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机电产品工艺流程的制定》、《典型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校本教材建设为例,阐述了校本教材建设是高职院校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的头等大事。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自身存在许多特点,使得一般的教材难以满足其教学需要,校本教材的编写成为一项迫切的需求,文章作者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校本教材的开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高专;校本;教材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218-02
一、高职高专理实一体化教材编写的背景
高职教育发展时间短,以突破“本科压缩饼干”为目标的改革正在兴起。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只能以学校为主体,因而校本课程、校本教材必然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职院校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的主流。为了保证校本教材建设的质量,应当建立校本教材教学有效性考核评价的体系与机制,建立和实行教材建设立项评审、结题验收和教学考评相结合,同行专家评审和学生评教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和评价制度。按照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要求,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经过多年的实践,初步建立了课程和教材建设立项管理和教学实效性考核的指导思想、管理办法和评价体系,在提高校本教材教学实效性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二、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的总体思路
1.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高等职业教育既不同于高等本科教育,又有别于中等职业教育,它培养的是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的性质决定其教材建设应该突出高等职业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特色。内容上,要注意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教学的比例安排;要跳出本科教材的圈子,对于理论知识应遵循“适度、够用”的原则;“让学生听了就能懂,看了就能会,学了就能用”;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融入充分的实训内容,在理论与实践兼顾的基础上必须做到把实践放在首位,以此保证对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高职教育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要能够反映最新的职业特色,具有市场前瞻性;要有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使教材具有超强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2.把准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高职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目前,在高等教育中,高职教育招生规模已经占到一半以上,每年约300万的高职毕业生就业于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为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反过来说,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对高职教育提出了适应其发展水平和节奏的新要求。也就是说,高职教育必须把准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体现在教材建设上就是要不断调整内容和方向,及时增加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规范、新理念等内容,删除落后于时代发展脚步的陈旧内容。只有这样,当社会迫切需要大量能应用新技术、使用新设备、进行新型管理和服务的一线人才时,高职教育才能适时地满足其需求。所以说,能够把准经济社会发展脉搏的教材,才有助于培养合格人才,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才有促进作用。
3.融入核心能力培养的内容。上个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的4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无论是认识事物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还是合作共处能力、人际交流能力,都处于职业核心能力范畴之内。既然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所占的地位举足轻重,那么在高职教材建设中,理所当然应该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予以关注。无论是编写高职专业教材还是公共基础教材,都应把自我学习、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技术创新等能力有机地嵌入其中,突出高职教育的能力目标。
4.适应高职课程改革的需要。教材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能在教材上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适应高职课程改革的需要,是编写出一部优质教材的关键。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载体,是课程改革的标准和要求,同时也应成为高职教材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只有把教材建设这项基础工作做好、做实、做在前面,课程改革才有依托,才有助力。例如,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编写的《典型电器控制设备的安装》教材中,设计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典型电路的安装与检修、能力检测等,实施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教材内容的计划,有利地配合了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高职高专校本教材编写的具体措施
“职业院校的学生不是单纯地接受知识、积累知识的,而是来学习实用就业能力的,他要能在未来的岗位上解决实际的问题”,因此在编写教材时,我们突破传统教材的知识理论结构,重点突出高职教材的实践性、实用性。实现这个突破,走“产学结合”之路不失为一种有效方式。
(一)扩大视野,走“产学结合”之路
1.企业顾问式。我们机电工程系编写教材的教师深入到宁夏新瑞长城机床有限公司、宁夏力成电气有限公司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根据他们提供的最新信息,确立教材内容,然后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拟定编写方案。教材成稿后直接交由“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和服务行业的资深人士审阅。按照他们的审阅意见和建议,进行相应调整、增删,如《机电产品工艺流程的制定》校本教材在建设中,融合了《机械制造工艺学》、《公差与配合》、《金属材料》、《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等教材的内容,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所需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对于一些滞后并且实用性不强的内容进行删减,建设完成了内容贴近职业岗位需求、实用性较强、可操作性较高、特色鲜明的校本出版教材。并且在2011机电1班进行试点教学,教学效果受到同行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2.校企合作式。高职教师多数缺少企业实践经历,对生产实践了解不多,单独编写教材必然定位不准;而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资深人士实践经验丰富,对市场需求也掌握透彻,但对教学规律和教材编写却了解不多,单独为高职提供教材也不可行。最可行的途径就是由双方共同研究、制定教材建设计划,这样便可结合并利用高职教师和“一线”相关人员各自的特点,形成资源和优势互补,这对提高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突破以学科为体系的传统教材模式。
