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新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政党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是知识的创造、转换和应用的过程,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必然结晶。本文就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从多角度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 培养 大学生 创新
1.前言
创新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政党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是想人之未想,发人之未发,是知识的创造、转换和应用的过程,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必然结晶。大学在整个社会国民教育系统中处于龙头地位,是最高层次的教育阶段,担负着培养和造就与时代发展同步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重任,并在不断地推进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理论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国家注重青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江泽民同志为“挑战杯”竞赛题写了杯名,李鹏、李岚清等领导同志,以及苏步青、钱三强、卢嘉锡、周光召、朱光亚、费孝通等一批著名科学家、社会学家也为竞赛题了词。“挑战杯”竞赛活动展示了我国各高校的育人成果,推动了高校学生与社会间的交流与合作,已成为高校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中的一项主导性活动,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各高等院校的重视,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成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效方式。
3.新西兰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西兰学生在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方面具有相当优越的条件。在新西兰,无论是政府、科研机构,还是科学家,都对学生的研究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如果学生需要统计数据和分析,科学家就会伸出援助之手;如果实验需要较大的开支,政府就会通过相应的手段提供保障。而新西兰皇家学会作为国家级的科学组织,则为青少年畅游科学的海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西兰推崇人人多技能,因此,他们具有极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现在,不少大专院校开始发展“公司计划”,该计划支持学生学习的科目一部分为商务,一部分为科学,其目的是让学生既有科技知识又有商务能力,成为多技能的人才。“公司计划”颇受学生们的青睐。
4.以理论创新精神推动团学工作
所谓理论创新,是对当代中国或世界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或者是虽然不一定关系到全局但对某个或某些局部有着重大意义的现实问题,给予理论上的阐释和令人信服的说明;更重要的是这种阐释和说明不是依靠引证,不是简单地重复经典作家或前人的某些言论或看法,而主要是通过对实际生活及社会实践本身的深度观察与缜密思考,发前人之所未发之感慨,说前人之所未说之话语,论前人之所未论之论题,而不是说旧话,“炒冷饭”。
江澤民同志在北大百年校庆讲话中曾指出:大学应该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高校大量的专家、教授学术精湛、博学多才,能够为共青团工作提供很好的理论支持。同时,大学生思维活跃,朝气蓬勃,不断地为团学工作提供新的活力。因此,充分利用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的优势,从中吸取一些好的想法,是高校进行共青团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不断推进共青团工作的理论创新,才能永葆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才能为自身的创特色发展提供理论保障,才能在跨入新世纪、面临进入WTO等新形式的历史性时刻,永葆高校共青团的青春与活力。
5.大学生管理的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要在补充和完善制度上下功夫。首先大学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譬如,一些领域如:新闻报道、大众媒体、社会监督、学生的伤亡、体育课受伤等至今还没有一项较为完善的制度规范或法律法规出台。其次是制度不完善。现行的不少制度,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种种缺陷和不足,有些制度不完善,有漏洞,有薄弱环节,都是一时间难以避免的。因此,完善已有的制度,建立新的制度,使之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相适应,都离不开创新。
新形势将跟随时代的进步不断涌现,而解决的根本途径只有更新观念、创新理论、完善制度。以学生科研为载体,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加强领导,加大对学生科研工作的经费投入,进一步调动青年骨干教师指导学生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将全面提高学生学术科研与创新创业的整体水平。完善学生科研体制,包括进一步完善“带、跟、导”的学生科研保障体制和优化团学组织的科研机构,以及搭建学生科研学导制、不定期开展科研交流活动等平台,力推学生科研工作顺利进展。
6.以创新精神实践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广大青少年要适应时代要求,发愤学习,弘扬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为21世纪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伟大的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大学生作为广大青年中知识、思想层次较高的一个群体,尤其是共青团员必须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深入地研究和把握知识经济兴起对青少年创新能力的要求,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6.1大力营造有益于青年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和环境
江泽民同志明确要求:“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青年大学生置身其中的环境蕴含的科学文化素质,特别是创新素质的生长发育的现实状态,以及生活的具体社会文化和交往情境,是他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的重要条件。因此,要做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必须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全体大学生都要作好示范,思想敢于创新,工作追求创新。
6.2转变教育观念
现代教育既有延续文化、普及文化,又有更新发展文化的功能。在培养人方面,要求青年具备对己有文化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创造新文化的能力。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应把学习能力、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不仅要传授学生现成的知识,更要引导青年探索未知领域;不仅要让青年接受、理解现成答案,更要鼓励青年寻找新的多种答案,让青年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培养出大量的创造性人才。
6.3开展活动勇于创新
通过各种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活动的开展可以很好地启发学生的创新观念、兴趣。如青年大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可以满足和强化学生创造心理的需要。又如以声、光、电化、生物、地理等为中心的科技活动,可以使学生充分观察和领略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勇于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创造心理,成为发明创造的外界动力;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小培育、小探索、小学术争鸣等,每项活动都或多或少地能满足青少年的求知欲、创造欲。久而久之,这种创造心理便会稳定下来,形成创造动力的心理定势,使得青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随之得到提高。
开设学生科研入门等专题讲座,同时召集班团支书学生科研专项会议,要求以点带面、以“老”带“新”,通过有学生科研经历的“老手”对“新手”进行帮扶,加深“新手”对学生科研的认识和了解,引领全体学生勇对科技创新浪潮。
7.小结
