,表明青稞久经考验不在话下。独步高处一枝独秀,相对稻谷小麦以及玉米高粱,青稞名至实归是无可逾越的高山作物“绿色屏障”。
  有着悠久种植史的祁连山门源盆地,青稞每年3月20日开种。海拔3千米上下,草木皆还冬眠着,此时春播已算早得不能再早了。相应的,紧依祁连山北麓,盛产名马的甘肃山丹青稞,基本也在这个前后。
  此之前,主人先要把籽种倒腾出来,于露天来一次“日光浴”。晒种,得两三天。频繁的搅动加持续的受热,籽种休眠激活,又大幅增注了所谓“钙质元素”。这一可观场景,文人酒家见了必眼热心动:将来新酿青稞酒的酒质,还有无数次喝过的青稞酒扒心扒肺的“烈度”,追索起点,却在这儿。
  农事的细节我省略太多,但播种完后铁碾滚子的镇压环节,我不会漏掉:如植树完后还需用力把土踩实,以达被新概念词语简化作的“深扎”之效,容不得偷懒马虎。是的,否则作物根茎就难以达到关乎一生的深入扎实。减免成熟期作物的倒伏率,这法子实为选项之首。
  犁铧破土,籽种播入,生机复苏——籽种们禁不住又打了个彻冷的寒颤!由忽热而忽冷的冰火一淬,接下来等待幼芽的,还有绝不心慈手软的春寒冻灾,此处之浓墨重彩亦即:年年岁岁紧赶着提前探春、迎春、报春者,惟属青稞。
  记得我早这样说过:青稞是一种基因优秀的先锋作物。
  于是,个把月光景,高原农田,青稞率先出苗。时为4月下旬,阡陌间树木还无一丝绿意呢。青稞,一亩出苗计有35至40万棵。嫩芽初出,“草色遥看近却无”。莫急,有苗不愁长,苗芽发轫一天一样,再半月二十天功夫,绿色即浸染田野。宽广起伏的几十、上百亩面积司空见惯,数百以至数千亩超大版块,几令青稞的属性面貌酣畅淋漓大展特展。
  这个时候,油菜、燕麦等作物才下种。待到青稞长至一拃多高,油菜仍不见吐苗。迟了吗?太迟了。为什么会让青稞抢先?这样的疑问,没人问过。而我只知一条:青稞品性耐寒经冻,甚或可以说它不喜暖热,它更贴近雪线冰雪之侧的寒凉。
  当油菜终于有了动静,青稞则分蘖初步完成。分蘖,即一颗种子出苗后,由根部生发多枝母株,三五株,八九株,都很正常。必须交代一下:每株都将有一头青稞穗(品种多为六棱“昆仑14号”),一粒籽种以及一亩单产可以繁殖多少头、多少粒新一代青稞,立马可以準确算出。
  六月六日,节气时逢芒种,北山乡田野任我徜徉。农谚说“芒种芒种、连收带种”,那是指关中及以东小麦主产区。冬小麦成熟割罢,夏季作物新种开播。可咱们这儿呢,棉毛内衣尚不能离身,甚至,家里火炉仍得架旺。此状,差不多就相当内地南方的冬天了。
  幼苗期的青稞,你会说那有啥。不,这是我人生的一封邀请函。有多少年没见了?十年还是二十年?恐怕不止。这档阔别久违,我应内疚惭愧,足以泪流满面。葱郁、簇新的叶浪蓬勃,两个多时辰我一门心思不能自拔。呼吸着青稞的呼吸,聆听着青稞的聆听,阳光是最好的阳光,土地是最棒的土地。肥沃黑土,捏一把,能“渗出油来”。这哪里是什么简单普通的庄稼?非也非也,我自语。这就是祖辈种下的。就是父母种下的。亏得我也是种过青稞的人,从种到收,仔细的田间管理,紧张的割麦打捆。熟悉的镰刀现如今早没了,只要有青稞就好,就好啊。一个认知更明晰:青稞,它才是年景的总主题。没了它,一天就等于白忙活,你所做的一切都劳而无功。不要以为这光是农民夫妇自己的事,不要以为这就是土地和天气的事,千万不要。
  被青稞簇拥,心和灵魂一定明其就里而不屑为我挑明。被年青青稞簇拥,我已穷极奢侈而浑然不知。何来声音,如此清亮?光顾着青稞了,刚才竟充耳未闻。
  简直神乎其神,唤作“大地鸟”的百灵鸟,清早群起,竞相鸣唱。人说每只鸟的声谱都不一样,细辨果然!叫得愈发欢实得了,自然是见着我,要给我传递一个信息。大地鸟非同凡响,一阵快意上下翻飞,进而颤翅悬停空中,霎间揭晓眼前时空的阵容与盛况:众鸟欣然飞抵,田野诸神归位,野花编织花冠,通向青稞殿堂,大地光荣加冕。
