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依从性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42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两组住院期间均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干预,时间为6个月。干预前后采用早期康复训练依从调查表、膝关节疼痛评分标准(VAS)两组患者训练依从性、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早期康复训练依从性、VA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不仅能够缓解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而且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全膝关节置换术;疼痛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项新技术,广泛适用于各种膝关节疾病的终末期,对解除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有显著的效果,大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适合于由疾病或损伤导致的膝关节软骨磨损破坏,引起膝关节严重疼痛、畸形、不稳定、活动障碍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生活质量,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病人。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关节病变,特别是膝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1]。选取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42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并配合心理干预,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42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1例男10例,女11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4.8±10.6)岁,患病部位:左侧14例,右侧7例。对照组21例男8例,女13例,年龄60-73岁,平均年龄(65.3±9.8)岁,患病部位:左侧12例,右侧9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住院期间均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指导,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干预,时间为6个月。干预前后采用早期康复训练依从调查表、膝关节评分标准(VAS)两组患者训练依从性、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和生存质量。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数理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护理干预
2.1术前应教会患者行股四头肌静力训练,直腿抬高及踝关节主动运动的方法,并说明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此外,还应教会患者如何使用助行器,为术后扶拐行走作准备。
2.2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4~14天:患者的疼痛已明显减轻,此时,康复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膝关节的活动,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应达到0~90 o以上。必要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被动运动。有条件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借助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CPM机)进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方法为[2]:术后第4天开始每天连续使用6~12h,开始伸屈范围在0~45o。以后每天伸屈范围增加10 o,出院时应达到95 o以上。CPM训练强度和频率可逐渐增加,对早期迅速恢复关节功能有很大的帮助。对不使用CPM机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床上膝关节屈伸活动、床边膝关节屈伸锻炼、床上侧身膝关节屈伸活动功能锻炼,下床站立下蹲锻炼,此项康复锻炼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3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2~6周:主要进行股四头肌的力量训练。同时,保持关节活动度的训练。主要方法为:患者坐在床边,主动伸直小腿多次,循序渐进;患者坐在床上,膝关节下垫一枕头,使膝关节屈曲,然后主动伸直,逐步过渡到站立平衡训练及渐进负重训练。
2.4心理干预 患者术后常因切口疼痛而拒绝医务人员的功能锻炼指导,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对患者的每一个动作都给予耐心指导和肯定,使患者自觉的进行练习。每日评估患者的康复锻炼情况,如关节活动度、直腿抬高程度等,同时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下一步康复计划,以利于出院后患者继续进行康复锻炼。护理人员应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指导患者克服困难,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
3结果
干预前,两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早期康复训练依从性、VA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比较
4讨论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很安全的手术,而且技术成熟。很多病人通过手术治疗恢复了正常的日常生活。一般情况下,膝关节人工关节置换都是使用骨水泥型,且是表面置换术,只是把破损的关节面的骨头去除,换一个人工的关节面,因此也被称为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同时又可以通过手术将膝关节的畸形矫正,恢复到正常的情况[2]。有的病人因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而害怕手术,其实这恐惧随着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其围手术期的康复日益受到重视,精湛的手术技术只有结合完善的术后康复训练,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效果[3]。近年来,一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常由于术后未进行康复训练或者训练不当,出现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异常步态、长期膝关节疼痛和肿胀等症状。这些症状均会对身体功能及生活质量造成影响[4]。本组资料显示,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不仅能够缓解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而且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晓庆,史小颖,常彦海,杜少蕊,杨利云. 综合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5,20(5):602-603.
[2]李丹. 全膝关节置换术护理体会[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1(1):118.
[3]史雷花,孙志岭.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5,18(3):155-157.
[4]武长江,李伟,郭晓东.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28(3):496-498.
关键词:护理干预;全膝关节置换术;疼痛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项新技术,广泛适用于各种膝关节疾病的终末期,对解除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有显著的效果,大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适合于由疾病或损伤导致的膝关节软骨磨损破坏,引起膝关节严重疼痛、畸形、不稳定、活动障碍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生活质量,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病人。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关节病变,特别是膝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1]。选取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42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并配合心理干预,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42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1例男10例,女11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4.8±10.6)岁,患病部位:左侧14例,右侧7例。对照组21例男8例,女13例,年龄60-73岁,平均年龄(65.3±9.8)岁,患病部位:左侧12例,右侧9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住院期间均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指导,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干预,时间为6个月。干预前后采用早期康复训练依从调查表、膝关节评分标准(VAS)两组患者训练依从性、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和生存质量。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数理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护理干预
2.1术前应教会患者行股四头肌静力训练,直腿抬高及踝关节主动运动的方法,并说明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此外,还应教会患者如何使用助行器,为术后扶拐行走作准备。
2.2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4~14天:患者的疼痛已明显减轻,此时,康复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膝关节的活动,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应达到0~90 o以上。必要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被动运动。有条件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借助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CPM机)进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方法为[2]:术后第4天开始每天连续使用6~12h,开始伸屈范围在0~45o。以后每天伸屈范围增加10 o,出院时应达到95 o以上。CPM训练强度和频率可逐渐增加,对早期迅速恢复关节功能有很大的帮助。对不使用CPM机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床上膝关节屈伸活动、床边膝关节屈伸锻炼、床上侧身膝关节屈伸活动功能锻炼,下床站立下蹲锻炼,此项康复锻炼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3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2~6周:主要进行股四头肌的力量训练。同时,保持关节活动度的训练。主要方法为:患者坐在床边,主动伸直小腿多次,循序渐进;患者坐在床上,膝关节下垫一枕头,使膝关节屈曲,然后主动伸直,逐步过渡到站立平衡训练及渐进负重训练。
2.4心理干预 患者术后常因切口疼痛而拒绝医务人员的功能锻炼指导,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对患者的每一个动作都给予耐心指导和肯定,使患者自觉的进行练习。每日评估患者的康复锻炼情况,如关节活动度、直腿抬高程度等,同时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下一步康复计划,以利于出院后患者继续进行康复锻炼。护理人员应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指导患者克服困难,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
3结果
干预前,两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早期康复训练依从性、VA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比较
4讨论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很安全的手术,而且技术成熟。很多病人通过手术治疗恢复了正常的日常生活。一般情况下,膝关节人工关节置换都是使用骨水泥型,且是表面置换术,只是把破损的关节面的骨头去除,换一个人工的关节面,因此也被称为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同时又可以通过手术将膝关节的畸形矫正,恢复到正常的情况[2]。有的病人因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而害怕手术,其实这恐惧随着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其围手术期的康复日益受到重视,精湛的手术技术只有结合完善的术后康复训练,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效果[3]。近年来,一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常由于术后未进行康复训练或者训练不当,出现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异常步态、长期膝关节疼痛和肿胀等症状。这些症状均会对身体功能及生活质量造成影响[4]。本组资料显示,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不仅能够缓解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而且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晓庆,史小颖,常彦海,杜少蕊,杨利云. 综合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5,20(5):602-603.
[2]李丹. 全膝关节置换术护理体会[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1(1):118.
[3]史雷花,孙志岭.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5,18(3):155-157.
[4]武长江,李伟,郭晓东.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28(3):496-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