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07年起,我校招收了第一批智障学生,我任智障一班的班主任及语文课的教学工作。本班共有学生15人,他们不仅在智力上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而且在情绪、个性和行为等方面都存在着一系列的心理障碍,多数孩子伴有不同程度的多动症、自闭症、精神分裂症等,上课不进教室,大小便随处解,衣冠不整,有的满身散发着一种臭气,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经过两年多的训练,这些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有了较大改善,但是同时也显现出了许多弊端,正在使用的培智教材已明显不适合这些学生,如何根据他们的特点,从其生活实际和生长发展需要出发,进行实用性的、生活化的教学,成为我们学校最近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我参考了部分资料,本着让学生“为了生活、通过生活、学习生活、适应生活”的“生活教育”的理念。将“生活教育”的理念贯穿于所有学科之中,在生活语文和生活适应课上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得到了一定的收获。
一、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为主
弱智儿童当前的生活和未来的生活最为需要的是掌握衣、食、住、行及各领域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让他们走上社会后能够较为独立地适应家庭和社会的生活。根据这样的目标我在教学上选择以“我的身体”等生活知识作为语文课的内容,让学生结合对相应生活事物的认知,学习词语及适当的语句,以提高其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例如:家庭成员的初步认识,家里有几口人,有哪些家庭成员,怎样称呼,是男还是女等等相关问题。顺便以介绍我的家庭为主要内容,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句型如:我家里有谁、谁、和谁;我的家在×××;我在肥城市特殊教育学校读书或学习等。同时学写相应的字词,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
二、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内容
1.运用儿歌和游戏活动,使生活语文课的教学更具趣味性。
智障儿童的兴趣与正常儿童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兴趣单一,范围狭窄;物质兴趣占主导地位;直接兴趣多于间接兴趣;兴趣的程度低,稳定性差等。所以在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顺口的儿歌配上相应的动作以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是孩子们最感兴趣,最喜爱的活动,把游戏引进到语文教学中来,能使他们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例如在学习《红绿灯》时,要认识红绿灯并学会过红绿灯指示的公路。我先拿出制作好的一个红绿灯教具,让学生认一认;再让学生说一说它的形状、颜色,(包括你是怎样过红绿灯的);然后师再讲这首儿歌,教学生读、背。最后加上动作做相应的游戏,把学生的视觉、听觉都调动起来,激发他们认知的兴趣,再出示词卡,结合实物进行朗读,学生掌握得就比较牢固。另外,在教学中对多种感官也进行了一定的训练,促进了这些感官功能的发展。
2.运用生活实例,使生活语文课的教学更直观生动。
弱智学生认识事物主要靠直观思维,对于熟悉的事物现象和具体直观的材料比较容易领会掌握。既然教学内容都是身边的知识,那么在课堂上就要充分借助于对生活原型的认知,让学生学习词语及适当的语句。例如在学习头部的相关知识时,“头、头发、耳朵、眼睛、鼻子、嘴巴、脸、眉毛”这些词语要求学生认读。词语的认读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我先让他们认识这些器官,加深他们的感性认识。这些器官每个人都有,是最实用、最直观、效果最好的教具。然后再进行相应的词语教学。学生在认读词语时头脑中会再现出相应器官的直观表象读出词语,就比较容易理解和记忆了。我还将这些器官画成图片结合词语认读,并进行“这是我的×××”的句型练习。把这些生活中的原型搬进课堂,学生就会感到非常真实,学的也有乐趣。
3.通过实践活动,使生活语文课的教学更具实用性。
活动是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中加入相应的实践活动可以让教学更具实用性。例如在学生需要买东西时,带学生走进百货商店进行现场教学,效果更好。在交通工具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时,我带学生去马路上观看各种车辆;从网上下载火车、轮船、飞机的图片让他们看;让他们实地去感受。生活化的教学绝對不能局限于课堂之中,在实践中学习更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语文知识。
三、合理运用生活资源,使生活语文课的教学更加具体化
校园环境应该是弱智儿童面对和适应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教学过程中,我善于根据智障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活动类型利用相应的校园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校活动,例如在每天的固定时间领学生去学习喂养小兔子,给新栽的花草、树木、浇水等,合理的利用校园资源,也可以使他们享受生活的快乐。充分利用这些校园资源,能让课本知识更加生动化、具体化、生活化。同时,要让孩子们认识自己在这个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与周围人们的关系,从而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
