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微博这一新媒体逐步走入大学生群体的生活中,并且逐渐成为一个大学生中流行的趋势。本调查报告从大学生群体的需求角度,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从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的角度,分析微博的流行原因及对大学生的需求满足。
关键词: 微博 大学生 需求层次理论 流行原因
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常被网民昵称为“围脖”。它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1]大学生作为知识水平较高、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的群体,天然地与这一新媒体的发展结合在一起。因此,本调研报告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探究微博在大学生群体流行的原因,并从需求层次论的角度探讨微博是如何满足大学生群体的各种需求及满意程度这一问题,并以此提出建议,以完善微博。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基于研究背景,我组织了“大学生对微博的看法”的调查,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选取了相关学院进行了调查,采取了非随机抽样的方式。本次调查总共发放了310份问卷,有效问卷3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77%,其中男生有150人,女生有150人;大一生有100人,大二生有100人,大三生有100人;文科生有150人,理科生有150人。另外,在正式调查前,我也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做过探索性试验。最后用Excel对资料进行分析,试图结合需求理论找出微博流行的原因。
二、主要研究数据与分析
(一)微博的使用程度
表一:“请问你平时上微博的频率是多少呢?”调查分析
表一显示,在已经使用微博的被调查者中,35%的同学每天至少访问一次,15%的同学每周有4—5天访问,并且13%的同学每周有2—3天上微博,26%的同学则表示平均每周访问一次微博,甚至有9%的同学称其开了微博但是平均每周访问不到一次。这正说明微博在大学生间普及度正在不断上升。
(二)使用微博的原因
表二:“你使用微博的原因(多选)”结果分析
表二显示,被调查的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原因大致有以下:27%的同学认为微博是一个关注并讨论热门话题,可以分享想法的平台;19%的同学认为微博可以提供多方面资讯,包括学习、生活等;17%的同学称其认为微博可以消除压力;14%的同学表示微博可以消磨时间。在被调查的学生中,虽然答案各不相同,但这正反映了现今社会的多元价值观,也正表示了微博这一新媒体从各方面满足了大学生群体的各种需求。
(三)微博的用途
表三:“你把微博用于以下哪些方面(多选)结果分析
从表三显示,25%的学生使用微博来了解最新时政新闻及社会热点问题;30%的学生使用微博关注资讯或者发布个人动态;而有22%的同学使用微博是希望同时可以关注好友动态;17%的同学喜欢在微博上评论或转发消息;5%的学生是在微博分享学习经验或探讨学习问题。可以看出,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用途十分广泛。
三、微博流行的原因分析
(一)满足大学生群体的安全需求
微博通过实现大学生群体的社会知觉,满足大学生群体的安全需求。一方面,微博可满足大学生的信息需求。微博具有整合信息的特点,使大学生可以获得各种信息,特别是通过提供关乎大学生自身利益的信息,实现大学生的社会知觉。正如调查中有将近两成的同学认为微博可以提供多方面资讯,包括学习、生活等方面。这样学生通过微博了解更多世界各地的资讯,增强社会联系。
另一方面,微博满足大学生的心理安全。大学生由于害怕被孤立,在进行选择时,往往具有从众心理,以大多数人的意见作为选择标准,以保证自身安全。微博提供可供大学生选择的各种关注对象,数据显示有22%的同学使用微博是希望同时可以关注好友动态,这样使大学生了解大多数人对某些事件的态度和行为。
(二)满足大学生的社会需求
社会需求包括友爱和归属等。作为社会成员的大众属于特定的社会阶层或社会群体,都有一种社会归属感或群体归属感。而微博便是具有虚拟社群属性的公共空间。数据显示有27%的同学认为微博是一个关注并讨论热门话题,可以分享想法的平台,因此微博为大学生提供了自由表达和信息共享的公共空间。在这个公共空间里,大学生可形成人际交往,满足社会归属需求。因此,微博成为了拓展人际网络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大学生选取与自身具有共同兴趣的关注对象,建立联系,形成社会环境。大学生一旦遇到问题,则能够从社会环境中获得支持。大学生在微博中获得的支持和认同度越高,社会归属感就越能得到满足。
(三)满足大学生的尊重需求
微博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尊重需求,具体表现为它赋予大学生在信息传播中的主动权,改变了大学生过去被动接受信息的状况,加上微博的“零门槛”准入,任何人都可以在微博上表达自己,使自己成为信息传播的中心。某位被调查者称他将日常心灵语录写入微博,吸引了众多粉丝,目前已有几千人关注他,他自身的尊重需求也得到了满足。因此,当尊重需求得到满足,能使人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四)满足大学生的自我实现需求
微博满足大学生的自我实现,其一,个人在微博中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得到他人的认可和社会的认同,实现自我价值。其二,微博实现了大学生的“自我推广”功能,成为大学生展现自我的窗口。许多明星不再仅仅依靠传统媒体宣传自己,而是通过微博与粉丝影迷互动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相同的,在微博中,大学生通过提供生活、学习的信息赢得“被关注”,满足自我实现需求。
四、结语
身处这个信息爆炸、快速变革的时代,大学生必须在众多信息中寻求满足自身安全、社会、尊重、自我实现需求的道路。而微博应运而生,符合时代特性,满足大学生群体的各种需求,因而得到较快的发展。其他传统媒体可以借鉴微博形式,改变传统传播方式坚持以受众为中心,围绕受众需求进行传播活动,从各方面满足受众的需求,以期获得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兵.基于微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11,(5):84-86.
[2]殷俊,孟育耀.微博的传播特性与发展趋势[J].今传媒,2010,(4).
[3]赵民,张军锋.社会运动中的Twitter现象——兼论Twitter的性质和发展方向[J].新闻大学,2009,(4).
