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铁道桥梁与隧道工程专家,张国华先后担任过中国铁建十四局青藏铁路、中国铁建二十二局石太客专和京秦客专等多条铁路建设的项目经理、总工程师,目前担任哈齐客运专线一标段项目经理,负责近50亿元客运专线的建设。尽管他所带领的队伍目前主要从事城际客运专线建设,但城市轨道交通也一直是中国铁建及其本人积极关注的领域。
迎来发展春天
《新经济导刊》:近年来,以地铁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得到了快速发展,很多二三线城市也提出要上地铁等轨道项目,您作为铁道工程建设专家,请问您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张国华:目前中国铁路建设尤其是高铁的建设,受资金链的影响,速度明显放缓,很多项目受到了影响。但是,我们欣喜地看到,目前各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北京、上海的地铁、轻轨建设已经在全国取得了迅猛的发展,领跑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城市的各个行业。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对刺激经济发展,增加劳动就业,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我非常赞成达到标准的大城市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对于很多二三线城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热情,这种急迫心情,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切忌盲目上马,要因地制宜地发展。
《新经济导刊》:您作为长期从事铁路建设的专家,对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有何看法?
张国华:城市轨道交通为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目前,从事轨道交通建设的单位有中国铁建、中国中铁、北京城建、北京建工等企业,这些单位主要从事基础开挖、隧道掘进、铺路架桥等重难点项目,是轨道交通的前期工作和重中之重。在高铁建设步伐放缓的今天,对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单位来说,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极大的利好消息。
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中,我认为最好的最大的经验,就是要把安全与质量放在第一位。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件事情,我们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抓好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安全。
《新经济导刊》: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将为其他很多行业带来发展良机,请问您是如何看待的?
张国华:不错,城市轨道交通将为社会提供很多发展机遇。除了建设和运营企业外,具体来说还有其他一些方面。
一是为轨道交通相关设备制造与服务提供商创造了机遇。生产车身的企业,如中国南车、中国北车;主营通信信号的企业,如全路通信、中国铁通、上海贝尔、华为等;提供机械设备的企业如三一重工、山推股份;还有特种钢材、特种水泥、电力设备、仪器仪表、专用空调、安防监控等众多行业和领域的企业,它们都能从蓬勃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受益。
二是为餐饮、旅游、商贸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城市地铁站,基本都形成了一个比较集中的人流、物流集散中心,而人口是决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高密度的人口集散地,自然会吸引餐饮、商业集中发展,同时也吸引了外地游客观光,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为当地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这几年,房地产业发展得非常迅速。在一线城市,房价飞涨,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是有一定关系的。好的路段,性价比自然就高。同样,现在有些城市还没有地铁,房价还不是很高。如果通了地铁和轻轨后,地铁沿线的房价,就会迅速攀升。北京通州、大兴、昌平等郊区的房价快速上涨,很大程度上与地铁的带动是分不开的。
勇于面对挑战
《新经济导刊》:您认为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会遇到什么难题?您又怎样处理?
张国华:在不同的城市,我们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这里面有政策方面的问题,如涉及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拆迁补偿等;有地方习惯和风俗方面的问题,如下穿建筑、坟址迁移等;有气候与地质条件方面的问题,如超浅埋、地下渗水、寒冻土、河水倒灌等。像这样的问题,会在很多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中遇到。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回避,而是应依据国家相关政策,科学、合理地来破解。要真正做到让人民群众满意,让党和政府放心。
《新经济导刊》:有人认为,在我国城市轨道建设与运营中,个别地方出了一些事故,有些地方还存在着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您是如何看的?
张国华: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方面,我们国家曾出现过一些问题,国外其他地方其实也出现过一些问题,这是所有轨道建设与运营方都应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城市轨道交通,是在人口和建筑群密集的地方建设,对安全和质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这有别于其他交通项目建设。通过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案例来看,人为因素、设备因素、自然气候因素是引起事故的三大原因。因此,对这三大因素的综合考虑,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部门的一项长期课题。
《新经济导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费用极为高昂,您认为城市应该如何使用这些资金?
