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下,城市景观风貌的提升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在城市化创新转型的关键时期,为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则需要积极探索城市景观风貌的规划实践路径。本文基于景观风貌特色可辨、体系可塑以及景观可感三个层次,分析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编制要点,旨在为相关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可辨;可塑;可感;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前言
基于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新形势,城市空间以及整体形象发生了巨大改观。在注重文化弘扬以及地域特色彰显的时代要求下,城市造景成为其建设发展的重点内容。但就目前来看,大多数城市的特征逐渐消失,造景元素越来越同质化。为充分保留城市传统的历史文化和特色,则应当注重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重要性,基于可辨、可塑、可感三个层面进行造景规划,促使城市风貌的地方性、差异性以及延续性得以体现,推动城市创新转型。
1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概述
1.1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概念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性质是一种非法定的转型规划,一般情况下是指根据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内容对造景元素设计和实施的单独编制。其是对城市空间景观的规划,目的在于有效延续城市历史文化、保留特色景观格局和风貌。通过对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景观元素进行创新,促使城市魅力得到提升[1]。
1.2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创新探索
目前阶段,我国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创新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风与貌的关系探索。根据我国文化层面的理解,“风”代表内涵,“貌”代表外显。所以城市景观风貌规划是基于一般规划对精神气质的提炼,是物质空间以外的要素组织。所以相比于其他类型的规划而言,其更具有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在当前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探索中,更注重对感性层面的处理,塑造带有强烈地域色彩的特质化风貌。
(2)景与观的关系探索。景观的含义既包括风景,也包括人的感知过程。在城市景观风貌规划中,主要是通过营造良好的空间环境感知以及理解,形成特定的城市意象。所以景观风貌规划的目标则是保护和强化城市意象,促使地区特色能够得到有效的延续和继承。所以在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探索中,必须要在良好感知系统的组织基础上,切实感受到景观风貌的丰富图景,构建明确的城市形象主题。
(3)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探索。城市转型发展已成为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需要正确处理城市景观风貌的继承和创新关系。首先应当梳理城市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从中深度挖掘人文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优秀部分。而创新则是融合时代精神,以现代审美、工艺、材料等为基础,对传统内涵进行再加工,以塑造新时代的城市景观風貌。
(4)改造和新建的关系探索。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单纯的进行实务设计无法满足城市的转型需求。应当在城市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景观风貌规划。即是对现有的城市空间结构以及历史内涵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提取出具有特色的景观特色和风貌特征,与当前城市规划方向和内容进行有效衔接,促使城市形象设计更加饱满。
2 基于可辨、可塑、可感的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编制要点
对于城市的实务设计往往更重视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景观风貌规划则侧重于特色性和灵活性,要求围绕城市中特定的景观风貌来塑造形象,严格按照城市所特有的山水格局以及环境开展阶段组织规划、关注城市文脉的延续以及景观元素的艺术性创造,促使城市景观风貌具有良好的感知特性。在现代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内,对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编制,需要注重精准辨识、实现有效塑造和达成全面感知[2]。
2.1 注重精准辨识
在对城市景观风貌规划进行编制时,需要从可辨的层次上,注重对景观意象和文化内涵的精确辨识。首先应当对城市现有的景观风貌特色进行评估,并且不局限于自然山水格局、公共开放空间、建筑形态及街道、园林绿化等具象的景观要素。还包括非遗民族、地方特产以及历史文化遗存等精神要素。同时在编制规划时,尤为侧重对城市当地长久所积累的传统特色,还要重视近几十年来的城市化发展特色,促使城市景观风貌更具有时代性。在具体实践中,则可通过现场调研、资料收集、专题访谈等方式,合理评估景观风貌特色资源,并了解人的感知感受。还可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技术等手段,辅助城市景观风貌的规划设计,掌握当地居民与外地访客对景观空间的感知,准确发现现有景观风貌的规划重点,为下一步完善规划奠定良好基础。
