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城轨交通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 :新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w12345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铁道桥梁与隧道工程专家,张国华先后担任过中国铁建十四局青藏铁路、中国铁建二十二局石太客专和京秦客专等多条铁路建设的项目经理、总工程师,目前担任哈齐客运专线一标段项目经理,负责近50亿元客运专线的建设。尽管他所带领的队伍目前主要从事城际客运专线建设,但城市轨道交通也一直是中国铁建及其本人积极关注的领域。
  
  迎来发展春天
  《新经济导刊》:近年来,以地铁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得到了快速发展,很多二三线城市也提出要上地铁等轨道项目,您作为铁道工程建设专家,请问您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张国华:目前中国铁路建设尤其是高铁的建设,受资金链的影响,速度明显放缓,很多项目受到了影响。但是,我们欣喜地看到,目前各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北京、上海的地铁、轻轨建设已经在全国取得了迅猛的发展,领跑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城市的各个行业。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对刺激经济发展,增加劳动就业,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我非常赞成达到标准的大城市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对于很多二三线城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热情,这种急迫心情,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切忌盲目上马,要因地制宜地发展。
  《新经济导刊》:您作为长期从事铁路建设的专家,对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有何看法?
  张国华:城市轨道交通为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目前,从事轨道交通建设的单位有中国铁建、中国中铁、北京城建、北京建工等企业,这些单位主要从事基础开挖、隧道掘进、铺路架桥等重难点项目,是轨道交通的前期工作和重中之重。在高铁建设步伐放缓的今天,对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单位来说,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极大的利好消息。
  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中,我认为最好的最大的经验,就是要把安全与质量放在第一位。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件事情,我们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抓好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安全。
  《新经济导刊》: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将为其他很多行业带来发展良机,请问您是如何看待的?
  张国华:不错,城市轨道交通将为社会提供很多发展机遇。除了建设和运营企业外,具体来说还有其他一些方面。
  一是为轨道交通相关设备制造与服务提供商创造了机遇。生产车身的企业,如中国南车、中国北车;主营通信信号的企业,如全路通信、中国铁通、上海贝尔、华为等;提供机械设备的企业如三一重工、山推股份;还有特种钢材、特种水泥、电力设备、仪器仪表、专用空调、安防监控等众多行业和领域的企业,它们都能从蓬勃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受益。
  二是为餐饮、旅游、商贸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城市地铁站,基本都形成了一个比较集中的人流、物流集散中心,而人口是决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高密度的人口集散地,自然会吸引餐饮、商业集中发展,同时也吸引了外地游客观光,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为当地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这几年,房地产业发展得非常迅速。在一线城市,房价飞涨,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是有一定关系的。好的路段,性价比自然就高。同样,现在有些城市还没有地铁,房价还不是很高。如果通了地铁和轻轨后,地铁沿线的房价,就会迅速攀升。北京通州、大兴、昌平等郊区的房价快速上涨,很大程度上与地铁的带动是分不开的。
  
  勇于面对挑战
  《新经济导刊》:您认为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会遇到什么难题?您又怎样处理?
  张国华:在不同的城市,我们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这里面有政策方面的问题,如涉及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拆迁补偿等;有地方习惯和风俗方面的问题,如下穿建筑、坟址迁移等;有气候与地质条件方面的问题,如超浅埋、地下渗水、寒冻土、河水倒灌等。像这样的问题,会在很多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中遇到。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回避,而是应依据国家相关政策,科学、合理地来破解。要真正做到让人民群众满意,让党和政府放心。
  《新经济导刊》:有人认为,在我国城市轨道建设与运营中,个别地方出了一些事故,有些地方还存在着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您是如何看的?
  张国华: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方面,我们国家曾出现过一些问题,国外其他地方其实也出现过一些问题,这是所有轨道建设与运营方都应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城市轨道交通,是在人口和建筑群密集的地方建设,对安全和质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这有别于其他交通项目建设。通过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案例来看,人为因素、设备因素、自然气候因素是引起事故的三大原因。因此,对这三大因素的综合考虑,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部门的一项长期课题。
  《新经济导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费用极为高昂,您认为城市应该如何使用这些资金?
  张国华:国家现在高铁建设速度放缓,在一定程度上与资金紧张有关系。现在城市地下轨道交通,每公里成本在5亿元左右。按照这样的投入,很多城市是承担不起这么巨大费用的。如果启动城市轨道交通,那么融资就成为关键性的环节。融资成功后,还要管好用好资金,使其发挥最大价值。如何管好用好资金?首先,要有一套健康的财务管理制度与管理体系,要做到有章可循;第二,要统筹规划,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运转效率,不断降低生产与运营成本;第三,要加强资金的使用监督和审计力度,启动阳光工程,杜绝各种管理漏洞,确保资金链健康运转。
  《新经济导刊》:有人说,我们国家的轨道交通建设在技术创新方面缺乏很多原创性的、带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您是如何看待的?
