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完形填空是NMET(National Matriculation English Test)试题中体现英语运用能力的一种题型,它集单项选择与阅读理解于一体,检测考生的词汇、背景知识、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等综合素质,是历年NMET试题中难度较大的一项。完形填空高考每年必考题型且难度较大、分值较高,如何快速准确地做好完形填空题是每个考生都很关注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着重分析完形填空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并结合例子对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及技巧做出探讨。
【关键词】解题 策略 阅读
一、命题特点及趋势
能力检测稳定不变。近年的高考完形填空可以看出该题型设空大致分为三类:
1.惯用法与固定搭配;
2.词义辨析;
3.逻辑常识推理;
从近几年全国高考的完形填空来看,已经不再考核学生语法方面的知识了,而是从语义搭配、结构搭配、惯用搭配及逻辑知识等方面来测试学生词汇的掌握及运用。而且有些词的选择,必须在理解整篇文章的基础上,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高考完形填空趋势研究
完形填空的试题特点决定着未来高考将会加强对考生发挥合理想象正确预测下文能力的考查,加强对考生利用前后句和前后段相:互关系进行推理判断能力的考查,加强对考生利用语境褒贬性进行完形填空信息推断能力的考查。因此,利用语境的逻辑性、褒贬性和上下文的相互作用是解答完形填空题的关键。具体来说:
1.体裁将继续沿用夹叙夹议。
2.文章长度大约300词左右。
3.考查的词汇越来越丰富。
4.由考查单一理解向整篇理解发展。
5.选项设计中做衔接过渡或表示逻辑联系的用词可能增加。
6.部分省市有可能改变分值或减少一篇文章的设题数,如减少到10个或15个,分值变成10分或15分。但完形填空题不会被取消或取代。
三、完形填空解题思路与技巧
1.通读全文,领会大意。快速通读全文,掌握短文大意。借助首、尾句给予的启示,快速地把短文从头至尾通读一至二遍,要跳过空格,不陷在一空一格里,着重从全局了解大意,这是逐空填词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如果一开始就忙于见一个空就填一个空,将无法从整体上把握全文概要,造成顾此失彼的错误,甚至影响做题速度。
2. 抓住线索,仔细推敲。经过粗读全文,对文章有了整体印象。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根据主题,结合上下文所提供语境,加上自己的常识和分析,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顺理成章的填空。随着理解的逐步深入,答案会自然地从脑海里涌出来,与选项里的某项吻合而得到验证。有的答案的确不容易做出,这时应注意文章的前后呼应和对比。有的题目好像几个选项都可以,其实正确的答案上下文已有暗示或明示;特别是有的答案暗含在下文,或直接或间接,只要耐心看下去,根据内容即能做出正确答案。在整个做题过程中一定要牢记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每个空白处的含义与前后句的意思联系起来理解,文章最前面的空格提出的问题很有可能要到文章的结尾才能找到答案。
3. 上下连贯,合乎逻辑这是从句子结构来考虑的。例如:一个空白在两个句子之间, 就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上下文的关系,选用并列连词连接两个并列句;或用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连接定语从句,或用连接词连接名词性从句,或用从属连词连接各种状语从句。如果我们能根据它们的基本用法和彼此间的区别,填上所选词后使句子的意思和结构都完整,上下连贯,符合行文逻辑,那么,最佳答案也就显而易见。
4.复读全文,核查答案。全部答案选定后,文章完整了,应再从头至尾读一遍。根据复读的语感和对全篇文章的理解,再次将不合题意的答案调整或修改。检查文章是否前后贯通,内容清楚,主题突出。如有些地方意义模糊或矛盾,就应该依据文章中心意思来重新考虑。凡不通之处,必有待推敲的疑点,应从意义、语法、行文逻辑等方面仔细权衡,加以改正。例如:从语法上,检查一下所完成的句子是否主谓一致;时态、语态是否正确;名词、代词的性、格是否一致;动词、名词、形容词与介词或副词等的搭配是否准确无误。对于个别难度较大的空项,可以凭着自己的语感,坚持第一感觉选择的答案。
5. 抓首尾,打开通道。由于完形填空短文一般不给标题, 这就使得考生一时把握不了文章的主题和大意。而短文首句及尾句一般不挖空,这就给考生提供了抓住开篇启示和概括总结全文大意的机会。因此,考生必须认真理解短文第一句和结尾句。一般来说,文章的首句往往是观察全文的“窗口”,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和概要,甚至有的文章的第一句话就是主题句,因此要特别注意理解第一句话,而掌握了首句往往就为抓住全文大意打开了通道。尾句常常是文章的总结,结论,或点睛之笔,掌握好尾句也有利于掌握全文大意。
6.根据生活常识以及相关知识确定选项
…,you __①__the international dateline.By agreement, this is the point where a new day__②__.
