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民办高校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社团在各高校都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对学生社团进行科学定位,明确和谐发展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独立学院学生社团发展的和谐现状,提出构建学生社团和谐发展的五大体系,以实现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学生社团 和谐发展体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民办高校的不断发展,在高校扩招及学分制的实行等新形势下,大学生社团在高校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大学校园中参与人数最多的学生组织。大学生社团在各高校都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如何给学生社团以科学的定位,如何指导学生社团的活动,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建设,实现学生社团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独立学院有灵活办学的特点,从整合资源的角度来说本可以为学生社团的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但由于发展时间短,在办学过程中更多迫在眉睫的问题使得社团的发展削弱,因此,学生社团的发展甚至还达不到普通高校的水平。
一、科学定位,明确和谐发展学生社团的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
在现代社会环境下,信息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等新形势更进一步强化了当代大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大学生不听信、不盲从。因此,高校在教育教学与管理中,必须充分尊重和发挥大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更好地完成大学阶段的各项任务,早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与学校其它学生组织相比,学生社团最大的特点是自发、自律、自治,学生社团一般是在大学生自愿结合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它既不是有关组织领导安排成立,又不需要社会正式承认,社团里没有过多的政治与纪律要求,组织的正常运转规范往往不是强制性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是学生社团的显著特点。同时,社团成员之间由于道德信仰、理想抱负、兴趣爱好等方面有相似之处,通过成员之间的评价和比较,可以更真实地认识各自的能力、品质,更深刻地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真实评价,因而得到的体验更强烈,懂得的道理更深刻。
(二)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总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进行,党团活动、政治学习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中融入与渗透了丰富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内容,同时学生社团是在高校党委的领导和团委的指导下开展活动的。因此,社团活动可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阵地。学生是社团活动的主体,但也少不了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参与,活动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提供了一个平台,这就使社团活动能够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为我们所用,并且起到其他载体所不能起到的作用。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并召开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的内容,这也进一步说明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三)大学生社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加入的学生组织,与人的兴趣爱好多样性相适应,大学生社团的种类繁多,这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成为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大学生社团通过组建理论学习型社团、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结合重大节假日开展爱国主义活动等形式进一步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激发他们爱国爱校意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大学生社团通过举办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涉及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科技等方面的社团活动,增长了知识,拓展了视野,社交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同时,在社团内部,由于成员年龄、志趣相近、环境宽松,社团成员之间交流和接触更为融洽,对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起到很好的作用。大学生社团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四)社团是大学生就业、创业锻炼的重要平台。
就业市场反馈的信息表明,积累“工作经验”、“实际工作能力”等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软肋”。因此,在大学期间锻炼“工作经验”、“实际工作能力”成为大学生的重要砝码,为大学生所急需。同时,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等、靠、要”的思想仍然非常重,自主创业精神不足。社团是大学生自身发展不足与社会需要不协调的产物,高校科技型、学术型、服务型、社会实践型等类型的社团成为大学生积累“工作经验”、“实际工作能力”和培养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在这些社团中,大学生有广阔的学习空间,不论是在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等方面,还是在市场营销、公共关系、广告策划等方面赢得发展的机会都是可以的。同时,高校社团文化本身具有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功能。
二、当前学生社团发展中突显不和谐
(一)从学生社团的地位来看。
团中央、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独立学院发展时间短,在办学过程中更多迫在眉睫的问题使得社团的发展削弱,再加上管理部门、各职能部门、大学生对学生社团的本质概念、地位、重要作用仍缺乏应有的认识,并没有将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高度重视起来,反而常常将社团活动与教学对立起来,给予种种限制,或在经费上釜底抽薪,使社团成为无米之炊的“巧妇”。这是当前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普遍存在的影响社团生存、质量和发展最突出的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从学生社团的管理体制来看。