创新,已经或即将成为时代的最强音。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迫切需要作为综合国力重要方面的国民素质的提高,知识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国民素质的提高。大学生必须深刻领会创新精神,落实到团学建设的全过程中,敢于迎接时代提出的挑战,敢于用创新的思维、方式解决新问题。
关键词: 培养 大学生 创新
1.前言
创新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政党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是想人之未想,发人之未发,是知识的创造、转换和应用的过程,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必然结晶。大学在整个社会国民教育系统中处于龙头地位,是最高层次的教育阶段,担负着培养和造就与时代发展同步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重任,并在不断地推进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理论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国家注重青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江泽民同志为“挑战杯”竞赛题写了杯名,李鹏、李岚清等领导同志,以及苏步青、钱三强、卢嘉锡、周光召、朱光亚、费孝通等一批著名科学家、社会学家也为竞赛题了词。“挑战杯”竞赛活动展示了我国各高校的育人成果,推动了高校学生与社会间的交流与合作,已成为高校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中的一项主导性活动,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各高等院校的重视,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成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效方式。
3.新西兰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西兰学生在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方面具有相当优越的条件。在新西兰,无论是政府、科研机构,还是科学家,都对学生的研究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如果学生需要统计数据和分析,科学家就会伸出援助之手;如果实验需要较大的开支,政府就会通过相应的手段提供保障。而新西兰皇家学会作为国家级的科学组织,则为青少年畅游科学的海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西兰推崇人人多技能,因此,他们具有极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现在,不少大专院校开始发展“公司计划”,该计划支持学生学习的科目一部分为商务,一部分为科学,其目的是让学生既有科技知识又有商务能力,成为多技能的人才。“公司计划”颇受学生们的青睐。
4.以理论创新精神推动团学工作
所谓理论创新,是对当代中国或世界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或者是虽然不一定关系到全局但对某个或某些局部有着重大意义的现实问题,给予理论上的阐释和令人信服的说明;更重要的是这种阐释和说明不是依靠引证,不是简单地重复经典作家或前人的某些言论或看法,而主要是通过对实际生活及社会实践本身的深度观察与缜密思考,发前人之所未发之感慨,说前人之所未说之话语,论前人之所未论之论题,而不是说旧话,“炒冷饭”。
江澤民同志在北大百年校庆讲话中曾指出:大学应该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高校大量的专家、教授学术精湛、博学多才,能够为共青团工作提供很好的理论支持。同时,大学生思维活跃,朝气蓬勃,不断地为团学工作提供新的活力。因此,充分利用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的优势,从中吸取一些好的想法,是高校进行共青团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不断推进共青团工作的理论创新,才能永葆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才能为自身的创特色发展提供理论保障,才能在跨入新世纪、面临进入WTO等新形式的历史性时刻,永葆高校共青团的青春与活力。
5.大学生管理的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要在补充和完善制度上下功夫。首先大学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譬如,一些领域如:新闻报道、大众媒体、社会监督、学生的伤亡、体育课受伤等至今还没有一项较为完善的制度规范或法律法规出台。其次是制度不完善。现行的不少制度,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种种缺陷和不足,有些制度不完善,有漏洞,有薄弱环节,都是一时间难以避免的。因此,完善已有的制度,建立新的制度,使之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相适应,都离不开创新。
新形势将跟随时代的进步不断涌现,而解决的根本途径只有更新观念、创新理论、完善制度。以学生科研为载体,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加强领导,加大对学生科研工作的经费投入,进一步调动青年骨干教师指导学生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将全面提高学生学术科研与创新创业的整体水平。完善学生科研体制,包括进一步完善“带、跟、导”的学生科研保障体制和优化团学组织的科研机构,以及搭建学生科研学导制、不定期开展科研交流活动等平台,力推学生科研工作顺利进展。
6.以创新精神实践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广大青少年要适应时代要求,发愤学习,弘扬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为21世纪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伟大的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大学生作为广大青年中知识、思想层次较高的一个群体,尤其是共青团员必须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深入地研究和把握知识经济兴起对青少年创新能力的要求,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6.1大力营造有益于青年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和环境
江泽民同志明确要求:“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青年大学生置身其中的环境蕴含的科学文化素质,特别是创新素质的生长发育的现实状态,以及生活的具体社会文化和交往情境,是他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的重要条件。因此,要做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必须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全体大学生都要作好示范,思想敢于创新,工作追求创新。
6.2转变教育观念
现代教育既有延续文化、普及文化,又有更新发展文化的功能。在培养人方面,要求青年具备对己有文化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创造新文化的能力。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应把学习能力、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不仅要传授学生现成的知识,更要引导青年探索未知领域;不仅要让青年接受、理解现成答案,更要鼓励青年寻找新的多种答案,让青年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培养出大量的创造性人才。
6.3开展活动勇于创新
通过各种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活动的开展可以很好地启发学生的创新观念、兴趣。如青年大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可以满足和强化学生创造心理的需要。又如以声、光、电化、生物、地理等为中心的科技活动,可以使学生充分观察和领略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勇于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创造心理,成为发明创造的外界动力;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小培育、小探索、小学术争鸣等,每项活动都或多或少地能满足青少年的求知欲、创造欲。久而久之,这种创造心理便会稳定下来,形成创造动力的心理定势,使得青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随之得到提高。
开设学生科研入门等专题讲座,同时召集班团支书学生科研专项会议,要求以点带面、以“老”带“新”,通过有学生科研经历的“老手”对“新手”进行帮扶,加深“新手”对学生科研的认识和了解,引领全体学生勇对科技创新浪潮。
7.小结
创新,已经或即将成为时代的最强音。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迫切需要作为综合国力重要方面的国民素质的提高,知识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国民素质的提高。大学生必须深刻领会创新精神,落实到团学建设的全过程中,敢于迎接时代提出的挑战,敢于用创新的思维、方式解决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