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欣赏的眼光看待80后

来源 :国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dianxi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0后注定是特殊的一代人。管理者要有效地激励80后员工,就必须摒弃偏见,改变旧有的管理理念和方式
  “80后”是最近几年来在媒体上出现颇多的一个词,人们对80后褒贬不一。但不管是持正面看法的人还是持负面看法的人,在谈论80后这个问题时普遍以偏概全,以百万分之一的“特殊80后”来代表普通的80后。于是“盲人摸象”的问题就出来了,“垮掉的一代”、“懒惰的一代”等各种偏见出现在媒体上,打击了一大片,让大多数80后感到很不公平。同时,很多70后和60后的管理者看不惯部分80后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但是又不得不用80后,因此感到很迷茫,不知道如何驾驭80后才合适。
  对于企业家和经理人来讲,现在已经到了认真研究80后的关键时刻。因为80后既是员工,也是客户。对于80后员工,企业家要明白他们想要什么事业;对于80后客户,企业家要明白他们想要什么产品。
  未来十年,决定胜负的除了把握好未来的市场机遇之外,最重要的成功要素就是能否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对企业忠诚的员工队伍。可以说,未来十年中国企业界的佼佼者,将是那些懂得倾听80后的声音,懂得善待80后的员工,懂得尊重80后的个性,懂得激发80后主人翁精神的企业。谁能够成为80后心目中的最佳雇主,谁就抢占了人才市场的制高点。
  再认识:摒弃对80后的偏见
  80后注定是要成为特殊的一代人。因为他们是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生长在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成长于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的家庭环境中,特殊的时代和环境塑造了特殊的性格,也难怪社会给了他们很多负面的评价:贪图享乐、不能吃苦、急功近利等等。但这些不足,如果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特别是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80后时,就有了新的解读。
  “垮掉的一代”?
  这几年,人们给80后戴上了几顶让80后难以接受,却无力辩驳的帽子,最严重的莫过于“垮掉的一代”。指责80后“垮掉”,其实是忽视了更深层的社会原因。
  80后从小像生活在真空中的幼虫,被家长百般呵护,被教育成要有远大的理想。等他们长大成人了才发现,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居然那么大,让80后无所适从,甚至惊慌失措,价值观不得不重新调整。因此,很多人觉得这是垮掉的一代,是没有希望的一代。
  80后成长在改革开放之后快速发展的时代,价值观、人生观也相应受到强烈冲击,以前的观念被冲破了,而新的体系还没有形成,旧世界打碎了,新世界还没有建立,所以生活在混沌之中,深受拜金主义、成功快餐化的影响。这种现象如果持续下去,80后必然会抱怨这个社会不公平,抱怨自己生不逢时。
  对于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正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却没有人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金钱观。于是,有一小部分“80后”因为无法正视现实,选择了逃避,或多或少地表现出颓废的生活状态,不思进取。
  其实,这种不适应是暂时的,是家长教育的失败,是大学教育的失败。80后在学校里仅仅学到了很多没有用的应付考试的知识,却不具备社会所需要的工作、社交技能,而学校更没有把社会的阴暗面真实地告诉80后,结果导致80后的“免疫力”低下,把这个世界看得太好了,太简单了。我相信只要给80后一段时间,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自己的脑子重新审视这个世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清醒过来,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以适应现实世界的挑战,不会垮掉。
  “懒惰的一代”?
  绝大多数80后是独生子女,很多人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懒惰就被培养起来了。另外,80后一方面被父母保护着,另一方面又没有被完全信任;一方面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知识,另一方面又不具备在社会上立足的技能,很多人的懒惰逐渐转变成害怕,逃避。这与他们内心缺乏独立意识和自信心有关。
  然而,“懒惰”中却潜藏着革命性的创新基因。实际上,懒人创造了世界。因为懒,所以会在方式方法上找捷径,设计出更好使的工具。大多数80后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认同传统的艰苦奋斗,因为他们相信有比艰苦奋斗更聪明的方法。美国人自知工作努力赶不上中国人,严谨细致赶不上日本人,工艺精湛赶不上德国人,把利润最薄、工作量最大、破坏环境最严重的制造业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让那些勤劳、智慧、严谨、细致的脑袋为他们服务,把这些人辛苦赚来的钱用合法的方式“抢走”。 这就是基于典型的“懒惰型思维”而做出的选择与判断。
  2008年之后,中国开始从“大众化消费”步入“小众化消费”阶段,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开始转变,企业的战略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过去拼的是体力,现在拼的是智慧;过去拼的是固定资产,现在拼的是人力资源;过去强调的是客户至上,未来强调的是员工至上;过去是傻干,现在是巧干。
  今天很多80后刚刚展露出一种创新特质,我们千万不要把这些萌芽扼杀在摇篮里,非要让80后像70后和60后那样去思考问题,那是一种倒退。如果80后能想出好办法,少干活,多办事,少投入,多产出,既省心,又省力,那不是更佳的选择吗?
