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 《红楼梦》 里,贾母为了缩减开支,在凤姐生日上做文章,要府内上上下下“凑份子”为凤姐庆生,免除了公费庆生。然而,怎么凑份子则是大学问,谁该出多,谁该出少,都得拿捏得当。一言以蔽之,在大家眼里,凑份子必须论资排辈,不是想出多少就能出多少的。
大家都很认真地对待,“况且都是拿得出来的,所以一闻此言,都欣然应诺。”且看怎么个凑法:
贾母先道:“我出二十两。”薛姨妈笑道:“我随着老太太,也是二十两了。”
贾母是贾府的“一把手”,虽然已经年迈,具体事务交给王夫人、凤姐打理,但余威犹存。属于辈分大、资格老的人物!她要凑二十两,似乎在无形之中划出了一个“上限”:二把手、三把手、四把手怎么能比贾母出得更多?贾母是领导,如果比她出得多不是不给她面子么?因此大家按规矩,只能出不超过二十两银子。薛姨妈这时跟着贾母出二十两。薛姨妈是薛蟠和薛宝钗之母、王夫人之妹,与王夫人的辈分差不多,但是又不能等同贾母的儿媳,加上经济比较好,跟着贾母的步调走是合乎身份的。
接下来,“邢夫人王夫人道:‘我们不敢和老太太并肩,自然矮一等,每人十六两罢了。’”
邢夫人是贾赦的妻子,没有儿女,地位尴尬。王夫人是皇妃贾元春之母,贾政的妻子,是荣国府掌权管事的家长之一。贾赦和贾政都是贾母的儿子,邢夫人的地位虽然比不上王夫人,但好歹都是贾母的儿媳,所以“一个鼻孔出气”,要矮贾母一等,只出十六两银子。
贾母明白,不管是薛姨妈还是邢夫人和王夫人,都是有钱的主,因此她们要按照所谓的规矩,凑稍多一点的份子钱出来也无可厚非。贾母对此是默许的。然而,对后来的事贾母则是站出来“圆场”了。
下来,又有人表态了,“尤氏李纨也笑道:‘我们自然又矮一等,每人十二两罢。’”尤氏是贾珍的继室。表面虽为宁国府当家奶奶,但其实并无实权。李纨是荣国府长孙贾珠的妻子。贾珠逝世,只有一个孩子。贾母是她们的祖母,她们比邢夫人王夫人又得少拿一些,但又不能少太多,必须恰如其分,因此计划每人出十二两。论资排辈,这样确实合乎例规。但是,“贾母忙和李纨道:‘你寡妇失业的,哪里还拉你出这个钱,我替你出了罢。’”贾母这时一反常态,她认为虽然符合规矩,但也得看实际。李纨作为寡妇,操持上下不容易,必须予以理解才行。她便决定为李纨出这十二两。由此可见,规矩不外乎人情。很多工作,在论资排辈之外,还必须看实际情况作出决定。
李纨之后,排到了赖大之母表态凑份子。“赖大之母因又问道:‘少奶奶们十二两,我们自然也该矮一等了。’”
其实,赖大之母这样按逻辑来计算无可厚非。赖大之母,因为年高服侍过“贾府的老主子”,又得到贾母的“赏脸”,才做了荣府大总管。平时赚的钱自然是非常可观的!
贾母何等精明。“賈母听说,道:‘这使不得。你们虽该矮一等,我知道你们这几个都是财主,分位虽低,钱却比他们多。你们和他们一例才使得。’众妈妈听了,连忙答应。”贾母这时其实明确抛出了一个问题:分位底但有钱就该论资排辈出少一些么?当然不是。我们看的是实际情况!因此才决定这些“众妈妈们”要和少奶奶们一样出十二两。
在贾母眼中,凡事论资排辈是极不科学的。具体“请示”具体分析,任何事要看具体情况作出决定,而不是两眼闭着拿老一套来搪塞,这样根本不利于贾府的管理。让有钱人出多一点,让经济差的人少出一点,才会形成和谐的氛围。不然彼此萌生抱怨,不利于团结。长此以往,贾府在管理上也会失控。
贾母对待丫鬟们一视同仁,不按论资排辈的做法管教她们。“贾母又道:‘姑娘们不过应个景儿,每人照一个月的月例就是了。’”“又回头叫鸳鸯来,‘你们也凑几个人,商议凑了来。’”如果按照规矩办事,依照等级秩序排列,丫鬟们至少也要出四五两银子吧?可是,贾母“哀民生之多艰”,理解丫鬟们的不易,便抛开论资排辈的凑份子方式,让丫鬟们只出一个月的月例。月例是传统大家庭里成员每月类似零花钱的费用。可以说,出这笔钱不会对丫鬟们“伤筋动骨”。于是她们凑出的“也有二两的,也有一两的”。毫无疑问,大大减轻了丫鬟们的负担!
我们常常看到一种现象:一个企业要举行捐款活动了,全企业的领导职工上场,一个接一个将信封塞进捐款箱内。等到公布捐款名单钱款时,我们发现:大小领导到员工,一个接一个捐款金额是按级别从大到小而定,这与贾府论资排辈凑份子的做法实在大同小异。企业捐款是贡献爱心,理应按照个人的意愿和经济来决定捐款多少,而不是按照职位大小来决定。万一有的小领导的家人做大生意,富得流油,他想捐多一千块,可一看上面的领导捐的不过八百块,怎么能抢风头呢?这无形之中变成了捐款的形式主义而已!应该要有贾母这样的人打破这种规矩才好!
