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1272年,郭靖和夫人黄蓉站在襄阳城上向远处的蒙古军营眺望。
此时的蒙古人对襄阳城的围困已经有四年,并且建起了坚固的堡垒。上一次的襄阳之围,是因为杨过击毙蒙古皇帝蒙哥而结束(历史上蒙哥是死在四川的钓鱼城,而不是在襄阳)。蒙哥的意外战死,导致蒙古军攻宋计划破产。而忽必烈急于回去争夺大汗之位,于是撤兵。
郭靖有点不明白,是什么使得蒙古人像蝗虫一样涌来,让襄阳百姓乃至大宋国运危在旦夕?是贾似道之流对忠臣的迫害?是联蒙灭金的战略失误?或者真是大宋气数已尽?
假如我也在那个历史现场,我想和郭大侠谈谈关于气候的事情。
经济史学家发现,我国历史气温每升高(降低)1℃,农作物的产量就增加(减少)10%。在宋金的寒冷期,小麦的产量减少了8.3%,同样,年平均气温若下降2℃,农作物的分布区位就会南移2到4个纬度。
从公元11世纪开始,全球包括中国的气候总体上开始变冷,这不仅使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而且使得周边游牧民族的生产和生活受到沉重打击,他们和汉族的关系也不断恶化。美国地理学家亨廷顿在《亚洲的脉动》一书中就认为,13世纪蒙古人大规模向外扩张主要由于他们居住地气候干旱,牧场条件变坏所致。
2012年1月的《经济学季刊》有一篇论文《气候变化是否影响了我国过去两千年的农业社会稳定》,就曾用数量经济史的视角来研究这个问题。文章说,少数民族所从事的游牧业,是一个完全靠天吃饭的行业,这些民族大多生活在中国西北部的广阔地区。当气候变得恶劣时,游牧民族应对气候变化的理性反应就是向南、向东迁移,这样必然与定居在东面、南面的农业民族相遇,于是双方之间的冲突和战争就难以避免。
作者通过历史数据分析认为,“外患高发期和气温较冷期的重合,这可能不单单是一种巧合,而更隐含着一种内在的关联关系。”
也就是说,襄阳之战其实是地球气候变化决定的。
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的陈良佐教授也做过类似的研究,他写过两篇深厚扎实的论文,探讨春秋到两汉时期的气候变迁。他的基本结论是:“战国到文景时代的气候是温暖期……武帝时期是气候温暖期转入小冰期的过渡期……到了元帝时期正式进入小冰期。王莽时代低温和灾害达到高峰。东汉初期的气候是西汉小冰期的延续……桓灵时代气候恶劣的程度不下于王莽时期。”
由此可见,历史上所谓的开明盛世,都有着气候的背景,王莽锐意改革却生不逢时,而王安石的经济思想已经和今天我们的眼光相近,但在粮食减产的低温期,也无法挽回大宋的颓势。
历史上匈奴扰汉、五胡乱华、满族入关这些也都和气候变化有关,王朝的气数无不连接着时代的气候。
就算是九阴真经、武穆遗书,在全球气候变化面前也不值一提。公元1273年,襄阳城破,郭靖夫妇留下倚天剑屠龙刀后,以身殉国。南宋也失去了最重要的军事屏障,6年之后,左宰相陆秀夫背着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跳入冰冷的大海,南宋灭亡。
(李德忠摘自《深圳商报》)
此时的蒙古人对襄阳城的围困已经有四年,并且建起了坚固的堡垒。上一次的襄阳之围,是因为杨过击毙蒙古皇帝蒙哥而结束(历史上蒙哥是死在四川的钓鱼城,而不是在襄阳)。蒙哥的意外战死,导致蒙古军攻宋计划破产。而忽必烈急于回去争夺大汗之位,于是撤兵。
郭靖有点不明白,是什么使得蒙古人像蝗虫一样涌来,让襄阳百姓乃至大宋国运危在旦夕?是贾似道之流对忠臣的迫害?是联蒙灭金的战略失误?或者真是大宋气数已尽?
假如我也在那个历史现场,我想和郭大侠谈谈关于气候的事情。
经济史学家发现,我国历史气温每升高(降低)1℃,农作物的产量就增加(减少)10%。在宋金的寒冷期,小麦的产量减少了8.3%,同样,年平均气温若下降2℃,农作物的分布区位就会南移2到4个纬度。
从公元11世纪开始,全球包括中国的气候总体上开始变冷,这不仅使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而且使得周边游牧民族的生产和生活受到沉重打击,他们和汉族的关系也不断恶化。美国地理学家亨廷顿在《亚洲的脉动》一书中就认为,13世纪蒙古人大规模向外扩张主要由于他们居住地气候干旱,牧场条件变坏所致。
2012年1月的《经济学季刊》有一篇论文《气候变化是否影响了我国过去两千年的农业社会稳定》,就曾用数量经济史的视角来研究这个问题。文章说,少数民族所从事的游牧业,是一个完全靠天吃饭的行业,这些民族大多生活在中国西北部的广阔地区。当气候变得恶劣时,游牧民族应对气候变化的理性反应就是向南、向东迁移,这样必然与定居在东面、南面的农业民族相遇,于是双方之间的冲突和战争就难以避免。
作者通过历史数据分析认为,“外患高发期和气温较冷期的重合,这可能不单单是一种巧合,而更隐含着一种内在的关联关系。”
也就是说,襄阳之战其实是地球气候变化决定的。
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的陈良佐教授也做过类似的研究,他写过两篇深厚扎实的论文,探讨春秋到两汉时期的气候变迁。他的基本结论是:“战国到文景时代的气候是温暖期……武帝时期是气候温暖期转入小冰期的过渡期……到了元帝时期正式进入小冰期。王莽时代低温和灾害达到高峰。东汉初期的气候是西汉小冰期的延续……桓灵时代气候恶劣的程度不下于王莽时期。”
由此可见,历史上所谓的开明盛世,都有着气候的背景,王莽锐意改革却生不逢时,而王安石的经济思想已经和今天我们的眼光相近,但在粮食减产的低温期,也无法挽回大宋的颓势。
历史上匈奴扰汉、五胡乱华、满族入关这些也都和气候变化有关,王朝的气数无不连接着时代的气候。
就算是九阴真经、武穆遗书,在全球气候变化面前也不值一提。公元1273年,襄阳城破,郭靖夫妇留下倚天剑屠龙刀后,以身殉国。南宋也失去了最重要的军事屏障,6年之后,左宰相陆秀夫背着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跳入冰冷的大海,南宋灭亡。
(李德忠摘自《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