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场AI行业盛会,怎能少了专家学者、AI从业者的身影。本届智博会主论坛舞台上,多位院士聚焦人工智能技术的前沿创新和行业整体发展动向,进行了主题分享。同时,微软、华为、科大讯飞、阿里、百度等众多知名企业负责人也一一亮相,在金鸡湖畔用创新思维论道AI发展,可谓精彩纷呈。
李兰娟:从抗疫中,看到AI大有可为
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虽然不是信息化人工智能的专家,但我是个医生,因此对医疗信息化人工智能也深有体会。”李兰娟表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可以快速取得成效,除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全国人民、广大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人工智能、大数据在支撑疫情防控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疫情的检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等,大家看到AI在疫情防控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公共卫生大数据、疫情研判、疫情研判、情绪管理、地图服务、基因测序、药物研发、互联网医院、智能化服务机器人等等。”
她回忆,自己于1月18日到武汉,21日上午就带了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家到联防联控指挥部,让他们通过大数据方式,对整个12月进入武汉海鲜市场的9600多人进行行动轨迹调查,从中发现并控制了传染源,得到了大家的重视。
“在此后的疫情风险防控中,‘寻、管、研、服’一体的防控大数据平台发挥了很大作用。可以说,AI+大数据+5G+互联网,全流程助力了这一次抗疫斗争。”
此外,在社区防控、诊断治疗、医疗机器人、医疗卫生管理、大面积消毒等方面,人工智能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感叹,这一次她在武汉待了两个月,不但在那里抢救病人,也通过远程医疗系统,会诊了全国各地的危重病人,并为十几个国家做了远程讲座。“一次讲座几十万人分享,这都是人工智能发展形势下的新变革。”
她强调,人工智能在健康医疗当中将有重大的价值,疫情防控、诊断治疗、卫生管理等等,需要建立一套新的模式、新的服务、新的产业。
“未来,希望各地可以建设智慧公卫,即利用大数据+区块链打造一体化公卫应急响应系统。同时,互联网医院也应得到重视,争取从各个小的基层医院,到市、省、乃至大医院都可以建立起后疫情时代智能化看病的新模式。”
戴琼海:协同交互是 AI 赋能的最核心部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
“2015年,国家提出‘智能制造2025’、2017年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8年发布‘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2020年又从新基建等‘顶层设计’入手,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蓬勃发展之势。”戴琼海介绍说,美国人工智能企业接近2400家,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目前有800余家,“显然,人工智能已经成為国家国民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需求的所在”。
此次论坛,戴琼海带来的分享主要内容为人工智能的协同与交互。未来机器人发展速度会非常快,因此会造成协同性问题,人和机器人之间怎么协同,还有安全、隐私、公平等问题。“需要明确的是,我们的目标宗旨是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类。”
他认为,协同交互是AI赋能的最核心的关键部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这种自然交互场景,都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贡献。拓展人类的能力、改变产品形态和服务的模式,推进认知、智能与文化艺术变革,促进未来AI融合社会的发展。这一方面发展持续很多年了,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直发展得比较缓慢。现在我们的机器学习算法,我们的重建方法、我们AI眼镜的重量和分辨率,视角分辨率、空间分辨率都提高了,都是真实可靠的变化。未来AI驱动混合现实,也将赋能教学、生产、出行、医疗等行业,为生活带来实实在在变化。”
他强调,AI赋能人类,而不是成为人类,更不是取代人类。“研究开发运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慧能力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从而解决复杂问题的技术科学并服务于人类,这是1950年图灵对人工智能定下的目标,现在来看,这个目标也是没错的。”
王怀民:开源创作与群体智能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人工智能有很多需要加强的地方,其中有一条就是要加强开源开放平台的建设。
那么,要如何有效激发群体参与开源,如何使得更多的参与者无序行为变成有序的涌现?如何提供更好的平台来支持这种激发和汇聚?
