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脑、电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大大小小的显示屏分割着我们的视线,微电影就在各种各样的屏上被一次次地点开和播放着,越散越广……与此同时,微电影也正在降低影视产业的门槛,把用影像讲故事的机会平摊在每一个有梦想有能力的年轻人面前。
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底,中国网络视频用户已达3.25亿,超过网民总数的2/3。在新浪微博中,日均视频播放量高达6000万次,几乎是日均微博发布数的一半。移动互联网的完善,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交媒体的发达,为微视频的传播创造了天时地利般的条件。
2010年,以筷子兄弟的《老男孩》为代表的微电影热播,让受困于影视剧版权大战的视频网站看到了网络广告之外的盈利模式,企业商家从中看到了微电影精准实时的宣传效果和低成本的投入。有了传播方式、有了市场、有了钱,还差什么——这个时代从来不差梦想。
是的,还差一个平台,一个影视原创者汇聚的基地,一个能将梦想和市场、资金、传播渠道连接起来的导体。
●专访导演
秦君: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2012年4月20日,北京突然降温,傍晚的时候竟簌簌下起了雨。同一时间,三里屯一家咖啡厅的二楼平台上,却是一副热气腾腾的场面。31岁的秦君搬了个小凳坐在导演的位置,仔细看着眼前小屏幕里的每一个细节。在他的对面,一个衣着简单的男演员,正坐在平台的边缘,眉头微皱,拿着手机在打电话——在这部名为《那一天》的微电影里,秦君并不是导演,而是监制。而他拍摄的正是时下非常流行的“微电影”。
秦君作为圈内资深MV导演,曾为阿朵、水木年华、黄圣依、孙悦、叶一茜、李玉刚等知名艺人及各大唱片公司拍摄了近百首音乐录影带。这位MV大导演,去年却爱上了微电影。他于2011年10月加入“美我原创”微电影工作室,成为中国首位“签约微电影制作人” 。
“微电影是一种趋势,它鲜嫩欲滴的姿态深深吸引着我。”秦君这样回答。从北师大毕业之后,他做过酒吧歌手、DJ,尝试拍摄几部短片获奖之后,又开始给歌手拍MV,年轻人特有的不安分细胞似乎一直活跃在他身上:“热爱就是一种力量。热爱你所热爱的东西,至死不渝。KEEP DOING,不要太顾惜那点儿羽毛,跳进炽热的洪流中,深深地扎进去,磨练自己的技艺,锤炼内心的核心,等你再浮出来的时候,你已经捕获了你想要的东西。”
事实上,微电影的前身可以追溯到网络恶搞视频,还记得六年前那部让陈凯歌头疼不已的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吗?那是一个只赚眼球不赚钱的狂欢时代。
由于微电影相对投资较少,门槛低,很容易导致这个圈子鱼龙混杂。把关微电影的成片品质一直是秦君注重的事情:“微电影走红有4条军规:高超的视频技术、拥有强大群众基础的草根文化、完美的创意想法和令人感动的故事情节。微电影之所以称为电影,是一定要以电影般的专业和精良制作来界定的。”
对于微电影之后的发展方向,秦君认为,影视短片中微视频和微电影将进一步分化,微视频更趋向娱乐化,而微电影不论是镜头语言、剧本、后期制作、营销宣传,都会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筷子兄弟的《老男孩》一举走红,当然题材剧本和拍摄制作功不可没,但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中国电影集团和优酷网共同推出的‘11度青春系列电影’项目的打头阵片子,背后有着强大的专业团队在做支撑。每个人内心都有可以拍成微电影的故事,每个人也都有各自的资源和理由参与其中。不过有一点,未来真正有影响力的微电影,可能仍然不是来自街上举着DV随便走着的人。”
●连线编剧
罗旻:终究 一切变成了电影
毕业于新加坡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电影导演本科的罗旻,瘦瘦的,眼睛很大,非常爱笑。目前在一家大型媒体类公司担任创意策划的工作。除了爱好旅游、摄影、阅读、跑步之外,24岁的她还是一个写了六年剧本的微电影编剧。
罗旻说自己从高中以来,就一直有写作的习惯。已经写过10个以上的短片剧本,以及一个在学校编剧课程中完成的长片剧本。这次情人节在各大视频网站上映的“疗伤系微电影”《你一直在》,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看到美我网的微任务发布而写的。“去年10月的时候,我刚从新加坡毕业回国,没有任何关系和方式可以使我写的剧本拍成电影。美我网就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使那些我坐在书桌面前,一边憧憬影像,一边写下的生机勃勃、勇敢无谓的故事,终究变成了电影。”
奈良美智说,永远不要忘记自己出发时的精神。罗旻也不否认,“现在的微电影商业气息比较浓厚,和单纯的艺术类短片相比,在创作角度、理念、精细度和整体把控上有一定区别。”现在,罗旻手边还在写着几个短片剧本,她还想拍一个实验短片,并且在筹备一个去印度拍摄的纪录片。
●对话“华影盛视”CEO赵雨润
微电影:假电影or真广告
网络导报:相对传统电影来说,在现在的媒体环境下,微电影有哪些优势和潜力?