  只有这样的鸟才匹配青稞专有。有这样的鸟整日为你飞鸣,你哪会无动于衷。青稞,天下的农作物会不会羡慕嫉妒,而你会不会长得更聪颖内秀、更优雅神气?当然如是。
  鸟啊,你肯定是把广袤青稞田野当成大草原大草地了。
  鸟绝顶聪明。我应该学学鸟,就把青稞地看做大草原。
  鸟之天赋,人望尘莫及。有一种落寞是身边没有鸟,不晓得飞到哪儿去了,乃是彻底被遗忘。好像我明白了这些朴素道理,大地鸟勾魂般引领了我,一转身,我已置身草原。梦境的童话的草原,野花正开,芳菲正艳。我在陪谁一起看草原,因为有缘,百灵鸟语、青稞物语和我之人语融会如意,就有了书写的奇异状态。文字具备了动机和行为意义,穿梭于动物、植物以及人物,气息里牧歌传送,神情中牛羊游移,数十万亩青稞大地及其上空,安放演奏天地之无琴之琴、非弦之弦。
  此处说来有点鬼使神差:清早我才从“龙驹路”走过。龙驹路名可知大有来头,有点儿如雷贯耳。无论如何,与马相关,那就是真正名副其实的草原。索性招招手,或打一个唿哨——
  有一群马,意念的理想画面里,群马鬃尾飞扬声先夺人!它们自远方欢欣归来。纯种的“龙驹”又名“青海骢”,正是古老青稞所亲近见识过的。它们同甘苦共患难,青稞饲喂过的马匹强壮而聪灵过人。马,青稞的精英,这点人们已然折服足以相信。翻身上马,闪亮的坐骑,嘶鸣的神骏,腾自蔚蓝大湖,跃上苍莽祁连。那时,我们也不会意外惊奇……   有野雉旁若无人在地里觅食。学名环颈雉,多为色艳尾长的雄雉。尽可放心大胆,这是自己的家园。极少见雌雉,大约都在巢里一动不动孵卵呢。孕育的季节,是生命都不会辜负光阴闲着,青稞的季节,这不仅仅是鸟与雉鸡们自在想要的生活。
  青稞总算等到了油菜。油菜苗子,当然精致,只格外幼小。
  两田相邻观感分明:青稞丛丛站立,在静候,在环护,乡音唤你;油菜地,还是总体黑土裸露。能够预见的却是,亿万万朵油菜花,将伴陪,将衬映,芳香迷你。
  一个先行,一个后追,人们体察沉浸于大自然的无穷妙意中,油菜花与青稞穗的灿烂相遇眼看着就不远了。
  今年春旱,青稞抽穗和油菜开花将提前大概5至10天。青稞农艺师告诉说,青稞抽穗期,与油菜初花期,之间相隔也就短短三五天。也就意味着,两样作物抽穗开花几乎就是同时的!大自然的安排,或人类的经营,不能说这叫人为刻意,实则然终随了人情物心。
  再过二十来天即六月底,青稞就开始抽穗。抽穗,即座果结籽。对于青稞,我觉得更准确应叫“吐芒”。青稞吐芒,精彩瞬间,千万不要错过。青稞稞芒,尖锐锋利,任何作物都没有这样锋芒毕露,它戳痛或刺穿了什么?岂会仅仅是虚空与没关系无所谓。
  青稞为油菜花的绽放而绽放,说时迟那时快,油菜花,也为青稞的绽放而绽放。
  “盛农”合作社这片青稞,绵延铺陈1400亩,罕见的超大田块。种植带头人柳芝福特别引以为豪,引起我极大兴趣的是,他碰巧是我老家互助的土族同乡,祖上何故跋山涉水迁徙来此,大约就是如前述一路追随青稞而早早出发者之一?这确实是眼下的事实。老柳的标准化经营已整整九年,正应了土族人擅长种青稞一说。诚然,土族人也擅长酿青稞酒,也擅长喝青稞酒。一天忙碌罢了,极其争气的庄稼让他们可以睡个安稳觉。青稞油菜就像是他们的孩子,听夫妻俩怎么说:
  “它们苦尽甜来了”;“吃了多大苦,人不知道”;“活了个大气干撒(干撒:方言,意为漂亮潇洒),没遗憾”;“它们值了,我们庄稼人,也值了!”田间地头,庄稼有知,会当唏嘘以至垂泪。最理解也最心疼庄稼的人,就是这些一生侍弄务劳庄稼的人。对庄稼知冷知热的人,庄稼和你贴心贴肺。把青稞油菜没完没了种下去,庄稼人的人生就这么自足又辉煌。
  一年一度活的就是这一时节。打此时起,日子重新开始:留心天气,关注雨水,看重阳光。打此时起,一切再不能照旧,早出晚归,心存感恩,亦深怀隐忧,不忘乎所以,谨言慎行,警惕灵醒。一个捧在耕种者手上的夏天和秋天,青稞金玉般的稞芒,不会随意弯曲,也不会轻易折断。别以为这是文绉绉的诗句,这千真万确是青稞活生生的模样状态。
