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诸家 自成一派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ing912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戴进(1388-1462年),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生活在明代前期洪武、永乐、宣德、正统、天顺年间,终年75岁。
  戴进出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一个民间职业画师家庭,其父是职业画工,永乐时曾征为金陵宫廷画家。戴进从小受家庭熏陶,也喜欢绘画。
  戴进传世人物画很少,《达摩至慧能六代像》卷是他幸存的早年作品,可看出他早年工细谨严的画风与当时流行的雄健一路的南宋院体画风接近。中年时,由于画艺超群,宣德时由金陵贵族(戴曾随父到过金陵)推荐到宫廷画院供职,遭到宫廷画家嫉妒,因进呈《秋江独钓图》遭谗言而被宣宗逐出宫廷而流寓京城。居京期间,他淡于名利,结识了很多画家、名士,画风从主宗南宋院体转为博采诸家、兼容并蓄,与早期相比已有显著变化,宋元等诸家画风在他作品中都有反映,如《冬景山水图》《金台送别图》《归舟图》等,创作活动频繁,多有作品传世,个人风格渐成,名扬京城。晚年时他离京返回杭州,卖画为生,画风日趋成熟,创作进入鼎盛期,此时传世作品最多,如《春山积翠图》、《南屏雅集图》等,名气不减京城,画风自成一体。
  戴进坎坷的经历造就了他清高绝俗的性格,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如《钟馗夜游图》轴、《葵石蛱蝶图》轴等,不拘成法、自出新意,与时代迥异的画风既有独创又不失偏颇,劲健而谨严,放逸而精微。遭受挫折使他全身心投入绘画创作之中,成为一个画派的创立者。
  戴进虽曾进过宫廷,但主要艺术活动和影响在民间。作为靠绘画为生的民间职业画师,他的绘画技艺较为全面,山水、人物、花卉均擅,风貌变化多样,但大多数画史都把他视为山水画家,他流传后世的声名也主要是山水画的杰出成就。他的山水画主要源自南宋马远、夏圭院体,取北宋李唐、郭熙之长,将宋元水墨笔法融为一体,改变了南宋浑厚沉郁的风格,劲拔纵横。人物画与山水画相结合,技法灵活多变,题材有神仙佛道、历史故事、名人隐士、樵夫渔父等。衣纹多铁线兼“兰叶描”,并创“钉头鼠尾描”,行笔顿挫有力。花卉画有工笔设色和水墨写意两种面貌。早年画风劲秀,工整一路的比较多,中晚期笔墨趋于豪放,苍劲挺拔,功力精深,不拘成法,自成一家。传世作品较多,风格各不相同。
  戴进山水画有工整与粗放的变化。早年作品《归田祝寿图》卷,是他20多岁随父到都城金陵(南京)时受人之托所作。主人公是著名书法家、奉训大夫兵部员外郎端木智。戴进并未见过其人,整幅画凭想象而作,点景人物仅勾轮廓动作,没有五官表情,情节场面少具体性,多写意性,以祝寿的人群表现寿庆,以高山松柏、仙鹤竹石、幽庭等象征归隐,构思巧妙。主山皴擦之法基本取法南宋院体,笔墨与自然物象分离,短碎、颤抖转折变化的勾斫线条等,掺杂了诸多文人因素,表现出与元末的某些关联。宋画经过元明变异,在戴进的绘画创作中已露出要发生质变的迹象。
  戴进中年居京时的作品《冬景山水图》轴,采用马夏对角线分景法,同时又采用李郭之法,强调中景主山,前景远景均实写,显示出与李郭山水三段式构图法融合的趋向,重叠的主山表达山石的堆叠形式感,不用勾皴而用淡墨表达山石的阴阳面,创造出比李郭更加逼人的气势,体貌、构图、皴法、笔墨是明显的南北宋融合趋向,展示出成熟的个人风格。《溪堂诗思图》轴是这种画风的进一步发展,三段式构图更明显,扭动的气势更夸张,已无北宋绘画中的深旷空间感,画面的力感、动感成为特色。
  戴进中年时有些作品,如《归舟图》等,风格十分接近元代盛懋;《长松五鹿图》画风与元代高克恭《云横秀岭图》接近,高克恭是由近及远,循序渐进,戴进则是强调近景的同时也强调远景,表达景境深远之感,这是戴进构图的一大特色,这一特点在《冬景山水图》轴、《溪堂诗思图》轴中都有表现。墨色“稍过浓润”是戴进的墨法特点。《仿燕文贵山水图》学米芾、高克恭云山墨戏之作,内容到形式都具文人画意趣,山石树木几乎全用浓淡水墨晕染而成。这是戴进的别体,而他影响浙派后继者的是他平日的本色画风,而且更趋粗简。