2.2 实现有效塑造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重点在于有效塑造,从可塑的层次上来说,应当基于自然地理空间格局,探索城市周边山水所呈现的结构性关系,进而明确城市景观风貌的总体架构。然后在逐一对廊道、界面、节点等提出相应的管控要求。再对城市天际线、建筑形态、街道景观、色彩等进行合理的引导。另外,城市景观风貌在塑造过程中,还需与城市实务设计相衔接,科学划定重点管控区域,比如城市核心区、历史文化街区、艺术街区、民俗街区等,以体现城市历史风貌。在实践中编制规划时,应当认识到其实质是一种非法定规划,在管理刚性上可能存在不足。因此经编制相关规划作为主要的技术工具以外,应当注重结合技术管理文件以及部门规章制度德国,对城市景观风貌进行塑造,通过制定地方条例落实城市设计以及景观风貌规划的重要地位,从多个途径入手对景观风貌进行引导和管控,实现城市景观空间的有效塑造。
2.3 达成全面感知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持续加深人们的感知,因此基于可感层次,需要通过合理规划、主动、系统的构建景观感知体系,促使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将造景元素进行串联和叠加,以便于强化城市特色,增强人的感知和理解,形成城市意象[3]。在实践探索中,为达成全面感知,则需要充分考虑感知系统的内容,即是感知动线、观赏点、观赏面域、解说导览等。同时,达成全面感知,还需要借助城市文化的公共环境艺术,将意象更好的传达给感知主体,比如利用民俗文娱活动及其特定场所等,体现城市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核。所以在创新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结合城市空间布局与感知动线的线位走势,用于指导城市中公共环境艺术与文化活动场所的布置。另外也可以全面统筹感知系统,对感知目标进行主动谋划,以此保证城市景观风貌更侧重“人本思想”,这是因为人与城市空间互相界定的过程即是对景观风貌塑造的过程,促使感知与创造相互影响,保障城市空间的景观风貌能够强化人的感知,实现从感受到传播的正向循环,对打造和宣传城市品牌具有积极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城市发展进入到创新转型时期,为保证其实现质变,则应当关注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创新探索和实践。尤其是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之下,通过规划城市景观风貌,有助于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因此,在编制城市景观风貌规划时,必须要基于可辨、可塑、可感三个层次进行创新和实践。推定城市发展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余伟,叶麟珀,李星月.因观为景,由感而知——基于景观感知的城市景观风貌规划之创新探索[J].中国园林,2020,36(S2):138-141.
[2]王欢.基于可操作性的城市景观风貌特色塑造初探——以湘潭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为例[J].智能城市,2019,5(12):119-120.
[3]翟寅初.浅谈山区小城镇景观风貌规划中的城市风格塑造——以福建省闽西北地区松溪县、明溪县为例[J].城市建筑,2019,16(17):132-133.
作者简介:加尔肯·努合曼,1988.01—,新疆塔城人,塔城市自然资然局国土空间规划中心助理工程师。
玛丽帕提·买买提,1989.04—,新疆塔城人,塔城市自然资然局国土空间规划中心助理工程师。
塔城市自然资然局国土空间规划中心 834700
关键词:可辨;可塑;可感;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前言
基于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新形势,城市空间以及整体形象发生了巨大改观。在注重文化弘扬以及地域特色彰显的时代要求下,城市造景成为其建设发展的重点内容。但就目前来看,大多数城市的特征逐渐消失,造景元素越来越同质化。为充分保留城市传统的历史文化和特色,则应当注重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重要性,基于可辨、可塑、可感三个层面进行造景规划,促使城市风貌的地方性、差异性以及延续性得以体现,推动城市创新转型。
1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概述
1.1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概念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性质是一种非法定的转型规划,一般情况下是指根据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内容对造景元素设计和实施的单独编制。其是对城市空间景观的规划,目的在于有效延续城市历史文化、保留特色景观格局和风貌。通过对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景观元素进行创新,促使城市魅力得到提升[1]。
1.2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创新探索
目前阶段,我国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创新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风与貌的关系探索。根据我国文化层面的理解,“风”代表内涵,“貌”代表外显。所以城市景观风貌规划是基于一般规划对精神气质的提炼,是物质空间以外的要素组织。所以相比于其他类型的规划而言,其更具有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在当前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探索中,更注重对感性层面的处理,塑造带有强烈地域色彩的特质化风貌。
(2)景与观的关系探索。景观的含义既包括风景,也包括人的感知过程。在城市景观风貌规划中,主要是通过营造良好的空间环境感知以及理解,形成特定的城市意象。所以景观风貌规划的目标则是保护和强化城市意象,促使地区特色能够得到有效的延续和继承。所以在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探索中,必须要在良好感知系统的组织基础上,切实感受到景观风貌的丰富图景,构建明确的城市形象主题。
