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杜威说过:“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在每个人的生命成长中,没有比家长更重要的老师。但现在关于教育的新概念、新名词越来越多,使家长朋友们有点不知所措,感叹教育孩子这件事是多么艰难、多么复杂。而孩子和孩子是一样的,又是不一样的。家长的任务,是帮助孩子健全地发展自己。
作为学校教育,我们的教育目的明确,大家有纲可行。但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现在大家都非常重视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的延伸。学校每一学期都能认真组织好学生家长的培训活动,使家长朋友们能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来做好家庭教育。作为一位德育工作者,你面对数十个学生,也似乎面对数十个家庭,他们有的让你心悦诚服,有的让你焦虑担忧……那该如何去应对,如何去引导家长用简单的教育来启迪孩子的心智呢?
一、严厉教育是危险教育,要学会放下,学会尊重
俗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在当前形势下已经不成立了。儿童是脆弱的,他们的成长需要鼓励,不需要惩罚,一切严厉的对待都隐藏着某种伤害。我们的父母不仅应该放下手中的棍棒,更要放下心中的棍棒,心中无棍棒比手中无棍棒更重要。宽容而饱含真诚的教育,总是最美的、最动人的,对孩子也最有影响力,也是最简单的教育。
我班有个小吴同学,我刚接手此班就有很多同事告诉我:“你切莫惹恼,否则后果自负。”确实也是如此。开始的一年中,无论是同学还是老师,只要有一点不顺他心,他要么跟同学打架(掀翻同学桌子、挥拳打人),要么自虐(用头撞墙、用剪刀剪衣服),要么自个跑出教室……班主任老师实在无奈喊他父母来学校,也毫无用处。他甚至可以向其母挥拳。面对如此场景,我有点吃惊,到底是什么让他如此肆无忌惮?后来经过多次家访,才了解了原委:其父亲脾气暴躁,对孩子经常打骂,长时间下来小吴就学会了仇恨。要改变小吴,必须先改变其父母的教育理念。我多次与他们联系,告诉他们:“身教重于言教”是教育中的一条被时间和无数事件验证过的真理性的结论,虽然严厉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示范,但如果成年人对孩子拿出的是经常性的批评和打骂,怎么能培养出孩子的友善与平和呢?
最后我跟他的家长约定:只要孩子不犯原则性的错误,你们就不得打骂,要心平气和地跟他说。实在不行,可以跟老师说,我们来处理。学校发生的事,我们老师解决。就这样,一学期下来,小吴碰到事似乎能冷静处理了,当感到委屈时,他独自趴在桌上,不再挥拳揍人了。我在课上、课下也经常有意无意地表扬他。
后来听他奶奶说:“自从老师跟他父母谈了后,他父亲确实改变了很多。下班回家能静下心和孩子聊天,听孩子说说学校的事。父子俩有时还杀几盘象棋。这在以往是根本不会发生的。”是啊,随着孩子的长大,越来越需要家长的尊重。家长应该放下“架子”,碰到冲突时,不能在孩子面前放纵自己的情绪,要先退一步,想想在哪里没有好好理解孩子,自己应该如何改变,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而不是总把问题都推到孩子身上,更不能用惩罚的方式来解决,要学会尊重。
二、习惯教育是顺应教育,多身教少言教
习惯对于一个人确实重要。杜威指出,“人们在对‘习惯’的理解中有一种错误,把习惯等同于机械的和外部的动作模式,而忽视智力的和道德的态度”。现在我们的教育似乎也出现了偏差,我们的孩子事事都听命于一个成天教导他的权威,疲于应付,他的能量无法聚集,且越来越不会动脑筋了。
我在和孩子们聊天中获悉:在休息日,有的家长会为孩子安排各类辅导课,还有的布置大量的课外习题。孩子们虽怨气连天,但迫于无奈只得疲于应付。而有的家长却放纵孩子,或者认为孩子已大了,可以自己处理事情了,或者是因为自己工作忙,无暇顾及……对于孩子的学业也只是随性问一下,有的甚至问都不问,任其玩耍,或直接把责任丢给了爷爷奶奶们。