  《春山积翠图》为戴进本色画风发展到晚年的成熟作品,时年62岁。此图源于马夏,又不同于马夏,近中远三景呈S形布局简洁明快,曳杖老者、抱琴书童一前一后缓步行进在山间小径,前面山脚处的茅屋遥相呼应。云气由画底而生,笼罩近景山径坡石,在中景处如一条轻纱缦穿过两山之间消失,使景致变得迷离,加深了纵深感,动静结合。不再详尽描绘周边环境,留下许多空白,增加了画面的开阔感。近处松树画法有“拖枝马远”的味道,山石用淡墨大片皴染为主,笔墨更简劲粗放,浓墨点苔,近浓远淡。人物线条粗健有力、转折方硬。
  戴进的山水画风形成与马夏、李郭两派有着极其深厚的关系,但不落马夏、李郭窠臼,在融合中形成自身独特风格。
  戴进人物画有工笔和粗笔两种。《达摩至慧能六代像》卷是其早年人物画作品,人物为主,山水为辅。人物师法南宋刘松年、李唐,线条用细劲的“铁线描”和流畅的“兰叶描”,神态生动,是师承南宋院体的典型风格,情节富于变化,人物神态各异,显然是受杭州佛画影响,与唐代相比更具世俗写实因素,继承了宋代以来道释世俗写实的传统。山石用细密的小斧劈皴,巨峰淡墨渲染。此画笔墨技法功力深厚,工细谨严,为早期工笔人物画的重要代表作品。中年时粗笔人物画《罗汉》轴,笔墨更为粗放。另一幅《月下泊舟图》则表达了他孤独凄凉的情怀。
  戴进画中塑造的官员、士子、神仙道释、世俗人物等题材等多取自对生活的观察、了解与体验,与生活紧密联系,有很强的生命力,因而受到推重。
  戴进的花卉画有工笔设色、水墨写意等多种风貌。传世作品《葵石蛱蝶图》轴是一幅工笔设色花卉作品,诗情画意,耐人寻味。一颗蜀葵占据整个画面中心,湖石、翩翩起舞的彩蝶动静结合,矫健挺拔的蜀葵在画中十分突出,可视为画家个性的写照。
  戴进晚年回到故乡钱塘,课徒卖画为生,创作进入鼎盛期,追随者众多。浙江画派以钱塘为中心,影响到周围地区,扩大到留都(南京),以江夏人吴伟为中心,进一步强化了戴进纵逸简放的风格,更加雄健豪放,奠定了浙派的风格基调,浙派进入发展高峰期,除了钱塘及周边地区师承戴进画风的画家群外,与戴进有间接关联,即师吴伟或戴吴并师的画家、部分宫廷画家也囊括其中。
  戴进去世后,吴门文人画派崛起。实际上,戴进的画风对文沈绘画创作都产生过影响,沈周临摹、收藏过戴进的绘画作品,文沈画中都可找出戴进的绘画痕迹。
  戴进作为明代前期卓有成就的画家,创立了宗马夏、兼取北宋及元人的独特艺术风貌,对明代画坛及后世画家有很大影响,在现代很多画家的绘画作品中也能找到他的绘画风格。
  (责任编辑:李珍萍)
其他文献
清官珍藏的武备兵器品种丰富,十分珍贵,多数为皇家御用品,在清代是专门由清官总管内务府管辖的武备院管理。  故宫博物院珍藏武备兵器之一的防护装具——清帝御用盔甲。盔甲亦称“甲胄”,甲为衣,胄(盔)为帽,是一种身着人体用于保护的防护装具,主要是清代宫廷保存下来的遗产,其中藏有红闪缎面铁叶努尔哈赤御用甲、努尔哈赤御用铁盔、蓝色缎面绣龙纹铁叶皇太极御用甲、皇太极御用铁盔、蓝色锦缎铜钉顺治帝御用棉甲、铁金累
期刊
中国绘画历史源远流长,早期的画经匠人的再造,绘在了陶器上。直至汉代纸张发明后,画家用毛笔在纸上绘画,才逐渐演变成现在的中国画。传统中国绘画有三大体系:院画、文人画、民间绘画。院体绘画一般指宋代翰林院及其后的宫廷画家所绘的画,是中国职业画家的艺术。这类作品多为迎合帝王、宫廷之需,多以花鸟、山水、人物、宫廷生活或宗教内容为题材。有着极其完备的作画技法,对绘画材料的要求极严格;作画讲究格法工整,重视形神
期刊
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经济开发区发掘了几千座战国秦汉墓葬。这些墓葬大部分保存完整,陪葬品丰富,很多墓葬有相当高的规格,而且几乎每一座完整且稍具规模的墓葬都随葬铜镜。在开发区白鹭洲墓地发掘的一座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枚珍贵的六山纹铜镜。  这枚六山纹铜镜,宽平素缘,镜面近平。双弦纹纽,圆圈纽座,饰羽状地纹。主纹区为顺时针方向相连的六个“山”字,字体瘦削,倾斜度很大。“山”字中间的竖画甚长,顶住镜缘,每个
期刊