总之,生活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活泼,是以课堂教学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既加强了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又让教学贴近了生活,联系了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弱智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学会生活;才能减少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才能引导他们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才能使自己不被抛弃,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作者单位:山东省肥城市特殊教育学校)
一、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为主
弱智儿童当前的生活和未来的生活最为需要的是掌握衣、食、住、行及各领域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让他们走上社会后能够较为独立地适应家庭和社会的生活。根据这样的目标我在教学上选择以“我的身体”等生活知识作为语文课的内容,让学生结合对相应生活事物的认知,学习词语及适当的语句,以提高其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例如:家庭成员的初步认识,家里有几口人,有哪些家庭成员,怎样称呼,是男还是女等等相关问题。顺便以介绍我的家庭为主要内容,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句型如:我家里有谁、谁、和谁;我的家在×××;我在肥城市特殊教育学校读书或学习等。同时学写相应的字词,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
二、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内容
1.运用儿歌和游戏活动,使生活语文课的教学更具趣味性。
智障儿童的兴趣与正常儿童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兴趣单一,范围狭窄;物质兴趣占主导地位;直接兴趣多于间接兴趣;兴趣的程度低,稳定性差等。所以在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顺口的儿歌配上相应的动作以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是孩子们最感兴趣,最喜爱的活动,把游戏引进到语文教学中来,能使他们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例如在学习《红绿灯》时,要认识红绿灯并学会过红绿灯指示的公路。我先拿出制作好的一个红绿灯教具,让学生认一认;再让学生说一说它的形状、颜色,(包括你是怎样过红绿灯的);然后师再讲这首儿歌,教学生读、背。最后加上动作做相应的游戏,把学生的视觉、听觉都调动起来,激发他们认知的兴趣,再出示词卡,结合实物进行朗读,学生掌握得就比较牢固。另外,在教学中对多种感官也进行了一定的训练,促进了这些感官功能的发展。
2.运用生活实例,使生活语文课的教学更直观生动。
弱智学生认识事物主要靠直观思维,对于熟悉的事物现象和具体直观的材料比较容易领会掌握。既然教学内容都是身边的知识,那么在课堂上就要充分借助于对生活原型的认知,让学生学习词语及适当的语句。例如在学习头部的相关知识时,“头、头发、耳朵、眼睛、鼻子、嘴巴、脸、眉毛”这些词语要求学生认读。词语的认读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我先让他们认识这些器官,加深他们的感性认识。这些器官每个人都有,是最实用、最直观、效果最好的教具。然后再进行相应的词语教学。学生在认读词语时头脑中会再现出相应器官的直观表象读出词语,就比较容易理解和记忆了。我还将这些器官画成图片结合词语认读,并进行“这是我的×××”的句型练习。把这些生活中的原型搬进课堂,学生就会感到非常真实,学的也有乐趣。
3.通过实践活动,使生活语文课的教学更具实用性。
活动是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中加入相应的实践活动可以让教学更具实用性。例如在学生需要买东西时,带学生走进百货商店进行现场教学,效果更好。在交通工具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时,我带学生去马路上观看各种车辆;从网上下载火车、轮船、飞机的图片让他们看;让他们实地去感受。生活化的教学绝對不能局限于课堂之中,在实践中学习更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语文知识。
三、合理运用生活资源,使生活语文课的教学更加具体化
校园环境应该是弱智儿童面对和适应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教学过程中,我善于根据智障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活动类型利用相应的校园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校活动,例如在每天的固定时间领学生去学习喂养小兔子,给新栽的花草、树木、浇水等,合理的利用校园资源,也可以使他们享受生活的快乐。充分利用这些校园资源,能让课本知识更加生动化、具体化、生活化。同时,要让孩子们认识自己在这个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与周围人们的关系,从而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
总之,生活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活泼,是以课堂教学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既加强了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又让教学贴近了生活,联系了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弱智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学会生活;才能减少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才能引导他们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才能使自己不被抛弃,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作者单位:山东省肥城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