人员流动大、稳定性差、社团机制松散、社团之间良莠不齐的状况比较明显。有些社团规模大、活动多、影响面广,自身建设完善,发展空间很大。有些社团却没有章程,光凭社团成员的一腔热情在维持,社团活动的有序性和规范性还需加强。有人说社团工作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一是指社团组成缺乏合理性,大一、大二人数多,大三学生零零星星,大四的几乎无人参加;二是指社团有始无终,往往是“昙花一现”,造成“因人而兴、因人而衰”的局面。
(三)从学生社团的资源来看。
社团活动的场地和经费严重不足,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学生对于社团活动的需求。目前,学生社团经费主要来源于上级团组织的学生经费下拨、社员会费的收取和通过拉赞助的方式,但几种途径所能获得的资金都很少,社团普遍存在着财力不足的情况。因此,活动的强度有限,质量得不到保证。另外,大多数的社团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地或活动审批手续相当繁琐,这也是一些社团活动不正常、一些社团昙花一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从学生社团的活动内容来看。
学生社团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学术性,又有娱乐性,但总体上呈现出品位偏低,缺少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和文化底蕴的弊端,而且社团活动超出本身宗旨,缺乏鲜明的特性。许多社团的活动还缺乏整体策划,缺乏指导,尽管大部分社团拥有自己的指导老师,但因为指导老师是义务为社团兼职,不可能投入全部精力,使得一些社团组织在低水平上重复。而社团活动内容的品质又直接影响着社团成员的内心品质、思想,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久而久之,社团的存在动力就逐渐被削弱,以至于消亡。
三、构建学生社团和谐发展体系,实现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一)构建强健的支持体系。
社团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没有收入,但要做社团,怎么办呢?这就需要主动构建社团的支持体系。主管分团委、上级团委、学校领导、专家学者、校内外相关部门等都可成为支持体系中的一部分。当然要能够获得强大的支持体系的前提就是社团有一个长远利于学校、学生发展的前景规划和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如果社团在成立之初就能够获得各方部门的大力支持,也就能够顺利的成长起来了。而学生社团通过定期向支持体系成员汇报工作情况等方式,让他们了解他们所支持的社团的发展状况,建立自豪感,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该体系。
(二)规范管理,创新机制,健全大学生社团运作体系。
加强社团管理,是发挥社团功能的重要保证。第一,针对目前管理相对松散的现状,创新社团管理、服务机制,成立直属学院团委的学生社团联合会,抓住社团发展机遇,建立全局发展观,在社团的规划、活动的协调、相关服务以及日常管理中发挥主体作用。同时,明确社团联合会与各社团以及其他组织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做好辅助、促进和规范社团发展的工作;第二,建立和完善学生社团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学生社团的管理制度,同时进一步制定保证学生社团得以正常开展活动所必须的配套制度,如社团学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评优制度等。通过完善的制度使社团管理形成一种良性发展的机制;第三,在社团建立党团组织,发展学生社团文化。有效发挥社团党小组、团支部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组织上的优势,对社团文化进行引导,提升社团活动的质量,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第四,组建和培养助理班主任队伍。队伍主要由高年级学生组成,引入长效机制,建立助理班主任、社团“一对一”责任制;第五,建立社团实践基地,突破社团快速发展的“瓶颈”。社团在校园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受到校园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无法再进一步发展时,就形成一种“瓶颈”。走出校园,建立适合社团进一步拓展和延伸的实践基地成为促进社团发展的新鲜血液。走向社会,回报社会,成为社团发展的更高目标。
(三)加大投入,为学生社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保障体系。
高校学生社团虽已逐渐受到学院各方面的重视与支持,但物质支持与经费投入不足已经不适应甚至严重制约了学生社团的进一步发展。目前,经费不足是当前学生社团发展的一大障碍。第一,学院应设立学生社团发展专项经费,纳入学院整体经费预算。第二,社团主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社团自身对外交流的综合优势,建立全院性学生社团发展基金。第三,社团自身要积极走向社会,向社会多渠道筹集资金。学生社团办公及活动场地严重不足是其发展的又一大障碍。学生社团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不得不把一大部分精力耗在解决场地等这些问题上,有些很好的活动因场地问题无法付诸实施。因此,学院要顺应社团的蓬勃发展趋势,最大限度地从现有的资源中为学生社团开辟出办公及活动场地,同时引导有关职能部门为学生社团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持。
(四)发扬“社团精神”,组织社团文化体系,推动社团发展上层次。
社团发展必须站在社团文化建设的高度,按照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大力培育先进的社团精神,推动社团发展上层次、上水平。“社团精神”是在长期的活动中形成的信念和不懈追求,它是社团基于自身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在活动中长期培养形成的。发扬“社团精神”,有助于社团文化的形成。高校社团文化是社团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团队精神,以及拼搏、进取、竞争、创新、奉献、民主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先进的“社团精神”得到发扬,才能使广大会员处于一种“自由”创造、“自由”发展状态,充分发挥主观能性和自身内部的潜能,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也才能使社团文化活动长久不衰,生命力永存。
随着高校办学更加开放,学生社团将会不断发展壮大,不论是社团组织,还是参加社团活动的人数都会增多。在健康、有序、有益、积极向上的活动中,独立学院社团人要发挥学生社团在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塑造与时俱进的先进社团文化,提升学生社团的发展层次,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向社会展现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校园文化,打造知名的学生社团组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大学生的意见[R].中发[2004]16号,2004,8.26.