赵雨润: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碎片化的内容化的东西受到像手机终端、平板电脑的欢迎。很多的客户希望进行内容营销、情感营销以及品牌的诠释的追求,就推动了微电影的诞生。
微电影是为了移动互联网应用而生的,就像我们在手机上面不太可能去看一部一个半小时的电影。而这就是移动互联网对于传播内容上面的一次变革,也是客户对于微电影支持的原因。
网络导报:结合微电影本身具有的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美我网又是通过怎样的一种创新模式去打造优质的微电影?
赵雨润:“原创者”这几个字是在我们盛大血液的DNA里面的,像我们盛大文学就是让平凡人就可以成为网络人气的写手。当时我们就在想,影视里面有什么东西也可以这样去做,所以我们就对微电影提出了一个新的解构,把它从编剧、导演、演员进行重新组合。大部分的微电影做的都是“你拍我看”的1.0模式,我们则是通过“微任务—微剧本—微试镜—微团队—微电影”实现影视2.0的全新创作模式。
网络导报:现在的微电影界,可以盈利的应该还是寥寥无几,特别是像美我网这样为草根群体搭建平台,创造机会的。美我网在这方面又是如何去平衡商业和艺术的呢?
赵雨润:其实,微电影在盈利上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不是一个普遍现象,我们现在的每一部单片都是盈利的,只是目前来讲,微电影的盈利模式是比较单一,现在的微电影盈利无非是两个模式:一个是植入广告,还有一个就是品牌定制,都和厂商客户有关。
对于美我网来说,微电影更偏重于商业化运作,它和大电影有相似却也有不同,因此它不会阻碍电影艺术化的表现。
网络导报:随着近期“限娱令”、“限广令”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执行,国内视频网站的平台价值获得了较大的提升空间。可以说,“限娱令”、“限广令”促使微电影借助视频网站的平台成为了品牌内容的最佳接盘者。那么您对于微电影的发展前景是如何看待的呢?
赵雨润:我个人觉得,这两者是没有关系的。“限娱令”、“限广令”是针对电视节目来说的,微电影是一个广告形式,它是商业广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发展趋势,依附于广告行业内的一个产业,将来适用的行业标准或者是法律是和广告有关的。
微电影虽称为“电影”,它里面很多的形态和电影相似,但它和电影的商业运作模式完全不一样。电影是向观众收费,微电影是向客户收费,微电影就是一个专业化的广告形式,微电影将来会影响到的市场,是视频广告和电视广告的市场。广告如何发展、视频网站如何发展、移动互联网如何发展,微电影就如何发展,所以它以后的市场将是巨大的。
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底,中国网络视频用户已达3.25亿,超过网民总数的2/3。在新浪微博中,日均视频播放量高达6000万次,几乎是日均微博发布数的一半。移动互联网的完善,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交媒体的发达,为微视频的传播创造了天时地利般的条件。
2010年,以筷子兄弟的《老男孩》为代表的微电影热播,让受困于影视剧版权大战的视频网站看到了网络广告之外的盈利模式,企业商家从中看到了微电影精准实时的宣传效果和低成本的投入。有了传播方式、有了市场、有了钱,还差什么——这个时代从来不差梦想。
是的,还差一个平台,一个影视原创者汇聚的基地,一个能将梦想和市场、资金、传播渠道连接起来的导体。
●专访导演
秦君: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2012年4月20日,北京突然降温,傍晚的时候竟簌簌下起了雨。同一时间,三里屯一家咖啡厅的二楼平台上,却是一副热气腾腾的场面。31岁的秦君搬了个小凳坐在导演的位置,仔细看着眼前小屏幕里的每一个细节。在他的对面,一个衣着简单的男演员,正坐在平台的边缘,眉头微皱,拿着手机在打电话——在这部名为《那一天》的微电影里,秦君并不是导演,而是监制。而他拍摄的正是时下非常流行的“微电影”。
秦君作为圈内资深MV导演,曾为阿朵、水木年华、黄圣依、孙悦、叶一茜、李玉刚等知名艺人及各大唱片公司拍摄了近百首音乐录影带。这位MV大导演,去年却爱上了微电影。他于2011年10月加入“美我原创”微电影工作室,成为中国首位“签约微电影制作人” 。
“微电影是一种趋势,它鲜嫩欲滴的姿态深深吸引着我。”秦君这样回答。从北师大毕业之后,他做过酒吧歌手、DJ,尝试拍摄几部短片获奖之后,又开始给歌手拍MV,年轻人特有的不安分细胞似乎一直活跃在他身上:“热爱就是一种力量。热爱你所热爱的东西,至死不渝。KEEP DOING,不要太顾惜那点儿羽毛,跳进炽热的洪流中,深深地扎进去,磨练自己的技艺,锤炼内心的核心,等你再浮出来的时候,你已经捕获了你想要的东西。”
事实上,微电影的前身可以追溯到网络恶搞视频,还记得六年前那部让陈凯歌头疼不已的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吗?那是一个只赚眼球不赚钱的狂欢时代。
