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惠民 承载幸福美好生活生态本底

来源 :先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ke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规院风景院院长王忠杰谈生态惠民示范工程-------
  立足新發展阶段,成都市委市政府坚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切实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统筹部署实施“十四五”时期“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其中,“生态惠民示范工程”充分体现了生态环境作为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与人民生活的前置性、基础性配置要素的重要价值。以生态环境为底,建设天蓝山绿水清土净景美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让城市更生态、更宜居、更健康、更可持续,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自然有序生长。
  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
  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从注重生产到注重生态、从注重速度到注重可持续、从注重规模到注重品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增长,对蓝天白云、清水绿岸、芬芳泥土等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愈发迫切。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由此,生态惠民理念正式提出,生态惠民目标正式明确。
  坚持生态惠民,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保障人民的生态环境权益,解决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培育优质普惠的生态产品与服务、创新多样的生态体验,保证人民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生态惠民示范工程”的提出,正是成都紧紧围绕人民至上的核心要义,深刻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特质,坚定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使命要求,也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实践,将为我国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新路径、提供成都样板。
  公园城市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成都坚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区域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生态价值持续转化等多方面工作,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市宜居品质得到大幅提升,为“生态惠民示范工程”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是生态美。“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4500余年的城市文明史和5005米的全球最大的海拔落差,孕育了成都良好的生态本底、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独特的地形地貌。成都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原则,在城市发展中把生态保护优先落在实处。开展市域内生物多样性的调查、评估与监测,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措施,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严格保护龙泉山和龙门山重要生态屏障,持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森林覆盖率达40.2%。修复岷江和沱江水生态系统,全市天然水域实施全面禁捕,锦江黄龙溪断面水质全年达到Ⅲ类,重点流域水环境明显改善。启动川西林盘保护修复,保护修复川西林盘204个,乡村环境切实改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鸟更多了、乡村越来越美了,市民可以静心慢步亲近自然,享受安逸巴适生活。
  二是生活美。成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守“生态产品供给是最普惠民生”价值导向,大力推进公园、绿道、蓝网等高品质绿色空间建设。新建、改建(提升)市政公园110个,重点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锦城公园、锦江公园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完成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增绿增景”11万亩,规划建设总面积133平方公里的锦城公园,植入文旅体设施300余处,户外经济经营场地100余处,建设总面积34平方公里的锦江公园,96公里沿江绿道基本贯通;建成各级绿道4408公里,建成“回家的路(上班的路)”社区绿道1013条;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至15平方米,同比增长2.9%。以此为载体,成都每年举办1000场公园绿道美好生活活动,邀请1000余万市民参与。身边的公园变多了,绿道连到了家门口,散步、健身、骑行、喝茶、晒太阳……健康生活蔚然成风,绿色福祉全民共享。
  三是环境美。成都大力推进环境治理工作。坚持铁腕治霾,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全面做好工业污染源管控,深入抓好夏季臭氧污染防控,PM2.5浓度下降28.1%,空气优良天数率达76.5%。坚持重拳治水,持续实施水污染防治“626”工程,强化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完善城乡污水管网体系,优良水体率达到95.4%、提高27.9个百分点。全力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开展土壤环境预警、土壤分类管控、风险防范保护、治理修复、联合执法等六大行动,全面提升土壤污染防治能力。
  “生态惠民示范工程”提升建议
  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公园城市营城聚人之根、美好生活之本。《成都市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提出,到2025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优良并稳定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持续增强,山水呼应、城园相融的城市轮廓逐步显现,绿道蓝网、天清气朗的城市新形态基本形成。结合成都市公园城市特质、研判未来发展形势,在此,提出“生态惠民示范工程”提升建议。
  第一,着力推进全域生态保护修复和增绿增景,为人民塑造更良好的生态本底。
