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解决温饱问题,西部大量的青壮年农村夫妇背起行囊,远离老父母和年幼的子女,奔赴沿海发达城市打工,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挣了一些钱,改善了家庭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但他们留在家的未成年子女,因长期脱离父母的直接监护,缺少亲情,缺乏关爱,缺乏家庭教育,从而使这些留守儿童子女在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方面都出现了一些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 厌学 原因及对策
近年来,关于中国西部落后地区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状况及根源地的报道甚是繁多,关注落后地区发展的社会观察家和知识分子对此投入巨大的精力。对于留守儿童这种特定社会历史下的现象的阐述一时间各说纷纭,各種学说争鸣泥沙俱下,那究竟孰是孰非?综合笔者多年的农村教学经历,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在外打工,一般跟着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在教育子女上,他们糊涂认识多,偏颇看法多,简单粗暴多,放任自流多。有的家长甚至认为送孩子上学是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孩子学差学好全靠老师,不配合教师的 教育;有的家长不但不重视子女的学习,反而经常在孩子面前做经商致富的宣传,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扭曲他们的价值观。当孩子看到社会上一些没读书而赚大钱的人时,他们更是迷惘,觉得读不读书无所谓,这样自然而然就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甚至厌学。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不看孩子的实际能力,只看孩子的学习成绩。成绩稍差,非打即骂,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和超出孩子能力的过高要求,造成孩子对学习的恐惧,并逐步导致对学习的厌倦。
二、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负担过重是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当前虽说是素质教育,但穿新鞋走老路,应试教育依然十分严重。现在学生所学的功课较多,课业负担较重,剥夺了他们自由活动、自我发展的机会,沉重的心里负担使学生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苦差事,并由对学习的不满转为对学习的厌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少趣味性也是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在实际教学中,个别教师受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制约,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语言缺乏,组织教学缺少魅力,课堂没有生气,遏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另外,教师平时对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不够,亦是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
三、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本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导致厌学心理产生的内在原因。厌学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往往不是很高,他们反应迟钝,记忆力差,对问题总不能举一反三,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则是非智力因素,兴趣,动机,意志等方面的原因。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缺乏长远动机,信心不足,意志薄弱,学习习惯差等都是他们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学习是一种艰苦而又长期的脑力劳动,需要学生付出艰辛和努力,否则就没有好的学习效果。有些学生往往知难而退,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而学习,不想花时间学习,在困难面前丧失斗志,失掉信心。久而久之,学习上的问题越来越多,学业越落越远,从而厌学。另外,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受社会上一些不良事物的影响,如上网吧、游戏室打游戏,长此以往,导致上课不听讲,放学不回家,作业不完成,逐渐产生对学习的厌倦,从而厌学。针对学生自身的原因,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一)可以考虑在本地就业
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内地贫困地区的投资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一些企业家从自身发展的长远出发,纷纷把工厂搬到了内地,工厂就在 家门口,这给外出打工的父母提供了在本地就业的机会,返乡的农民工父母,应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培训,掌握一技之长,然后寻求在本地就业,从而解决孩子无人教育的问题。
(二)可以考虑带着孩子出去
对于那些必须在沿海发达省份谋生的父母,应尽力带上自己的子女,在当地就近入学。随着教育问题的不断出现,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入学难,入学贵的问题也得到较好的解决,现今的农民工子女也可以和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同等的优质教育了,这为农民子女的入学难题提供了保障。
(三)如果在城市带着子女入学不便
而在本地谋生工作又有困难,那作为父母的应有一方留下,尽管比不上父母都在身边照顾的好,但有一方在,这些孩子至少不用再为日夜盼望自己的父母而忧虑,不再为没有人关爱而沮丧。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等问题,除了政府,教育专家,那我们这些在一线教书育人的教师,又应该做些什么去努力唤回孩子们的厌学思想,让他们的心灵重新回到课堂上呢?笔者认为我们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不可以成绩取人,特别是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该说,每个孩子刚出生时都是小天使,每个孩子刚出生时也都像一张白纸,等待着他们用年年岁岁的成长中去谱写自己生命的华章。是的,是他们自己去书写,而不是我们教师帮他写上“笨蛋”或“聪明”,“成功者”或者“失败者”,我们不 应也不能在一张张白纸上胡乱定义,我们所能做的是平等对待、关注每一个学生,用爱心去感化他们,陪伴在孩子左右,给予他们知识,信心和关爱,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是在这样一个学习型的社会,教师应当首当其冲地静下心来多读一些有用的书,多挤出时间来学习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明白孩子心里想什么,需要什么,这样才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过人之处,也可以说他们都是某方面的天才,都是有较高的天赋,没有一个孩子是完美的,也没有一个孩子一无是处。我们要寻找他们身上的 闪光点,让他们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
面临学习困境的“留守儿童”,我们与家长、政府的共同努力就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对于所有致力于推动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同仁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们以这句话共勉,风雨同行!
