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金融协调发展的引领者

来源 :银行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bin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至今,整体实力不断发展壮大,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支持经济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金融发展中的城乡二元性问题一直未被妥善解决,最近几年反有愈加严重之势。长期以来,虽然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直非常多,但至今仍无破解农村金融服务难题的有效方法和实践成果,农村金融改革陷入“吆喝花样多,真知灼见少”的窘境。此外,城市地区的民间金融发展问题也有反弹,城市地区的金融服务资源亦急需实现引导和疏流,否则单一地区金融体系问题将通过货币传导等路径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这些问题都是我国城乡金融二元性的典型体现,其解决之根本在于从战略认识高度,探索城乡金融服务资源衔接、合流、共生的路径和机制,打通城乡金融联通障碍,努力推进建立在“平等”和“互利”基础上的城乡金融协调发展。
  虽然城乡金融协调发展之路困难坎坷,但在人杰地灵的赣鄱之地,有一位优秀的学者型银行家,在他的引领和推动下,当地城乡金融服务资源流通顺畅,城乡金融服务互助互利,城乡金融协调发展势头喜人。他引领下的农村商业银行(“农商行”)的建设与发展,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農村金融改革的创新蓝图;他领航下的农商行作为农村金融机构,在城区牢牢占据着最大的市场份额,扭转了传统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信社”)对农村金融资源“抽水机”的不利影响,真正实现了城市金融资源对“三农”发展的支持;他力主推动的农商行在治理、风控、业务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不断取得硕果,并屡屡成为全省农信社系统的标杆典范而被广泛推广;他谋划的农商行业务发展中,中间业务种类和收入占比增长迅速,每年投入数百万元用于产品和系统研发。他就是江西新余农商银行董事长——刘智武。
  “城信社也要纳进来”
  基于我国城乡金融发展二元性的现实,我国的金融改革尤其是银行业改革也分为城市和农村两个层面。在城市地区,调整和改革城市信用合作社(“城信社”)股权治理结构,按照现代银行业建立和发展要求,将城信社逐渐转变为城市商业银行(“城商行”);在农村地区,对金融机构的调整和改革更为复杂,经过多年摸索,国内逐渐形成了“农信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路径,但2010年银监会停止了农村合作银行的审批,要求符合条件的农信社和农村合作银行直接改制为农商行。因此,组建农商行成为农村地区金融业机构调整和改革的主要方向。在这种发展思路下,“城商行”和“农商行”的组建被习惯性地区分开来:城信社只能改制成为城商行,农信社也只有改制为农商行一条路,二者“井水不犯河水”。
  这种习惯性的“隔离”,无疑人为地加剧了城乡金融二元分化,不利于城市金融服务资源流向农村。这种格局在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普遍存在,但唯独在新余是个特例。新余农村商业银行于2011年12月28日获批开业,其前身是成立于2006年10月16日的新余农村合作银行,该行也是全国第一家设区市的农村合作银行。截至目前,新余农村商业银行各项存款余额13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98亿元,存贷款余额及市场份额位居新余市银行业第一位,是新余市营业网点最多、客户资源最广、业务规模最大、社会贡献最大的银行金融机构。在新余农村合作银行筹建之时,作为筹备小组组长、时任人民银行新余市中心支行副行长的刘智武,从对我国金融改革问题的长期潜心研究心得出发,认为需要建立“城乡金融协调发展”的制度安排,战略性地提出在新余地区银行业改革中——“统筹全局,一步到位”。他坚持高起点的改革出发点,一方面,除统筹改制新余地区农信社以外,将城信社也纳入其中,打破城信社与农信社不能统一改制的“惯例”;另一方面,在改制中牢牢把握公司治理核心,组建一级法人银行业机构,在全国率先建立起设区市农村合作银行。
