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里肯江·阿不来提:我的中国梦

来源 :新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_want_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里肯江·阿不来提,2003年新疆高考理科民考汉第一名,也是当年清华在新疆招收的唯一一名维吾尔族学生。从大一时的班级团支书、大二时系团委的组织组长,到后来校团委少数民族工作组组长和实践部组长,他在清华大学做了很多社会工作。在研究生期间他担任了志愿中心的辅导员,参与到奥运志愿者的工作当中,2009年于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硕士毕业。2009年4月,艾里肯江来到疏勒县阿拉甫乡工作,目前就任疏勒县阿拉甫乡党委书记。
  说起他自己从清华毕业之后放弃留在北京的机会、回到他的家乡新疆参与家乡建设的选择,他的眼中仍然是充满了坚定与信心。他说,是清华让自己认识到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梦想是什么,也正是在清华的这六年的生活、以及清华的老师、同学们的影响教会了他去坚持自己的梦想。
  良师益友,终身难忘
  说起自己在清华六年求学经历中给自己带来终生影响的人时,艾里肯江非常激动地说,大学生活对自己的为人、对自己的人生道路产生了一生都不可磨灭的影响。
  对艾里肯江影响最大的人还是他读研究生期间的导师刘洪玉老师。刘洪玉老师对于这位从新疆来的少数民族的小伙子可谓倾注了额外的心血。艾里肯江说:“以我当时的学习成绩,本来是不能够有资格选择到像刘老师这样资格老的导师的,但是刘老师告诉我说他选择我就是希望能够亲自为祖国的西部、为少数民族的偏远地区培养出一个杰出的人才、做一点小小的贡献。而且在后来我毕业之后选择回到新疆的时候,刘老师也给了我很大的支持。”艾里肯江还说,刘洪玉老师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像很多的社会上的所谓的专家,是为了利益集团说话。他有自己的良知,有作为学者的胸怀和脊梁。而且刘老师非常敬业。无论寒暑,他从来没有见到过刘老师的办公室在11点之前熄灯。刘老师一直在追求。他的责任心也打动了艾里肯江,使得他坚定地走上为了国家、为了民族谋福利的道路。
  艾里肯江说,当时他是以新疆第一的成绩考进清华的,但是结果来了清华之后随便一个班就只能排到倒数第三了。为此,他也曾经非常郁闷。但是他后来明白了,大学永远是考验自己综合能力的地方。将来不管自己到底做什么,都一定要做最好的自己。
  关于青年的学习与发展问题,艾里肯江说:“不要一直盯着李开复,中国有一大批的企业家都是农民、小学学历出生。而且,他们对于中国的发展的推动才是最大的。比如创造就业,他们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和发展的方向。跳出那个小圈子,不要只是想到个人。”
  一个基层干部的中国梦
  “如果你来自西部,如果你自认为具备了才干,同时你也经历着同我之前一样的纠结,希望你也能同我一样,回到那片土地,那里真的比北京更需要我们这些儿女。做出去西部的选择不需要什么豪言壮语,需要说服的只有你自己,更准确地说,是要战胜那个追求浮华与安逸的心灵。想想如果我们都不回到那里不求名利地奉献,二十年后面对着东西部更大的差距与落后,你应当怎样向你的儿女介绍你那深爱的土地?”艾里肯江博客里的一段话,真实地表露了他就业选择的心路历程。
  艾里肯江说:“基层的工作,感到国家离真正的富强民主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要接过来的担子会很沉重、很沉重,我们现在不能只顾追求个人的发展,但是,我们的努力会让将来,我们的第三代人有机会面对一个崭新的中国。”
  艾里肯江时刻要求自己体会到大众的疾苦、体会到自己人格的不完整、体会到制度的不健全。
  艾里肯江说:“我的中国梦,就是在有生之年看到国家的巨大发展,看到虽然人人生而不平等,但在社会上的价值都是一样的,无论你是官员,还是工人,还是农民,都能得到作为一个人的尊重,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堂堂正正的说一句,我是中国人!”