针对这一现象,我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和那些家长取得联系,在孩子习惯的培养上共商对策。我们共同遵循“顺应自然,适当推动”的习惯培养原则。要求家长做到:①要从孩子所有的坏习惯中看到自己的坏习惯,然后加以改善;②如要培养某个好习惯,要用正面的或暗示的方法,杜绝批评和责罚;③要担当起自己的责任,要有始终统一的言行,尤其要做出榜样,多身教,少言教。
一阶段试下来,我们班的学生真的改变了不少。也许是因为他们内心没有了家长们的压力,能轻松面对学业,不再为自己作业或考试中的小过失感到羞愧和恐惧,也不会为成绩的学习优劣患得患失,他们能把注意力放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上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也产生主动的愿望。在学校能得到了其他任课老师的肯定,孩子们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比赛中也能榜上有名,为班级争得了荣誉。
特别是小凯同学,以往只要在家,他都会端坐在电脑旁玩游戏,甚至在吃饭时间也不愿下线。他奶奶看叫他不动,怕饿了宝贝孙子,愉快地把饭碗端给他,让他一边吃一边玩,不让孩子闹别扭。这样的事经常发生,其父母也是电脑迷。虽然大家都知道玩电游,会缺少运动,眼睛也会疲劳,但还是会乐此不疲。现在小凯的父母能认识到自己的职责,也乐于和孩子一起改变。他们约定每周玩一次电脑游戏,大家相互监督。其余时间随自己合理分配:看书、下棋、散步……都可以。小凯在学校运动会上,为班级争得了两个第一名,还代表学校参加市局比赛呢。
“没有玩耍就没有成长”。如今,电脑已经是孩子们玩耍的一种工具,我们何必非得一棍子打死。家长们也是年轻一代,只要引导得当,他们也能完善自己,把最好的教育送给孩子。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成长中,没有比家长更重要的老师。对于每个家长来说,其实教育并不是难事,它很简单。只要我们把握好教育的度,用心去教,用心去开启,让简单的教育成为最具魅力的教育,就能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作为学校教育,我们的教育目的明确,大家有纲可行。但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现在大家都非常重视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的延伸。学校每一学期都能认真组织好学生家长的培训活动,使家长朋友们能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来做好家庭教育。作为一位德育工作者,你面对数十个学生,也似乎面对数十个家庭,他们有的让你心悦诚服,有的让你焦虑担忧……那该如何去应对,如何去引导家长用简单的教育来启迪孩子的心智呢?
一、严厉教育是危险教育,要学会放下,学会尊重
俗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在当前形势下已经不成立了。儿童是脆弱的,他们的成长需要鼓励,不需要惩罚,一切严厉的对待都隐藏着某种伤害。我们的父母不仅应该放下手中的棍棒,更要放下心中的棍棒,心中无棍棒比手中无棍棒更重要。宽容而饱含真诚的教育,总是最美的、最动人的,对孩子也最有影响力,也是最简单的教育。
我班有个小吴同学,我刚接手此班就有很多同事告诉我:“你切莫惹恼,否则后果自负。”确实也是如此。开始的一年中,无论是同学还是老师,只要有一点不顺他心,他要么跟同学打架(掀翻同学桌子、挥拳打人),要么自虐(用头撞墙、用剪刀剪衣服),要么自个跑出教室……班主任老师实在无奈喊他父母来学校,也毫无用处。他甚至可以向其母挥拳。面对如此场景,我有点吃惊,到底是什么让他如此肆无忌惮?后来经过多次家访,才了解了原委:其父亲脾气暴躁,对孩子经常打骂,长时间下来小吴就学会了仇恨。要改变小吴,必须先改变其父母的教育理念。我多次与他们联系,告诉他们:“身教重于言教”是教育中的一条被时间和无数事件验证过的真理性的结论,虽然严厉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示范,但如果成年人对孩子拿出的是经常性的批评和打骂,怎么能培养出孩子的友善与平和呢?