(3)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探索。城市转型发展已成为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需要正确处理城市景观风貌的继承和创新关系。首先应当梳理城市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从中深度挖掘人文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优秀部分。而创新则是融合时代精神,以现代审美、工艺、材料等为基础,对传统内涵进行再加工,以塑造新时代的城市景观風貌。
(4)改造和新建的关系探索。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单纯的进行实务设计无法满足城市的转型需求。应当在城市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景观风貌规划。即是对现有的城市空间结构以及历史内涵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提取出具有特色的景观特色和风貌特征,与当前城市规划方向和内容进行有效衔接,促使城市形象设计更加饱满。
2 基于可辨、可塑、可感的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编制要点
对于城市的实务设计往往更重视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景观风貌规划则侧重于特色性和灵活性,要求围绕城市中特定的景观风貌来塑造形象,严格按照城市所特有的山水格局以及环境开展阶段组织规划、关注城市文脉的延续以及景观元素的艺术性创造,促使城市景观风貌具有良好的感知特性。在现代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内,对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编制,需要注重精准辨识、实现有效塑造和达成全面感知[2]。
2.1 注重精准辨识
在对城市景观风貌规划进行编制时,需要从可辨的层次上,注重对景观意象和文化内涵的精确辨识。首先应当对城市现有的景观风貌特色进行评估,并且不局限于自然山水格局、公共开放空间、建筑形态及街道、园林绿化等具象的景观要素。还包括非遗民族、地方特产以及历史文化遗存等精神要素。同时在编制规划时,尤为侧重对城市当地长久所积累的传统特色,还要重视近几十年来的城市化发展特色,促使城市景观风貌更具有时代性。在具体实践中,则可通过现场调研、资料收集、专题访谈等方式,合理评估景观风貌特色资源,并了解人的感知感受。还可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技术等手段,辅助城市景观风貌的规划设计,掌握当地居民与外地访客对景观空间的感知,准确发现现有景观风貌的规划重点,为下一步完善规划奠定良好基础。
2.2 实现有效塑造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重点在于有效塑造,从可塑的层次上来说,应当基于自然地理空间格局,探索城市周边山水所呈现的结构性关系,进而明确城市景观风貌的总体架构。然后在逐一对廊道、界面、节点等提出相应的管控要求。再对城市天际线、建筑形态、街道景观、色彩等进行合理的引导。另外,城市景观风貌在塑造过程中,还需与城市实务设计相衔接,科学划定重点管控区域,比如城市核心区、历史文化街区、艺术街区、民俗街区等,以体现城市历史风貌。在实践中编制规划时,应当认识到其实质是一种非法定规划,在管理刚性上可能存在不足。因此经编制相关规划作为主要的技术工具以外,应当注重结合技术管理文件以及部门规章制度德国,对城市景观风貌进行塑造,通过制定地方条例落实城市设计以及景观风貌规划的重要地位,从多个途径入手对景观风貌进行引导和管控,实现城市景观空间的有效塑造。
2.3 达成全面感知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持续加深人们的感知,因此基于可感层次,需要通过合理规划、主动、系统的构建景观感知体系,促使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将造景元素进行串联和叠加,以便于强化城市特色,增强人的感知和理解,形成城市意象[3]。在实践探索中,为达成全面感知,则需要充分考虑感知系统的内容,即是感知动线、观赏点、观赏面域、解说导览等。同时,达成全面感知,还需要借助城市文化的公共环境艺术,将意象更好的传达给感知主体,比如利用民俗文娱活动及其特定场所等,体现城市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核。所以在创新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结合城市空间布局与感知动线的线位走势,用于指导城市中公共环境艺术与文化活动场所的布置。另外也可以全面统筹感知系统,对感知目标进行主动谋划,以此保证城市景观风貌更侧重“人本思想”,这是因为人与城市空间互相界定的过程即是对景观风貌塑造的过程,促使感知与创造相互影响,保障城市空间的景观风貌能够强化人的感知,实现从感受到传播的正向循环,对打造和宣传城市品牌具有积极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城市发展进入到创新转型时期,为保证其实现质变,则应当关注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创新探索和实践。尤其是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之下,通过规划城市景观风貌,有助于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因此,在编制城市景观风貌规划时,必须要基于可辨、可塑、可感三个层次进行创新和实践。推定城市发展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余伟,叶麟珀,李星月.因观为景,由感而知——基于景观感知的城市景观风貌规划之创新探索[J].中国园林,2020,36(S2):138-141.
[2]王欢.基于可操作性的城市景观风貌特色塑造初探——以湘潭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为例[J].智能城市,2019,5(12):119-120.
[3]翟寅初.浅谈山区小城镇景观风貌规划中的城市风格塑造——以福建省闽西北地区松溪县、明溪县为例[J].城市建筑,2019,16(17):132-133.
作者简介:加尔肯·努合曼,1988.01—,新疆塔城人,塔城市自然资然局国土空间规划中心助理工程师。
玛丽帕提·买买提,1989.04—,新疆塔城人,塔城市自然资然局国土空间规划中心助理工程师。
塔城市自然资然局国土空间规划中心 83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