  一是两山生态保护修复与建设。加快推进两山区域生态保护修复,高质量建设龙门山生态发展示范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筑牢城市生态屏障。坚持生态保育、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并重。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和保护生物栖息地网络,建设大熊猫栖息地生态廊道。实施生态分级管控体系构建、天然林资源保护、地质灾害区生态修复、生态区增绿、生态提升、水土综合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等综合生态措施。推进生态及灾害移民,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山区绿色产业与生态旅游发展,完整风景游憩体系,引导龙泉山以西地区的城镇开发向龙泉山以东地区转移。推动生态环境联防共治。
  二是河流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进一步加强河湖水系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优化河湖湿地资源空间布局,谋划水生态价值转换,建设以市域主要河流为骨干、以重要湖泊水库为节点、以坑塘沟渠为补充的天府蓝网。持续推进沱江、岷江流域水生态治理,实施锦江流域水生态质量持续改善工程。编制中心城区水系提升方案,有序恢复城区水系脉络。建立分区分级的湿地保护体系,确保现状湿地总面积不减少、生态系统质量得到改善。   三是全域增绿增景。要大力推进森林生态建设提升。以提升全域森林覆盖率和绿化覆盖率、提升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为目标,围绕“两山两环、两网六片”的市域生态空间格局,通过“保、补、筑、增”等措施,全面提升森林质量,构筑森林生态骨架,完善森林生态结构,形成全域系统化的森林生态系统。要着力实施城镇增绿增景工程。以提升城镇绿视率和绿地质量为目标,通过拆墙透绿、增花添彩、立体绿化以及庭院环境整治等工作的开展,打造统一、协调、绿色、多彩的城市街道景观。
  第二,持续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人民提供更优美的生态环境。
  一是水污染综合防治。以稳步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沱江、岷江水系为重点,开展城市水生态提升、水源工程建设、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重点流域污染整治行动、绕城内污水治理专项行动、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与提标行动、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业企业治污减排等水污染防治综合治理行动,加强区域水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
  二是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以降碳为总抓手,以“点面结合、精准减排、科学管控”为原则,实施大气污染源分类防控,开展减污、降碳、调结构行动,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等结构调整,强化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和其他面源污染治理,以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为主线开展多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加强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实现“蓝天常见、雪山常现”。
  三是土壤污染综合防治。以严守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底线,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系统实施源头防控,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分类有序开展土壤污染风险防范和治理修复,统筹土壤固废污染防治,提升土壤污染防治能力,严控新增土壤污染,实现“土净地美、安全可控”。
  第三,大力推进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为人民提供更优质的生态产品。
  一是全域公园体系及“千个精品示范公园”建设。持续整合优化城乡空间,重点建设综合公园及社区公园、郊野公园、专类公园等三类城乡公园,形成多层级的公园体系,提高开放空间综合服务能力。启动并重点推进“千个精品示范公园”建设工程,强化公园持续运营与高品质建设。结合城市功能区域定位,合理规划建设儿童公园、健身公园、纪念公园等特色主题公园。结合居住用地分布,均衡分布小型公园、口袋公园、微绿地。加快打造公园街区、公园社区、公园小区。建设万园相联、城园相融的公园城市。
  二是天府绿道体系及“万里精品示范绿道”建设。以构建高品质生活场景和新经济消费场景为目标,高标准建设以区域级绿道为骨架、城区级绿道和社区级绿道相互衔接、串联城乡公共开敞空间的天府绿道体系,高效链接风景资源和服务功能,引导要素有序流动和高效布局。以建设品质、生态价值转化为考量,启动并重点推进“万里精品示范绿道”建设工程。对绿道沿线重要节点加强创意设计,打造一批高质量业态场景和网红点位、打卡圣地。加快规划建设“回家的路”(上班的路),增强市民绿道体验感。
  三是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以健全“两山、两网、两环、六片”的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和“一区一带、四环五楔、蓝脉绿廊、千园棋布”的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为目标,依托岷江水网、沱江水网、锦城公园以及二绕生态环的网络化联通,构建覆盖全市域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体系,保证自然生态系统的连续性与系统性,促进城市韧性安全和弹性发展。建议开展《成都市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体系规划(2021-2025)》编制,助力韧性城市依法有序建设。
  第四,拓宽生态价值转换路径,为人民提供更多样的生态服务。
  加快推进公园城市场景营城,在生态价值转化路径上持续创新。以公园和绿道等“公园化的美好物质环境”为主要载体,以“场景营造+产业植入”引领功能叠加,培育新兴动能、植入丰富产业、注入持续活力,持续推进公园及绿道经济价值转化,促进生态场景与消费商圈无缝对接、生态价值转化与消费业态创新融合,為人民提供普惠、多样、优质的生态服务与体验。以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真正将绿色生态打造成为城市最优质的资产。
  结语
  立足新发展阶段,成都创新实施“生态惠民示范工程”,对于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路径、建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中,应紧紧围绕人民,以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态本底、优美的生态环境、优质的生态产品、多样的生态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态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绿色低碳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自然有序生长。
  作者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其他文献