最后我跟他的家长约定:只要孩子不犯原则性的错误,你们就不得打骂,要心平气和地跟他说。实在不行,可以跟老师说,我们来处理。学校发生的事,我们老师解决。就这样,一学期下来,小吴碰到事似乎能冷静处理了,当感到委屈时,他独自趴在桌上,不再挥拳揍人了。我在课上、课下也经常有意无意地表扬他。
后来听他奶奶说:“自从老师跟他父母谈了后,他父亲确实改变了很多。下班回家能静下心和孩子聊天,听孩子说说学校的事。父子俩有时还杀几盘象棋。这在以往是根本不会发生的。”是啊,随着孩子的长大,越来越需要家长的尊重。家长应该放下“架子”,碰到冲突时,不能在孩子面前放纵自己的情绪,要先退一步,想想在哪里没有好好理解孩子,自己应该如何改变,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而不是总把问题都推到孩子身上,更不能用惩罚的方式来解决,要学会尊重。
二、习惯教育是顺应教育,多身教少言教
习惯对于一个人确实重要。杜威指出,“人们在对‘习惯’的理解中有一种错误,把习惯等同于机械的和外部的动作模式,而忽视智力的和道德的态度”。现在我们的教育似乎也出现了偏差,我们的孩子事事都听命于一个成天教导他的权威,疲于应付,他的能量无法聚集,且越来越不会动脑筋了。
我在和孩子们聊天中获悉:在休息日,有的家长会为孩子安排各类辅导课,还有的布置大量的课外习题。孩子们虽怨气连天,但迫于无奈只得疲于应付。而有的家长却放纵孩子,或者认为孩子已大了,可以自己处理事情了,或者是因为自己工作忙,无暇顾及……对于孩子的学业也只是随性问一下,有的甚至问都不问,任其玩耍,或直接把责任丢给了爷爷奶奶们。
针对这一现象,我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和那些家长取得联系,在孩子习惯的培养上共商对策。我们共同遵循“顺应自然,适当推动”的习惯培养原则。要求家长做到:①要从孩子所有的坏习惯中看到自己的坏习惯,然后加以改善;②如要培养某个好习惯,要用正面的或暗示的方法,杜绝批评和责罚;③要担当起自己的责任,要有始终统一的言行,尤其要做出榜样,多身教,少言教。
一阶段试下来,我们班的学生真的改变了不少。也许是因为他们内心没有了家长们的压力,能轻松面对学业,不再为自己作业或考试中的小过失感到羞愧和恐惧,也不会为成绩的学习优劣患得患失,他们能把注意力放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上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也产生主动的愿望。在学校能得到了其他任课老师的肯定,孩子们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比赛中也能榜上有名,为班级争得了荣誉。
特别是小凯同学,以往只要在家,他都会端坐在电脑旁玩游戏,甚至在吃饭时间也不愿下线。他奶奶看叫他不动,怕饿了宝贝孙子,愉快地把饭碗端给他,让他一边吃一边玩,不让孩子闹别扭。这样的事经常发生,其父母也是电脑迷。虽然大家都知道玩电游,会缺少运动,眼睛也会疲劳,但还是会乐此不疲。现在小凯的父母能认识到自己的职责,也乐于和孩子一起改变。他们约定每周玩一次电脑游戏,大家相互监督。其余时间随自己合理分配:看书、下棋、散步……都可以。小凯在学校运动会上,为班级争得了两个第一名,还代表学校参加市局比赛呢。
“没有玩耍就没有成长”。如今,电脑已经是孩子们玩耍的一种工具,我们何必非得一棍子打死。家长们也是年轻一代,只要引导得当,他们也能完善自己,把最好的教育送给孩子。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成长中,没有比家长更重要的老师。对于每个家长来说,其实教育并不是难事,它很简单。只要我们把握好教育的度,用心去教,用心去开启,让简单的教育成为最具魅力的教育,就能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