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严三实”锤炼为官之德

来源 :前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wangj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是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和做人准则,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新形势下的各种任务、挑战、诱惑和考验,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积极主动地按照“三严三实”要求锤炼符合人民和时代要求的为官之德。
  继承传统 严以修齐治平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3月9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与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传统理念和道德思想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是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治国方略的继承、改造和弘扬。
  在中国长期的传统社会里,无论是治国方略,还是为官之道,历来都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礼记》中写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正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治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里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儒家所谓的“八条目”。
  它们是一个渐次递进的过程,既是儒家治国培养人才的途径,也是其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由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属于修身的内容,所以后来进一步归结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简称修齐治平。
  修齐治平要求提高自身修为,管理好家庭,治理好国家,安抚天下百姓苍生。它强调平天下必先治国,治国必先齐家,齐家必先修身。修齐治平把社会的改造、天下的治理,最后归结为诚意、正心的道德修养,把个人的道德完善,看成是万事之本。它认为,只有通过修心养性,培养出合乎道德要求的人,家庭才能长幼有序,国家政权才能巩固,进而达到平定天下的目的。所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头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乃至天下就不可能治理好。
  修齐治平是一种宏大的政治抱负,更是一种伦理哲学和治国理念,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的基本治国主张。它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与政治思想的结合。这种主张带有浓厚的封建主义的色彩,今天当然不能简单照搬。但它强调个人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强调自身修养的重要性,却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对于任何时代治国理政都是极为重要的。通过外部管理教育和内部自省修养,锤炼新型的官德,是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是提升党和政府形象、引领社会风尚的需要,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增强自身免疫力的需要。
  谋事、创业、做人,都离不开一个实字。实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做人做事的基本要求。实在做人,踏实干事,诚实创业。实是基础,实是信义,实是保障。只有立足于实,才能达到修身律己的功效,真正把人做好,把事干好,把业创好。习近平总书记的“三严三实”,站在当代中国发展的高度,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改造,继承和汲取传统文化、治国方略中的积极因素,向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修身、律己的要求,以新的形式弘扬了中华文明。社会再变迁,条件再变化,为官者都必须坚持修身律己,始终用法律和道德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各种行为,不可违背法律和道德的要求,更不可逾越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三严三实”贯穿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巨大魅力,丰富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和伦理内涵。
  立足现实 弘扬时代精神
  “三严三实”既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明精神一脉相承,又站在时代高度,对领导干部的自身修养乃至治国方略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具有直接的针对性,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新的时代精神在党的作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体现。
  “三严三实”的每一个要求,都具有明确和丰富的内涵,与时代的脉搏紧紧联系在一起,与党员干部面临的现实考验联系在一起,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联系在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治国理政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怎样认识和对待权力、怎样真正为人民掌权用权的问题。在封建社会,权力掌握在帝王、朝廷手中。那时,他们也并非绝对不讲为民、爱民,但其“为”和“爱”的主体是帝王、朝廷。它们完全是以一种君临天下的姿态,在有限的范围内表达对于自己臣民的所谓“关爱”。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国家的一切权力都属于人民,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为人民掌权,就必须正确认识、对待和使用权力。而这正是新的时代条件下修身律己的关键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三严三实”,把严以用权放在关键位置,要求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求每个党员、干部都坚持用权为民,按法律、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抓住权力这个要害问题,也就抓住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修齐治平的关键,抓住了为官者修身律己的关键。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要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就要不断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习近平总书记紧紧抓住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在“三严三实”中要求领导干部从实际出发,科学地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所有的政策、方案、思路都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这种要求,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论述的进一步展开,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基本风格。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必须正视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不少问题,正视干部队伍中出现的很多消极腐败现象。强调“三严三实”,就是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无论是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还是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无论是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还是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无论是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还是襟怀坦白,公道正派,都是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的需要,更是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需要。只有如此为官,如此理政,如此修齐治平,才能使我们党与时俱进,经得起任何风险和困难的考验。
  为人为官 牢记基本准则
  “三严三实”,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牢记宗旨、永不忘本的明确要求,是新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的为官之道和行为准则,是加强党员领导干部人品和官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人为官,都要牢记“三严三实”,遵循基本准则。
