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措施得力
榆树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紧紧围绕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以现代农业建设为重点,以繁荣农村经济、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推进村建设为切入点,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帮扶和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强力推动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使文明、民主、繁荣、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遍地开花。
一.从发展现代农业入手,着力发展农村经济。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着力发展粮食、农产品加工、牧业、园艺特产和绿色食品五大产业,大力实施增产30亿斤商品粮、重大水利建设、全程农机化示范、精品畜牧业跨越、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劳务增收八大工程,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村镇经济。以发展县域经济为统领,实施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等发展模式,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着力构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格局,专业村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积极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围绕农机化示范区、畜禽养殖场(小区)、农产品加工、特色产业和农村服务力业,培育发展种类专业经济协会和合作社。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不断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增强活力和后劲。今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33个,带动农户6万户。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通过租赁、承包、拍卖、股份制等形式。盘活现有闲置集体资产,增加集体收入。加强集体机动地、册外地、荒地、荒山、荒滩、荒水经营管理,增加集体资源性收入。积极开展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努力解除债务对乡村的困扰。全面推进集体制度发展,在实现林业资源优化配置中促进集体和农民分享应得利益。
二.从加快建设进度入手,实施推进村建设。
按照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关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意见》提出的:“2012年50%以上的村镇基本达到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今年榆树启动39 个推进村建设,其中新增省级推进村 3个,市级推进村8个,县乡级推进村28个。同时,继续建设2008年省级试点村3个、长春市级试点村7个。在省市级推进村的选报上,本着省级推进村在县市推进村中选取,市级推进村在县级推进村中选取的方式进行。农民主体投入高,建设力度大,效果明显的优先选报。
在巩固和完善推进村建设基础上,启动实施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镇建设。按照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牧业向小区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小城镇集中的发展模式,将新农村建设与产业支撑紧密结合,重点打造一批科技种田、绿色蔬菜种植、现代畜牧业养殖等产业特色鲜明、经济实力较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三.从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入手,开展乡容村貌整治工程。
继续从解决农村“脏乱差”现象入手,加大整治力度,从根本上解决一些村屯存在房屋乱搭乱建、垃圾乱入、污水乱排乱流、柴草垛进屯、畜禽散养等严重问题,逐步改变农村现状,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让农民从长期形成的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中走出来,感受一种新的气象和风貌。
乡容村貌整治,重点突出公路沿线、重点村屯建设。整治工作要与农村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相结合,大力推广沼气、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建立村容整洁长效管理机制。要研究制定环境卫生整治及管理办法,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加以确定,使卫生管理制度化、经常化,在全市各乡村真正建立起村容整洁的长效机制。
四.从城乡一体化发展入手,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
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结合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全面做好县域村镇体系规划、镇(乡)村建设规划,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中心村集中,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改善人居环境和生存质量,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明确重点建设的中心村,制定未来4年年度建设推进计划。2012年前完成全市所有乡镇和50%的行政村规划编制工作。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镇)村建设规划,积极推进撤村建居试点。拆旧建新腾出的宅基地、废弃地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复垦为耕地,确实无法复垦的废弃地可作为集体建设用地。
五.从解决民生问题入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主要是加强农村道路(村道、屯道、巷道)、边沟、桥涵、自来水、排水工程、清洁能源(秸秆气化、户用沼气池)等项目建设;在社会事业建设方面,主要是加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村部、村级卫生室(所)、村级文化活动室、体育健身场所、村级信息服务站、农民夜校、有线电视等项目建设;在人居环境治理方面,主要是加强垃圾处理点(场)、农户改灶改厨改厕、公共厕所等项目建设;在产业发展方面,主要是加强农业节水灌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市场、特色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
榆树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紧紧围绕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以现代农业建设为重点,以繁荣农村经济、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推进村建设为切入点,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帮扶和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强力推动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使文明、民主、繁荣、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遍地开花。
一.从发展现代农业入手,着力发展农村经济。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着力发展粮食、农产品加工、牧业、园艺特产和绿色食品五大产业,大力实施增产30亿斤商品粮、重大水利建设、全程农机化示范、精品畜牧业跨越、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劳务增收八大工程,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村镇经济。以发展县域经济为统领,实施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等发展模式,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着力构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格局,专业村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积极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围绕农机化示范区、畜禽养殖场(小区)、农产品加工、特色产业和农村服务力业,培育发展种类专业经济协会和合作社。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不断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增强活力和后劲。今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33个,带动农户6万户。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通过租赁、承包、拍卖、股份制等形式。盘活现有闲置集体资产,增加集体收入。加强集体机动地、册外地、荒地、荒山、荒滩、荒水经营管理,增加集体资源性收入。积极开展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努力解除债务对乡村的困扰。全面推进集体制度发展,在实现林业资源优化配置中促进集体和农民分享应得利益。
二.从加快建设进度入手,实施推进村建设。
按照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关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意见》提出的:“2012年50%以上的村镇基本达到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今年榆树启动39 个推进村建设,其中新增省级推进村 3个,市级推进村8个,县乡级推进村28个。同时,继续建设2008年省级试点村3个、长春市级试点村7个。在省市级推进村的选报上,本着省级推进村在县市推进村中选取,市级推进村在县级推进村中选取的方式进行。农民主体投入高,建设力度大,效果明显的优先选报。
在巩固和完善推进村建设基础上,启动实施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镇建设。按照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牧业向小区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小城镇集中的发展模式,将新农村建设与产业支撑紧密结合,重点打造一批科技种田、绿色蔬菜种植、现代畜牧业养殖等产业特色鲜明、经济实力较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三.从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入手,开展乡容村貌整治工程。
继续从解决农村“脏乱差”现象入手,加大整治力度,从根本上解决一些村屯存在房屋乱搭乱建、垃圾乱入、污水乱排乱流、柴草垛进屯、畜禽散养等严重问题,逐步改变农村现状,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让农民从长期形成的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中走出来,感受一种新的气象和风貌。
乡容村貌整治,重点突出公路沿线、重点村屯建设。整治工作要与农村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相结合,大力推广沼气、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建立村容整洁长效管理机制。要研究制定环境卫生整治及管理办法,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加以确定,使卫生管理制度化、经常化,在全市各乡村真正建立起村容整洁的长效机制。
四.从城乡一体化发展入手,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
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结合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全面做好县域村镇体系规划、镇(乡)村建设规划,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中心村集中,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改善人居环境和生存质量,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明确重点建设的中心村,制定未来4年年度建设推进计划。2012年前完成全市所有乡镇和50%的行政村规划编制工作。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镇)村建设规划,积极推进撤村建居试点。拆旧建新腾出的宅基地、废弃地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复垦为耕地,确实无法复垦的废弃地可作为集体建设用地。
五.从解决民生问题入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主要是加强农村道路(村道、屯道、巷道)、边沟、桥涵、自来水、排水工程、清洁能源(秸秆气化、户用沼气池)等项目建设;在社会事业建设方面,主要是加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村部、村级卫生室(所)、村级文化活动室、体育健身场所、村级信息服务站、农民夜校、有线电视等项目建设;在人居环境治理方面,主要是加强垃圾处理点(场)、农户改灶改厨改厕、公共厕所等项目建设;在产业发展方面,主要是加强农业节水灌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市场、特色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