  关于为何打破常规,将城信社也纳入改制中来,刘智武解释道:“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本质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银行业自身体制、产品和机构等方面的改革和设置,都要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要始终把握住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的定位。”刘智武进一步指出,江西新余作为一座年轻的工业城市,经济发展特点是第二产业发达突出,而农业占比较小,仅占到全市GDP的5%左右,在这种经济运行特点下,虽然落脚点是组建“农村合作银行”,但必须从当地实体经济运行特点出发,将城信社也纳入进来。“当初纳入城信社的方案是全国首创,在银监会报批时也没有先例可循,但正是银监会的肯定和支持,才有了新余农村合作银行的成立,也才有了新余农商银行的今天”,刘智武至今仍对当初来自新余市、江西省和银监会的支持,颇多感慨。
  城信社的纳入并没有改变刘智武致力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根本出发点和决心。在农合银行组建过程中,新余地区原有的30多家农信社机构网点全部保留,对城信社则统筹协调,在原有80多家机构网点基础上撤并了近30家。虽然部分机构网点的撤并过程遭遇到了较大阻力,但刘智武始终没有动摇。调整之后的机构网点设置,更加突出了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支持力度,也捋顺了在城市地区的服务布局。在刘智武的推动下,突出服务“三农”,下大力气为农民服务,已成为全行所有员工的共识和行动出发点。
  由于新余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来自农村地区的存款也仅占新余农商银行全部存款的5%。目前,新余农商银行对“三农”发展的信贷投放额要超过来自农村地区的存款额,超过的部分来自从城市地区吸收的存款。从此角度来看,新余农商银行真正实现了长期以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目标。这种金融服务资源由城市向农村的“回流”,扭转了存在已久(并在某种程度上有加强趋势)的农信社将农村金融资源“导入”城市的不利影响,改变了农信社和部分其他金融机构传统的“抽水机”角色,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行长也要罚”
  风险管理对银行经营发展的重要性毋庸赘言,良好的风险管控体系是银行稳健持续经营的关键。在风险管控方面,大型银行普遍被认为比中小型银行做得好一些。而对于农村银行类金融机构,其风险管控问题往往未被高度重视,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内银行业视野过窄和认识不够,另一方面则在于多数农村类金融机构规模较小,造成对其风险管控问题“无足轻重”的认识误区。   关于这一点,刘智武从整合改制新余农合银行至今,始终紧绷着全行的“神经”,突出强调风险管控问题,下大力气完善和不断改进风控体系、岗位设置、硬件建设和应急处置机制,从不因自身规模等原因而放松對风险的警惕。
  新余农商银行在风险管控方面的成功实践有很多。第一,按照股份制商业银行定位,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完善公司内部治理。除切实履行职能的“三会一层”架构外,着重突出内部审计和合规要求,设立单独的审计部和合规部。第二,制定全行各个层面的《合规规范》,除在风险控制、业务运营、产品研发和安全保障等制定严格规范细则外,对员工服务规范,如着装要求、面部仪容和设备使用等方面也作出规范性要求。这种全行层面的《合规规范》由于创新性和良好的实践效果,被江西省信用联社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第三,创造性地引入第三方合规支持服务机构,以客观中立之立场,对公司内部各个方面的合规运行情况“暗访检查”,并严格执行奖惩机制。第四,提高内部培训力量和引进外部培训师资相结合,提升全行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认识水平。新余农商银行已经建立起多层次的培训体系,既有一支不断壮大的内部培训师队伍,又有来自复旦大学等高校和其他科研机构的长期合作培训课程及师资;通过一系列的内部机制,在行内建立了“内控证书”制度,要求员工通过行内针对不同岗位和业务的考核,在获得“内控证书”后才能上岗;对爱学习、勤学习的员工,进行多种形式得奖励,提高员工学习积极性。“巴塞尔协议Ⅲ”出台后,在国内许多大型商业银行都没有展开系统性学习和培训时,新余农商银行即分批次、分岗位开展了对员工的相关知识培训,按照客户经理、柜员和会计主管的不同岗位及职责,有重点地区别讲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正是这种健全的内控管理体系和对风险的高度重视,保证了新余农商银行的稳健发展。在对全行员工的第三方合规考核方面,刘智武特别看重。新余农商银行与多家专业机构合作,对自身内控合规情况定期评估和优化,并专门聘请来自深圳的公司作为第三方合规检查机构。该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对全行员工合规操作情况“暗访检查”,对发现违规的,不论级别高低,均按奖惩条例进行处理。刘智武提到,该行曾有支行行长因违规被第三方机构检查发现而按规定受罚。目前,除董事长和行长外,所有高管人员及员工都要接受第三方的合规检查。见微知著,由新余农商银行的这种合规理念和执行力,可以窥见其在各个方面的自我严格要求。作为一家“农村”金融机构,这种远见和能力令人钦佩。
