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主要针对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网络安全问题进行简要的研究分析,首先对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做了简要的论述,然后对造成企业内部安全问题的内部和外部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从数据加密技术、主机安全技术、树立安全意识、选择安全性能高的防护软件、加强对企业内部信息化的系统管理五个方面入手解决企业常见的各种网络安全问题,希望能够对提高企业网络的运行效率提供保证。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网络安全 安全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b)-0024-02
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如今网络化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量,网络信息化使得全球两百多个国家的信息资源可以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共享。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是必经之路。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都不可能一直顺风顺水,这一进程必将遭受大大小小的挫折和考验;随着企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企业信息化网络安全问题也渐渐变得突出,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阻碍企业发展难以逾越的一条鸿沟。
1 企业信息化与网络安全
1.1 企业信息化概述
企业信息化即企业建设一个良好的资源平台,收集各种各样的信息,建立一个网络数据库。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控制企业的经济发展,将企业收集到的信息高度集成化,以此达到企业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其种种行为,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为了达到之一目的,这就意味着要对企业的管理流程进行变革和优化、管理理念的创新和改善、管理团队的重组以及管理手段进行创新。
1.2 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安全的通用定义:就是在网络运行过程中,网络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系统都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不会因为偶然间的原因而遭到恶意的破坏和泄漏,系统的连续十分可靠,在正常情况下都可以稳定运行,网络服务器不会因为其他原因而中途中断。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下,网络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在目前的公共通信网络存在着千奇百种的安全漏洞和威胁。
从企业和单位个人的角度来看,这一群体希望自己的个人隐私和商户利益在进行网络传输时受到保护。要求这种保护真实完整,保密系数高,可以做到避免不法分子的窃取和侵犯。保证用户的利益和隐私不受到损害和侵犯。同时这一群体也希望主机上的个人信息不受到其他用户的干扰和破坏。从网络运行管理者的角度来看,这一群体希望对本地网络信息的安全做出有力的保证。保证用户的个人信息、商业机密、生活隐私不受到侵犯和威胁。避免出现病毒的传染、网络资源的非法占用、非法存取、拒绝服务,对黑客的网络攻击进行制止和防御。
1.3 网络安全的基本特征
保密性:保密性指的是不将用户的个人隐私、商业机密、生活隐私等信息向外界透露,不泄密给非授权的个人,法律规定的除外。
可控制性:简言之,可控制性就是指对企业信息的传播方式,传播途径都可以很好的掌握,必要时,可以及时控制企业信息的发出。可以在授权范围内对文件的流向以及方式进行控制。
可用性:可用性是指保证用户在合法的情况下,可以及时访问到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具体是指:可用性合法用户访问信息并能够按要求顺序使用信息的特性。
2 网络安全问题分析
2.1 内部因素
企业在安全意识方面注意度不够。即使目前已经有了相当大一部分企业加快了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但是企业管理者往往看到的只是企业信息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却忽略了信息化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信息化的建设发展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管理者在管理制度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的情况。由于管理制度的整体缺失,加上管理者可能出现操作上的疏忽,这在一定程度上就给了黑客和不法分子趁虚而入的机会,从而造成企业信息被窃取,导致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国内软件制作技术相对落后,软件安全得不到高度保障。自信息化时代以来,尤其是近几年软件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即便如此,但是我国在软件制作技术发面和发达国家在软件制作技术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差距。
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人员方面,尤其是具备这方面的高素质管理人才,我国还很缺乏。在企业信息化安全策略制定的前期,日常安全系统的维护及日后安全系统的升级,都需要这方面的高素质人才进行操作。由此可见,企业高素质管理人才的缺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其次,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还不够完善。法规的不够具体和空白现象,必然直接影响到信息化的建设,阻碍企业未来的发展效益。
2.2 外部因素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受到的影响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外部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加上市场经济的推动,在市场竞争中,信息的准确性已经显得十分重要。有很大一部分不法分子靠窃取商业机密来牟利,想尽一切办法和手段来窃取企业信息达到目的。与此同时,还存在着竞争对手用不良手段窃取其他企业商业秘密,获得经济利益。目前黑客可以通过传播病毒和攻击用户防护系统等手段入侵企业的信息化网络,攻击企业信息系统。
3 信息化网络安全问题的研究对策
加强对网络安全的保护,在对建设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网络安全环境,还为企业信息化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网络信息传输平台。下面是一些加强对网络安全的保护对策。
