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好的素材,写出来的文章就缺乏活力,难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好的素材源自于生活,需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发现,用心遴选,用心提炼。高中生写记叙文,常常觉得没有内容可写。如果写,也总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小事,思想性较差。其实,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善于思考和积累,在看似简单得单调的高中生活中,我们依然可以挖掘出丰富的写作素材。选材时应遵循以下要求:首先,围绕中心选材;其次,要注意从自己熟悉的材料中提炼、加工,力求精当与新颖。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注重审题,围绕中心选材
围绕中心选材,在每次作文时都会被反复强调,但学生们在具体操作时,常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比如说,写“眼泪的重量”这个题目,此文题强调的是重量,即眼泪蕴涵的价值、意义、影响等,有不少学生在写作时,仅仅是写某某流下了眼泪,至于眼泪有没有实实在在的价值意义或影响,则不管,还有的学生,既写自己的眼泪,又写他人的眼泪,写到最后,究竟是谁的眼泪有重量,读者不知所云。显然,他们在选材时,根本就没有“围绕中心选材”的意识,想到什么写什么。而优秀的作文不仅中心突出,还要一切围绕中心来写。如有位学生在写《眼泪的重量》的文章时,就特别突出爷爷眼泪中包含的无奈、苦痛与不舍。她就选择了爷爷生病后的几个细节来表现爷爷如此复杂的情感,比如,写爷爷的无奈:
你发现自己左身麻木了,发现自己咳嗽个不停了,发现自己无法下床小解了,你想到也许无法再工作了,也许无法再天天替孙女背书包了,也许无法再一直照料奶奶而换成她照料你了。
这些事情细小而真实,紧紧围绕“无奈”这个中心情感来选材,就很能表现爷爷这样一个日薄西山的老人心中的一种难言的无奈。
二、注重真实,选择力求熟悉
记叙文最能打动读者的莫过于其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有无“真情实感”是衡量记叙文质量高下的重要指标。抒发感情的手段有很多,但纯粹的“啊”、“哇”、“啦”或故作姿态的无病呻吟是无法让人感动的,最为高妙的抒情是不动声色,于质朴、平淡中见真情。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与感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去选材,这样,才有可能做到情真意切。还是以上面那个学生的《眼泪的重量》为例,她是这样表现爷爷在临终前的不舍与牵挂的:
爷爷,你是在流泪吗?你看着周围,三个女儿和小儿子都在,可是我知道,上学的孙女、外孙不在,奶奶不在,远在新疆的大伯也不在。你想说话吗?你挣扎着仰起头,你吃力地指着爸爸,似乎有话要说。可爸爸看着你时,你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大口大口地喘气,只能一串一串地掉眼泪。爷爷,你就这样走了吗?不能等到我们赶回家吗?不能等到大伯千里迢迢地飞回来吗?你眼角的泪水,分明写满了不舍,对吗?
试想,如果作者没有这样深刻细腻的生活经历,没有经历亲人间的痛苦的生离死别,又怎会写得如此动容?所以,从我们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写起,先写出我们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三、注重详略,选材力求精当
选材精当即选择最能表现中心的素材,有时也许一个素材就足够。同样以《眼泪的重量》为例,一位学生写自己的眼泪,选择了这样一件事情:自己一直就喜欢吃柿子,小时候,奶奶总会把自家树上结的又大又甜的橙红的柿子悄悄留给我;但后来,奶奶不幸得了重病,连亲人都不认识几个了,却还记得她的孙女喜欢吃柿子:
奶奶手上拿着一个柿子,柿子却还是青的。她炫耀地说:“吃吧,我摘的。”那神情,像一个单纯的小孩。我愣了一下,一把推开她的手,“这个还没熟,不能吃!”“你不是喜欢吃柿子吗?这个能吃,我昨天还吃了一个呢。”奶奶虽显出诧异的神色,却还是硬把柿子塞到我手上。我拿着柿子,悲伤溢满了全身。奶奶尽管病得糊涂忘却了许多人和事,却还记得她孙女喜欢吃柿子!看着眼前青涩的柿子,我有些哽咽,很为自己刚才的鲁莽而懊恼。“是啊,我最喜欢吃柿子了。”我一边说一边笑,还用力咬了一口青涩的柿子。奶奶看见我吃了一口,乐呵呵地笑着,像一个小娃娃。我嘴里涩涩的,如同这青涩的柿子……