  “要看到五年以后”
  与国内银行业对风险管控的认识仍然不足类似,国内银行业对业务及产品研发和创新的意识亦不够强烈。总体来看,国内银行业产品创新的源头在屈指可数的几家大型商业银行,规模较小的银行,如绝大多数城商行,往往借口“能力不足”,产品创新能力更弱。银行产品创新能力弱,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展适应能力不足的问题,反过来看,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必然是具有长远眼光、提前规划并能迅速实现研发创新的金融机构。
  刘智武在人民银行新余市中心支行工作期间,对国内银行业经营发展问题及改革潜心研究和调研,尤其看重银行业对未来经济形势的把握和在此基础上的战略定位、业务创新和人才培养。担任新余农商银行董事长以来,刘智武在全行树立了多元化的经营发展之路,“单纯依靠存贷款业务,只通过利率差盈利,模式过于单一,而且风险还很大”,刘智武多次在全行员工大会上强调。
  自2006年新余农合银行成立之初,刘智武即确立了“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发展,侧重开展中间业务”的基本发展思路。作为规模小、刚成立的“农村”类银行机构,新余农合银行大力开展中间业务的思路曾引起诸多质疑,并不被看好。但刘智武坚持自己对我国实体经济和银行业发展的判断,“要看到五年以后”,提前谋划和创新业务产品。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新余农商银行中间业务逐渐发展起来,种类和营业收入在江西省都居于领先地位,其发展中间业务的理念和多种中间业务产品,被江西省信用联社在全省宣传和推广。
  在促进中间业务发展方面,新余农商银行先后进行了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信息系统和以价值创造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开通了“百福卡”及农民工银行卡等特色服务项目,连通了全国银行间现代支付系统、“农信银”全国通存通兑系统等现代结算手段,“汇通天下”的清算体系基本形成。截至目前,新余农商银行中间业务已经成为其重要收入增长点,占比由组建前的0.58%提高到4.15%。资金业务从无到有,现已发展到年收入超过亿元,经营收入结构不断改善。电子银行业务坚持高点起步,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短短几年内累计发放“百福卡”30多万张,并布设ATM、CRS和新一代自助转账终端近1200台。
  在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同时,刘智武在多年前即将发展的依托定位在“小微企业”,系统性地提出了“立足生活社区、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作为纳入城信社组建而来,定位于打造“服务城乡金融协调发展”,实际上在城市地区担当“城商行”角色的新余农商银行,将其重点扶持对象放在了小微企业上。新余农商银行引入德国IPC公司小企业贷款技术,专门设立“微贷业务部”,以占全市金融机构约20%的资金来源,发放了全市80%以上的中小企业贷款,90%以上的农户贷款、下岗职工再就业小额贷款和100%的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
  除了特色鲜明、发展喜人的小微企业贷款外,新余农商银行坚持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扶持,并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如推出的针对农村地区妇女创业资金需求的专项产品。在扶持农村产业发展方面,新余农商银行出人、出钱,帮助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共协助成立储蓄、渔业、畜牧等多个合作社,创新贷款发放方式,推动“公司+农户”的专业化生产发展。
  正如上文所述,新余农商银行实现了金融服务资源由城市向农村的“回流”,而破解农村金融服务难题,实现城乡金融协调发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转变便是在此。“我们针对农村地区的小额贷款业务到现在基本还处在略微亏损的状态,但支持农村发展的定位不会改变,一想到农户贷款难,我们做再多的牺牲也是值得的”。除直接发放贷款外,自2007年以来,新余农商银行已经免费为15万农户累计代理发放30多项惠农补贴资金3.4亿元,免费发放全市新农保,做到及时、足额和准确拨付。   “人是最重要的资源”