  青稞,每株雌雄同体,因此它们超级稳定而自持。然而,抽穗后的青稞,却就都是母性的了。养育几十子女(单株)的青稞,是亲昵的专注的,因而也是幸福的富贵的。按每亩单株分蘖总计,青稞的强大群落,是密集的喧嚣的欣喜若狂的,也是轻松的畅快的气定神闲的。
  奇观之为奇观:世界各地的油菜都花开谢毕,独独这里,百万亩油菜花,在夏天怒放。
  祁连山盆地的青稞穗朵与油菜花朵,相照应、相对视,甚是滋润,格外妖冶。吸吮着花香的青稞自带些醉意。还远未到收获期更没有酿制成酒的青稞,在花蜜花粉的熏风中先行醉过。盛大暑日里的众生,从夏天回到了春天,都不知道奇迹再现,不知道个个返老还童。
  大田绿波滚滚青稞进入灌浆成熟期,烧酒作坊热气腾腾琼浆不停在酿造时。
  抬头,冷龙岭高耸;转身,达坂山横列。再看青稞,恍若仙草。山峦和我,一个斜依祁连的老翁,一个醉卧花丛的少年。不错,青稞和油菜花取悦着天地,取悦着自己,取悦着你我。哦,告诉你这个秘密:青稞是可以观赏的作物,换言之,青稞不似花,却胜似花。
  農作物之无穷奥妙,须来原产地寻找。原产地,两样物产一直伴随着我们的吃喝,一是青稞酒,一是青油(青稞青油密不可分?莫误会。青油系油菜籽所榨,与青稞无关)。来自两种作物的这两种液体,相遇于人类的口腹是最顶尖终极的受活受用。相对青油香,青稞酒必辣。能少喝点吗?不能。得到了青稞的允许,焉能辜负,岂止一醉。为世界天地敬酒,为种青稞的父老乡亲,少不了都要喊叫出来:好酒好酒!嗯嗯,那是多多少少读懂了青稞,或是,青稞的神与韵在他们的心和灵魂里瞬间生根发芽。
  (祁建青,青海互助人,土族。著名军旅作家,中国作协会员,青海省作协顾问,青海省散文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创作荣获全军一等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中国散文学会突出贡献奖等。)
其他文献
一九八零年春季,对我和我的全家来说,是一个终生难忘的黑色的季节。  那天,天蒙蒙亮的时候,母亲便早早起了床,生火做饭。一家老小洗刷完毕,围着炕头吃完饭,父亲就披上深灰色的外套,笑嘻嘻地说是今儿队里要铡草,全村人都去呢。高大的身躯,一阵风似地刮出了门外。我们几个小娃娃也背着书包跳跳蹦蹦、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了。中午放学回来走到家门口,就听见院子里传出母亲撕心裂肺的哭泣声和乡邻们乱嚷嚷的劝阻声。在我们眼里
期刊
在童年的记忆里,印象中最深刻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听书了。  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一段相当令人惬意和值得回味的时光。记忆中听书的情景是从上小学开始的,那是七十年代末,我刚满九岁。  那时的乡村,不仅生活物资极度匮乏,而且娱乐活动极少,只有赶上逢年过节,娱乐活动才稍微多一些。电视、录音机等等东西,在我们乡村孩子的眼里只能是书本中的名词,就连普通的“话匣子”(收音机)也很少见到。  乡村间最吸引人的事情莫过
期刊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旖旎的内蒙风光,总令人心驰神往。  在到达太原次日的清晨,我乘坐大巴9个多小时,抵达包头市达茂联合旗希拉穆仁草原。希拉穆仁草原,是距离呼市最近的牧场,是蜚声海内外的避暑胜地。希拉穆仁,蒙语意为“黄色的河”。  下车之前,导游强调了蒙古礼节。下车时,一位蒙古青年男子面带微笑,手持蓝色哈达,捧着美酒向我致意。我忙躬身接过银碗,饮了一小口,道了声“谢谢”。  酒经过我