由于微电影相对投资较少,门槛低,很容易导致这个圈子鱼龙混杂。把关微电影的成片品质一直是秦君注重的事情:“微电影走红有4条军规:高超的视频技术、拥有强大群众基础的草根文化、完美的创意想法和令人感动的故事情节。微电影之所以称为电影,是一定要以电影般的专业和精良制作来界定的。”
对于微电影之后的发展方向,秦君认为,影视短片中微视频和微电影将进一步分化,微视频更趋向娱乐化,而微电影不论是镜头语言、剧本、后期制作、营销宣传,都会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筷子兄弟的《老男孩》一举走红,当然题材剧本和拍摄制作功不可没,但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中国电影集团和优酷网共同推出的‘11度青春系列电影’项目的打头阵片子,背后有着强大的专业团队在做支撑。每个人内心都有可以拍成微电影的故事,每个人也都有各自的资源和理由参与其中。不过有一点,未来真正有影响力的微电影,可能仍然不是来自街上举着DV随便走着的人。”
●连线编剧
罗旻:终究 一切变成了电影
毕业于新加坡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电影导演本科的罗旻,瘦瘦的,眼睛很大,非常爱笑。目前在一家大型媒体类公司担任创意策划的工作。除了爱好旅游、摄影、阅读、跑步之外,24岁的她还是一个写了六年剧本的微电影编剧。
罗旻说自己从高中以来,就一直有写作的习惯。已经写过10个以上的短片剧本,以及一个在学校编剧课程中完成的长片剧本。这次情人节在各大视频网站上映的“疗伤系微电影”《你一直在》,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看到美我网的微任务发布而写的。“去年10月的时候,我刚从新加坡毕业回国,没有任何关系和方式可以使我写的剧本拍成电影。美我网就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使那些我坐在书桌面前,一边憧憬影像,一边写下的生机勃勃、勇敢无谓的故事,终究变成了电影。”
奈良美智说,永远不要忘记自己出发时的精神。罗旻也不否认,“现在的微电影商业气息比较浓厚,和单纯的艺术类短片相比,在创作角度、理念、精细度和整体把控上有一定区别。”现在,罗旻手边还在写着几个短片剧本,她还想拍一个实验短片,并且在筹备一个去印度拍摄的纪录片。
●对话“华影盛视”CEO赵雨润
微电影:假电影or真广告
网络导报:相对传统电影来说,在现在的媒体环境下,微电影有哪些优势和潜力?
赵雨润: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碎片化的内容化的东西受到像手机终端、平板电脑的欢迎。很多的客户希望进行内容营销、情感营销以及品牌的诠释的追求,就推动了微电影的诞生。
微电影是为了移动互联网应用而生的,就像我们在手机上面不太可能去看一部一个半小时的电影。而这就是移动互联网对于传播内容上面的一次变革,也是客户对于微电影支持的原因。
网络导报:结合微电影本身具有的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美我网又是通过怎样的一种创新模式去打造优质的微电影?
赵雨润:“原创者”这几个字是在我们盛大血液的DNA里面的,像我们盛大文学就是让平凡人就可以成为网络人气的写手。当时我们就在想,影视里面有什么东西也可以这样去做,所以我们就对微电影提出了一个新的解构,把它从编剧、导演、演员进行重新组合。大部分的微电影做的都是“你拍我看”的1.0模式,我们则是通过“微任务—微剧本—微试镜—微团队—微电影”实现影视2.0的全新创作模式。
网络导报:现在的微电影界,可以盈利的应该还是寥寥无几,特别是像美我网这样为草根群体搭建平台,创造机会的。美我网在这方面又是如何去平衡商业和艺术的呢?
赵雨润:其实,微电影在盈利上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不是一个普遍现象,我们现在的每一部单片都是盈利的,只是目前来讲,微电影的盈利模式是比较单一,现在的微电影盈利无非是两个模式:一个是植入广告,还有一个就是品牌定制,都和厂商客户有关。
对于美我网来说,微电影更偏重于商业化运作,它和大电影有相似却也有不同,因此它不会阻碍电影艺术化的表现。
网络导报:随着近期“限娱令”、“限广令”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执行,国内视频网站的平台价值获得了较大的提升空间。可以说,“限娱令”、“限广令”促使微电影借助视频网站的平台成为了品牌内容的最佳接盘者。那么您对于微电影的发展前景是如何看待的呢?
赵雨润:我个人觉得,这两者是没有关系的。“限娱令”、“限广令”是针对电视节目来说的,微电影是一个广告形式,它是商业广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发展趋势,依附于广告行业内的一个产业,将来适用的行业标准或者是法律是和广告有关的。
微电影虽称为“电影”,它里面很多的形态和电影相似,但它和电影的商业运作模式完全不一样。电影是向观众收费,微电影是向客户收费,微电影就是一个专业化的广告形式,微电影将来会影响到的市场,是视频广告和电视广告的市场。广告如何发展、视频网站如何发展、移动互联网如何发展,微电影就如何发展,所以它以后的市场将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