  无论是风险管理还是产品研发,都离不开高素质的金融服务人才,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银行业对人才的倚重和需求更为强烈。目前,高素质的金融服务人才在我国整体仍比较缺乏,而其中的多数又集中在规模实力雄厚的大中型银行,城商行及农商行对人才吸引力普遍较弱。但在访问刘智武董事长期间,放在他办公桌厚厚文件上的一份名单引起了我们的很大兴趣,这是新余农商银行为规划设置中的“战略发展部”而预先向社会招聘的报名人员名单。在这份名单中,有来自国内大型股份制银行、其他先进城商行和高等科研院所的数百人。这些人中,有现任银行高管、中层业务骨干、一线实务人员,也有来自上海、北京等地的具有博士学位的高素质研究人员。“按照我们的治理优化和业务研发需求,我们要成立战略发展部,招聘通知一发出,就收到了这么多应聘报名,这么多的报名多少有些超出我们的意料”,刘智武解释道。
  “银行发展离不开人才”是刘智武一直坚持的观点。在人才培养和队伍素质提高方面,他也探索并形成了系统的体系和机制。“把原来的东西全部忘掉”,在每年的新员工入职培训会上,刘智武都会着重强调这一点,他相信基础能力不同的员工都能通过学习和有效的培训,掌握并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技能。新余农商银行曾有部分老员工由于接触电子化办公较少,在公司全面推行自动化办公过程中,操作吃力、效率不高,在刘智武的鼓励和行内促进措施下,通过新员工的帮助和带动,全部如期掌握了OA系统的高效使用。新余农商银行除建立起内部培训师队伍和长期邀请外部“智力”前来授课外,在员工的自我学习意识培养方面,刘智武每年都会挑选多本优秀的读物推荐给全体员工,让员工阅读和感悟,并通过召开“学习报告会”的形式,让高管与普通员工共同分享体会和收获,并对优秀的员工进行奖励。每次的“学习报告会”都会得到全行的高度重视,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都会全部出席并带动研讨。
  此外,对创新奖励的“上不封顶”也是刘智武推行人才战略的重要体现。在新余农商银行规章办法中,有關创新奖励的部分占了很大比重,对员工创新在物质奖励上实行“上不封顶”,先后有上百员工因业务或操作创新而获得奖励。这种一方面依托内部和外部智力资源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另一方面对员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不吝奖励,充分激发了员工学习、思考和实践的热情,在新余农商银行内部形成了“学习——创新——发展——学习”的良性循环。通过多种形式,刘智武致力倡导的“创新是银行发展的永恒主题”已深入人心。
  除了不断提高本行员工的综合素质外,刘智武认为,“银行业有责任提高实体经济的金融资源使用素质,农商银行有义务培育和提高农村地区良好的金融信用意识”。为此,新余农商银行在其特色化的支持“三农”发展金融产品——农村妇女创业贷款——中设置了一道看似多余的流程,但这道“迂回”的流程恰是刘智武致力提升农户金融信用意识的用心所在。农村妇女创业贷款是新余农商银行联合新余市妇联推出的服务“三农”创新产品,由新余农商银行向选定的妇女发放扶持贷款,由妇联替其偿还利息,相当于向选定妇女发放无息贷款。如果从操作便利性角度,农商银行在发放完贷款后,农户不用偿付利息,由妇联向银行支付利息即可。但新余农商银行却并没有如此操作,而是与妇联沟通后,要求获得贷款的农户每月按时向银行缴纳利息,再持银行开具的证明到妇联报销相关利息费用。借助这道貌似多余的流程,刘智武希望能够逐步帮助农户建立起信用意识和信用自觉。用心如斯,可谓良苦。
  后记:“很多规划的推进未达预期”
  采访临近结束,刘智武对城乡金融协调发展的深入思考与孜孜实践,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一位统筹全局、用心良苦的银行家的不懈探索。但他并未因此而有丝毫满足,总结多年的发展历程,他的评价是“很多规划的推进未达预期”。在人才培养、流程设计和内部效率等方面都仍有很多在他看来不够完善之处,按照他的预期和规划,新余农商银行发展达到的水平应比现在更好。这种评价,或许是他对新余农商银行在内心深处仍有更高期许,也或许是确有目标未达理想。但在本刊看来,新余农商银行发展至今最大的贡献或成就,并不在于存贷款规模有多大,也不在于经营利润率有多高,而是在于其创新性地“熔合”城乡金融资源、真正实现城市扶持农村、推动农村产业化发展、坚持农户金融信用意识普及与提高。换句话说,新余农商银行发展至今最大的贡献或成就,在于其迈出了推动城乡金融协调发展的坚实一步。这种经验,或可为目前落后地区正在探索中的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在“很多规划的推进未达预期”中,刘智武提到,新余农商银行正在研究开展投资银行业务,虽经过广泛调研,但仍未推出。提及原因,是因为新余农商银行正在以流程银行作为自己未来建设和发展的目标,而按照流程银行建设要求,该项业务的推出尚未准备完成。流程银行作为一种全新的银行发展模式,其建立需要颠覆性地改造传统的银行模式,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国内在此方面的实践目前尚无成功案例可循。刘智武领航下的新余农商银行虽然规模和实力仍然有限,但无疑充满创新活力,具备高度执行力。“善谋者胜,谋远者兴”。刘智武董事长及新余农商银行的流程银行探索之路,必定能走得更远!
