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变更在小而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的护理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接受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80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体位变更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1h、4h和8h通气改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1h通气改善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4h和8h的PaO2及PaO2/FiO2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体位变更护理方式可有效改善小而呼吸衰竭机械中患儿的通气情况,对于辅助提高患儿的整体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呼吸衰竭;体位变更;护理
呼吸功能障碍是造成呼吸衰竭的主要致病因素。呼吸衰竭可导致人体的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同时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上升,进而造成人体出现病理性和生理性的紊乱情况,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综合征[1]。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因此呼吸衰竭会对患儿的大脑和身体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者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小儿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方法进行小儿呼吸衰竭的治疗,优质、科学的护理服务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条件,同时也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基于此,笔者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体位变更护理方法进行了小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临床护理的相关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接受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80例,年龄1~10岁,平均年龄5.1±1.1岁,男性患儿42例,女性患儿38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体位变更护理方式进行护理。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见表1。
P>0.05,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方面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临床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鼻插管治疗,使用CE心电监护仪对患儿的心电图、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进行持续监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持续仰卧位护理方式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患儿对照组患儿护理的基础上,结合患儿实际的个体差异,采用体位变更护理方式进行护理,体位变更顺序为: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卧位,4h变更1次[2]。
1.2.2 临床观察指标 分别以两组患儿治疗后1h、4h、8h PaCO2、PaO2、SPO2和PaO2/FiO2值作为观察指标。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两组患儿的资料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非等级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α=0.05。
2.结果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1h、4h、8h的各指标结果发现,两组患儿治疗后1h通气改善情况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儿4h和8h的PaO2、SPO2及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PaCO2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1h、4h、8h通气改善情况结果见表2。
3.讨论
体位变更护理方式通过定期改变患儿的体位,从而影响其肺部的通气机制,改善患儿肺部的血流情况[3],从而进一步改善患儿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本次临床研究发现,治疗后4h、8h观察组患儿的PaO2、SPO2及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说明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体位变更护理方式可进一步提高患儿的血氧含量,改善低氧血症症状;同时,观察组患儿4h、8h 的PaCO2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进一步说明体位变更护理方式可有效改善患儿高碳血酸症症状,提高了小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的整体效果。
总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体位变更护理方式可有效改善小而呼吸衰竭机械中患儿的通气情况,对于辅助提高患儿的整体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传军, 金霞.单肺机械通气患儿序贯性体位变更氧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13 (10) 761-762.
[2] 吴维霜,吴丽青.体位变更在小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1):119-120.
[3] 曹真.仰俯卧位在新生儿呼吸衰竭辅助同期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外医疗,2009,28(13):54-55.
关键词: 呼吸衰竭;体位变更;护理
呼吸功能障碍是造成呼吸衰竭的主要致病因素。呼吸衰竭可导致人体的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同时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上升,进而造成人体出现病理性和生理性的紊乱情况,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综合征[1]。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因此呼吸衰竭会对患儿的大脑和身体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者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小儿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方法进行小儿呼吸衰竭的治疗,优质、科学的护理服务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条件,同时也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基于此,笔者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体位变更护理方法进行了小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临床护理的相关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接受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80例,年龄1~10岁,平均年龄5.1±1.1岁,男性患儿42例,女性患儿38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体位变更护理方式进行护理。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见表1。
P>0.05,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方面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临床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鼻插管治疗,使用CE心电监护仪对患儿的心电图、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进行持续监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持续仰卧位护理方式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患儿对照组患儿护理的基础上,结合患儿实际的个体差异,采用体位变更护理方式进行护理,体位变更顺序为: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卧位,4h变更1次[2]。
1.2.2 临床观察指标 分别以两组患儿治疗后1h、4h、8h PaCO2、PaO2、SPO2和PaO2/FiO2值作为观察指标。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两组患儿的资料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非等级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α=0.05。
2.结果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1h、4h、8h的各指标结果发现,两组患儿治疗后1h通气改善情况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儿4h和8h的PaO2、SPO2及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PaCO2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1h、4h、8h通气改善情况结果见表2。
3.讨论
体位变更护理方式通过定期改变患儿的体位,从而影响其肺部的通气机制,改善患儿肺部的血流情况[3],从而进一步改善患儿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本次临床研究发现,治疗后4h、8h观察组患儿的PaO2、SPO2及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说明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体位变更护理方式可进一步提高患儿的血氧含量,改善低氧血症症状;同时,观察组患儿4h、8h 的PaCO2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进一步说明体位变更护理方式可有效改善患儿高碳血酸症症状,提高了小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的整体效果。
总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体位变更护理方式可有效改善小而呼吸衰竭机械中患儿的通气情况,对于辅助提高患儿的整体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传军, 金霞.单肺机械通气患儿序贯性体位变更氧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13 (10) 761-762.
[2] 吴维霜,吴丽青.体位变更在小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1):119-120.
[3] 曹真.仰俯卧位在新生儿呼吸衰竭辅助同期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外医疗,2009,28(13):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