  “叛逆的一代”?
  80后最看不惯的就是那些“道貌岸然”的人,喜欢讲大道理、喜欢教育别人的虚伪之人。这种状况放大到一定程度就成了“叛逆”,不管老一代人说什么他们都不轻易相信,不管媒体上说什么他们都表示怀疑。越是“高、大、全”的英雄形象,他们越是不相信。
  其实,80后之所以在老一代心目中显得“叛逆”,是因为价值观的冲突。80后比以前任何时代的人都更有主见,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即使是错了也要自己亲自去尝试,与老一代的传统想法和做法往往不一致,所以老一代就认为80后普遍“叛逆”。
  可以说,很多传统价值观念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已经过时了,与其说是80后“叛逆”,不如说是老一代的很多思想落伍了。比如,老一代人喜欢那些兢兢业业却没有任何成绩的“老黄牛”,但是,在市场经济中,绝大多数以营利为目标的企业是以结果论英雄。如果你很努力,却没有结果,按照现代企业的理解就不是好员工。这样看来,80后的“叛逆”不仅不应该受到指责,反而应该大加赞赏。   另外,80后之所以显得“叛逆”,是因为很多人不知道如何与80后沟通。绝大多数80后是讲道理的。他们之所以“不听话”,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人说得没有道理,没有站在他们的立场去看问题。要想说服80后,就要拿出令他们信服的事实和数据来,用理性的语言和真实的证据去说服他们,不要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说辞和大话去愚弄他们,更不要编一些动人的故事来戏弄他们。如果每一个人都能站在80后的立场上去看问题,试着去理解他们的追求,理解他们的想法,理解他们的困惑,理解他们的痛苦,就不难激发他们的梦想,唤起他们的热情。
  “浮躁的一代”?
  80后员工喜欢跳槽。很多老板抱怨80后员工不好管,你不管不行,管得太多也不行。现在的80后宁肯牺牲某些利益,也不愿意受委屈,用跳槽来炒老板的鱿鱼,而不是等着被老板炒鱿鱼。
  其实,中国社会的浮躁问题并不是80后的错。全中国人都浮躁,因为大环境变得越来越浮躁,身在其中的80后也难逃梦魇,加上80后从小没有吃过苦,所以浮躁心态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进入市场经济以后,各种致富的机会多了,生活节奏加快了,人们的选择自由多了,就必然出现“选择的困惑”、信仰危机。
  在社会的大环境影响之下,加之竞争的压力,企业环境也是浮躁的。大家往往等不及一个人的自然成熟,不愿意从头开始培养人,恨不得招来一个人马上就能上手干活,所以应届大学毕业生不再受欢迎。80后毕业之后到了一个企业工作,最开始的时候并不能马上创造价值,如果老板或上司没有耐心,表现出不尊重部下,员工就没有积极性。因为不给员工系统的培训,员工就不懂得怎么干活,自然就没有业绩。一旦没有业绩就觉得没有意思,工作热情下降,老板或上司看不到业绩和热情就会失望,员工看到老板或上司不满意自己,就只好选择跳槽,用两败俱伤的方式惩罚老板,而老板看到那么多80后跳槽就更不敢信任80后,于是形成恶性循环。80后觉得委屈,老板也觉得无奈。一个单位不给80后应有的尊重,不给他们应有的培训,不给他们成长与成熟的时间,结果只会使80后变得越来越浮躁。当年我们那一代人刚刚进入跨国公司时,差不多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接受各种培训,上司手把手地教我们学会干活,之后才开始独立承担工作任务。
  转变:如何管理80后?
