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问题研究 培养探究能力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3933420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现代教学论普遍认为,运用问题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物理是一门科学,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猜想、开展探究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不断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体系、价值体验,从而全面发展学生探究科学本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主旨。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开展物理问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充分认识提出问题的价值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知识技能的运用,而提出一个新问题则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一切科学创举皆始于问题,因为一个崭新的、有价值的问题的提出,有时会给一门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带来指引性的大变化。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说教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思维容易陷入休眠状态;而学生问题的出现,往往会造成某种不确定性,从而使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碰到感到困难的问题时,学生也会受到刺激,使思维活跃起来。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研究表明,难易适中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足以激励学生向下一阶段发展,同时促进学生进行“反省性”探究,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在这种状态转变过程中,智力活动总是尝试性、探究性的,始于问题的提出,终于问题的解决。
  教学过程是一个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来获取新知识的思维过程。教师要充分认识问题的价值,这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可贵前提。精神高度集中地思考一个问题,有时反而可能造成思路的堵塞或误入歧途。心理学证明,当某一问题已不受直接注意时,潜意识在某种程度上仍保持对问题的思索状态,而一旦松弛下来,就有可能会产生稍纵即逝却不乏灵感的思维火花。如阿基米德为鉴定“纯金王冠”是否掺假,冥思苦想了很久都没有结果,不料在洗澡时不经意发现了“阿基米德定律”。其实,如果没有对问题锲而不舍的探究,没有“众人寻她千百度”的执著,也就不可能有“蓦然回首”的那份惊喜。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提出问题的重要意义,千方百计启迪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二、确保提出问题的质量
  问题的质量十分重要,這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保证。如果学生只会提一些泛泛而没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教师就不能对此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笔者认为,针对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综合应用以下原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
  1.直观性原则
  注重问题探究的落脚点,运用形象化的材料和实验进行探究,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展现探究的演绎过程,使学生探究问题的思路轨迹清晰可见。如在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先让学生做课本中的实验,然后提出问题:牛顿是怎样总结前人的经验的?又是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推测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通过直观的事例及实验验证,使学生彻底弄清该定理的来龙去脉,并获取到直观的运用知识。
  2.针对性原则
  在物理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必须是真实存在的问题,而且是学生确实感到困惑的问题。这要求教师平时要深入学生,了解他们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摸准他们的思维脉搏,因势利导,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问题,抓准问题的探究方向。如在教学“力”时,笔者先让学生讨论一个问题:甲乙两个组拔河,甲组获胜,是因为甲组的力气大于乙组的力气吗?学生普遍给予了肯定的答案。此时笔者通过运用两个弹簧秤进行实验演示,否定了学生的答案,从而引起学生认知心理上的矛盾冲突,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动机,明确了探究的方向。
  3.渐进性原则
  学生的认知是呈螺旋式上升的,教师要注意问题探究的节奏性。问题的设计应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特点,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新高。在教学中,宜创设“小步距”问题,将复杂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较小的问题。如教学“研究决定导体电阻大小因素”时,可提出如下问题:导体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导体的电阻与各相关因素的关系可能如何?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你猜测到的关系?试设计实验电路图。在进行导体与各相关因素的实验探究中,如何控制实验条件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由本实验可以看到,对多因素的问题应如何控制变量,其基本方法是什么?有了这些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将会使学生对内容有逐步深入的理解。
  4.开放性原则
  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开放的建构过程。教师要激发学生根据不同条件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从而引发学生不同的思维,使学生按照不同的理解去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让学生在个体学习、创造活动中体验成功,从而产生再探究、再学习、再发现的动力。为此,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创设多元性、开放性问题,把握学生问题探究的深广度。
  5.发展性原则
  布鲁纳曾说过:“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引导学生智慧。”教师要恰当地把握问题的空间,使提出的问题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认知规律,宜处在学生的基础性学习与创造性学习之间,宜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使他们跳起来就能摘到果子。如学习光的反射后,在探索光的折射时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光的折射条件是什么?光的折射有什么规律?光的折射在生活、生产中有哪些应用?这时学生可能会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方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哪些是科学合理的,哪些需要改进,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大胆设想,积极参与探究过程,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质量事半功倍。
  6.主动性原则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要积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情景场”,落实学生问题探究自主性,使学生能通过不同的途径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进一步完善自我认识、发现错误,鼓励学生勇于向教师、书本、权威提出挑战,启迪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大胆质疑。这不仅能强化教学效果,更有助于学生自主性的培养。
  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巨大的工程,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教学观念为先导,并需落实在教学实际中。因此,中学物理教师要坚持开展问题研究,实施以问题为载体、以能力为核心、以创新为目的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广大学生的探究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上,抓好课前预习,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优化课堂教学,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关键词:语文教学 练习 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这是叶圣陶先生的至理明言。这说明教师教学生就要像大人扶小孩走路一样,边扶边走,随时准备放手。因此,教师要坚持这项原则,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一、切实提高学
近年来,我国的供热事业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也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根据国家有关部门预测,我国2020年的供热面积将由2010年的100亿平方米增加至200亿平方米。随着供热面积的增加,政府对城市供热管网建设的投入也会成倍增加。城市供热与我国的民生息息相关,不仅如此,城市供热项目的建设往往伴随着庞大的资金投入。政府财政预算不足导致项目无法完工的情况时有发生,政府当下面临的燃眉之急是如何妥善解决该类项目资
《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的手段,就是背诵。不背诵
摘要:应劭,字仲远,汝南南顿(故城在河南项城县西)人,是东汉末年灵献时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文献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应劭一生勤于著述,除《风俗通义》以外,还有《状人纪》、《中汉辑序》、《汉仪》、《驳仪》、《汉官仪》、《礼仪故事》、《汉书集解》等数种。《风俗通义》是其中卷帙较大的一部书,本文拟对其版本流传和思想内容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版本 志怪 志人    一、版本与流传    历史上《风俗通义
现代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清楚地告诉我们,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参与和参与的多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数学教学过程变为现实的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他们所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去。在参与中学数学、用数学,从而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味数学的魅力。    一、营造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情景的气氛    大量实践证明,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是促进学
一、英语阅读的重要性英语学习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要想学好英语,就要掌握并使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即“四会”。从学习的角度说,“读”是其他“三会”的基础,高中英语大纲
新教材的习题包括课文习题和课后习题。本文着重分析了新教材的习题系统的特点及这样编排教材的优点.还对新教材的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近年来,各地中考英语试题中均增设了听力测试题,而且听力测试分数比例占到了整个试题的30%,初三毕业班学生面临中考,掌握听力测试的答题技巧,对于提高考生整体英语成绩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学习语言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交际,口头交际在语言交际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听说是英语教学中极重要的方面。加强英语听说,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