  领导干部肩负治国理政的重任,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而且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即要有良好的人品和官德。人品、官德,属于道德的范畴,是对为官者的一种价值评价。它是一种软约束,但如同法制一样,是须臾不可缺少的东西。要使领导干部保持健康、勤勉、敬业、奋发的状态,真正效忠国家、服务人民,除了党纪国法外,还必须用一整套官德体系来引导、规范、约束和监督各级官员的从政行为。这种人品和官德,体现在个人身上,但它的影响和意义,却绝非限于个人,而是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大局,影响到政权的形象和稳固。因此,领导干部的人品和官德修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领导干部的人品和官德,既要通过个人的自身修炼养成,又要靠制度、机制和环境的规范约束形成;既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官德元素,又要依据当今中国和世界的现实与时俱进。
  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三严三实”的要求,从党性修养、道德情操、为政之要、为人准则等方面,对加强领导干部的人品和官德修养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各级领导干部从政为官,就一定要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紧紧抓住“严”和“实”两个字,加强为人为官的修养,坚守为人为官的准则。
  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三严三实”的精神实质,充分认识“三严三实”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和作风建设、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以更加严格的标准、更加扎实的作风,推动党的作风建设取得更大成绩,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和干部保证。
  作为领导干部本人,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思想,从思想深处、从为政之德、从履职行权、从日常生活等方面,对照检查,提升自己,涤荡歪风邪气,树立昂扬正气。特别是要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加强修身和律己。牢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民者,国之根也,诚以重其食,爱其命”,“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广进言之路,启进善之门”,“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公生明,廉生威”,“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等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格言。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磨砺、自我修养,将党和人民以及社会长期形成的政治原则、道德律令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要以“慎独”的精神要求自己,尊重自己的人格;经常自觉地反省和检查自己的行为,一旦发现问题,就要立即“自讼”,加以纠正;不断警示和告诫自己,时时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要激励自己奋发向上,提升自己的政治和道德境界。以己正立信,以无私树威,以务实兴业。
  能不能做到“三严三实”至关紧要。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强化责任担当,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建功立业。
  (作者: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传播基地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杜梅萍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的“中国梦”理论概念,并在一系列讲话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和特征。 深刻认识中国梦思想的内在逻辑,对于我们把握其精神实质,同心协力早日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国梦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明确表达了中国梦的基本概念。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期刊
【原文节选】  “呜呼!明王慎德,四夷咸宾1。无有远迩,毕献方物2,惟服食器用。王乃昭德之致3于异姓之邦,无替厥服;分宝玉于伯叔之国,时庸展亲4。人不易物,惟德其物。”  ——《尚书·旅獒》一  【重点注释】  1.宾:服从,归顺。  2.方物:各方的物产。  3.德之致:指贡品。  4.展亲:展示亲爱之情。  【原文释义】  召公说:“啊!圣明的王敬重德行,所以四周的民族都来归顺。不论远近,都贡
期刊
《一日四季》是画家刘牧创作的《云来云去》组画中的一幅,反映了青海三江源地域一日时而是雨,时而是雪,如四季变化的高原风景。作品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山水画,水墨色彩淋漓,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画家刘牧笔下的《一日四季》没有囿于自然形象,而特别注重语言表达即笔墨的抒发,这是中国画特有的意象思维的表达方式。画家把对自然形象的感受转换成粗线条及大色块笔墨意象,风格独特。与西洋画写实不同,当代中国画注重意象创造
期刊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贯穿在党的一切工作之中。当前首都的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攻坚阶段,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时代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艰巨使命,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群众路线这个根本工作路线,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凝心聚力,开创首都工作新局面。  准确把握首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始至终为人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上的讲话,系统回答了政法工作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做好当前政法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深刻领会和把握总书记关于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生命线的重要论述,努力做到公正执法。  更加注重夯实公正执法的思想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政法战线的同志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做到这一
期刊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在执政近两年的时间里,深刻洞察国内、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勇于创新,敢于担当,针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思想理论,特别是对中国外交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与发展。这些创新性的思想理论,是新一代领导集体集中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习近平对中国外交理论的主要贡献  发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号召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后
期刊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我国的改革开放又因国情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立足我国实际国情,全面把握时代发展特征,就如何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梳理习近平同志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科学理解其深刻内涵,有助于深入把握他的改革开放思想的新特点。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到
期刊
生活俭朴是为官的基本操守与重要作风。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是有德之人共有的品质,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做到去奢崇俭是每一位官员的必修之道。唐代李商隐在其《咏史》中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真正做到政治清廉,生活必须节俭,即“欲教以廉,先使之俭”。生活俭朴是为官清廉的前提,只有艰苦勤俭的生活方式才能铸就与保持清正廉洁的优良品格,不追求奢侈,不放纵欲
期刊
“清廉”是立政之根本,为官之基础,“清廉”主要是做到清白不污浊,廉洁不贪污,刚正不妄取。所谓“清者,廉洁不妄取之谓也”,“廉者,洁不滥浊也”,是对“清廉”内涵的切实描述。宋代陈襄说:“一陷贪墨,终身不可洗濯,故可饥可寒,可杀可戳,不可一毫妄取。”任何一个有理智、有德性的为官者都应该保持高度的警惕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到不贪、不污、可饥可寒、可杀可戳,不能有丝毫贪污妄取的动机和想法,才能得到百姓的赞扬
期刊
《后汉书·百官五》讲:“治乱之要,其本在吏”,管理好官吏的品性,使其在制度的“笼子”里遵守廉政规范、忠于职守、勤于政事。为了保障清廉俭朴的思想与风格,必须重典治吏,以法律制度惩治贪污,奖罚分明,弘扬廉洁之风。清代学者唐甄曾讲过:“天下难治,人皆以为民难治也,不知难治者,非民也,官也。”“官”是社会政治运转、百姓安稳的重要基础,是国与民的桥梁与枢纽。因此,应该严加惩治官员腐败。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初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