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作为我们第一个走进的集体,第一个受教育的地方,对我们一生所起重要作用无可厚非,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学生德育教育随处可见:其实,所有的学科都应与品德与生活课进行学科整合,每科学习内容都应有德育教育的体现。
关键词; 德育教育 普遍性 教育方法
德是为人之本,是人一生的基础。青少年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因而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如何引导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健康茁壮成长?如何整合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资源,用创新的思维、开阔的视野、科学的理念和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多措并举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着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生德育教育随处可见:
课堂中的德育。课堂上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我们首先要举手,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同学回答问题时我们要仔细倾听,有不同看法我们要等同学说完再补充,不能随意打断同学的发言。其实,所有的学科应与思想品德课进行学科整合,每门学科的学习内容都有德育教育的体现。比如说,英语课上学习“I’m sorry!”一句话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使用礼貌用语,做个讲文明的好孩子;在学习《美丽的集邮册》一课时,我们要教育学生热爱伟大的祖国,热爱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灿烂的文化。
生活中的德育。对小学生来说,真正有效的德育应该体现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而且这种道德行为是发自学生内心的自觉行为,为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品质,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更好地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同时利用各种与家长交流的机会,提醒家长不可忽视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并利用《素质报告手册》和家长及时联系,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也是有效进行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个人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如何做好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注重习惯的培养,树立规则意识。
小学阶段正处于人发展的基础阶段。儿童的品德行为处在“质”的变化过程中,正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此时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只要老师家长正确地引导,就能促进儿童的“质变”,使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从开学起,我便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如:明日学具,准备齐全;今天任务,今天完成;发现错误,及时改正;专心学习,珍惜时间;读书写字,姿势端正。
2.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低年级学生向往成为少先队员,我们正可以通过这一组织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通过一条条具体可行的措施使每一位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对照自己执行,每得到一枚奖章,对他们来说都是极大的喜悦。在少先队活动中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有助于帮助队员理解道德要求。可以开展捡纸屑等有意义又切实可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把德育内化为自身的东西。
3.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如学习了《看桥人》这篇课文老刘头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细心周到的护桥人工作、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赢得了村里人的信任和热爱,当然也在小学生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老刘头虽然是个普通劳动者,他的工作很平凡,他也没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他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时时处处为群众服务,勤勉而快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常常是肤浅的、表面的,概括水平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又知道怎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低年级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创设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4.联系实际,育人于实际生活之中。
联系班内学生实际,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进行思想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个别学生对别人的东西(彩笔、铅笔等)较感兴趣,趁别人不注意时,就顺手牵羊。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先找些拾物交公的例子给他们讲讲,然后说,有的同学可能错装了别人的东西,在自己的书包中找一下,如果真的装错了,就勇敢地交到老师这儿来,结果有同学红着脸交上来了,不好意思地说:“我不是故意的,请老师和同学们原谅!”顿时,掌声齐起,最后让大家讨论,都说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并且拾到东西要交公。
5.加强家庭德育教育,家庭学校相结合。
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单纯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学校在辛辛苦苦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社会却是纷繁复杂的,再加上家庭教育不合理,甚至诋毁学校教育,这些都可能起着负面作用。因此,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就必须做到学校、家庭、社会携手合作。
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低年级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在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 德育教育 普遍性 教育方法
德是为人之本,是人一生的基础。青少年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因而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如何引导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健康茁壮成长?如何整合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资源,用创新的思维、开阔的视野、科学的理念和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多措并举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着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生德育教育随处可见:
课堂中的德育。课堂上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我们首先要举手,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同学回答问题时我们要仔细倾听,有不同看法我们要等同学说完再补充,不能随意打断同学的发言。其实,所有的学科应与思想品德课进行学科整合,每门学科的学习内容都有德育教育的体现。比如说,英语课上学习“I’m sorry!”一句话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使用礼貌用语,做个讲文明的好孩子;在学习《美丽的集邮册》一课时,我们要教育学生热爱伟大的祖国,热爱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灿烂的文化。
生活中的德育。对小学生来说,真正有效的德育应该体现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而且这种道德行为是发自学生内心的自觉行为,为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品质,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更好地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同时利用各种与家长交流的机会,提醒家长不可忽视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并利用《素质报告手册》和家长及时联系,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也是有效进行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个人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如何做好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注重习惯的培养,树立规则意识。
小学阶段正处于人发展的基础阶段。儿童的品德行为处在“质”的变化过程中,正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此时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只要老师家长正确地引导,就能促进儿童的“质变”,使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从开学起,我便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如:明日学具,准备齐全;今天任务,今天完成;发现错误,及时改正;专心学习,珍惜时间;读书写字,姿势端正。
2.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低年级学生向往成为少先队员,我们正可以通过这一组织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通过一条条具体可行的措施使每一位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对照自己执行,每得到一枚奖章,对他们来说都是极大的喜悦。在少先队活动中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有助于帮助队员理解道德要求。可以开展捡纸屑等有意义又切实可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把德育内化为自身的东西。
3.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如学习了《看桥人》这篇课文老刘头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细心周到的护桥人工作、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赢得了村里人的信任和热爱,当然也在小学生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老刘头虽然是个普通劳动者,他的工作很平凡,他也没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他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时时处处为群众服务,勤勉而快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常常是肤浅的、表面的,概括水平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又知道怎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低年级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创设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4.联系实际,育人于实际生活之中。
联系班内学生实际,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进行思想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个别学生对别人的东西(彩笔、铅笔等)较感兴趣,趁别人不注意时,就顺手牵羊。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先找些拾物交公的例子给他们讲讲,然后说,有的同学可能错装了别人的东西,在自己的书包中找一下,如果真的装错了,就勇敢地交到老师这儿来,结果有同学红着脸交上来了,不好意思地说:“我不是故意的,请老师和同学们原谅!”顿时,掌声齐起,最后让大家讨论,都说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并且拾到东西要交公。
5.加强家庭德育教育,家庭学校相结合。
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单纯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学校在辛辛苦苦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社会却是纷繁复杂的,再加上家庭教育不合理,甚至诋毁学校教育,这些都可能起着负面作用。因此,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就必须做到学校、家庭、社会携手合作。
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低年级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在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