3.1 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可以用来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对用户数据的保密性也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数据加密手段对保护数据外泄有着非常好的效果。数据加密具体通过对数据的传输、数据的存储、数据的完整性这几个方面来加强对企业数据的防护,以此来提高企业整体上的安全系数,达到保障企业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目的。
3.2 主机安全技术
主机安全技术主要控制系统用户能否进入系统和进入系统后可以访问哪些资源。这对保护用户的安全可以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同时他还具备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应用软件程序安全等方面的应用。
3.3 树立安全意识
企业在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必须要意识到企业发展环境的重要性,如果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没有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那么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商业机密和部分信息资源就很有可能被泄露。那么对于企业而言,这种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很可能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因此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不仅可以让竞争对手找不到下手的机会,打消其作案念头和使得其不具备作案条件。与此同时,还可以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4 选择安全性能高的防护软件
世界上的任何一款软件都可以被破解,没有绝对破解不了的信息化软件。但是要明白的是,一些好的信息化软件比起那些次的信息化软件,其性能方面是不可比拟的。无论是在操作性能上还是在破解难度上,高性能的防护软件,都有着其独特的性能优势。
3.5 要时刻加强对企业内部信息化的系统管理
为了加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可以采用一些必要的技术手段。例如:采取数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和访问控制技术。当然,加强对企业的安全意识,对企业信息化管理也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帮助。只有加强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才能为企业的系统安全打下良好的基础。
4 结语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网络问题涉及面非常广,我国企业信息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一些网络安全方面遇到的问题,需要人们去深入研究和进一步的探索,实时保障企业信息化网络的安全,对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何晓晗.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分析[J].科技信息,2008(26):67-68.
[2] 李晓东.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障碍及对策建议[J].中国中小企业,2000(6):19-20.
[3] 王静.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安全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6):224.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网络安全 安全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b)-0024-02
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如今网络化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量,网络信息化使得全球两百多个国家的信息资源可以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共享。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是必经之路。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都不可能一直顺风顺水,这一进程必将遭受大大小小的挫折和考验;随着企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企业信息化网络安全问题也渐渐变得突出,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阻碍企业发展难以逾越的一条鸿沟。
1 企业信息化与网络安全
1.1 企业信息化概述
企业信息化即企业建设一个良好的资源平台,收集各种各样的信息,建立一个网络数据库。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控制企业的经济发展,将企业收集到的信息高度集成化,以此达到企业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其种种行为,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为了达到之一目的,这就意味着要对企业的管理流程进行变革和优化、管理理念的创新和改善、管理团队的重组以及管理手段进行创新。
1.2 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安全的通用定义:就是在网络运行过程中,网络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系统都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不会因为偶然间的原因而遭到恶意的破坏和泄漏,系统的连续十分可靠,在正常情况下都可以稳定运行,网络服务器不会因为其他原因而中途中断。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下,网络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在目前的公共通信网络存在着千奇百种的安全漏洞和威胁。
从企业和单位个人的角度来看,这一群体希望自己的个人隐私和商户利益在进行网络传输时受到保护。要求这种保护真实完整,保密系数高,可以做到避免不法分子的窃取和侵犯。保证用户的利益和隐私不受到损害和侵犯。同时这一群体也希望主机上的个人信息不受到其他用户的干扰和破坏。从网络运行管理者的角度来看,这一群体希望对本地网络信息的安全做出有力的保证。保证用户的个人信息、商业机密、生活隐私不受到侵犯和威胁。避免出现病毒的传染、网络资源的非法占用、非法存取、拒绝服务,对黑客的网络攻击进行制止和防御。
1.3 网络安全的基本特征
保密性:保密性指的是不将用户的个人隐私、商业机密、生活隐私等信息向外界透露,不泄密给非授权的个人,法律规定的除外。
可控制性:简言之,可控制性就是指对企业信息的传播方式,传播途径都可以很好的掌握,必要时,可以及时控制企业信息的发出。可以在授权范围内对文件的流向以及方式进行控制。