① A. see B. cross C. are D. are stopped by
②A.is coming B is discovered C.is invented D. begins
the international dateline是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人们所规定的,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可以越过。它是新的一天开始的地方。答案分别为B和D
7.先易后难法
由于完形填空题是在一篇短文中挖去一些词,且绝大多数是一些实词,所以文章读起来肯定有一些难度。考生在做题时,千万不能不分难易地把所有试题一次搞定,而应尝试使用先易后难的方法。即顺着文章思路,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一边读一边把容易做的、有把握的先做好,对于一时没有把握的难题,可以暂时跳过去或初拟一个答案,把容易的做好后,文章空格也随之减少,整篇文章的意思也就会变得更清晰,这时难题也许就会变为易题了。
总之,要做好完型,首先要熟练掌握学过的全部语法知识,牢记习惯用法,特别是动词短语;注意对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词汇英语意义的真正理解,要懂得词汇的内含、外延、褒贬及一定的修辞色彩;注意他们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及其辨析;其次要有计划地多做一些完形填空的练习,要有计划地多阅读一些短文,增强英文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希望此文对从事英语教学的同仁和广大考生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解题 策略 阅读
一、命题特点及趋势
能力检测稳定不变。近年的高考完形填空可以看出该题型设空大致分为三类:
1.惯用法与固定搭配;
2.词义辨析;
3.逻辑常识推理;
从近几年全国高考的完形填空来看,已经不再考核学生语法方面的知识了,而是从语义搭配、结构搭配、惯用搭配及逻辑知识等方面来测试学生词汇的掌握及运用。而且有些词的选择,必须在理解整篇文章的基础上,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高考完形填空趋势研究
完形填空的试题特点决定着未来高考将会加强对考生发挥合理想象正确预测下文能力的考查,加强对考生利用前后句和前后段相:互关系进行推理判断能力的考查,加强对考生利用语境褒贬性进行完形填空信息推断能力的考查。因此,利用语境的逻辑性、褒贬性和上下文的相互作用是解答完形填空题的关键。具体来说:
1.体裁将继续沿用夹叙夹议。
2.文章长度大约300词左右。
3.考查的词汇越来越丰富。
4.由考查单一理解向整篇理解发展。
5.选项设计中做衔接过渡或表示逻辑联系的用词可能增加。
6.部分省市有可能改变分值或减少一篇文章的设题数,如减少到10个或15个,分值变成10分或15分。但完形填空题不会被取消或取代。
三、完形填空解题思路与技巧
1.通读全文,领会大意。快速通读全文,掌握短文大意。借助首、尾句给予的启示,快速地把短文从头至尾通读一至二遍,要跳过空格,不陷在一空一格里,着重从全局了解大意,这是逐空填词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如果一开始就忙于见一个空就填一个空,将无法从整体上把握全文概要,造成顾此失彼的错误,甚至影响做题速度。
2. 抓住线索,仔细推敲。经过粗读全文,对文章有了整体印象。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根据主题,结合上下文所提供语境,加上自己的常识和分析,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顺理成章的填空。随着理解的逐步深入,答案会自然地从脑海里涌出来,与选项里的某项吻合而得到验证。有的答案的确不容易做出,这时应注意文章的前后呼应和对比。有的题目好像几个选项都可以,其实正确的答案上下文已有暗示或明示;特别是有的答案暗含在下文,或直接或间接,只要耐心看下去,根据内容即能做出正确答案。在整个做题过程中一定要牢记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每个空白处的含义与前后句的意思联系起来理解,文章最前面的空格提出的问题很有可能要到文章的结尾才能找到答案。
3. 上下连贯,合乎逻辑这是从句子结构来考虑的。例如:一个空白在两个句子之间, 就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上下文的关系,选用并列连词连接两个并列句;或用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连接定语从句,或用连接词连接名词性从句,或用从属连词连接各种状语从句。如果我们能根据它们的基本用法和彼此间的区别,填上所选词后使句子的意思和结构都完整,上下连贯,符合行文逻辑,那么,最佳答案也就显而易见。
4.复读全文,核查答案。全部答案选定后,文章完整了,应再从头至尾读一遍。根据复读的语感和对全篇文章的理解,再次将不合题意的答案调整或修改。检查文章是否前后贯通,内容清楚,主题突出。如有些地方意义模糊或矛盾,就应该依据文章中心意思来重新考虑。凡不通之处,必有待推敲的疑点,应从意义、语法、行文逻辑等方面仔细权衡,加以改正。例如:从语法上,检查一下所完成的句子是否主谓一致;时态、语态是否正确;名词、代词的性、格是否一致;动词、名词、形容词与介词或副词等的搭配是否准确无误。对于个别难度较大的空项,可以凭着自己的语感,坚持第一感觉选择的答案。
5. 抓首尾,打开通道。由于完形填空短文一般不给标题, 这就使得考生一时把握不了文章的主题和大意。而短文首句及尾句一般不挖空,这就给考生提供了抓住开篇启示和概括总结全文大意的机会。因此,考生必须认真理解短文第一句和结尾句。一般来说,文章的首句往往是观察全文的“窗口”,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和概要,甚至有的文章的第一句话就是主题句,因此要特别注意理解第一句话,而掌握了首句往往就为抓住全文大意打开了通道。尾句常常是文章的总结,结论,或点睛之笔,掌握好尾句也有利于掌握全文大意。
6.根据生活常识以及相关知识确定选项
…,you __①__the international dateline.By agreement, this is the point where a new day__②__.
① A. see B. cross C. are D. are stopped by
②A.is coming B is discovered C.is invented D. begins
the international dateline是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人们所规定的,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可以越过。它是新的一天开始的地方。答案分别为B和D
7.先易后难法
由于完形填空题是在一篇短文中挖去一些词,且绝大多数是一些实词,所以文章读起来肯定有一些难度。考生在做题时,千万不能不分难易地把所有试题一次搞定,而应尝试使用先易后难的方法。即顺着文章思路,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一边读一边把容易做的、有把握的先做好,对于一时没有把握的难题,可以暂时跳过去或初拟一个答案,把容易的做好后,文章空格也随之减少,整篇文章的意思也就会变得更清晰,这时难题也许就会变为易题了。
总之,要做好完型,首先要熟练掌握学过的全部语法知识,牢记习惯用法,特别是动词短语;注意对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词汇英语意义的真正理解,要懂得词汇的内含、外延、褒贬及一定的修辞色彩;注意他们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及其辨析;其次要有计划地多做一些完形填空的练习,要有计划地多阅读一些短文,增强英文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希望此文对从事英语教学的同仁和广大考生具有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