  张国华: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我们的城市轨道交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是很快的,也取得了很多原创性的、带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我们曾经在世界海拔最高的地方建设了青藏铁路,现在在建的哈齐客专也是世界第一条高寒高湿高铁。我们的轨道交通技术在世界上应该说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在技术创新方面,就拿在哈尔滨市的轨道交通建设来说吧。中国铁建二十二局在哈尔滨松花江上原滨洲线铁路桥下游50米的距离,还要建一座铁路大桥,新大桥将是承担哈尔滨到满洲里、哈尔滨到齐齐哈尔的四线铁路大桥,而原大桥上的铁路,初步规划供哈尔滨市用作城市轻轨交通。新大桥面临的难题和技术要求,都是没有先例的,这要求建设者们不断创新。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还有很多技术,如低碳节能技术、电传动技术、网络控制技术、降噪技术等等,都要求相关单位不断研究创新。
  《新经济导刊》:您认为如何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的管理?
  张国华:管理是一门艺术。在社会上流行这么一种说法,叫做细节决定成败。我认为管理就是要抓好细节。管理还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人财物等方面,管理者一定要通盘考虑,要重视人才的培养,要加强各方面的学习。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城市轨道交通的成败。安全、质量和效益,最终的根源还是在管理。
其他文献
2011年12月3日,“永业生命素杯-2011年度全国农民科技致富能手”颁奖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成杰、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农业部人事劳动司司长梁田庚、国家林业局总工程师陈凤学、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柄生等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会见了2011年度全国农民十大科技致富能手并进行了荣誉颁奖。  “永业生命素杯—2011年度全国农民科技致富能手”宣传推介活动是由农民日报社主办,
期刊
站在经济潜在增速面临下降和结构转型的关键时点,面对“人口红利”的衰竭和“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再度成为当前各方关注的焦点。而不论是从城镇化滞后程度、发展空间还是政策基调看,城镇化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加速深入地推进,也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11年的51.27%,年增长1个百分点。从国际经验看,城镇化率处于3
期刊
文化创意产业以蓬勃的发展力迈进了黄金时期    2011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迎来重大利好,发展势头继续保持高歌猛进的态势,西安园艺博览会、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第七届中国国际动漫节、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一系列世界博览会成功举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更是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写入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这一年,文化创意产业热潮席卷神州大地,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以蓬勃的
期刊
[年度特辑]  全球经济从波澜不兴到惊涛拍岸,渐成动荡之势,而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变革之需益发迫在眉睫    对于2012年的中国经济发展主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为四个字:“稳中求进”。这一表述不难理解,就是在实现宏观环境保持相对平稳(经济“软着陆”)的前提下,侧重于结构调整和改革突破即“调结构、抓改革”。有所巧合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夕,在对2012年中国经济进行展望时,我也想到了四个
期刊
《新经济导刊》:现在人们把养老产业称作“朝阳产业”,请您对养老产业、养老地产和养老社区这些概念解释一下?  陈首春:养老产业分为福利型养老和商业型养老。福利型养老主要由政府负责,针对低保户、五保户和中低收入人群,比如公办养老院、福利院、敬老院。商业型养老由企业建设运营,政府提供支持,这种养老模式,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是应对目前社会越来越多的具有一定支付能力,同时要求较高服务品质的养老需求而开发
期刊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十三五”时期是塑造中国未来的关键五年,到2020年能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仅是发展速度快慢的问题,更是决定中国能否抓住转型发展的历史窗口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顺利实现现代化的问题。  中国进入转型发展的历史性窗口期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期刊
俄罗斯油气资源非常丰富,年钻井量不断增长,油气装备市场需求强劲。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虽然经历了90年代巨大的动荡,但石油天然气装备行业仍在不断发展。随着近年来俄罗斯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以及旧有设备的更新换代,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俄罗斯油气装备领域具有广阔的贸易和投资前景,但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  一、俄罗斯油气工业发展概况  俄罗斯天然气蕴藏量占世界总储量的35%,石油蕴藏量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3
期刊
中国经济增长所依赖的低成本优势,正在发生着根本性变化,需要借助外力推进,通过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明显改善,在营造好外部环境的同时,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创新。  降成本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有效缓解实体经济企业困难、助推企业转型升级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对有效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加强供给侧
期刊
斯蒂格利茨:中国的关键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世界银行原副行长  朱敏:在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中国将会担当怎样的角色,发挥多大作用?  斯蒂格利茨:中国在全球经济的复苏当中会扮演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首先,中国通过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会保持其经济继续增长,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贡献;其次,通过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中国也会对全球经济全面而综合的复苏做出贡献。而通过参与G20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
期刊
消除企业对规模化生产的疑虑,把一个串行动作,变成一个并行动作    《新经济导刊》:据了解,今年联想之星与苏州地方政府联合投资了一个碳纳米管的项目,资金规模为1000多万元,具体详情怎样?  梁青:碳很奇妙,可以说是终极材料。纳米技术发展没多久,碳纳米管技术比较先进。现在其已经有量产的可能了,但在工业上还没有大规模地应用。我们投资进去,就是希望能帮它从实验室走到产业化。这是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的一个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