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消费性价值研究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lin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提高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出发,以网上消费和信贷消费为代表性消费方式来论述教育的消费性价值对人们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从而正确认识教育的经济价值,即教育的生产性价值和教育的消费性价值都对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有不可替代的增进作用。因此,必须转变当前片面的教育理念,教育不仅要促进人作为生产要素的人力资本的发展,还应该发挥其消费性价值并努力促进人作为消费主体的消费能力的提高。只有把两者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提高学生人力资本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教育的消费性价值,人们才能真正感到幸福。
  关键词: 教育的消费性价值 消费方式 幸福感
  肖伯纳曾经说:“幸福是人类存在的终极目标”,人类生产、生活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幸福。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曾说:“学校教育的经济价值就在于它能造福于人。”
  一、教育的经济价值概述
  教育的经济价值包括生产性价值和消费性价值。前者主要是通过收入为实现主观幸福感提供经济基础和可能,而包括健康、消费技能、消费方式等内容的教育的消费性价值,却直接影响到消费目的能否实现进而影响主观幸福感。
  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却存在着很大误解,教育过于重视对学生生产能力的培养,对教育的消费性价值没有充分了解,更谈不上发挥教育的消费性价值对主观幸福感的积极作用。随着物质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构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已深入人心,消费对人的幸福感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教育的消费性价值就理应成为教育理论界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教育改变人们消费的方式(网上消费和信贷消费)来探讨教育的消费性价值如何增进人们的主观幸福感。
  二、核心概念界定
  1.教育
  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和各种社会力量办学两种方式,本文是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的有目的地、有系统地、有组织地,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与社会力量办学的培训班辅导班等所谓的教育是相区别的。
  2.教育的消费性价值
  指通过教育投资获得的非货币性回报,包括纯当前消费效果、消费行为、预期消费收益、储蓄报酬、健康、家庭管理及对家庭生活的其他影响、教育塑造的感情特征等几个方面,也可被视为属于“消费者行为新理论”的范畴。
  人类的消费活动过程不完全是一种本能行为和自然过程,它首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阶层、一个群体,以及具体的个人,其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内容的背后都深刻地隐藏着这个民族、这个国家、这个阶层、这个群体乃至个人的精神风貌和素质烙印。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影响人类的消费活动。人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方式不是物质进步的消极自然物,而是有目的的文化教育的结果。对此,有人做过专门探讨,认为教育在人的消费活动中具有增值功能(表现为教育可以通过提高生产力水平而丰富消费资料和通过教育而增加个人收入及消费能力),导向功能(表现为教育可使消费者学会消费、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心态),调节功能(表现为教育能够调节消费支出的范围和比例,促进消费结构合理化)。
  3.消费方式
  就是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一定的生产关系下,消费者与消费资料相结合的方法、途径和形式,既包括消费的自然实现形式,又包括消费的社会实现形式,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更侧重于研究消费的社会实现形式。
  4.幸福感
  在心理学领域,主观幸福(Subjective Well一being,简称SWB)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专业术语,是指参与主观幸福评价的个体,根据他自律的标准来对其生活质量予以整体性的评价(Diener E)。这种幸福可以通过问卷来获得,以此获得关于个人对其生活满意度和幸福度的指数,在每个人所显示的指数的过程背后是一个认知性的过程,就是他在与其他人、过去经验和将来的期待进行比较后而对幸福所做的评判。
  三、教育产生的消费方式的改变对人们幸福感的增进
  以下内容以网上消费和信贷消费这两种消费方式为例来研究教育的消费性价值对人们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分析教育的消费性价值如何增进人们的幸福感。
  1.网上消费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包括消费方式,网上消费就是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型消费方式。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网上消费正日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消费方式。据样本调查,51%的本科及以上的教育群体对网上消费持赞成态度,远远高于初中及以下群体的24%。不同于传统消费方式的见货付款,网上消费提供给消费者更多的资讯和类比信息,同样的货品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消费更从容;足不出户的购买方式还可以省去车马劳顿之苦,提高购买效率,而且这种购买方式价格比较优惠;最重要的是网上消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任何需要的时候都可以实现购买和消费。网上消费以方便快捷、商品丰富、价格实惠、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等特点,弥补了传统消费方式的不足,日渐受到消费者青睐,为日常生活注入新鲜活力,这些都是实现主观幸福的重要条件。
  但是许多消费者仍然受传统购物观念的束缚,不少消费者坚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传统购买心态及对加上新事物的不信任感,这或多或少制约了网上消费的发展。但这都不能阻止传统消费方式向网上消费方式转变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传统经济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上消费人群的不断壮大也会最终带动整个社会消费人群的观念转变,这为实现社会整体幸福感提供可能。
  2.信贷消费
  目前,我国正处于消费结构的升级期,商品价值的实现因人们支付能力的制约而受到阻碍。为了有效解决消费者的有限购买能力和日益丰富的商品及劳务销售之间的矛盾,改善人们的生活,促进商品的生产和流通,推出消费信贷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消费信贷是指金融或商业机构向有一定支付能力的消费者调剂资金余缺的信贷行为和信用关系,一般发生在需要长期积累而又长期消费的大件商品的购买中,如汽车和住房等。如图1所示,消费信贷,可以使预算约束线向右移动,即通过消费信贷可以增加其可支配收入,从而使预算约束线与更高位置的无差异曲线相切,提高了自身的效用水平。   图1 消费信贷对消费者效用水平的影响
  在图1中,AB表示消费者在借贷前的预算约束线;A′B′表示借贷后的预算约束线;I1、I2、I3表示无差异曲线。通过消费信贷,当期支付能力增大,预算约束线和无差异曲线相切于E′点,消费者所获得效用水平大于原来的最大效用组合点E(X  图2 消费信贷对耐用消费品消费数量的影响
  如图2所示,消费者在获得消费信贷后,将该笔钱全部用于耐用消费品Y,预算约束线从AB移动至A′B′,新的效用最大化组合E′中非耐用消费品X的数量没有变化。
  四、结语
  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提高人们生活的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高质量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选择的消费方式。网上消费和信贷消费等消费方式对实现人们的满足感、幸福感有重要影响,可以使消费者通过适当的途径、经济的方法和有效的形式获得日益丰富的消费内容,从而不仅在生存需要,而且在享受和发展需要等各方面实现和消费资料的充分结合,获得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得到身心的愉悦和满足,最终可以极大地提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和幸福感水平。
  因此,学校教育应该改变以往的观念,不能只是培养人的生产价值,还要努力帮助学生更新消费观念、合理消费行为、提高消费水平、调整消费结构,使人科学合理地实现消费,教育促进幸福的经济价值才能真正得到实现。当然消费方式也只是教育的消费性价值的一部分,情绪的培养和健康的改善及所有从学校教育中得到的满足都属于教育的消费性价值,都能够从中获得幸福感。
  参考文献:
  [1]王冰.教育的消费性价值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研究“伊斯特林悖论”的新思路[D].2009.