  80后今天的问题与他们成熟得晚有关,与70后和60后相比,大概有5年的滞后期,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对80后有看法。到了成熟的年龄不成熟,到了理智的年龄不理智,到了奋斗的年龄不奋斗。但是,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审视他们时,就会看到他们跳槽背后的追求、斤斤计较背后的认真、任性背后的进取、懒惰背后的创新、叛逆背后的勇敢。这些优点是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所必须具备的特质。现阶段管理者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改变管理理念和方式,适应80后的特点,帮助80后成长成熟,发掘、引导和激励他们的优点以创造价值。
  从压力式管理到动力式管理
  企业一定要用人之长,一个人的个性越鲜明,往往缺点也越突出,一个人的能力越强,往往越有主见,越不听话,像个刺头。作为管理者,不要总盯着部下的缺点和弱点,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势,引导他们,辅导他们,不再用批评与自我批评那种方式来管理80后,一定要从压力式管理转变为动力式管理,使用好“利益驱动”这个法宝。
  可以说,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员工在企业的定位不同、价值不同,所以对待员工的态度必然不同。跨国公司希望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让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奋斗,让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去创造价值。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老板绝顶聪明,用脑在工作,而员工傻乎乎干活,用手在干活,脑与手是分离的,大多数白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并没有被调动起来,只要按照上司的指示去执行就好了,最多使出来三分力。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企业的老板喜欢谈论执行力,而不喜欢谈论员工激励。简单说来,跨国公司是用员工的智慧去赚钱,中国企业是用老板的智慧去赚钱。
  80后普遍追求独立,喜欢张扬个性,做任何事情都喜欢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意图去做,不想让别人指手画脚,尤其是居高临下的教训。面对这样一群具有独立意识的年轻人,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借鉴30多年前在西方企业流行的目标管理,即让每一位员工有清晰的、可以量化的工作目标,有明确的考核标准、考核时间和考核人,让每一位员工心里很清楚做到什么样是5分,做到什么样是3分。之后就不要过多地干预,给员工自由计划,自由安排的空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时间表和优先级顺序主动地去做事。企业管理者只需要告诉部下做这件事能从中学到什么,能得到什么,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 他们会感到是为自己做事,为了自己学东西、长本事而努力地去“做事”,自然而然就有了主人翁精神。
  什么是管理的真谛?说穿了就是把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集体利益挂钩,让每一位员工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而努力奋斗,努力工作。只要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努力拼搏,自然就为企业创造了价值。唯有这样,才能从骨子里激发80后员工的斗志,从根本上调动80后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敬业爱岗。
  当你设计好了让80后赚钱的平台,当你把游戏规则讲清楚了,他们会比70后和60后更努力,因为他们渴望成功,希望早日出人头地。就像当年我20多岁进入惠普时那样,当我理解了惠普公司的企业文化时,就感觉到那是实现自己梦想的地方。因为惠普之道的精髓就是这样简单的一句话:“我们坚信,每个人都有把工作做好的愿望。只要公司提供一个合适的舞台,员工必定全力以赴。”
  从机械式管理到学习型管理
  在现在的学校里,只教知识不教技能,只教如何考试不教如何做人,结果我们的大学培养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80后大学生。这些人走向社会之后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无法马上就上手工作,需要半年左右的学习期和适应期。
  但是,或许是传统思想的影响,现在的管理者总把自己的企业当成一部机器,把员工当成一颗螺丝钉,认为“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才”,螺丝钉不合意就可以马上换一颗。这种管理方式在“大众化消费”时代、在中国制造业还处于低端水平的时代还看不出什么缺陷,但到了“小众化消费”阶段,马上开始显得后劲不足,落后于时代和社会进步。   作为管理者,其职责主要是帮助部下学会如何做计划,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地盘和时间,定期检查工作进展,提供辅导和指导意见,用对待家人的态度来对待员工,因为他们是管理者的内部客户。为了让员工尽快掌握相关技能,适当的培训是必需的,因为没有人无师自通。经过培训以后,员工就掌握了很多规定动作,知道如何去做事,知道如何把工作做好,按照管理者制定的激励制度为公司创造价值。
  针对80后员工,管理者要从机械式管理转向学习型管理,要让企业成为80后适应社会、回报社会的第二学校,培养适合企业的人才。
  第一,要重视培训。现在,没有多少家中国企业把一线员工的培训当做重要工作来抓,更没有几家企业有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就算是偶尔安排一些技能培训也是针对企业的高管层,很少企业愿意在基层员工的培训上投资。殊不知,善待员工、培训员工才是中国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
  员工进入公司后,不能让他们自生自灭,而是要在知识、技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礼仪等多方面进行培训,教会他们在企业里如何做人做事,毕竟中国的大学基本上没有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要由用人单位来完成这个任务。像当年的中国惠普,每个新员工入职后不久就会参加新员工培训,两年之后是老员工培训,如果晋升到管理层,则有新经理培训和老经理培训,还有很多公共培训。虽然企业培训员工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通过培训,可以让员工对公司的文化、制度、目标、战略、技术、产品、服务等方面产生认同,从而对企业有归属感。所以培训一方面让员工掌握了工作技能,另一方面也达到了“洗脑子”的目的,让员工逐渐掌握各种规定动作,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听话。