3.企业订单式。订单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高职院校的订单教育已呈现出人数日趋规模化、扩大化的趋势,订单教育人才培养的主体已从学校转变为学校与企业共同育人。共同育人不应仅仅停留于双方共同组织教学、实习、实训的层面上,还应深化“订单教育”的内涵,把教材建设也纳入其中。企业主动根据技术岗位用人的要求和标准,提出教材建设中应加强哪个实践环节,应强化哪个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能力、新理念,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能使学生形成基本职业素质和核心能力的手段和方法,然后由校方依据企业提出的内容和要求,组织教材编写队伍,制定编写计划,书稿成型后,再由校企双方共同审议,增删修订,形成定稿。这种“企业订单式”教材能够充分反映用人单位的育人意愿,也使高职教材建设真正体现了“产学结合”的特色。机电工程系从2008年和寧夏力成电气有限公司、华中数控有限公司、华盈矿业集团等多家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企业和院校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写适合企业岗位需求的校本教材,如《典型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教材在建设的过程中,我系和力成电气有限公司深入合作,把以前《电机与电力拖动》、《电气控制技术》、《机床电气维修》以及维修电工中级工考核的相关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建设成目前包含:9个项目36个子任务,实践与理论于一体的校本出版教材。在该教材当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涵盖了教学改革之前4~5本教材所包含的内容。在目前高职高专课程大量缩减的大环境下,很好地解决了学时不够的困难,并且在2010机电1班(该班为力成电气公司的订单班)进行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考试合格率为91.1%;中级维修电工的获取率95%)。
(二)量身定做,实现高职教材的细分化
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多以岗位需要为出发点,专业分得较细,培养目标明确,因此,高职教材建设应该结合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根据培养模式、培养规格、教学对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编写内容各异、形式多样的教材。只有根据培养方向、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量身定做,提高教材与工作体系、工作过程的关联度,实现高职教材的细分细化,才能保证方向明确、定位准确,才能保证高职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例如,我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毕业之后的发展主要有机电设备的维修和机械加工两个方向,机电设备的维修的教材内容则应该侧重于维修;机械加工方向的内容应该侧重于机械设备的操作等。
(三)加大吸力,注重教材表现形式的新颖性
客观地讲,高职学生与本科生比,整体素质和能力相对要弱一些,针对这个特点,编写高职教材时必须要考虑表现形式问题,要力求通俗易懂、新颖活泼;就版面编排角度而言,要力求图文搭配,版式灵活。新颖的表现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消化教学内容。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的“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数控机床加工工艺》很好地体现了表现形式新颖的特点。教材中每个章节后都安排了适量、可读的知识链接,为了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掌握相关的操作技巧,各章节的后面都设置能力检测,用新颖灵活的自测方式检验能力水平,用具有情境感的训练方式强化和提高技能,学生对这种表现形式新颖的教材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
四、高职高专校本教材编写取得的成绩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从2008年开始教学改革,目前已經进行了五年多。通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6门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对教学改革中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考试考核、校本教材等方面等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尤其是对校本教材的建设取得了较突出的效果,目前已完成校本教材12部,出版校本教材5部。80%的校本教材目前已投入使用阶段。
五、结束语
在校本教材编写方面,为了更好地为课程和教学目标服务,机电工程系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在编写时不能一味地按照普遍原则进行,而应当有侧重地选择指导思想和原则,采取多渠道、多角度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曾庆柏.经济应用数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2]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J].教育研究,2005,(8).
[3]任开隆.数字应用能力训练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基金项目:本文为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科研课题《理实一体化教材编写的研究——以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编号:GS2013-14,主持人:孙帮华)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叶桂珍(1964-),女,河北保定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及继续教育;孙帮华(1964-),男,山东东平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职业教育。
关键词:高职高专;校本;教材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218-02
一、高职高专理实一体化教材编写的背景
高职教育发展时间短,以突破“本科压缩饼干”为目标的改革正在兴起。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只能以学校为主体,因而校本课程、校本教材必然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职院校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的主流。为了保证校本教材建设的质量,应当建立校本教材教学有效性考核评价的体系与机制,建立和实行教材建设立项评审、结题验收和教学考评相结合,同行专家评审和学生评教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和评价制度。按照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要求,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经过多年的实践,初步建立了课程和教材建设立项管理和教学实效性考核的指导思想、管理办法和评价体系,在提高校本教材教学实效性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二、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的总体思路
1.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高等职业教育既不同于高等本科教育,又有别于中等职业教育,它培养的是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的性质决定其教材建设应该突出高等职业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特色。内容上,要注意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教学的比例安排;要跳出本科教材的圈子,对于理论知识应遵循“适度、够用”的原则;“让学生听了就能懂,看了就能会,学了就能用”;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融入充分的实训内容,在理论与实践兼顾的基础上必须做到把实践放在首位,以此保证对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高职教育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要能够反映最新的职业特色,具有市场前瞻性;要有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使教材具有超强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2.把准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高职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目前,在高等教育中,高职教育招生规模已经占到一半以上,每年约300万的高职毕业生就业于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为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反过来说,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对高职教育提出了适应其发展水平和节奏的新要求。也就是说,高职教育必须把准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体现在教材建设上就是要不断调整内容和方向,及时增加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规范、新理念等内容,删除落后于时代发展脚步的陈旧内容。只有这样,当社会迫切需要大量能应用新技术、使用新设备、进行新型管理和服务的一线人才时,高职教育才能适时地满足其需求。所以说,能够把准经济社会发展脉搏的教材,才有助于培养合格人才,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才有促进作用。
