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具有生产集约化程度高、技术密集、商品化率高等特点,拓宽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摆脱对传统农业的束缚。本文通过分析朝阳市龙城区的实例,就如何促进设施农业发展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设施农业 现代化 对策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具有生产集约化程度高、技术密集、商品化率高等特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对于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对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农业生产快步发展的今天,设施农业的发展,拓宽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我国北方地区都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作为实现农业增加效益、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突破口和增长点。发展设施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1.发展设施农业的必要性
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它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摆脱传统农业的束缚,走工厂化农业的道路,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生产格局,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它的显著特点是充分利用区域特有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节水、节地、周年生产。
2.朝阳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朝阳市设施农业的发展已经向现代农业延伸,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以辽宁朝阳等西部城郊区为例,由于人均耕地占有量较少,加之地域的特点,常年干旱少雨,所以当地政府多年来按照农业结构调整的总体部署和“四个倍增”的规划要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据调查,有些农村基本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但是各地发展极不平衡,有待加强体系化建设。从朝阳龙城区设施农业取得的经济效益方面看,每50米日光温室棚蔬菜种植年产值为1.5万元,每栋纯收入为1.2万元。全区7454栋大棚年产值11181万元,纯收入8945万元,仅此一项,农民年增收即可达10108万元,增收效果十分明显,为本地区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具体体现为:一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从而调整了蔬菜、瓜果、花卉和菌类等产业种植结构,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二是设施农业的发展由单一结构向多样化发展,带动了当地农民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的更新,农民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明显增强;三是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设施农业的发展,大大改善了局部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优化了种养结构,丰富了种植种类,提高了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传统农牧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但是,为了加强对辽西地区十年九旱、人多地少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必须高效利用水源、耕地等有限的农业资源,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设施农业向现代农业规模化体系化转变。
3.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搞好管理和建设。各级政府应把设施农业的管与建工作纳入建设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要管建并重,保证建好一处投入使用一处。农业的发展设施涉及农艺、农机、土地、水、电、路、建造大棚、供应物资、销售产品、服务技术等多方面,所以应以农业部门为主,成立管理组织并负责全面实施。发展科学规划,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农业园区建设,依靠规模拓展市场、提高效益。
二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升技术水平。设施农业是科技密集型产业,地方政府应大力支持。重点研究高起架、大跨度、无柱式标准化大棚的建设,研究对水、肥、光、热、湿度、病虫害等信息监测控制技术,研究不同作物品种的设备、栽培技术等。
三是增加推广投入,加速成果转化。部门之间应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扶持,广泛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专业培训、技术咨询信息平台,组织设施农业技术的试验研究、示范推广、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各涉农部门要紧密合作,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业设施的研究、开发和示范推广基地,使科技成果最大程度转化和应用,及时解决发展设施农业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性技术问题。
四是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各级政府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利益保障措施和投入补贴、信贷支持政策,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增加对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把设施温室建造、设施设备购置等纳入财政补贴范围。建立设施农业建设项目申报、管理、实施、监督的工作机制。
五是加强技术培训,深入现场指导。设施农业技术培训内容包括建筑工程技术、设备应用技术、设施栽培技术和管理营销技术等。为促进设施农业的规范高效发展,各地应积极推广节约高效型设施、无公害蔬菜生产等先进生产技术。制定和完善相关质量标准体系,组织有关科技人员下乡,通过先进技术进行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等提高从业人员科技素质。
六是树立品牌意识,推行无公害生产。要强化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提高设施农业生产者的职业道德意识,发展无公害化生产。争取产品的国内国际质量标准认证,打造产品的品牌,以提高品牌知名度。
七是完善市场体系,提高市场竞争力。设施农业的生产、加工、流通、技术服务等不但逐步走向系列化、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更要走加强农产品销售市场信息化的路子。建立完善符合市场规律、运作高效的供销体系,使服务贯穿于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的整个过程。