[4]申诗逸.论“微博”的传播特点与推广[J].青年文学家: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4).
关键词: 微博 大学生 需求层次理论 流行原因
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常被网民昵称为“围脖”。它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1]大学生作为知识水平较高、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的群体,天然地与这一新媒体的发展结合在一起。因此,本调研报告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探究微博在大学生群体流行的原因,并从需求层次论的角度探讨微博是如何满足大学生群体的各种需求及满意程度这一问题,并以此提出建议,以完善微博。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基于研究背景,我组织了“大学生对微博的看法”的调查,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选取了相关学院进行了调查,采取了非随机抽样的方式。本次调查总共发放了310份问卷,有效问卷3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77%,其中男生有150人,女生有150人;大一生有100人,大二生有100人,大三生有100人;文科生有150人,理科生有150人。另外,在正式调查前,我也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做过探索性试验。最后用Excel对资料进行分析,试图结合需求理论找出微博流行的原因。
二、主要研究数据与分析
(一)微博的使用程度
表一:“请问你平时上微博的频率是多少呢?”调查分析
表一显示,在已经使用微博的被调查者中,35%的同学每天至少访问一次,15%的同学每周有4—5天访问,并且13%的同学每周有2—3天上微博,26%的同学则表示平均每周访问一次微博,甚至有9%的同学称其开了微博但是平均每周访问不到一次。这正说明微博在大学生间普及度正在不断上升。
(二)使用微博的原因
表二:“你使用微博的原因(多选)”结果分析
表二显示,被调查的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原因大致有以下:27%的同学认为微博是一个关注并讨论热门话题,可以分享想法的平台;19%的同学认为微博可以提供多方面资讯,包括学习、生活等;17%的同学称其认为微博可以消除压力;14%的同学表示微博可以消磨时间。在被调查的学生中,虽然答案各不相同,但这正反映了现今社会的多元价值观,也正表示了微博这一新媒体从各方面满足了大学生群体的各种需求。
(三)微博的用途
表三:“你把微博用于以下哪些方面(多选)结果分析
从表三显示,25%的学生使用微博来了解最新时政新闻及社会热点问题;30%的学生使用微博关注资讯或者发布个人动态;而有22%的同学使用微博是希望同时可以关注好友动态;17%的同学喜欢在微博上评论或转发消息;5%的学生是在微博分享学习经验或探讨学习问题。可以看出,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用途十分广泛。
三、微博流行的原因分析
(一)满足大学生群体的安全需求
微博通过实现大学生群体的社会知觉,满足大学生群体的安全需求。一方面,微博可满足大学生的信息需求。微博具有整合信息的特点,使大学生可以获得各种信息,特别是通过提供关乎大学生自身利益的信息,实现大学生的社会知觉。正如调查中有将近两成的同学认为微博可以提供多方面资讯,包括学习、生活等方面。这样学生通过微博了解更多世界各地的资讯,增强社会联系。
另一方面,微博满足大学生的心理安全。大学生由于害怕被孤立,在进行选择时,往往具有从众心理,以大多数人的意见作为选择标准,以保证自身安全。微博提供可供大学生选择的各种关注对象,数据显示有22%的同学使用微博是希望同时可以关注好友动态,这样使大学生了解大多数人对某些事件的态度和行为。
(二)满足大学生的社会需求
社会需求包括友爱和归属等。作为社会成员的大众属于特定的社会阶层或社会群体,都有一种社会归属感或群体归属感。而微博便是具有虚拟社群属性的公共空间。数据显示有27%的同学认为微博是一个关注并讨论热门话题,可以分享想法的平台,因此微博为大学生提供了自由表达和信息共享的公共空间。在这个公共空间里,大学生可形成人际交往,满足社会归属需求。因此,微博成为了拓展人际网络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大学生选取与自身具有共同兴趣的关注对象,建立联系,形成社会环境。大学生一旦遇到问题,则能够从社会环境中获得支持。大学生在微博中获得的支持和认同度越高,社会归属感就越能得到满足。
(三)满足大学生的尊重需求
微博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尊重需求,具体表现为它赋予大学生在信息传播中的主动权,改变了大学生过去被动接受信息的状况,加上微博的“零门槛”准入,任何人都可以在微博上表达自己,使自己成为信息传播的中心。某位被调查者称他将日常心灵语录写入微博,吸引了众多粉丝,目前已有几千人关注他,他自身的尊重需求也得到了满足。因此,当尊重需求得到满足,能使人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四)满足大学生的自我实现需求
微博满足大学生的自我实现,其一,个人在微博中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得到他人的认可和社会的认同,实现自我价值。其二,微博实现了大学生的“自我推广”功能,成为大学生展现自我的窗口。许多明星不再仅仅依靠传统媒体宣传自己,而是通过微博与粉丝影迷互动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相同的,在微博中,大学生通过提供生活、学习的信息赢得“被关注”,满足自我实现需求。
四、结语
身处这个信息爆炸、快速变革的时代,大学生必须在众多信息中寻求满足自身安全、社会、尊重、自我实现需求的道路。而微博应运而生,符合时代特性,满足大学生群体的各种需求,因而得到较快的发展。其他传统媒体可以借鉴微博形式,改变传统传播方式坚持以受众为中心,围绕受众需求进行传播活动,从各方面满足受众的需求,以期获得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兵.基于微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11,(5):84-86.
[2]殷俊,孟育耀.微博的传播特性与发展趋势[J].今传媒,2010,(4).
[3]赵民,张军锋.社会运动中的Twitter现象——兼论Twitter的性质和发展方向[J].新闻大学,2009,(4).
[4]申诗逸.论“微博”的传播特点与推广[J].青年文学家: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