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大干在一生绘画生涯中,独立条幅为数众多,四幅一组或八幅一套甚少。笔者曾见《荷花通景十二屏》《仿唐宋元山水人物十二屏》已属罕见。更让人瞠目的是《山水二十八条屏》。试想,将二十八屏悬于墙壁,场面之浩人,气势之恢宏,难以言表。迄今为止,《山水二十八条屏》在张大千作品巾一套内所含画作数量是最多的,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的一套。
张大干《山水二十八条屏》以设色居多,水墨次之;山水居多,人物次之。笔墨酣畅,意境深邃。每画必题,书体多样,有大千体、石涛体,还有隶书、篆书。张大千写大千体或石涛体不乏有之,但隶书,尤其篆书则罕见。《山水二十八条屏》有临仿,如仿吴镇、石涛、渐江;有写生,如《罗浮云母峰》《罗浮凤凰谷图》,多数为创作。《山水二十八条屏》题画,可分题诗和画论两类。如题石涛诗:“山色苍苍树色秋,黄云欲碎背溪流,苦瓜客合消闲笔,画法应愧老贯休。”自作诗:“风台云母似天花,炼作芙蓉白雪芽。笑煞狂游勾漏令,更从何处觅丹砂。”画论有“此渐江上人仿一峰老人一路,与平日所写之不同也。”“识想所结一种轻脱境界,异人处人亦不觉,已亦不自觉也”。
《山水二十八条屏》绘制时间,可通过画中的题识找到答案。张大干在《山水二十八条屏》中每画必题,但均未写干支。尽管如此,我们可以根据书风、画风等其他特点判断应作于三十岁左右。张大干在《山水二十八条屏》中有两幅写有“罗浮云母峰”“罗浮凤凰谷图”,这就又为推断《山水二十八条屏》创作时间提供了依据。罗浮山在广东东江北岸,主峰飞云峰,道教称为“十大洞天”之“第七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四福地”。张大千于1927年登临黄山后,又于1928年夏游罗浮山。由此可知,张大干创作《山水二十八条屏》时应为三十岁左右,大致是1930年至1934年间。
《山水二十八条屏》中多题“写于大风堂”,这个大风堂指何地呢?据前所述,《山水二十八条屏》应作于三十岁或三十多岁。据此,就可以推断出作画的地点。1927年,张大千二十九岁时住在上海法租界西门路西成里169号,黄宾虹住其楼上,谢玉岑住其隔壁。1928年夏,张大千游罗浮山。夏末,因受到所谓“调包风波”滋扰,张大千一度迁居至嘉善城南门瓶山街14号。1932年,张大干又迁至苏州网师园。另据《山水二十八条屏》第十屏自题“大千作于海上”的直证,可知应作于上海大风堂。当然,或有部分条屏是在嘉善完成的,因为,它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气呵成。
此图迭经上海著名鉴藏家钱镜塘、九华堂主刘少旅二先生递藏。《山水二十八条屏》是张大千按照喜爱的古代名家画法精心构制,计有拟石涛山水二十四屏、仿渐江山水一屏、抚梅道人吴镇山水一屏、摹古写生作品二屏,价值非凡,计有以下数端:
其一、《山水二十八条屏》是张大千以古代书画为本创作的。1921年至1930年间,张大干在上海出版过《石涛和尚八大山人山水精品》《仿石涛山水金陵胜景》《大风堂藏画》《大风堂原藏石涛和尚山水集》(三册)等画册,证明张大千收藏包括石涛作品在内的书法名画多且精。张大千以自藏古代书画为本创作,并以石涛笔法、画法为主,如第七屏就是以石涛原题画诗、原画法而作;第十七屏是依据石涛《杜甫诗意册》第七开而画,题画诗一样是“野屋流寒水,山篱带白云。”并署“师从清湘老人笔法。”
其二,《山水二十八条屏》是秘不外露的张大千“家底”。张大千以临摹古人书画人手,着力最多是研究石涛、画石涛,《山水二十八条屏》堪称张大千画石涛的集大成之作,既有石涛书画册页的内容,也有石涛所画山水立轴的内容,张大千将石涛一生画山水的精华浓缩于屏内,这也是张大千画石涛山水的“底牌”和“家底”。此作一旦露世,张大千仿画石涛作品也可能更容易被破解。今天,我们看到这套藏品,仍然十分“震惊”张大千画法的高超与绝世的才华,不禁会发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感叹。
其三,张大千的二十八条屏是传世的唯一一套。众所周知,条屏包括通景屏产生于明清之际,常见四条屏。在清代,同一作者的十二条屏已属巨制,偶见十八条屏。二十八条屏应是张大千首创,其兄张善于子在1937年也画过《忠孝图故事图》二十八条屏。学界曾认为张大千一生中创作条屏最多,又能每幅独立的画作是《临唐宋元各家十二条山水》,系张大千于1938年3月在北京颐和园养云轩为天津实业家范竹斋(1869~1949)所作。现在看来,张大千《山水二十八条屏》才是迄今所见条屏最多,又能每幅独立的绘画作品。
其四,《山水二十八条屏》是“太乙楼书画珍藏”中的瑰宝。二十八条屏的归宿是香港著名收藏家刘少旅的太乙楼。1937年刘少旅在广州设九华堂,经销文房四宝。日本侵华战争时,他为避难而南迁香港,创办香港九华堂,除装裱书画外,还代挂笔单,经营名人书画。长期与书画家、收藏家交往令他有机会搜集了千余件书画,而他将这批书画命名为太乙楼珍藏,结聚了大批1940年以后的书画真迹,亦包括部分1940年前的作品,二十八条屏即在其中。张大千《山水二十八条屏》与丁云鹏《自描十八罗汉卷》(谢稚柳鉴题)、吴小仙《神仙游戏图卷》(吴湖帆旧藏),都是刘少旅最心爱的书画藏品,自谓“太乙楼三珍”,又称“旅庐三清”。