  [2]王冰.“伊斯特林悖论”新解——对教育的经济价值之博弈分析[J].教育科学,2009,25(1)
  [3]杨晓霞.关注学生的教育消费性收益[J].江西教育科研,2001,(9)
  [4][美]舒尔茨.教育的经济价值[M].曹延廷,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
  [5]明塞,定扬.舒尔茨.教育的经济价值.鲍恩.教育的经济方面[J]. 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66,(2).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微博这一新媒体逐步走入大学生群体的生活中,并且逐渐成为一个大学生中流行的趋势。本调查报告从大学生群体的需求角度,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从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的角度,分析微博的流行原因及对大学生的需求满足。  关键词: 微博 大学生 需求层次理论 流行原因    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常被网民昵称为“围脖
期刊
摘 要: 艺术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共青团组织实现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将大学生专业特点与艺术形式相结合进行艺术创作和活动设计”这一实例剖析,探讨高校共青团实现艺术育人“软功能”的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 高校共青团 艺术育人“软功能” 艺术路径 探索实践  艺术,滋养心灵、润物无声。良好的艺术教育,对于人格、思想、心理正值塑型期的大学
期刊
摘 要: 朗读是一种诗意的表达,可以再现语文的美。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美,读出情感,读出领悟,读出见解,读出写作的欲望,将朗读能力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通过朗读将美感带入语文课堂,让学生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通过朗读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  关键词: 朗读 语文教学 美读体验    翻开厚重的教育史,我们会发现,教育的历程总是伴随着美育。
期刊
摘 要: 我国初中语文教材一直以来以合编(综合)型模式为主,在单元内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部分设置安排上有分编、合编两种现象。人教版作为我国使用范围很大的教材,“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部分采用合编的模式,作者探析了“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部分合编的理论基础和利弊。  关键词: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合编型模式 理论基础
期刊
摘 要: 教育的使命在于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全面发展。为此,学校必须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空间。我校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坚持课堂内外相结合,构建了“以自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积极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潜能得到不断开发。  关键词: 课堂内外 学生自主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者,非为以往,非为现在,专为将来。”这句话道出了教育者的历史使命。教育者必
期刊
摘 要: 学生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建设是高校工作的主线和核心,随着学生工作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两者关系日益密切。作者运用SWOT法,探讨学生工作与学科建设结合的意义、可行性及不足,提出了实现学生工作与学科建设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三点战略目标,以从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学生工作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并借助学科建设平台促进自身发展,从而开拓学生工作的思路。  关键词: 食品经济管理专业
期刊
摘 要: 在进入21世纪全球化的时代,人类的文明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的培养。如何挖掘教材,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是历史教师需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育 新课程改革 公民意识 培养    所谓公民意识是对自己所属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即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作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备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期刊
摘 要: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必要途径。礼仪课程作为近年来高校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课程,正顺应了这一教学改革要求,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人文基础课程和技能基础课程。本文结合近年来对礼仪课程的一些教学实践,以《经济秘书礼仪》课程为例,从内容构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分析探讨礼仪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改革。  关键词: 通识教育 课程教学
期刊
摘 要: 心理效应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 历史课堂教学 心理学知识 心理效应    当前,受各种思潮的冲击,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复杂化的趋势。高中生的思想观念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明显变化,由过去的狭隘、自我为中心逐步转向开放、民主、追求时尚,他们的眼界变得更加超前,思想变得更加复杂。在教学过程
期刊
摘 要: 《孔子家语》中记录的颜回,崇礼重德,尊师行“仁”,善于自化融会知识以“足发”,还有他含民本倾向的政治思想,“不迁怒”、“不贰过”的好学精神,贫而不忧的处世态度都使其在后世树立了高大形象。《孔子家语》与《论语》和《庄子》中记录的颜回形象有所互补或差异,对这些互补或差异性进行简要的比较探讨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颜回形象及其对后世儒家思想发展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