张国华:国家现在高铁建设速度放缓,在一定程度上与资金紧张有关系。现在城市地下轨道交通,每公里成本在5亿元左右。按照这样的投入,很多城市是承担不起这么巨大费用的。如果启动城市轨道交通,那么融资就成为关键性的环节。融资成功后,还要管好用好资金,使其发挥最大价值。如何管好用好资金?首先,要有一套健康的财务管理制度与管理体系,要做到有章可循;第二,要统筹规划,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运转效率,不断降低生产与运营成本;第三,要加强资金的使用监督和审计力度,启动阳光工程,杜绝各种管理漏洞,确保资金链健康运转。
《新经济导刊》:有人说,我们国家的轨道交通建设在技术创新方面缺乏很多原创性的、带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您是如何看待的?
张国华: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我们的城市轨道交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是很快的,也取得了很多原创性的、带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我们曾经在世界海拔最高的地方建设了青藏铁路,现在在建的哈齐客专也是世界第一条高寒高湿高铁。我们的轨道交通技术在世界上应该说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在技术创新方面,就拿在哈尔滨市的轨道交通建设来说吧。中国铁建二十二局在哈尔滨松花江上原滨洲线铁路桥下游50米的距离,还要建一座铁路大桥,新大桥将是承担哈尔滨到满洲里、哈尔滨到齐齐哈尔的四线铁路大桥,而原大桥上的铁路,初步规划供哈尔滨市用作城市轻轨交通。新大桥面临的难题和技术要求,都是没有先例的,这要求建设者们不断创新。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还有很多技术,如低碳节能技术、电传动技术、网络控制技术、降噪技术等等,都要求相关单位不断研究创新。
《新经济导刊》:您认为如何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的管理?
张国华:管理是一门艺术。在社会上流行这么一种说法,叫做细节决定成败。我认为管理就是要抓好细节。管理还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人财物等方面,管理者一定要通盘考虑,要重视人才的培养,要加强各方面的学习。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城市轨道交通的成败。安全、质量和效益,最终的根源还是在管理。
迎来发展春天
《新经济导刊》:近年来,以地铁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得到了快速发展,很多二三线城市也提出要上地铁等轨道项目,您作为铁道工程建设专家,请问您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张国华:目前中国铁路建设尤其是高铁的建设,受资金链的影响,速度明显放缓,很多项目受到了影响。但是,我们欣喜地看到,目前各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北京、上海的地铁、轻轨建设已经在全国取得了迅猛的发展,领跑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城市的各个行业。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对刺激经济发展,增加劳动就业,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我非常赞成达到标准的大城市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对于很多二三线城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热情,这种急迫心情,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切忌盲目上马,要因地制宜地发展。
《新经济导刊》:您作为长期从事铁路建设的专家,对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有何看法?
张国华:城市轨道交通为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目前,从事轨道交通建设的单位有中国铁建、中国中铁、北京城建、北京建工等企业,这些单位主要从事基础开挖、隧道掘进、铺路架桥等重难点项目,是轨道交通的前期工作和重中之重。在高铁建设步伐放缓的今天,对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单位来说,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极大的利好消息。
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中,我认为最好的最大的经验,就是要把安全与质量放在第一位。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件事情,我们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抓好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安全。
《新经济导刊》: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将为其他很多行业带来发展良机,请问您是如何看待的?