其他文献
消费者投诉管理机制是各国消费者保护法制最为关注的问题。在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上,中国银监会对消费者投诉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3月20日银监会发布的《中国银监会关于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 切实做好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虽然主要是针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投诉处理事项的监管,但是其内容超出了一般投诉的监管规范,而粗略地描绘了我国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
期刊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  据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下称:“中心”)统计,2012年第一季度,全国共有99家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总量为7758款,同比上升104.0%,环比上升34.8%。其中普通类产品为7383款(包括21款开放式产品),同比增长131.5%,环比增长33.5%;结构类产品375款,同比下降38.9%,环比增长68.9%。  (注:文中全部数据来源于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
期刊
编者按:近日,德州银行可谓“双喜临门”,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中小银行发展研究基地落户德州银行,二是德州银行总部办公大楼正式启用启用仪式隆重举行。德州市是山东省的北大门,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交通枢纽,有着“神京门户”、“九达天衢”的美誉。京沪高铁的通车,更是让德州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而始终立志于“服务德州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德州人民”的德州银行在这当中正在扮演越来越
期刊
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猪”五国(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和西班牙)身陷困境,向来以斗牛和足球闻名于世的西班牙也吸引了全球目光的“另类”关注。尽管2011年12月新上任的拉霍伊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在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大背景和积重难返的历史问题羁绊中,西班牙经济发展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存在产业结构不平衡、失业率居高不下、减赤目标任重道远和社会政治动荡等诸多难解问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如此恶
期刊
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如何在传统农区以不牺牲粮食和农业、生态和环境为代价,实现城乡统筹和“三化”(即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已成为一个亟待破解的战略课题。河南鹤壁市浚县以中鹤现代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鹤集团”)为依托,引入市场机制,通过企业运作的方式进行了新农村建设的尝试与实践,创出一个新的发展范例,有望探索出一个符合传统农区发展实际的“三化
期刊
2010年下半年以来,伴随着新一轮物价上涨及人口老龄化,国内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价格快速上扬和“民工荒”愈演愈烈的境况。人民银行岳阳中心支行牵头建立的环洞庭湖区农村劳动力价格监测数据显示:自2009年9月以来,农村劳动力价格28个月持续、大幅上扬。截至2011年12月,劳动力价格为114元/天,较2009年9月上涨了96.55%,其中2011年年内上涨23.91%。纯劳动力价格的逐月持续上涨态势,显现
期刊
自6月7日央行宣布下調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开始,中国已经进入新一轮的货币政策宽松期。从5月份的数据看:PPI从4月份的下降0.7个百分点到5月份急降至1.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仍然停留在个位数及CPI已降至3.0%,说明中国经济短期要应对的已不是通胀而是通缩,是经济增速下降过快连带引发的就业和税收大幅下降等新问题。我认为,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央政府在每个经济发展转折期
期刊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广大农民的金融纽带。2003年6月27日,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下发,决定在浙江、山东、江西、贵州、吉林、重庆、陕西和江苏8省(市)率先进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2004年8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意见的通知》,包括黑龙江省在内的21个省(区、市)被增补到改革试点行
期刊
小微企业融资难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2011年以来,国务院密集调研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并强调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全面推进金融改革,进一步发挥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主要面向“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机构,自试点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加快发展小额贷款公司也正成为决策层推动小型金融机构发展、规范民间借贷市场、缓解
期刊
在各类安居工程或保障房建设中,工矿棚户区改造是最不适于商业性开发的一类。在绝大多数这类棚户区改造中,商业主导的路子基本上行不通,政府主导改造因而成为主流选项。在财政和政策性金融资源不足或难以大幅投入的条件下,有效策略是政府主导,即建立适当的政策激励环境引导商业性资金参与到棚户区改造中。在适当的政策激励下,商业性资金参与棚户区改造的模式有三种:一是信贷参与;二是参与企业自筹;三是债券融资。以下结合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