不知何时,爷爷出现在了门口,他默默上前拉着我去了院子里。我蹲在地上,吐出了那口柿子。一阵子,我和爷爷谁都没说话,我的眼泪重重地砸在那青涩的柿子上。泪珠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出耀眼的橙红色,一如映在奶奶脸上的橙红色的阳光……
这篇文章,作者虽然写了这么一件小事,但在事情的背后,我们读懂了眼泪的重量,也读懂了亲情的重量。在具体写作中,要注重详略得当,这样才能使得材料发挥最大的效用。
四、注重避俗,选材力求新颖
选材新颖,往往要求我们选择那些“自己有别人无”的素材,但前提是能表现主旨,是自己熟悉的,否则,新颖就可能变成做作甚至胡编乱造。
如在写《眼泪的重量》时,一个学生选择了自己得阑尾炎开刀住院的事例,他秉着“男儿流血不流泪”的精神,强忍疼痛不流泪,但在看到病床前憔悴、担忧、日渐苍老的父母不分昼夜地忙碌时,不由地潸然泪下。这个选材相对于那些一写父母就总是父母不顾风雨、不顾严寒送幼小的我上医院而自己却病倒了的琐碎陈旧的小事要显得更真实、更动人,作者没有这样的体验,无法对身体的疼痛做细腻刻画:
手术结束后,考验才真正开始。夜里两点,麻醉效果过去了,刀口的疼痛,让我觉得昏迷也是一种奢求了。如同肚皮被撕开了一般,如同有火在伤口焚烧一般,如同有万千蚂蚁在啮噬一般。疼!疼!疼!我想大吼,想咆哮,可却死死地攥住床单,一声也不吭。
作者没有这样的体验,也无法有机会真正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无法反省自己对父母之爱的漠视:
温柔熟悉的声音进入我的大脑,我把目光从天花板移向床边。两双布满血丝的眼睛,两张疲惫至极的脸!我有多长时间没凝视过这两双我最亲切却故意疏远的眼睛了。妈妈坐在床边的小矮凳上,手上拿着一根润湿我嘴唇的棉签和一只纸杯;爸爸站在输液架下,目测着药液的剩余量,预备最短时间内叫护士来换药。他们都感觉到我身体微微的颤抖,都深知我的痛苦!而我呢……
高中生的生活一般是“三点一线”,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在写作素材上可能确实缺乏积累的空间与时间,而记叙文写作,应当是一个“用心”的过程。因此,只要我们转换思维,有一颗会感动的心,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有一个善于积累和感悟的习惯,学会在平淡生活中提炼素材,就一定能筛选出合乎要求、可供写作的“下锅米”!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226534)
一、注重审题,围绕中心选材
围绕中心选材,在每次作文时都会被反复强调,但学生们在具体操作时,常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比如说,写“眼泪的重量”这个题目,此文题强调的是重量,即眼泪蕴涵的价值、意义、影响等,有不少学生在写作时,仅仅是写某某流下了眼泪,至于眼泪有没有实实在在的价值意义或影响,则不管,还有的学生,既写自己的眼泪,又写他人的眼泪,写到最后,究竟是谁的眼泪有重量,读者不知所云。显然,他们在选材时,根本就没有“围绕中心选材”的意识,想到什么写什么。而优秀的作文不仅中心突出,还要一切围绕中心来写。如有位学生在写《眼泪的重量》的文章时,就特别突出爷爷眼泪中包含的无奈、苦痛与不舍。她就选择了爷爷生病后的几个细节来表现爷爷如此复杂的情感,比如,写爷爷的无奈:
你发现自己左身麻木了,发现自己咳嗽个不停了,发现自己无法下床小解了,你想到也许无法再工作了,也许无法再天天替孙女背书包了,也许无法再一直照料奶奶而换成她照料你了。
这些事情细小而真实,紧紧围绕“无奈”这个中心情感来选材,就很能表现爷爷这样一个日薄西山的老人心中的一种难言的无奈。
二、注重真实,选择力求熟悉
记叙文最能打动读者的莫过于其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有无“真情实感”是衡量记叙文质量高下的重要指标。抒发感情的手段有很多,但纯粹的“啊”、“哇”、“啦”或故作姿态的无病呻吟是无法让人感动的,最为高妙的抒情是不动声色,于质朴、平淡中见真情。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与感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去选材,这样,才有可能做到情真意切。还是以上面那个学生的《眼泪的重量》为例,她是这样表现爷爷在临终前的不舍与牵挂的:
爷爷,你是在流泪吗?你看着周围,三个女儿和小儿子都在,可是我知道,上学的孙女、外孙不在,奶奶不在,远在新疆的大伯也不在。你想说话吗?你挣扎着仰起头,你吃力地指着爸爸,似乎有话要说。可爸爸看着你时,你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大口大口地喘气,只能一串一串地掉眼泪。爷爷,你就这样走了吗?不能等到我们赶回家吗?不能等到大伯千里迢迢地飞回来吗?你眼角的泪水,分明写满了不舍,对吗?