回过头来,在 《红楼梦》 里,贾母发起的凑份子为凤姐庆生“共凑了一百五十两有余”,可以说这是贾母匠心独运,科学规划的结果。要建设幸福贾府,就不能搞论资排辈那一套。
(选自《羊城晚报》2018年8月19日)
大家都很认真地对待,“况且都是拿得出来的,所以一闻此言,都欣然应诺。”且看怎么个凑法:
贾母先道:“我出二十两。”薛姨妈笑道:“我随着老太太,也是二十两了。”
贾母是贾府的“一把手”,虽然已经年迈,具体事务交给王夫人、凤姐打理,但余威犹存。属于辈分大、资格老的人物!她要凑二十两,似乎在无形之中划出了一个“上限”:二把手、三把手、四把手怎么能比贾母出得更多?贾母是领导,如果比她出得多不是不给她面子么?因此大家按规矩,只能出不超过二十两银子。薛姨妈这时跟着贾母出二十两。薛姨妈是薛蟠和薛宝钗之母、王夫人之妹,与王夫人的辈分差不多,但是又不能等同贾母的儿媳,加上经济比较好,跟着贾母的步调走是合乎身份的。
接下来,“邢夫人王夫人道:‘我们不敢和老太太并肩,自然矮一等,每人十六两罢了。’”
邢夫人是贾赦的妻子,没有儿女,地位尴尬。王夫人是皇妃贾元春之母,贾政的妻子,是荣国府掌权管事的家长之一。贾赦和贾政都是贾母的儿子,邢夫人的地位虽然比不上王夫人,但好歹都是贾母的儿媳,所以“一个鼻孔出气”,要矮贾母一等,只出十六两银子。
贾母明白,不管是薛姨妈还是邢夫人和王夫人,都是有钱的主,因此她们要按照所谓的规矩,凑稍多一点的份子钱出来也无可厚非。贾母对此是默许的。然而,对后来的事贾母则是站出来“圆场”了。
下来,又有人表态了,“尤氏李纨也笑道:‘我们自然又矮一等,每人十二两罢。’”尤氏是贾珍的继室。表面虽为宁国府当家奶奶,但其实并无实权。李纨是荣国府长孙贾珠的妻子。贾珠逝世,只有一个孩子。贾母是她们的祖母,她们比邢夫人王夫人又得少拿一些,但又不能少太多,必须恰如其分,因此计划每人出十二两。论资排辈,这样确实合乎例规。但是,“贾母忙和李纨道:‘你寡妇失业的,哪里还拉你出这个钱,我替你出了罢。’”贾母这时一反常态,她认为虽然符合规矩,但也得看实际。李纨作为寡妇,操持上下不容易,必须予以理解才行。她便决定为李纨出这十二两。由此可见,规矩不外乎人情。很多工作,在论资排辈之外,还必须看实际情况作出决定。
李纨之后,排到了赖大之母表态凑份子。“赖大之母因又问道:‘少奶奶们十二两,我们自然也该矮一等了。’”
其实,赖大之母这样按逻辑来计算无可厚非。赖大之母,因为年高服侍过“贾府的老主子”,又得到贾母的“赏脸”,才做了荣府大总管。平时赚的钱自然是非常可观的!
贾母何等精明。“賈母听说,道:‘这使不得。你们虽该矮一等,我知道你们这几个都是财主,分位虽低,钱却比他们多。你们和他们一例才使得。’众妈妈听了,连忙答应。”贾母这时其实明确抛出了一个问题:分位底但有钱就该论资排辈出少一些么?当然不是。我们看的是实际情况!因此才决定这些“众妈妈们”要和少奶奶们一样出十二两。
在贾母眼中,凡事论资排辈是极不科学的。具体“请示”具体分析,任何事要看具体情况作出决定,而不是两眼闭着拿老一套来搪塞,这样根本不利于贾府的管理。让有钱人出多一点,让经济差的人少出一点,才会形成和谐的氛围。不然彼此萌生抱怨,不利于团结。长此以往,贾府在管理上也会失控。
贾母对待丫鬟们一视同仁,不按论资排辈的做法管教她们。“贾母又道:‘姑娘们不过应个景儿,每人照一个月的月例就是了。’”“又回头叫鸳鸯来,‘你们也凑几个人,商议凑了来。’”如果按照规矩办事,依照等级秩序排列,丫鬟们至少也要出四五两银子吧?可是,贾母“哀民生之多艰”,理解丫鬟们的不易,便抛开论资排辈的凑份子方式,让丫鬟们只出一个月的月例。月例是传统大家庭里成员每月类似零花钱的费用。可以说,出这笔钱不会对丫鬟们“伤筋动骨”。于是她们凑出的“也有二两的,也有一两的”。毫无疑问,大大减轻了丫鬟们的负担!
我们常常看到一种现象:一个企业要举行捐款活动了,全企业的领导职工上场,一个接一个将信封塞进捐款箱内。等到公布捐款名单钱款时,我们发现:大小领导到员工,一个接一个捐款金额是按级别从大到小而定,这与贾府论资排辈凑份子的做法实在大同小异。企业捐款是贡献爱心,理应按照个人的意愿和经济来决定捐款多少,而不是按照职位大小来决定。万一有的小领导的家人做大生意,富得流油,他想捐多一千块,可一看上面的领导捐的不过八百块,怎么能抢风头呢?这无形之中变成了捐款的形式主义而已!应该要有贾母这样的人打破这种规矩才好!
回过头来,在 《红楼梦》 里,贾母发起的凑份子为凤姐庆生“共凑了一百五十两有余”,可以说这是贾母匠心独运,科学规划的结果。要建设幸福贾府,就不能搞论资排辈那一套。
(选自《羊城晚报》2018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