“这是我们今天在开源领域里面需要做的事情,这个过程就是群体智能的努力。”王怀民说,所谓群体智能就是把更多人群的智慧激发和汇聚起来。这个过程当中通过机器学习让参与这种激发活动的人更容易的参与到这样一个生态的激发和汇聚之中,人和机器智能相互激荡、融合的过程,叫群体智能。
“所以我们说未来的开源创作是群体的开源创作。”在这个过程中,他强调,未来我们的软件领域很广,所有写代码的地方都是在软件领域概括之内的,包括今天讲的人工智能,是一个创意和生产相互交互的过程,人们应该把创意这件事情纳入到工业化生产的视野里面。
演讲最后他表示:“软件开发的未来是创作+生产。我们要高度关注升级了的群体开源创作,也就是群体化、群智化的软件开发。”
@史耀宏(华为副总裁):人工智能正处于技术发展和社会环境相互碰撞的关键期,在5G、AI、智能边缘等技术的支撑下AI时代正在“万物复苏”。未来,AI会在端、管、云、应用生态等方面实现全面变革,但这需要全产业链同仁共创。
@张博(滴滴出行联合创始人):滴滴希望解决物理世界的人和物体的流动,希望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通过科技、通过AI让交通变得更加安全、更加智能。
@华先胜(阿里巴巴副总裁):我们可以将关注点放在了医疗健康上。健康对我们来讲至关重要,当前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已经有一些数据了,但数据量远远不够。基于这一痛点,阿里达摩院医疗AI团队要做的事情就是让AI解决中国医疗看病难、看病贵、知识难三个核心问题。
李兰娟:从抗疫中,看到AI大有可为
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虽然不是信息化人工智能的专家,但我是个医生,因此对医疗信息化人工智能也深有体会。”李兰娟表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可以快速取得成效,除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全国人民、广大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人工智能、大数据在支撑疫情防控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疫情的检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等,大家看到AI在疫情防控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公共卫生大数据、疫情研判、疫情研判、情绪管理、地图服务、基因测序、药物研发、互联网医院、智能化服务机器人等等。”
她回忆,自己于1月18日到武汉,21日上午就带了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家到联防联控指挥部,让他们通过大数据方式,对整个12月进入武汉海鲜市场的9600多人进行行动轨迹调查,从中发现并控制了传染源,得到了大家的重视。
“在此后的疫情风险防控中,‘寻、管、研、服’一体的防控大数据平台发挥了很大作用。可以说,AI+大数据+5G+互联网,全流程助力了这一次抗疫斗争。”
此外,在社区防控、诊断治疗、医疗机器人、医疗卫生管理、大面积消毒等方面,人工智能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感叹,这一次她在武汉待了两个月,不但在那里抢救病人,也通过远程医疗系统,会诊了全国各地的危重病人,并为十几个国家做了远程讲座。“一次讲座几十万人分享,这都是人工智能发展形势下的新变革。”
她强调,人工智能在健康医疗当中将有重大的价值,疫情防控、诊断治疗、卫生管理等等,需要建立一套新的模式、新的服务、新的产业。
“未来,希望各地可以建设智慧公卫,即利用大数据+区块链打造一体化公卫应急响应系统。同时,互联网医院也应得到重视,争取从各个小的基层医院,到市、省、乃至大医院都可以建立起后疫情时代智能化看病的新模式。”
戴琼海:协同交互是 AI 赋能的最核心部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
“2015年,国家提出‘智能制造2025’、2017年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8年发布‘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2020年又从新基建等‘顶层设计’入手,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蓬勃发展之势。”戴琼海介绍说,美国人工智能企业接近2400家,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目前有800余家,“显然,人工智能已经成為国家国民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需求的所在”。
此次论坛,戴琼海带来的分享主要内容为人工智能的协同与交互。未来机器人发展速度会非常快,因此会造成协同性问题,人和机器人之间怎么协同,还有安全、隐私、公平等问题。“需要明确的是,我们的目标宗旨是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类。”
他认为,协同交互是AI赋能的最核心的关键部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这种自然交互场景,都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贡献。拓展人类的能力、改变产品形态和服务的模式,推进认知、智能与文化艺术变革,促进未来AI融合社会的发展。这一方面发展持续很多年了,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直发展得比较缓慢。现在我们的机器学习算法,我们的重建方法、我们AI眼镜的重量和分辨率,视角分辨率、空间分辨率都提高了,都是真实可靠的变化。未来AI驱动混合现实,也将赋能教学、生产、出行、医疗等行业,为生活带来实实在在变化。”
他强调,AI赋能人类,而不是成为人类,更不是取代人类。“研究开发运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慧能力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从而解决复杂问题的技术科学并服务于人类,这是1950年图灵对人工智能定下的目标,现在来看,这个目标也是没错的。”
王怀民:开源创作与群体智能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人工智能有很多需要加强的地方,其中有一条就是要加强开源开放平台的建设。
那么,要如何有效激发群体参与开源,如何使得更多的参与者无序行为变成有序的涌现?如何提供更好的平台来支持这种激发和汇聚?
“这是我们今天在开源领域里面需要做的事情,这个过程就是群体智能的努力。”王怀民说,所谓群体智能就是把更多人群的智慧激发和汇聚起来。这个过程当中通过机器学习让参与这种激发活动的人更容易的参与到这样一个生态的激发和汇聚之中,人和机器智能相互激荡、融合的过程,叫群体智能。
“所以我们说未来的开源创作是群体的开源创作。”在这个过程中,他强调,未来我们的软件领域很广,所有写代码的地方都是在软件领域概括之内的,包括今天讲的人工智能,是一个创意和生产相互交互的过程,人们应该把创意这件事情纳入到工业化生产的视野里面。
演讲最后他表示:“软件开发的未来是创作+生产。我们要高度关注升级了的群体开源创作,也就是群体化、群智化的软件开发。”
@史耀宏(华为副总裁):人工智能正处于技术发展和社会环境相互碰撞的关键期,在5G、AI、智能边缘等技术的支撑下AI时代正在“万物复苏”。未来,AI会在端、管、云、应用生态等方面实现全面变革,但这需要全产业链同仁共创。
@张博(滴滴出行联合创始人):滴滴希望解决物理世界的人和物体的流动,希望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通过科技、通过AI让交通变得更加安全、更加智能。
@华先胜(阿里巴巴副总裁):我们可以将关注点放在了医疗健康上。健康对我们来讲至关重要,当前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已经有一些数据了,但数据量远远不够。基于这一痛点,阿里达摩院医疗AI团队要做的事情就是让AI解决中国医疗看病难、看病贵、知识难三个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