试想,如果作者没有这样深刻细腻的生活经历,没有经历亲人间的痛苦的生离死别,又怎会写得如此动容?所以,从我们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写起,先写出我们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三、注重详略,选材力求精当
选材精当即选择最能表现中心的素材,有时也许一个素材就足够。同样以《眼泪的重量》为例,一位学生写自己的眼泪,选择了这样一件事情:自己一直就喜欢吃柿子,小时候,奶奶总会把自家树上结的又大又甜的橙红的柿子悄悄留给我;但后来,奶奶不幸得了重病,连亲人都不认识几个了,却还记得她的孙女喜欢吃柿子:
奶奶手上拿着一个柿子,柿子却还是青的。她炫耀地说:“吃吧,我摘的。”那神情,像一个单纯的小孩。我愣了一下,一把推开她的手,“这个还没熟,不能吃!”“你不是喜欢吃柿子吗?这个能吃,我昨天还吃了一个呢。”奶奶虽显出诧异的神色,却还是硬把柿子塞到我手上。我拿着柿子,悲伤溢满了全身。奶奶尽管病得糊涂忘却了许多人和事,却还记得她孙女喜欢吃柿子!看着眼前青涩的柿子,我有些哽咽,很为自己刚才的鲁莽而懊恼。“是啊,我最喜欢吃柿子了。”我一边说一边笑,还用力咬了一口青涩的柿子。奶奶看见我吃了一口,乐呵呵地笑着,像一个小娃娃。我嘴里涩涩的,如同这青涩的柿子……
不知何时,爷爷出现在了门口,他默默上前拉着我去了院子里。我蹲在地上,吐出了那口柿子。一阵子,我和爷爷谁都没说话,我的眼泪重重地砸在那青涩的柿子上。泪珠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出耀眼的橙红色,一如映在奶奶脸上的橙红色的阳光……
这篇文章,作者虽然写了这么一件小事,但在事情的背后,我们读懂了眼泪的重量,也读懂了亲情的重量。在具体写作中,要注重详略得当,这样才能使得材料发挥最大的效用。
四、注重避俗,选材力求新颖
选材新颖,往往要求我们选择那些“自己有别人无”的素材,但前提是能表现主旨,是自己熟悉的,否则,新颖就可能变成做作甚至胡编乱造。
如在写《眼泪的重量》时,一个学生选择了自己得阑尾炎开刀住院的事例,他秉着“男儿流血不流泪”的精神,强忍疼痛不流泪,但在看到病床前憔悴、担忧、日渐苍老的父母不分昼夜地忙碌时,不由地潸然泪下。这个选材相对于那些一写父母就总是父母不顾风雨、不顾严寒送幼小的我上医院而自己却病倒了的琐碎陈旧的小事要显得更真实、更动人,作者没有这样的体验,无法对身体的疼痛做细腻刻画:
手术结束后,考验才真正开始。夜里两点,麻醉效果过去了,刀口的疼痛,让我觉得昏迷也是一种奢求了。如同肚皮被撕开了一般,如同有火在伤口焚烧一般,如同有万千蚂蚁在啮噬一般。疼!疼!疼!我想大吼,想咆哮,可却死死地攥住床单,一声也不吭。
作者没有这样的体验,也无法有机会真正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无法反省自己对父母之爱的漠视:
温柔熟悉的声音进入我的大脑,我把目光从天花板移向床边。两双布满血丝的眼睛,两张疲惫至极的脸!我有多长时间没凝视过这两双我最亲切却故意疏远的眼睛了。妈妈坐在床边的小矮凳上,手上拿着一根润湿我嘴唇的棉签和一只纸杯;爸爸站在输液架下,目测着药液的剩余量,预备最短时间内叫护士来换药。他们都感觉到我身体微微的颤抖,都深知我的痛苦!而我呢……
高中生的生活一般是“三点一线”,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在写作素材上可能确实缺乏积累的空间与时间,而记叙文写作,应当是一个“用心”的过程。因此,只要我们转换思维,有一颗会感动的心,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有一个善于积累和感悟的习惯,学会在平淡生活中提炼素材,就一定能筛选出合乎要求、可供写作的“下锅米”!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226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