期刊
桃花谷沒有桃花,过了花开的季节,映入眼帘的只是满眼的绿。绿色的山崖,绿色的山谷,连水也是绿色的。  五月的一个周末,一辆客车载着四十多名游客,一路欢歌笑语,向豫西三门峡市双龙湾景区进发。午时近一点钟才到达目的地,用餐,入住休息,下午二点半集合,进军桃花谷。  谷前有一汪池水,前面两块石头上赫然写着“喊泉”二字。几名早一步到达的美女正拿着话筒放声,但见池中一条水线随着声音的持续升高也在增加高度,这边
期刊
青海高原这片高天厚土,孕育了山宗水祖,孕育了森林草原和田野,孕育了辉煌的神话,也孕育了一种瓦蓝色的精灵——青稞。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关于青稞起源的神话传说就在这广袤无际的雪域高原诞生,从一辈辈老者的口头上一直流传至今——  说有个叫拉布的雪域古国,草原丰美,牛羊成群,可就是缺粮食。拉布有个叫阿初的王子,聪明勇敢,决意跋山涉水,像古希腊那位盗火者普罗米修斯一样,去蛇魔那里盗取一些粮食种子。历经千难
期刊
在锦林且行且吟  盛夏的鹿城(包头)刚刚下过几场透雨,瓦蓝的天空,愈加俊秀了。与之相衬的,是大地上一块斑斓叠翠的位于青山路一侧的“锦林公园”。  鹿城的景观公园多如繁星,比起劳动公园、八一公园、人民公园这些“老字号”,锦林还是“小字辈”;比起赛罕塔拉城中草原、五当召、南海湖、小白河湿地、黄河大桥等这些“大明星”,她内敛低调、不露声色,有着自我的宁静与安详。  今年,园里又引进好多种花卉:紫气东来的
期刊
每到七八月份,彩虹故里红崖子沟乡那狭长的山谷(平安、乐都等地曰“皮袄沟”)到处翻滚着金黄的麦浪,在苍苍郁郁的树林掩映下,整个峡谷显得诗意无限。虽然红崖子沟乡的田地没有黄土高原的田地那么齐整,形状也随地形而千差万别,长方形、三角形或不规则性,地名也因地形或主人的名字(当然是土改时地主的名字)或特殊原因而不尽相同:三角儿,陡坝、大平、胳膊弯弯、王福儿、尹家坟地、旱台……那各具特色的麦田,在苍郁的树木及
期刊
早些年,河湟农村秋收打碾结束的一天,都要“卧碌碡”——  碌碡哥,  你孽障!  我孽障!  牛粪粘在你身上,  衣子扬在我身上。  辗下粮食交公粮,  辗下豆儿驴吃上……  在老人的带领下,人们举行“卧碌碡”仪式,称呼辛苦打碾粮食的石滚——碌碡为“碌碡哥”,感谢他帮助人们完成了秋收,让人们又一次收获了延续命脉的粮食,向他诉说心里话:“碌碡哥,为了让种下的粮食颗粒归仓,你很辛苦,我们也很辛苦。你被
期刊
龙应台,是台湾众多作家中,我最喜欢的一位,从《孩子,你慢慢来》到《目送》到《亲爱的安德烈》,每一本都流露着母亲般的温柔,行如流水的文字,恰到好处的情感,总是扣人心弦,这本用三年的时间,凝结成36封书信的文字,更是教会了每一位父母和孩子如何沟通。  一纸书信,牵连着的是两颗炽热的心,一生挚友,收获着这世上最美好的感情,有儿子的困惑,有母亲的担忧,有闲暇的趣谈,有独自的见解,他们从学生的玩耍谈起,讨论
期刊
我和老伴习惯每天下午到外边转悠转悠,以求缓解长时间写作的疲劳。我们散步不到远处,就在周边的街道路边转个圈儿,还相互挽着边走边聊,好似闲庭信步。我们较多的话题是谈论诗词和文章的写作。有时走到书亭也会停下脚步,老伴喜欢看《炎黄春秋》和《新周报》,如果有,他总要买上两本。他十分喜爱看书读报,可以说读书看报成了他的老习惯,简直是时时不离手,一时不看就有了饥饿感,新书一到手,就急于翻阅,走在路上也是如此。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