可用性:可用性是指保证用户在合法的情况下,可以及时访问到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具体是指:可用性合法用户访问信息并能够按要求顺序使用信息的特性。
2 网络安全问题分析
2.1 内部因素
企业在安全意识方面注意度不够。即使目前已经有了相当大一部分企业加快了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但是企业管理者往往看到的只是企业信息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却忽略了信息化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信息化的建设发展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管理者在管理制度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的情况。由于管理制度的整体缺失,加上管理者可能出现操作上的疏忽,这在一定程度上就给了黑客和不法分子趁虚而入的机会,从而造成企业信息被窃取,导致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国内软件制作技术相对落后,软件安全得不到高度保障。自信息化时代以来,尤其是近几年软件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即便如此,但是我国在软件制作技术发面和发达国家在软件制作技术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差距。
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人员方面,尤其是具备这方面的高素质管理人才,我国还很缺乏。在企业信息化安全策略制定的前期,日常安全系统的维护及日后安全系统的升级,都需要这方面的高素质人才进行操作。由此可见,企业高素质管理人才的缺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其次,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还不够完善。法规的不够具体和空白现象,必然直接影响到信息化的建设,阻碍企业未来的发展效益。
2.2 外部因素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受到的影响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外部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加上市场经济的推动,在市场竞争中,信息的准确性已经显得十分重要。有很大一部分不法分子靠窃取商业机密来牟利,想尽一切办法和手段来窃取企业信息达到目的。与此同时,还存在着竞争对手用不良手段窃取其他企业商业秘密,获得经济利益。目前黑客可以通过传播病毒和攻击用户防护系统等手段入侵企业的信息化网络,攻击企业信息系统。
3 信息化网络安全问题的研究对策
加强对网络安全的保护,在对建设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网络安全环境,还为企业信息化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网络信息传输平台。下面是一些加强对网络安全的保护对策。
3.1 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可以用来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对用户数据的保密性也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数据加密手段对保护数据外泄有着非常好的效果。数据加密具体通过对数据的传输、数据的存储、数据的完整性这几个方面来加强对企业数据的防护,以此来提高企业整体上的安全系数,达到保障企业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目的。
3.2 主机安全技术
主机安全技术主要控制系统用户能否进入系统和进入系统后可以访问哪些资源。这对保护用户的安全可以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同时他还具备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应用软件程序安全等方面的应用。
3.3 树立安全意识
企业在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必须要意识到企业发展环境的重要性,如果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没有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那么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商业机密和部分信息资源就很有可能被泄露。那么对于企业而言,这种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很可能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因此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不仅可以让竞争对手找不到下手的机会,打消其作案念头和使得其不具备作案条件。与此同时,还可以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4 选择安全性能高的防护软件
世界上的任何一款软件都可以被破解,没有绝对破解不了的信息化软件。但是要明白的是,一些好的信息化软件比起那些次的信息化软件,其性能方面是不可比拟的。无论是在操作性能上还是在破解难度上,高性能的防护软件,都有着其独特的性能优势。
3.5 要时刻加强对企业内部信息化的系统管理
为了加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可以采用一些必要的技术手段。例如:采取数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和访问控制技术。当然,加强对企业的安全意识,对企业信息化管理也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帮助。只有加强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才能为企业的系统安全打下良好的基础。
4 结语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网络问题涉及面非常广,我国企业信息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一些网络安全方面遇到的问题,需要人们去深入研究和进一步的探索,实时保障企业信息化网络的安全,对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何晓晗.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分析[J].科技信息,2008(26):67-68.
[2] 李晓东.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障碍及对策建议[J].中国中小企业,2000(6):19-20.
[3] 王静.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安全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6):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