  第二,要重视员工的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能让员工看到未来,看到希望,同时又会增加员工的退出壁垒,减少人才流失。不管是哪个层次的80后,如果进入一家企业之后,能看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知道自己努力工作会换来什么,知道达到什么水平,做出什么贡献,掌握什么技能,经过多长时间,就可以晋升,那么绝大多数人会努力攀登。一旦公司的福利待遇均与本企业工龄挂钩,员工为了自己的利益就愿意在企业长期工作下去。现在很多企业“只用人,不育人”,给80后员工做职业生涯规划的企业少得可怜。如果企业对员工职业发展不关心,怎么可能奢望员工对企业忠诚?当然,升级不等于升职,毕竟一个单位的管理岗位是有限的,所以企业要设计科学的级别体系,让每一位员工都有“奔头”,只要表现不错,每隔1~2年就可以升一级,包括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
  从军事化管理到人性化管理
  有本事的80后大多是有个性的人。因为有本事,所以有个性,因为有个性,所以有本事,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表面上看这些人有点傲气,有些任性,但是我认为这是有骨气的表现,是值得推崇的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但很多60后和70后老板(上司)都喜欢听话的员工(部下),偏爱军事化管理。灌输式教育。他们把听话与执行力挂钩,以为听话的人就能把工作做好。其实不然,要知道企业不是军队,企业没有理由要求员工无条件服从,老板不能拿军队的一些做法来说事。80后追求平等,无法接受那种缺乏人文关怀的军事化管理,不接受绝对服从的组织文化,他们需要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
  同时,80后是很真实、讲道理、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和对“家”依赖的一代。他们希望得到领导、同事们的理解和尊重,希望得到关注和公正的待遇。对于80后员工,企业文化必须与时俱进,包容宽爱,努力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人文环境。
  因此,最适合80后员工的管理方式是人性化管理。管理者需要同时承担慈爱的家长和严格的领导两种角色。我坚信,哪家企业能把给80后员工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当做大事来做,哪家企业就能成为未来中国市场上的佼佼者,就能吸引并留住优秀的员工,得到超值回报。
  不久前,在我的咨询客户那里发生了一件小事,发人深思。有个80后员工吃饭时剩下了很多,领导看到了就对他说:这样做不行,公司有规定如果有剩饭就要罚款。那个80后员工听了,什么也没有说,马上又买了一盒新的饭菜,当着领导的面把刚买来的饭菜倒在垃圾桶里,然后说了一声“我就愿意这样,你怎么着”,于是头也不回就离开了公司,从此再也不回来了。
  其实,只要企业家的思想转变过来,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当年的中国惠普就是这样做的。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惠普公司想尽办法建起了自己的宿舍楼,是当时外资企业里少有的给员工提供住房的。而且不管结婚与否,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住房(尽管面积赶不上现在的公寓房),上下班有班车到家门口接送;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各种俱乐部,公司补贴员工大部分费用,让员工在工作之余有丰富的业余生活,能过上中等偏上阶层的生活。这一切都让员工有了家的感觉,让员工感到放心,有安全感。时隔20多年,到了中国的民族企业集体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了,毕竟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那种靠农民工加工生产,赚取微薄劳务费的时代就要过去了,中国必然要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因此企业的主力员工将会从“蓝领工人”转向“白领知识型员工”。我相信,只有当中国出现大批善待员工的企业时,中国才有可能出现世界级的品牌。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有效提升,我国的城乡改革工作也随之顺利进行.城乡规划变革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工序十分复杂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涉及到大量的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教育是兴国之法,使得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我国教育事业在近些年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春秋时代,孔子在对其施
期刊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建立,很多现代企业广泛应用了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也越来越得到广大企业的认可。本文将从作业成本法和成本控制的基本理论出发,论述了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中小型企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外贸代理是现在国际商事代理当中非常重要的类型,也是现在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当中进行的外贸经营的重
近日,首家舒朗专卖店正式入驻河南洛阳,在现代与复古的碰撞与融合下,舒朗的入驻不禁为这座古城增添了一抹绚丽的时尚之美。琳琅满目的优雅时装更是让人应接不暇,简洁通透的店
期刊
分析创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指出其当前发展现状及其不足.在充分认识协同学基本原理及其演化规律的基础上,将协同学与创业生态系统发展行为相结合,并以科技创业生态系统为
城乡规划设计属于复杂、浩大的项目,其设计质量关系着城乡规划的整个运作过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设计管理是实现城乡规划目标的主要内容,对城乡规划设计过程具有控制
1月9日,《奔跑吧,兄弟》重庆站上集正式播出,开启了这个火遍全国的综艺节目收尾之作。朝天门码头、黄金3号游轮、国泰艺术中心……全国人民都跟着“跑男”一览了山城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