关键词:留守儿童 厌学 原因及对策
近年来,关于中国西部落后地区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状况及根源地的报道甚是繁多,关注落后地区发展的社会观察家和知识分子对此投入巨大的精力。对于留守儿童这种特定社会历史下的现象的阐述一时间各说纷纭,各種学说争鸣泥沙俱下,那究竟孰是孰非?综合笔者多年的农村教学经历,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在外打工,一般跟着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在教育子女上,他们糊涂认识多,偏颇看法多,简单粗暴多,放任自流多。有的家长甚至认为送孩子上学是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孩子学差学好全靠老师,不配合教师的 教育;有的家长不但不重视子女的学习,反而经常在孩子面前做经商致富的宣传,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扭曲他们的价值观。当孩子看到社会上一些没读书而赚大钱的人时,他们更是迷惘,觉得读不读书无所谓,这样自然而然就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甚至厌学。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不看孩子的实际能力,只看孩子的学习成绩。成绩稍差,非打即骂,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和超出孩子能力的过高要求,造成孩子对学习的恐惧,并逐步导致对学习的厌倦。
二、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负担过重是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当前虽说是素质教育,但穿新鞋走老路,应试教育依然十分严重。现在学生所学的功课较多,课业负担较重,剥夺了他们自由活动、自我发展的机会,沉重的心里负担使学生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苦差事,并由对学习的不满转为对学习的厌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少趣味性也是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在实际教学中,个别教师受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制约,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语言缺乏,组织教学缺少魅力,课堂没有生气,遏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另外,教师平时对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不够,亦是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
三、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本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导致厌学心理产生的内在原因。厌学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往往不是很高,他们反应迟钝,记忆力差,对问题总不能举一反三,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则是非智力因素,兴趣,动机,意志等方面的原因。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缺乏长远动机,信心不足,意志薄弱,学习习惯差等都是他们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学习是一种艰苦而又长期的脑力劳动,需要学生付出艰辛和努力,否则就没有好的学习效果。有些学生往往知难而退,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而学习,不想花时间学习,在困难面前丧失斗志,失掉信心。久而久之,学习上的问题越来越多,学业越落越远,从而厌学。另外,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受社会上一些不良事物的影响,如上网吧、游戏室打游戏,长此以往,导致上课不听讲,放学不回家,作业不完成,逐渐产生对学习的厌倦,从而厌学。针对学生自身的原因,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一)可以考虑在本地就业
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内地贫困地区的投资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一些企业家从自身发展的长远出发,纷纷把工厂搬到了内地,工厂就在 家门口,这给外出打工的父母提供了在本地就业的机会,返乡的农民工父母,应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培训,掌握一技之长,然后寻求在本地就业,从而解决孩子无人教育的问题。
(二)可以考虑带着孩子出去
对于那些必须在沿海发达省份谋生的父母,应尽力带上自己的子女,在当地就近入学。随着教育问题的不断出现,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入学难,入学贵的问题也得到较好的解决,现今的农民工子女也可以和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同等的优质教育了,这为农民子女的入学难题提供了保障。
(三)如果在城市带着子女入学不便
而在本地谋生工作又有困难,那作为父母的应有一方留下,尽管比不上父母都在身边照顾的好,但有一方在,这些孩子至少不用再为日夜盼望自己的父母而忧虑,不再为没有人关爱而沮丧。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等问题,除了政府,教育专家,那我们这些在一线教书育人的教师,又应该做些什么去努力唤回孩子们的厌学思想,让他们的心灵重新回到课堂上呢?笔者认为我们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不可以成绩取人,特别是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该说,每个孩子刚出生时都是小天使,每个孩子刚出生时也都像一张白纸,等待着他们用年年岁岁的成长中去谱写自己生命的华章。是的,是他们自己去书写,而不是我们教师帮他写上“笨蛋”或“聪明”,“成功者”或者“失败者”,我们不 应也不能在一张张白纸上胡乱定义,我们所能做的是平等对待、关注每一个学生,用爱心去感化他们,陪伴在孩子左右,给予他们知识,信心和关爱,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是在这样一个学习型的社会,教师应当首当其冲地静下心来多读一些有用的书,多挤出时间来学习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明白孩子心里想什么,需要什么,这样才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过人之处,也可以说他们都是某方面的天才,都是有较高的天赋,没有一个孩子是完美的,也没有一个孩子一无是处。我们要寻找他们身上的 闪光点,让他们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
面临学习困境的“留守儿童”,我们与家长、政府的共同努力就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对于所有致力于推动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同仁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们以这句话共勉,风雨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