[2]张志华.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有效途径.社科纵横,2005,(12).
[3]项峰.关于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的思考.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6,(9).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学生社团 和谐发展体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民办高校的不断发展,在高校扩招及学分制的实行等新形势下,大学生社团在高校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大学校园中参与人数最多的学生组织。大学生社团在各高校都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如何给学生社团以科学的定位,如何指导学生社团的活动,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建设,实现学生社团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独立学院有灵活办学的特点,从整合资源的角度来说本可以为学生社团的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但由于发展时间短,在办学过程中更多迫在眉睫的问题使得社团的发展削弱,因此,学生社团的发展甚至还达不到普通高校的水平。
一、科学定位,明确和谐发展学生社团的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
在现代社会环境下,信息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等新形势更进一步强化了当代大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大学生不听信、不盲从。因此,高校在教育教学与管理中,必须充分尊重和发挥大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更好地完成大学阶段的各项任务,早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与学校其它学生组织相比,学生社团最大的特点是自发、自律、自治,学生社团一般是在大学生自愿结合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它既不是有关组织领导安排成立,又不需要社会正式承认,社团里没有过多的政治与纪律要求,组织的正常运转规范往往不是强制性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是学生社团的显著特点。同时,社团成员之间由于道德信仰、理想抱负、兴趣爱好等方面有相似之处,通过成员之间的评价和比较,可以更真实地认识各自的能力、品质,更深刻地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真实评价,因而得到的体验更强烈,懂得的道理更深刻。
(二)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总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进行,党团活动、政治学习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中融入与渗透了丰富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内容,同时学生社团是在高校党委的领导和团委的指导下开展活动的。因此,社团活动可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阵地。学生是社团活动的主体,但也少不了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参与,活动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提供了一个平台,这就使社团活动能够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为我们所用,并且起到其他载体所不能起到的作用。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并召开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的内容,这也进一步说明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三)大学生社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加入的学生组织,与人的兴趣爱好多样性相适应,大学生社团的种类繁多,这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成为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大学生社团通过组建理论学习型社团、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结合重大节假日开展爱国主义活动等形式进一步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激发他们爱国爱校意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大学生社团通过举办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涉及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科技等方面的社团活动,增长了知识,拓展了视野,社交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同时,在社团内部,由于成员年龄、志趣相近、环境宽松,社团成员之间交流和接触更为融洽,对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起到很好的作用。大学生社团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四)社团是大学生就业、创业锻炼的重要平台。
就业市场反馈的信息表明,积累“工作经验”、“实际工作能力”等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软肋”。因此,在大学期间锻炼“工作经验”、“实际工作能力”成为大学生的重要砝码,为大学生所急需。同时,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等、靠、要”的思想仍然非常重,自主创业精神不足。社团是大学生自身发展不足与社会需要不协调的产物,高校科技型、学术型、服务型、社会实践型等类型的社团成为大学生积累“工作经验”、“实际工作能力”和培养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在这些社团中,大学生有广阔的学习空间,不论是在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等方面,还是在市场营销、公共关系、广告策划等方面赢得发展的机会都是可以的。同时,高校社团文化本身具有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功能。
二、当前学生社团发展中突显不和谐
(一)从学生社团的地位来看。
团中央、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独立学院发展时间短,在办学过程中更多迫在眉睫的问题使得社团的发展削弱,再加上管理部门、各职能部门、大学生对学生社团的本质概念、地位、重要作用仍缺乏应有的认识,并没有将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高度重视起来,反而常常将社团活动与教学对立起来,给予种种限制,或在经费上釜底抽薪,使社团成为无米之炊的“巧妇”。这是当前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普遍存在的影响社团生存、质量和发展最突出的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从学生社团的管理体制来看。