市住建局调研员刘祯贵谈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  城市是市民生活的美好家園。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增进民生福祉,践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初心使命,成都市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决定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其中之一就是“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旨在聚焦城市有机更新,将老城区打造成高品质生活
期刊
西南交大副教授唐志红谈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得年轻人者得未来。2021年2月18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成都市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动员大会召开,“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工程”(以下简称“青年筑梦工程”)作为其中之一,受到广泛关注,青春与梦想将成为新时期成都发展重要标签。  年轻人力资源竞争成为现代城市竞争
期刊
成都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和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在辛亥革命时期就是著名的保路运动的发源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做出了卓越贡献。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也为迷茫中苦苦探寻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在成都,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己任,他们创办刊物,成立社团,宣传、介绍国内外各种新思想以唤醒民众,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团体。  创立 
期刊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道出了成都自古以来作为天府之国的山水之美。近年来,成都“西控”区域区(市)县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系列决策部署,坚持“以控促优、以控提质”助力转型发展,持续优化生态功能布局,努力提升绿色发展能级,统筹公园城市先行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示范区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三区一地”建设,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
期刊
成都市规划院副总工朱直君谈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  在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城市工作中,成都掷地有声地提出“全龄友好包容型社会营建工程”,积极回应各年龄段市民对于新时期幸福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并将其作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之一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  全龄友好,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品格,也是成都这座移民城市的人文光辉。成都正以各年龄段市民的多层次需求为导向,以海
期刊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实践再次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具有无比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就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难倒我们,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铿锵步伐!  现摘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关于“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重要论述,这是2017年11月30日在会见出席
期刊
中央党校教授青连斌谈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  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向往,把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发展成果转化为人人可感可及、普遍受益的社会认同,成都市决定在“十四五”时期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其中第一大工程,就是“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到“十四五”末期进入国内高收入城市行列。这一部署和决策,抓住了收入是民生之源、提高收入水平是提升居民幸福
期刊
2021年春节假期后第一天,以“成都蓉漂专家”身份参加了成都市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动员大会,在成都筑梦成功的段丽丽,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六年前,为了找到适合做实验室的大楼几经周折,今天我们自己的大楼马上就可以交付使用了,旁边还有职工宿舍楼和各种休息运动场所。成都真是一个筑梦之城、圆梦之都。”80后农学博士段丽丽,借助成都人才政策的东风,带着对农业农村的向往,怀揣着创业的梦想,成为“蓉漂”圆梦成
期刊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营造适应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和要素保障能力。实现这一目标,人力资源支撑下的职业教育提升是重要手段。本文从长期技术产业消费变革对新职业人群的需求趋势和现有供给能力及其背后机制进行考察,提出可能的解决路径。  经济发展将对未来职业产生深刻影响  在我国,伴随着刘易斯第二拐点的逐步到来,城乡一体化带来的产业升级要求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结果,将导致城乡实际工资的均衡化,进
期刊
1日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出席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  ★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主持召开市规委会2020年第5次主任会议,谢瑞武、田蓉、刘守成、方存好、刘筱柳、刘玉泉、王平江参加。  2日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唐川平,李仲彬参加省委第九巡视组巡视成都市工作动员会及工作汇报会,朱志宏、吳凯、谢瑞武、王川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