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典中浸润,在诵读中成长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zhide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把语文素养成和人文内涵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在学生量背诵古诗文做了不同年段的具体要求。可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代的要求,对学生幼小的心灵中逐渐形成仁义敦厚高尚的人格、开启创新思路,奠定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健全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我们多巴二小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创建书香校园文化,校园内流淌着清新怡人的文化气息,营造了馥郁的校园书香氛围,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塑造都起到了有效的影响。基于上述的思考与实践,我拟定《在经典中浸润,在诵读中成长》作为自己的特色研修项目,尝试进行系统的研究实践,全面推进诵读经典诗文活动,用经典文化来涵养心智,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创建书香浓郁的和谐校园。
  一、以身作则,要求学生能做到的我先做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必先做到。所以,我也主动参与到诵读经典文章的活动中来。在每一节国学经典课的授课前,我必要细细品味《论语》里的每一句话,读准每一个音,领悟其中的育人思想,与学生齐读共诵,我要求学生会读的,我跟着学生一起读,我要求学生背诵的,我也和学生一起背诵,这样相互比赛,既和谐了师生关系,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又触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更提升了我自身的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经典诵读,还优化了技能,净化了我的心灵。
  二、诵读千古美文,增加学习兴趣
  多诵读好听又好说的韵文,不仅能让学生充分感受汉语言形式的魅力,还能使他们更喜欢学习语文。小学生的好奇心十分强烈,插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系的典故,能把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兴趣。如读《赠汪伦》时插入“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读《塞下曲》插入李广将军射虎中石的故事;背《七步诗》插入曹丕、曹植二人之间的故事;背《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孟母三迁的典故。背“头悬梁,锥刺骨,彼不教,自勤苦”讲晋人孙敬悬梁苦读,战国苏秦用锥刺腿的勤学故事……这些典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诱导了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共振效应。“像这样以精读文章作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那么精读了一篇文章就可以带读许多书,知解与领会的范围将扩张多大啊!”。学生被其中的故事所吸引,不仅理解了其中的内涵,还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多种形式。激发诵读兴趣
  (一)我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了“读、诵、演”系列活动
  “读”就是在校内课余时间读给老师同学听,回家作业之后读给父母听;“诵”即在熟练读的基础之上成诵,要求要有一定的韵味,真正体验古文化的意境。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和契合。“演”即把经典篇目活化成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小学生乐于接受。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把《三字经》编排成拍手歌,跳皮筋时的童谣;还为学生建立了“经典诵读记录卡”,记录了学生在经典诵读过程中的脚印。
  (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顺利展开国学经典教学的保证
  1.范读引领。范读是开展国学经典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文言文的诵读与现代文的朗读有很多不同之处,如果没有正确的范读引领,学生就很难掌握诵读节奏,更不要说语感的积淀了。例如《老子》开篇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虽然已经有了标点断句,但学生正确诵读仍然有困难,很多学生像讀《三字经》一样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其实这里的“非常”与我们平时说的“非常”是完全不同的,正确的读法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其中——表声音延长,表语气加重,每个分句都是先扬后抑,有一种假设的语气。范读以后,文言文的韵味出来了,句子的大致意思也随之明晰起来。
  2.诵读积累。诵读是学习国学经典的最基本方法,是古诗文教学的主要手段,“三分文章七分读”,韵味是读出来的。学生在跟着范读学会读正确后,教师可以简单讲解或讨论大概的意思,然后师生一起进行反复的诵读。每周一节“经典诵读课”,每天早上“十分钟经典早读”,这些安排都保证了诵读充足的时间。领读的安排或是教师,或是诵读比较出色的学生,或是电子媒体。学生或全班齐读,或小组诵读,或男女对读,或个人自读,还可以接龙读,配乐读,边打拍子边读,或边表演边读。有节奏有韵味的诵读,让学生沉浸其中,体会意象,并逐步达到心领神会,熟读成诵。
  3.故事激趣。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用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国学经典的内容,解释其中的含义,学生听得愉快学得轻松,同时消除了反复诵读所产生的枯燥感。如学习《诗经·兔置》,我先把内容编成“武夫与公侯”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马上对《兔置》产生了兴趣,然后在正确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武夫、公侯这两个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故事变得更加生动。短短二十分钟时间,学生就诵读理解了《兔置》。故事激趣促进了师与生、生与生、师与文、生与文之间的互动,最终促使学生产生个性化的感悟,形成了言语和精神的同构共生的动态过程。
  4.摘录运用。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国学经典中有许多千古传诵的经典名句,如《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如《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学到这样的句子,我要求学生把有关内容摘录在笔记本上,不仅要诵读积累,还要求在平时写作或与人交往的时候适当运用,促进经典名句从“古人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诵读国学经典是树人之根本。在诵读国学经典中,中华民族精神激励着学生,中华民族的文化滋养着学生,中华民族的团结凝聚着学生,每位学生都树立了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古诗芳香,韵味悠长,浓浓的经典文化萦绕在校园里,也培养出一个个具有正气、志气、雅气、才气的中国娃。
其他文献
摘要:纳米材料是中一种科技成果,加打纳米材料的应用可以创造较好的经济价值。涂料作为油漆,它属于有机化高分子材料,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涂料这种产品性能以及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纳米技术的出现为涂料的性能和质量提供了技术保障。本文就纳米材料在涂料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纳米材料;涂料;应用  纳米材料作为新材料的创新以及科技创新的成果,随着纳米材料的应用,其在我国当前社会各领域中的作
一、活动由来rn随着课外阅读的进一步推广,儿童诗这种形式也日益受到关注.它内容生动有趣,文字流利自然,节奏明快活泼,非常适合儿童念唱和朗诵,同时短小精悍,充满丰富的想象,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顺应论对小说《围城》中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分析。小说中的语码转换是为了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的顺应,同时也是作者的一种写作技巧,从而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  关键词:《围城》;语码转换  语码转换是一种常见却很复杂的语言现象,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从20世纪70年代,研究者们开始重视这一语言现象,在各自的路向上对语码转换进行分析并且已取得成就。仅在语言学方面,就有语法、社会语言学
摘要: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依托信息化技术助推班级文化建设已经成为班主任工作的必备手段,本文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优越性和实效性,探索其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微平台;班级;文化建设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对班级和学生个性的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平台建设班级文化,发挥育人功能是每个班主任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微平台的出现以及其
摘要:哲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哲学蕴藏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人类从自身的社会生活中感受着哲学的存在,众所周知哲学是一门强大的学科,是数学、美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学、等各类科学艺术精华的凝结,由此哲学思想的存在方式和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以人的孤独与寻找、万物皆是绳结的流动、人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的重逢三个小节来解析日本动画电影《你的名字》透露的哲学意识流性。  关键词:哲学;绳
用0、50、100、150、200、250和300Gy的γ射线及0、1、2、3mM的叠氮化钠复合处理水稻品种广陆矮4号的干种子。结果表明,M_1的损伤效应随γ射线剂量和叠氮化钠浓度的提高而增
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在他的提议下,1912年3月初南京临时参议院制定并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于3月11日由孙中山正式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