张国华:不错,城市轨道交通将为社会提供很多发展机遇。除了建设和运营企业外,具体来说还有其他一些方面。
一是为轨道交通相关设备制造与服务提供商创造了机遇。生产车身的企业,如中国南车、中国北车;主营通信信号的企业,如全路通信、中国铁通、上海贝尔、华为等;提供机械设备的企业如三一重工、山推股份;还有特种钢材、特种水泥、电力设备、仪器仪表、专用空调、安防监控等众多行业和领域的企业,它们都能从蓬勃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受益。
二是为餐饮、旅游、商贸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城市地铁站,基本都形成了一个比较集中的人流、物流集散中心,而人口是决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高密度的人口集散地,自然会吸引餐饮、商业集中发展,同时也吸引了外地游客观光,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为当地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这几年,房地产业发展得非常迅速。在一线城市,房价飞涨,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是有一定关系的。好的路段,性价比自然就高。同样,现在有些城市还没有地铁,房价还不是很高。如果通了地铁和轻轨后,地铁沿线的房价,就会迅速攀升。北京通州、大兴、昌平等郊区的房价快速上涨,很大程度上与地铁的带动是分不开的。
勇于面对挑战
《新经济导刊》:您认为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会遇到什么难题?您又怎样处理?
张国华:在不同的城市,我们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这里面有政策方面的问题,如涉及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拆迁补偿等;有地方习惯和风俗方面的问题,如下穿建筑、坟址迁移等;有气候与地质条件方面的问题,如超浅埋、地下渗水、寒冻土、河水倒灌等。像这样的问题,会在很多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中遇到。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回避,而是应依据国家相关政策,科学、合理地来破解。要真正做到让人民群众满意,让党和政府放心。
《新经济导刊》:有人认为,在我国城市轨道建设与运营中,个别地方出了一些事故,有些地方还存在着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您是如何看的?
张国华: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方面,我们国家曾出现过一些问题,国外其他地方其实也出现过一些问题,这是所有轨道建设与运营方都应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城市轨道交通,是在人口和建筑群密集的地方建设,对安全和质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这有别于其他交通项目建设。通过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案例来看,人为因素、设备因素、自然气候因素是引起事故的三大原因。因此,对这三大因素的综合考虑,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部门的一项长期课题。
《新经济导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费用极为高昂,您认为城市应该如何使用这些资金?
张国华:国家现在高铁建设速度放缓,在一定程度上与资金紧张有关系。现在城市地下轨道交通,每公里成本在5亿元左右。按照这样的投入,很多城市是承担不起这么巨大费用的。如果启动城市轨道交通,那么融资就成为关键性的环节。融资成功后,还要管好用好资金,使其发挥最大价值。如何管好用好资金?首先,要有一套健康的财务管理制度与管理体系,要做到有章可循;第二,要统筹规划,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运转效率,不断降低生产与运营成本;第三,要加强资金的使用监督和审计力度,启动阳光工程,杜绝各种管理漏洞,确保资金链健康运转。
《新经济导刊》:有人说,我们国家的轨道交通建设在技术创新方面缺乏很多原创性的、带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您是如何看待的?
张国华: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我们的城市轨道交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是很快的,也取得了很多原创性的、带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我们曾经在世界海拔最高的地方建设了青藏铁路,现在在建的哈齐客专也是世界第一条高寒高湿高铁。我们的轨道交通技术在世界上应该说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在技术创新方面,就拿在哈尔滨市的轨道交通建设来说吧。中国铁建二十二局在哈尔滨松花江上原滨洲线铁路桥下游50米的距离,还要建一座铁路大桥,新大桥将是承担哈尔滨到满洲里、哈尔滨到齐齐哈尔的四线铁路大桥,而原大桥上的铁路,初步规划供哈尔滨市用作城市轻轨交通。新大桥面临的难题和技术要求,都是没有先例的,这要求建设者们不断创新。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还有很多技术,如低碳节能技术、电传动技术、网络控制技术、降噪技术等等,都要求相关单位不断研究创新。
《新经济导刊》:您认为如何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的管理?
张国华:管理是一门艺术。在社会上流行这么一种说法,叫做细节决定成败。我认为管理就是要抓好细节。管理还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人财物等方面,管理者一定要通盘考虑,要重视人才的培养,要加强各方面的学习。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城市轨道交通的成败。安全、质量和效益,最终的根源还是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