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有风

来源 :当代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s123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蒲扇
  上世纪70年代,到了夏天,家家户户都离不开扇子。折扇、团扇、鹅毛扇,纸的、绢的、塑料的,形形色色,式样繁多,材质各异。这其中人们用的最多,家家必备的无疑就是芭蕉扇,它是人们暑天不可或缺的纳凉工具。
  芭蕉扇其实不是用芭蕉叶,而是用蒲葵叶做成的。蒲葵是一种棕榈科常绿乔木,叶阔呈肾状扇形,以叶面叶柄制成扇子。芭蕉扇在全国各地有不同的叫法,有的地方叫蒲扇,有的地方叫葵扇,还有的地方叫蒲葵扇。
  清王廷鼎《杖扇新录》:“古有棕扇、葵扇、蒲扇、蕉扇诸名,实即今之蒲扇,江浙呼为芭蕉扇也。”
  棕榈又名蒲葵,《研北杂志》称《唐韵》“棕”注云:“蒲葵也,乃棕扇耳。”“以其似蕉,故亦名芭蕉扇,产闽广者多叶圆大而厚,柄长尺外,色浅碧,干则白而不枯。土人采下阴干,以重物镇之使平,剪成圆形,削细篾丝,杂锦线缘其边,即仍其柄以为柄,曰‘自来柄’,是为粗者。有截其柄,以名竹、文木、洋漆、象牙、玳瑁为之,饰以翠蝶银花,缘以锦边,是为细者。通称之曰蒲扇,或曰芭蕉扇,实一物也。”也就是说,蒲扇、芭蕉扇其实是同一种东西,只是叫法不同,这种扇子轻便风大,价格低廉,从古到今人们都喜欢用它纳凉消暑。
  四十多年前,别说是空调,电风扇都是极为罕见的昂贵商品。即使在城市,能用上电扇的家庭也是少而又少,电扇不仅贵,用着还耗电。绝大多数人家是既买不起也用不起。盛夏来临,进入三伏,气温居高不下,天空像是熊熊大火在燃烧,地上似乎也不停地冒着热气,特别是空气湿度较大的“桑拿天”,让人感到像处在蒸笼里一样难熬。身体不住地出汗,浑身黏黏糊糊,很是难受,天气闷热,人们消暑纳凉的工具主要就是依靠手里的芭蕉扇。
  我记忆中,那时夏天比现在要热得多,这种热不是温度高低决定的,主要是心理感受造成的。当年多数家庭孩子多,住房条件差,又缺乏必要的降温设施,整个夏天人们真是在溽热难耐的煎熬中度过的。
  那年头,人人一把芭蕉扇,扇风纳凉赶蚊蝇,成了普通百姓生活中一道常见的风景。
  每当进入夏季,姥姥都会把家里的旧蒲扇拿出来刷洗一番,有些坏了无法修补了,就得再买一两把新蒲扇替换上。新买回家的蒲扇,凑上去闻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姥姥会用布条沿蒲扇边用针线缝出花边,既增添了美观,又延长了扇子的使用寿命。
  三伏天,最热的那段时间,孩子们自然是在放暑假。白天,烈日当空,酷暑炎热,毒烈的阳光晒得柏油马路都发软,走在上面像踩在钢丝床上;蜻蜓热得躲在树叶间,像是怕被陽光灼伤了翅膀。中午,整个城市如同烧透的砖窑,让人喘不过气来。在我的印象中,盛夏三伏那些日子整天都处在昏昏沉沉的感觉中,白天,躲在屋里不敢出来,门窗四开,却不见一丝风吹来,手里拿着大蒲扇不停地扇着,手边放着湿毛巾,随时准备擦汗。
  吃过晚饭,天色渐黑,左邻右舍的孩子大人纷纷拿着板凳、躺椅到街上乘凉。大街小巷到处坐满了三五成群的人们。天气炎热,又没有电视,没有其他可供娱乐消遣的方式,邻居们便凑到一块,一手茶缸,一手蒲扇,摇着扇子,聊着闲天。国家大事,小道消息,家长里短,说古论今,东家长西家短,三个蛤蟆六只眼,说得有来道去。每天晚上,说笑声此起彼伏,我们楼栋门口成了热闹的露天茶馆。几个孩子坐在那儿,津津有味地听着大人们闲聊,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都是从那些闲聊中知道的。
  路灯下,一群群的成年男人围着下象棋、打扑克,扇子不停地摇动,一边扇着风,一边驱赶着蚊虫。远远望去,忽闪忽闪的芭蕉扇像是几支蝶翼上下翻飞,煞是好看。
  有的住房小、孩子多的人家,甚至把凉席铺在大街上睡觉。从小,我们家的规矩大,管教严,无论多晚,孩子都必须回到屋里睡觉,不许在外面过夜。在家里,天气闷热得像蒸笼一般,待到困意袭来,我们迷迷糊糊地躺在床上,很难睡一个踏实觉,这时候扇子还是不能离手,扇子一停身上的汗就会冒出来。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总有一段时间,热得根本睡不着觉,夜里总要醒来几次。而每天夜里陪伴我们进入梦乡的还是扇子。
  贫困年代,即使天气再热,家家户户也要点炉子做饭,不管是住平房的院子,还是住楼房的楼道,不管是人口众多的家庭,还是单身一个的住户,家家户户都放着一个炉子,人们烧水做饭,一天都离不开它。天气本来就热,再围着炉火烧水做饭,家庭主妇们的辛苦忍耐可想而知。姥姥当年主持家政,操持一家人的吃喝,一天到晚要忙着把几张嗷嗷待哺的小嘴喂饱。老人封建保守,穿衣服严实,极少穿露胳膊的短衫,守着炉子忙活,经常是汗流浃背。每年夏天老人身上都会热得起一片痱子。姥姥做饭,有时我心血来潮,拿起蒲扇,站在旁边铆足了劲儿为她扇风降温,汗流满面的姥姥,显得特别高兴。
  芭蕉扇,身份不高,功劳不小。在贫困年代默默地为人们做出奉献,带来了阵阵凉意,去除了团团暑气。