其他文献
周涛自认为,他本质上是一个诗人,“写散文是客串,那付嘴脸还是个诗人。写诗的时候是我最好的年华,最投入,付出了最多的思考和心血,我对社会,对政治,对历史,对文学的认识方式和切入方式是诗给的,诗是我终生的情人。”周涛说,“我还是认为:诗、音乐、美术是一切艺术的精魂和基本元素。因此,我也更看重我的这个诗人身份。”  中国诗坛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冠予他“边塞新诗人”的称号,中国散文界后又将周涛与余秋雨两颗
期刊
王有让,1992年12月入伍,二级军士长,现任新疆军区某防空旅修理营雷达维修技师。入伍21年来,先后荣立三等功一次、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次、一次被新疆军区评选为“昆仑卫士”,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和“优秀共产党员”。  数九寒天,天山腹地,一场实战背景下的综合对抗演练激战正酣。  突然,红方雷达屏幕上一片雪花。随行装备保障分队箭射出击。一名二级军士长快步蹬上雷达方舱。“‘敌’正对我实施强电磁
期刊
赵光鸣,著名小说家,新疆作家协会原常务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青氓》、《迁客搔人》,中篇小说《远巢》、《死城之旅》、《汉留营》等。中篇小说《石板屋》获中国首届西部文学优秀征文奖,《西边的太阳》获炎黄杯当代文学优秀作品奖。  30多年前的赵光鸣在《新疆青年》发表了第一个短篇小说《生活在召唤》。几十年过去了,赵光鸣老师对当年写第一篇小说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  《生活在召唤》讲述了一个待业青年的心路历程:
期刊
刘湘晨,集探险家、作家、摄影家、影视导演、文化学者多种身份于一身,常年游走在中国地理的最边缘,透过镜头记录中国珍贵的少数民族地理与文化资源,探讨各种地域文化的迥异与共生共融,挖掘作品内涵的深度和世界意义。这是百度百科对刘湘晨的介绍。  如今的刘湘晨在新疆师范大学做客座教授,从事着影视人类学研究教学工作。30年前,刘湘晨还在新疆财经学院当老师,酷爱文学创作,正好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有机会叩开了新疆青年
期刊
青春,  注定奋斗。  就如同江河奔腾,  日月飞旋,  大鹏举翼击长空。  和绿树一起生长,  和清泉一起流淌,  每一条生产线,  每一个工作岗,  都在放声歌唱!  每一座山岳,  每一条江河,  都长出了翅膀!  如果奋斗是一首歌,  那旋律永远会在年轻的胸膛里澎湃。  如果奋斗是一幅画,  那永远涂满青春的绿意盎然。  奋斗中  每一个角色都堪称完美,  我们可以上下求索,  砥砺前行,
期刊
杨永青,1941年出生,1964年7月从上海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石河子总场,先后担任农工、教师、副排长、副连长、一四五团副团长等工作共16年,完成了从一名城市知识青年向军垦战士的彻底转变。  1962年,二十多岁的杨永青毕业于上海第二女中高中,由于中学时代患肺结核的经历,使她高考体检未能达标,从此与大学生活失之交臂。高中毕业后的杨永青在上海市陕西南路口的一家无线电商店当营业员,这也让青年时代
期刊
潘晓玲,这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最年轻的首席科学家,因为身患癌症,于2006年3月14日在乌鲁木齐市逝世,年仅43岁。  中国最年轻的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杰出的生态科学家、全国十大师德标兵、新疆十大杰出青年、新疆十大杰出女性……一位拥有众多头衔和荣誉的女科学家,却英年早逝了。  她丈夫王革说:“她不贪图享受,也不在意金钱,她崇拜英雄,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这个时代的英雄。”  将生
期刊
1997年,胡广杰从西南理工学院毕业后,满怀一片痴心和责任来到了塔河油田,当他第一次与采油厂的领导座谈,在其他同学忙着询问住宿伙食和待遇问题时,他却充满自信地回答:“我来到西部,就是要在这片土地上干一番事业。” 从此他把青春和理想挥洒在这片热土。  2004年8月,还在英国研修第二个研究生学位的胡广杰突然接到分公司通知,要他马上回到油田。这时有同学劝说他完成学业,然后到北京谋求发展,他断然拒绝,依
期刊
董立勃,当代西部著名作家,现任新疆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现已出版长篇小说《白豆》、《米香》等十余部,小说集两部,中短篇小说近百篇。曾获多种文学奖项,多部小说被改编成影视剧。  “《新疆青年》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特别的,尽管这么多年来自己的作品在很多重要的期刊上都发表了,要说在我的文学创作中起到了一个转折性帮助的期刊应该说就是《新疆青年》。”董立勃对记者说。  文学青年初露锋芒  上世纪80年代初期
期刊
2003年11月,第14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在北京揭晓。我区诞生的第五位“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朱准平载誉归来。  朱准平,时任巴楚县琼库尔恰克乡党委书记。琼库尔恰克乡是巴楚县最贫困的乡镇之一。2002年,朱准平担任该乡党委书记后,提出了“主攻畜牧经济,扩大林果经济,提升劳务经济,加快全乡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并在短时间内让14个村的农民得到了实惠,为实现2007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比2002年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