人物简介  李福顺教授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画委员会会员,教育部高校重点学科评审委员,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高校名师”,其主讲的《中国美术史》课程于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  1974年进入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美术学院)任教至今,几十年从事美术史、美术理论教学与研究,刻苦钻研,笔耕不缀,学术涉猎面宽,贯
期刊
将科技检测手段引入文物鉴定,已经是文物鉴定领域中毫无争议的共识。作为在文物鉴定一线工作的部门,陕西省文物鉴定研究中心近年已尝试与文保科技机构合作,逐步在青铜器、陶器等类文物鉴定中结合科技检测于段。  陕西省文物鉴定研究中心除日常鉴定外,还履行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秘书处、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陕西管理处职能,在这些涉及领域多样的文物鉴定巾,青铜器作为陕西馆藏、待征集和涉案文物中的重要内容,专家力量较强,
期刊
江苏常州地处江南,两宋以来经济发达、人文鼎盛。清雍正四年时常州府下辖武进、阳湖、无锡、金匮、宜兴、荆溪、江阴、靖江八县,故有“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之称。常州府东有天宁万寿禅寺,该寺始建于唐永徽年间,为中国禅宗四大丛林之一,素为“中吴首刹”,香火兴盛。清乾隆帝六下江南,曾三次于天宁寺拈香顶礼,并题写了“龙城象教”匾额。  天宁寺屹立东南一千三百余年,但地处要冲,于乱世中屡遭兵燹,诸多古迹现已不存。寺
期刊
传统中国山水画主要有水墨、浅绛、青绿等形式,而青绿山水画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簿罩青绿。(邵洛羊主编:《中国美术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第24页)美术史一般认为,中国山水画先有设色,后有水墨,青绿山水画为其初始形态和古典样式。青绿山水设色一般使用精制的矿物、植物颜料,其中矿物颜料以胶矾为媒介剂,植物颜料以水
期刊
艺术市场深度调整已历有时,偏安西南一隅的云南典藏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和巨大压力,不急不燥,沉着应对,一方面顺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营销模式结构,合理配置运用有效资源;另一方面则省时度势,结合全国尤其是西南市场的特点与新老客户的消费取向,在拍品征集和场次设置安排等方面突出地缘优势和品牌特色。本次20周年的纪念秋季拍卖中,没有急功近利做面子工程,而是实事求是,稳扎稳打,根据市场的现实合理定位统筹全局。  
期刊
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腹地,为高原山区地形,沉积岩分布广。在数亿年的地球演变过程中历经沧海桑田、海水进退,虽然我们现代人类没能亲眼所见这一海陆升降的壮丽场面,但此过程却给贵州留下了丰富的古生物化石。  贵州古生物研究起步较早,据现有文献记载,在19世纪末德国研究者富合司(P.Fuchs)于1898年在贵阳市青岩镇采集到一些三叠纪化石,由另一德国研究者考肯(E.Koken)于1900年描述并发表论文。由
期刊
青花作为我国传统瓷器品种,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唐代是青花瓷的开创时期,元代即在景德镇发展成熟,明清两代青花成为瓷器生产的主流品种。  1963年12月,贵州省博物馆专家简菊华经文物专家王世襄先生介绍,在北京宝古斋文物店购得一件青花盖罐。此器曾请故宫博物院冯先铭、南京博物院宋伯胤及中国历史博物馆沈从文三位专家鉴定,均认定为明代景德镇万历窑瓷器,并认为此盖罐器形大气,有绝对年款,与贵州史事有关,是件绝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