  芭蕉扇的用处不止用于扇风纳凉。丰子恺在他的游记《庐山面目》中写道,有一次他游庐山,遇到一位湖州游客,手里拿着把芭蕉扇。丰先生问他为什么带这样一把扇子,他说:这东西妙用无穷,热的时候扇风,太阳大的时候遮阳,下雨的时候代伞,休息的时候当坐垫。您看,在这位游客的眼里,小小的芭蕉扇竟然有这么多的作用。
  折扇
  蒲扇、折扇、鹅毛扇,纸扇、绢扇、檀香扇,各式各样的扇子在人们手里摇来摇去,摇了几千年。最著名的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手持一把鹅毛扇,缓缓晃动,指点江山,谋略在胸,真可谓“扇摇战月三分鼎,时黯阴云八阵图”。一把轻簿的鹅毛扇,居然能够在烈烈腾腾的狼烟中,指挥千军万马,席卷中原大地。那是何等的潇洒、何等的自信。扇子在一个个谋士辅臣的手中轻摇,尽显倜傥和儒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乱世之中,有多少历史,在扇子的摇动中被改写,有多少星星之火,被扇子扇成了熊熊燃烧的厮杀疆场。
  一把折扇主要由扇骨、扇页和扇面三部分构成。一般的折扇,竹木做骨,韧纸做面,用来扇风纳凉。讲究的折扇,扇骨和扇叶的材质往往是用象牙或硬木制作。上面刻上诗句、雕上花饰,扇面上题诗作画,成为艺术品、装饰品、收藏品。   但是谁能想到,这样一把简单的折扇最早却是从国外舶来的。据说早在唐宋时期,扇子从日本传入中国。最初是在宫廷中供王公贵族使用,后来成为宫女侍臣们携带的物品之一,最终流入民间,成为大众的纳凉用具。
  折扇的流行据说缘于一个皇帝的喜好。
  明朝永乐皇帝在铺天盖地的团扇环绕中,对折扇情有独钟,他命令内务府大量制作,并在扇面上题诗赋词,分赠大臣。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一时间折扇身价陡涨,成为一种流行时尚。文人雅士竞相效仿,纷纷互赠折扇,以诗文表喻友情别意。折扇的实用价值礼品化,成为当时生活中高雅赠品的象征。后来折扇渐渐地走入民间,走近大众,成为人们纳凉消夏的工具。
  三四十年前,折扇几乎家家都有。它不仅比蒲扇使用方便,而且还附带着装饰功能,对生活起到了一定的美化作用。
  从小学到大学,我在学校用的都是折扇,装在包里,携带方便,引风纳凉,有备无患。后来我发现,过去用折扇的大多是男子,文人才子的儒雅和绅士风度从使用折扇中得到了部分传承,而居家女人多用團扇,尤其是绢绣绘画的团扇,杜牧有诗为证:“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女人拿一把折扇多少显得有点不伦不类。当然,现在的男人多数与儒雅和绅士绝交了,他们手里的折扇早就换成了手机或方向盘了。这些年,曾经摇来摇去的折扇慢慢折拢了。偶尔在夏天的马路地摊上还能看到一把把折扇,材质工艺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只是在花花绿绿的商品中折扇被冷落在一边,极少有人问津。
  20世纪80年代末,我在杭州出差,买回来一把颇为精致的檀香扇,玻璃盒套装,镂空雕花的檀香木,轻巧灵便,香味四溢,透着一股江南女子特有的脂粉气,这种扇子中看不中用,一直被放在抽屉里留作纪念。
  折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难得一见,倒是过去舞台上常见的粉绸折扇流入了街头。我家不远处的一个小广场上,每天早晨都有一群妇女聚在一起跳扇子舞,折扇骨架处甩出三两寸长的绸子流苏,五颜六色,煞是好看。大姐大娘们手挥彩扇,翩翩起舞,扇子时而翻腾旋转,时而啪啪作响,呼应着节奏,衬托出舞姿。这里的扇子,已经脱离了它原始的功能,而转化成人们手里的道具了。
  如今,被时间慢慢折拢的折扇,就像一张帷幕渐渐低垂,楼阁亭台、山水人物、花鸟虫鱼、诗词书法……默默地隐匿或封存,在历史的角落之中回味一个又一个遥远的故事与传说……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生活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从小小的扇子这种变化中同样也反映出时代前进的步伐。
其他文献
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教师的评价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业分数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这是选拔、区分学生的唯一手段,这显然是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性。它带来的直接危害是: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甚至是学业成绩惟一,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并容易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树立新的评价标准和观念,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评价是