人员流动大、稳定性差、社团机制松散、社团之间良莠不齐的状况比较明显。有些社团规模大、活动多、影响面广,自身建设完善,发展空间很大。有些社团却没有章程,光凭社团成员的一腔热情在维持,社团活动的有序性和规范性还需加强。有人说社团工作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一是指社团组成缺乏合理性,大一、大二人数多,大三学生零零星星,大四的几乎无人参加;二是指社团有始无终,往往是“昙花一现”,造成“因人而兴、因人而衰”的局面。
(三)从学生社团的资源来看。
社团活动的场地和经费严重不足,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学生对于社团活动的需求。目前,学生社团经费主要来源于上级团组织的学生经费下拨、社员会费的收取和通过拉赞助的方式,但几种途径所能获得的资金都很少,社团普遍存在着财力不足的情况。因此,活动的强度有限,质量得不到保证。另外,大多数的社团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地或活动审批手续相当繁琐,这也是一些社团活动不正常、一些社团昙花一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从学生社团的活动内容来看。
学生社团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学术性,又有娱乐性,但总体上呈现出品位偏低,缺少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和文化底蕴的弊端,而且社团活动超出本身宗旨,缺乏鲜明的特性。许多社团的活动还缺乏整体策划,缺乏指导,尽管大部分社团拥有自己的指导老师,但因为指导老师是义务为社团兼职,不可能投入全部精力,使得一些社团组织在低水平上重复。而社团活动内容的品质又直接影响着社团成员的内心品质、思想,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久而久之,社团的存在动力就逐渐被削弱,以至于消亡。
三、构建学生社团和谐发展体系,实现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一)构建强健的支持体系。
社团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没有收入,但要做社团,怎么办呢?这就需要主动构建社团的支持体系。主管分团委、上级团委、学校领导、专家学者、校内外相关部门等都可成为支持体系中的一部分。当然要能够获得强大的支持体系的前提就是社团有一个长远利于学校、学生发展的前景规划和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如果社团在成立之初就能够获得各方部门的大力支持,也就能够顺利的成长起来了。而学生社团通过定期向支持体系成员汇报工作情况等方式,让他们了解他们所支持的社团的发展状况,建立自豪感,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该体系。
(二)规范管理,创新机制,健全大学生社团运作体系。
加强社团管理,是发挥社团功能的重要保证。第一,针对目前管理相对松散的现状,创新社团管理、服务机制,成立直属学院团委的学生社团联合会,抓住社团发展机遇,建立全局发展观,在社团的规划、活动的协调、相关服务以及日常管理中发挥主体作用。同时,明确社团联合会与各社团以及其他组织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做好辅助、促进和规范社团发展的工作;第二,建立和完善学生社团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学生社团的管理制度,同时进一步制定保证学生社团得以正常开展活动所必须的配套制度,如社团学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评优制度等。通过完善的制度使社团管理形成一种良性发展的机制;第三,在社团建立党团组织,发展学生社团文化。有效发挥社团党小组、团支部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组织上的优势,对社团文化进行引导,提升社团活动的质量,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第四,组建和培养助理班主任队伍。队伍主要由高年级学生组成,引入长效机制,建立助理班主任、社团“一对一”责任制;第五,建立社团实践基地,突破社团快速发展的“瓶颈”。社团在校园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受到校园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无法再进一步发展时,就形成一种“瓶颈”。走出校园,建立适合社团进一步拓展和延伸的实践基地成为促进社团发展的新鲜血液。走向社会,回报社会,成为社团发展的更高目标。
(三)加大投入,为学生社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保障体系。
高校学生社团虽已逐渐受到学院各方面的重视与支持,但物质支持与经费投入不足已经不适应甚至严重制约了学生社团的进一步发展。目前,经费不足是当前学生社团发展的一大障碍。第一,学院应设立学生社团发展专项经费,纳入学院整体经费预算。第二,社团主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社团自身对外交流的综合优势,建立全院性学生社团发展基金。第三,社团自身要积极走向社会,向社会多渠道筹集资金。学生社团办公及活动场地严重不足是其发展的又一大障碍。学生社团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不得不把一大部分精力耗在解决场地等这些问题上,有些很好的活动因场地问题无法付诸实施。因此,学院要顺应社团的蓬勃发展趋势,最大限度地从现有的资源中为学生社团开辟出办公及活动场地,同时引导有关职能部门为学生社团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持。
(四)发扬“社团精神”,组织社团文化体系,推动社团发展上层次。
社团发展必须站在社团文化建设的高度,按照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大力培育先进的社团精神,推动社团发展上层次、上水平。“社团精神”是在长期的活动中形成的信念和不懈追求,它是社团基于自身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在活动中长期培养形成的。发扬“社团精神”,有助于社团文化的形成。高校社团文化是社团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团队精神,以及拼搏、进取、竞争、创新、奉献、民主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先进的“社团精神”得到发扬,才能使广大会员处于一种“自由”创造、“自由”发展状态,充分发挥主观能性和自身内部的潜能,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也才能使社团文化活动长久不衰,生命力永存。
随着高校办学更加开放,学生社团将会不断发展壮大,不论是社团组织,还是参加社团活动的人数都会增多。在健康、有序、有益、积极向上的活动中,独立学院社团人要发挥学生社团在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塑造与时俱进的先进社团文化,提升学生社团的发展层次,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向社会展现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校园文化,打造知名的学生社团组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大学生的意见[R].中发[2004]16号,2004,8.26.
[2]张志华.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有效途径.社科纵横,2005,(12).
[3]项峰.关于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的思考.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