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教育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以其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的基本素质教育。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变的教法来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参与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亦能得到很好的激发。
关键词:中学音乐;创新;教学
我认为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如何引导学生创新求异、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今教育的主题。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鼓励音乐创造
“艺术就是情感”,音乐美实质上就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音乐的美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小学生正处在一个多梦的年龄,因此要启发想象、感悟音乐,培养学生以审美的态度享受音乐、净化心灵,从而塑造完美的人格。音乐教育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以其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的基本素质教育。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变的教法来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参与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亦能得到很好的激发。
基础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和选拔教育,而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因而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程不再是一个简单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师生平等互动的交流过程。音乐的本质与价值就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性,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中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新,应该是以培养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为基础,以歌唱、演奏、律动、欣赏、创作等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为形式,以新的构思方式创造性地表达音乐情感的能力为特征的创造性教学活动,并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开发学生创造性的潜质。在实际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对创造活动的评价要重视活动过程,不能只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实际上,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就是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另外,对于音乐教学来说,不应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序,音乐课堂应永远是动态的和变化的。就音乐教学而言,尽管也有一些共性的教学规律与原则可以遵循,但从根本上来说,其教学过程是充满了创造性的。严格、细致的程序和统一的模式与标准,意味着艺术的死亡。音乐学习的关键是需要学习者自身的感受和体验,而“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恰恰在这个最核心的问题上有悖于音乐学习思维过程的独立性、新颖性和多样性。
二、营造“创造教育”环境,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培养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换句话说是环境真正创造了创造力。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只有在深厚的创新氛围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中,才能实现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创造教育”环境是指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课堂教学环境,它包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活动等要素构成的教学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的总和。在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耳、眼、口、脑、手“全频道”式接收、“多功能”协调、“立体式”渗透,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表演能力等多种能力,从而形成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它不仅能有效地实施审美教育,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音乐教学不仅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更主要的是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参加艺术实践,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如课外音乐活动、研究性学习等等。
三、弱化教学考核,鼓励学生自主评价
新课程对教学考核的标准不再作统一的规定,考核标准呈现出较大的弹性和开放度,提倡学生自主评价,让学生在自主评价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眼神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学生的每一份成功。一方面,以掌声和“真棒”、“高见”、“见解独特”等简短而真诚的表扬,使学生看到希望、增添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进而诱导学生发挥想象、释放潜能、尝试创新;另一方面,用延迟评价的办法,给学生一个再认识、再理解、再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忽略“结论”,重视“过程”。
目前中中学音乐成绩考核,一般都是以期末一次性考核为主,考核内容与形式单一,考核标准僵化。考核时学生为了取得较好的成绩,一味地迎合教学考核标准,这就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老师应该发挥每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体现评价的自主化。
总之,创新能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它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束缚,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提供机会,发挥音乐学科教学在听觉、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音乐教学这一主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杜海燕.分析中学音乐教育的创新[J].才智. 2013(11)
[2]刘书娟.解析即兴伴奏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 2013(11)
[3]晏然.浅谈中学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J].大众文艺. 2014(04)
关键词:中学音乐;创新;教学
我认为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如何引导学生创新求异、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今教育的主题。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鼓励音乐创造
“艺术就是情感”,音乐美实质上就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音乐的美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小学生正处在一个多梦的年龄,因此要启发想象、感悟音乐,培养学生以审美的态度享受音乐、净化心灵,从而塑造完美的人格。音乐教育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以其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的基本素质教育。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变的教法来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参与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亦能得到很好的激发。
基础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和选拔教育,而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因而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程不再是一个简单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师生平等互动的交流过程。音乐的本质与价值就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性,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中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新,应该是以培养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为基础,以歌唱、演奏、律动、欣赏、创作等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为形式,以新的构思方式创造性地表达音乐情感的能力为特征的创造性教学活动,并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开发学生创造性的潜质。在实际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对创造活动的评价要重视活动过程,不能只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实际上,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就是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另外,对于音乐教学来说,不应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序,音乐课堂应永远是动态的和变化的。就音乐教学而言,尽管也有一些共性的教学规律与原则可以遵循,但从根本上来说,其教学过程是充满了创造性的。严格、细致的程序和统一的模式与标准,意味着艺术的死亡。音乐学习的关键是需要学习者自身的感受和体验,而“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恰恰在这个最核心的问题上有悖于音乐学习思维过程的独立性、新颖性和多样性。
二、营造“创造教育”环境,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培养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换句话说是环境真正创造了创造力。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只有在深厚的创新氛围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中,才能实现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创造教育”环境是指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课堂教学环境,它包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活动等要素构成的教学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的总和。在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耳、眼、口、脑、手“全频道”式接收、“多功能”协调、“立体式”渗透,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表演能力等多种能力,从而形成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它不仅能有效地实施审美教育,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音乐教学不仅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更主要的是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参加艺术实践,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如课外音乐活动、研究性学习等等。
三、弱化教学考核,鼓励学生自主评价
新课程对教学考核的标准不再作统一的规定,考核标准呈现出较大的弹性和开放度,提倡学生自主评价,让学生在自主评价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眼神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学生的每一份成功。一方面,以掌声和“真棒”、“高见”、“见解独特”等简短而真诚的表扬,使学生看到希望、增添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进而诱导学生发挥想象、释放潜能、尝试创新;另一方面,用延迟评价的办法,给学生一个再认识、再理解、再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忽略“结论”,重视“过程”。
目前中中学音乐成绩考核,一般都是以期末一次性考核为主,考核内容与形式单一,考核标准僵化。考核时学生为了取得较好的成绩,一味地迎合教学考核标准,这就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老师应该发挥每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体现评价的自主化。
总之,创新能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它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束缚,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提供机会,发挥音乐学科教学在听觉、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音乐教学这一主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杜海燕.分析中学音乐教育的创新[J].才智. 2013(11)
[2]刘书娟.解析即兴伴奏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 2013(11)
[3]晏然.浅谈中学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J].大众文艺.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