教学目的rn(1)利用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引导学生体验、感受,我在别人心目中是个什么样子,教给学生认识自我的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的整体形象。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真
听了不少的研究课、竞赛课,较之高年级,低年级语文课堂显得更互动、更活跃。但心中不免有了一丝疑惑:新课改背景下低年级的语文课越热闹越好吗?  :语文课还是表彰会?  (一上《三个小伙伴》教学片段)  师:今天,我们和小野猪、小象、小袋鼠一同上山来栽树,好不好啊?  生:(齐)好!  师:坏了,三个小伙伴忘记带锄头了,谁来帮他们想想办法呢?  生:小猪可以用嘴巴拱土,这样拱出树坑来。  师:(多媒体映
摘要:职业教育教学担负着文化基础和专业技能的双重教学任务,探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着较为特殊的现实意义,但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涉及到专业知识能否更全面的掌握,因此,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兴趣进行探讨、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职高语文兴趣 培养    众所周知,职业高中的学生普遍综合素质较低,尤其体现在学习成绩差,学习兴趣低下,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积极性不高。许多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
12月13日上午,由山东数学会主办、我校承办的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山东赛区)暨第五届山东省大学生数学竞赛颁奖大会在我校孔子会堂隆重举行。我校副校长王继锁、省科协办公
摘要:巧妙的导入犹如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要想使学生上好思想品德课,就必须搞好课堂导入设计,但是一节课的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实际的不同而灵活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要注意因材施教,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 教学    有效导入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导入方式,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参
目标教学是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实施和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它的实施,不仅有利于进一步端正教学思想,深化教学改革,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而且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克服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克服教学评价的主观性,建立科学的、恰如其分的教学评价体系。近年来,本人在教学中不断探求目标教学的方法,致力于目标教学的特征研究,同时与备课组成员进行互相研讨,学习美国教育家本杰明·S·布鲁姆的教
摘要: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记忆力是重要的一环。很多学生感到学习语文并不太难,只是记不住。要提高学生记忆能力,就要设法增强大脑对事物识记的痕迹的保存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记忆力     在信息技术和物质生活水平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的生活、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学生也是如此。但同时也使相当一部分学生慢慢养成了懒惰、依赖的坏习惯,尤其是在学习语文方面,学生不愿意通过识记来积累并运用知识了。他们一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