李秀珍(1969-),女,汉族,辽宁省朝阳市人,任职辽宁省朝阳县职业中专,研究方向:农业科学研究。
【关键词】设施农业 现代化 对策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具有生产集约化程度高、技术密集、商品化率高等特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对于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对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农业生产快步发展的今天,设施农业的发展,拓宽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我国北方地区都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作为实现农业增加效益、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突破口和增长点。发展设施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1.发展设施农业的必要性
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它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摆脱传统农业的束缚,走工厂化农业的道路,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生产格局,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它的显著特点是充分利用区域特有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节水、节地、周年生产。
2.朝阳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朝阳市设施农业的发展已经向现代农业延伸,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以辽宁朝阳等西部城郊区为例,由于人均耕地占有量较少,加之地域的特点,常年干旱少雨,所以当地政府多年来按照农业结构调整的总体部署和“四个倍增”的规划要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据调查,有些农村基本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但是各地发展极不平衡,有待加强体系化建设。从朝阳龙城区设施农业取得的经济效益方面看,每50米日光温室棚蔬菜种植年产值为1.5万元,每栋纯收入为1.2万元。全区7454栋大棚年产值11181万元,纯收入8945万元,仅此一项,农民年增收即可达10108万元,增收效果十分明显,为本地区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具体体现为:一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从而调整了蔬菜、瓜果、花卉和菌类等产业种植结构,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二是设施农业的发展由单一结构向多样化发展,带动了当地农民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的更新,农民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明显增强;三是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设施农业的发展,大大改善了局部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优化了种养结构,丰富了种植种类,提高了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传统农牧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但是,为了加强对辽西地区十年九旱、人多地少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必须高效利用水源、耕地等有限的农业资源,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设施农业向现代农业规模化体系化转变。
3.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搞好管理和建设。各级政府应把设施农业的管与建工作纳入建设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要管建并重,保证建好一处投入使用一处。农业的发展设施涉及农艺、农机、土地、水、电、路、建造大棚、供应物资、销售产品、服务技术等多方面,所以应以农业部门为主,成立管理组织并负责全面实施。发展科学规划,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农业园区建设,依靠规模拓展市场、提高效益。
二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升技术水平。设施农业是科技密集型产业,地方政府应大力支持。重点研究高起架、大跨度、无柱式标准化大棚的建设,研究对水、肥、光、热、湿度、病虫害等信息监测控制技术,研究不同作物品种的设备、栽培技术等。
三是增加推广投入,加速成果转化。部门之间应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扶持,广泛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专业培训、技术咨询信息平台,组织设施农业技术的试验研究、示范推广、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各涉农部门要紧密合作,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业设施的研究、开发和示范推广基地,使科技成果最大程度转化和应用,及时解决发展设施农业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性技术问题。
四是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各级政府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利益保障措施和投入补贴、信贷支持政策,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增加对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把设施温室建造、设施设备购置等纳入财政补贴范围。建立设施农业建设项目申报、管理、实施、监督的工作机制。
五是加强技术培训,深入现场指导。设施农业技术培训内容包括建筑工程技术、设备应用技术、设施栽培技术和管理营销技术等。为促进设施农业的规范高效发展,各地应积极推广节约高效型设施、无公害蔬菜生产等先进生产技术。制定和完善相关质量标准体系,组织有关科技人员下乡,通过先进技术进行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等提高从业人员科技素质。
六是树立品牌意识,推行无公害生产。要强化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提高设施农业生产者的职业道德意识,发展无公害化生产。争取产品的国内国际质量标准认证,打造产品的品牌,以提高品牌知名度。
七是完善市场体系,提高市场竞争力。设施农业的生产、加工、流通、技术服务等不但逐步走向系列化、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更要走加强农产品销售市场信息化的路子。建立完善符合市场规律、运作高效的供销体系,使服务贯穿于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的整个过程。
李秀珍(1969-),女,汉族,辽宁省朝阳市人,任职辽宁省朝阳县职业中专,研究方向:农业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