张大干《山水二十八条屏》以设色居多,水墨次之;山水居多,人物次之。笔墨酣畅,意境深邃。每画必题,书体多样,有大千体、石涛体,还有隶书、篆书。张大千写大千体或石涛体不乏有之,但隶书,尤其篆书则罕见。《山水二十八条屏》有临仿,如仿吴镇、石涛、渐江;有写生,如《罗浮云母峰》《罗浮凤凰谷图》,多数为创作。《山水二十八条屏》题画,可分题诗和画论两类。如题石涛诗:“山色苍苍树色秋,黄云欲碎背溪流,苦瓜客合消闲笔,画法应愧老贯休。”自作诗:“风台云母似天花,炼作芙蓉白雪芽。笑煞狂游勾漏令,更从何处觅丹砂。”画论有“此渐江上人仿一峰老人一路,与平日所写之不同也。”“识想所结一种轻脱境界,异人处人亦不觉,已亦不自觉也”。
《山水二十八条屏》绘制时间,可通过画中的题识找到答案。张大干在《山水二十八条屏》中每画必题,但均未写干支。尽管如此,我们可以根据书风、画风等其他特点判断应作于三十岁左右。张大干在《山水二十八条屏》中有两幅写有“罗浮云母峰”“罗浮凤凰谷图”,这就又为推断《山水二十八条屏》创作时间提供了依据。罗浮山在广东东江北岸,主峰飞云峰,道教称为“十大洞天”之“第七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四福地”。张大千于1927年登临黄山后,又于1928年夏游罗浮山。由此可知,张大干创作《山水二十八条屏》时应为三十岁左右,大致是1930年至1934年间。
《山水二十八条屏》中多题“写于大风堂”,这个大风堂指何地呢?据前所述,《山水二十八条屏》应作于三十岁或三十多岁。据此,就可以推断出作画的地点。1927年,张大千二十九岁时住在上海法租界西门路西成里169号,黄宾虹住其楼上,谢玉岑住其隔壁。1928年夏,张大千游罗浮山。夏末,因受到所谓“调包风波”滋扰,张大千一度迁居至嘉善城南门瓶山街14号。1932年,张大干又迁至苏州网师园。另据《山水二十八条屏》第十屏自题“大千作于海上”的直证,可知应作于上海大风堂。当然,或有部分条屏是在嘉善完成的,因为,它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气呵成。
此图迭经上海著名鉴藏家钱镜塘、九华堂主刘少旅二先生递藏。《山水二十八条屏》是张大千按照喜爱的古代名家画法精心构制,计有拟石涛山水二十四屏、仿渐江山水一屏、抚梅道人吴镇山水一屏、摹古写生作品二屏,价值非凡,计有以下数端:
其一、《山水二十八条屏》是张大千以古代书画为本创作的。1921年至1930年间,张大干在上海出版过《石涛和尚八大山人山水精品》《仿石涛山水金陵胜景》《大风堂藏画》《大风堂原藏石涛和尚山水集》(三册)等画册,证明张大千收藏包括石涛作品在内的书法名画多且精。张大千以自藏古代书画为本创作,并以石涛笔法、画法为主,如第七屏就是以石涛原题画诗、原画法而作;第十七屏是依据石涛《杜甫诗意册》第七开而画,题画诗一样是“野屋流寒水,山篱带白云。”并署“师从清湘老人笔法。”
其二,《山水二十八条屏》是秘不外露的张大千“家底”。张大千以临摹古人书画人手,着力最多是研究石涛、画石涛,《山水二十八条屏》堪称张大千画石涛的集大成之作,既有石涛书画册页的内容,也有石涛所画山水立轴的内容,张大千将石涛一生画山水的精华浓缩于屏内,这也是张大千画石涛山水的“底牌”和“家底”。此作一旦露世,张大千仿画石涛作品也可能更容易被破解。今天,我们看到这套藏品,仍然十分“震惊”张大千画法的高超与绝世的才华,不禁会发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感叹。
其三,张大千的二十八条屏是传世的唯一一套。众所周知,条屏包括通景屏产生于明清之际,常见四条屏。在清代,同一作者的十二条屏已属巨制,偶见十八条屏。二十八条屏应是张大千首创,其兄张善于子在1937年也画过《忠孝图故事图》二十八条屏。学界曾认为张大千一生中创作条屏最多,又能每幅独立的画作是《临唐宋元各家十二条山水》,系张大千于1938年3月在北京颐和园养云轩为天津实业家范竹斋(1869~1949)所作。现在看来,张大千《山水二十八条屏》才是迄今所见条屏最多,又能每幅独立的绘画作品。
其四,《山水二十八条屏》是“太乙楼书画珍藏”中的瑰宝。二十八条屏的归宿是香港著名收藏家刘少旅的太乙楼。1937年刘少旅在广州设九华堂,经销文房四宝。日本侵华战争时,他为避难而南迁香港,创办香港九华堂,除装裱书画外,还代挂笔单,经营名人书画。长期与书画家、收藏家交往令他有机会搜集了千余件书画,而他将这批书画命名为太乙楼珍藏,结聚了大批1940年以后的书画真迹,亦包括部分1940年前的作品,二十八条屏即在其中。张大千《山水二十八条屏》与丁云鹏《自描十八罗汉卷》(谢稚柳鉴题)、吴小仙《神仙游戏图卷》(吴湖帆旧藏),都是刘少旅最心爱的书画藏品,自谓“太乙楼三珍”,又称“旅庐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