3.融入核心能力培养的内容。上个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的4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无论是认识事物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还是合作共处能力、人际交流能力,都处于职业核心能力范畴之内。既然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所占的地位举足轻重,那么在高职教材建设中,理所当然应该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予以关注。无论是编写高职专业教材还是公共基础教材,都应把自我学习、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技术创新等能力有机地嵌入其中,突出高职教育的能力目标。
4.适应高职课程改革的需要。教材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能在教材上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适应高职课程改革的需要,是编写出一部优质教材的关键。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载体,是课程改革的标准和要求,同时也应成为高职教材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只有把教材建设这项基础工作做好、做实、做在前面,课程改革才有依托,才有助力。例如,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编写的《典型电器控制设备的安装》教材中,设计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典型电路的安装与检修、能力检测等,实施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教材内容的计划,有利地配合了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高职高专校本教材编写的具体措施
“职业院校的学生不是单纯地接受知识、积累知识的,而是来学习实用就业能力的,他要能在未来的岗位上解决实际的问题”,因此在编写教材时,我们突破传统教材的知识理论结构,重点突出高职教材的实践性、实用性。实现这个突破,走“产学结合”之路不失为一种有效方式。
(一)扩大视野,走“产学结合”之路
1.企业顾问式。我们机电工程系编写教材的教师深入到宁夏新瑞长城机床有限公司、宁夏力成电气有限公司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根据他们提供的最新信息,确立教材内容,然后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拟定编写方案。教材成稿后直接交由“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和服务行业的资深人士审阅。按照他们的审阅意见和建议,进行相应调整、增删,如《机电产品工艺流程的制定》校本教材在建设中,融合了《机械制造工艺学》、《公差与配合》、《金属材料》、《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等教材的内容,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所需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对于一些滞后并且实用性不强的内容进行删减,建设完成了内容贴近职业岗位需求、实用性较强、可操作性较高、特色鲜明的校本出版教材。并且在2011机电1班进行试点教学,教学效果受到同行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2.校企合作式。高职教师多数缺少企业实践经历,对生产实践了解不多,单独编写教材必然定位不准;而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资深人士实践经验丰富,对市场需求也掌握透彻,但对教学规律和教材编写却了解不多,单独为高职提供教材也不可行。最可行的途径就是由双方共同研究、制定教材建设计划,这样便可结合并利用高职教师和“一线”相关人员各自的特点,形成资源和优势互补,这对提高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突破以学科为体系的传统教材模式。
3.企业订单式。订单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高职院校的订单教育已呈现出人数日趋规模化、扩大化的趋势,订单教育人才培养的主体已从学校转变为学校与企业共同育人。共同育人不应仅仅停留于双方共同组织教学、实习、实训的层面上,还应深化“订单教育”的内涵,把教材建设也纳入其中。企业主动根据技术岗位用人的要求和标准,提出教材建设中应加强哪个实践环节,应强化哪个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能力、新理念,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能使学生形成基本职业素质和核心能力的手段和方法,然后由校方依据企业提出的内容和要求,组织教材编写队伍,制定编写计划,书稿成型后,再由校企双方共同审议,增删修订,形成定稿。这种“企业订单式”教材能够充分反映用人单位的育人意愿,也使高职教材建设真正体现了“产学结合”的特色。机电工程系从2008年和寧夏力成电气有限公司、华中数控有限公司、华盈矿业集团等多家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企业和院校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写适合企业岗位需求的校本教材,如《典型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教材在建设的过程中,我系和力成电气有限公司深入合作,把以前《电机与电力拖动》、《电气控制技术》、《机床电气维修》以及维修电工中级工考核的相关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建设成目前包含:9个项目36个子任务,实践与理论于一体的校本出版教材。在该教材当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涵盖了教学改革之前4~5本教材所包含的内容。在目前高职高专课程大量缩减的大环境下,很好地解决了学时不够的困难,并且在2010机电1班(该班为力成电气公司的订单班)进行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考试合格率为91.1%;中级维修电工的获取率95%)。
(二)量身定做,实现高职教材的细分化
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多以岗位需要为出发点,专业分得较细,培养目标明确,因此,高职教材建设应该结合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根据培养模式、培养规格、教学对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编写内容各异、形式多样的教材。只有根据培养方向、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量身定做,提高教材与工作体系、工作过程的关联度,实现高职教材的细分细化,才能保证方向明确、定位准确,才能保证高职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例如,我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毕业之后的发展主要有机电设备的维修和机械加工两个方向,机电设备的维修的教材内容则应该侧重于维修;机械加工方向的内容应该侧重于机械设备的操作等。
(三)加大吸力,注重教材表现形式的新颖性
客观地讲,高职学生与本科生比,整体素质和能力相对要弱一些,针对这个特点,编写高职教材时必须要考虑表现形式问题,要力求通俗易懂、新颖活泼;就版面编排角度而言,要力求图文搭配,版式灵活。新颖的表现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消化教学内容。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的“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数控机床加工工艺》很好地体现了表现形式新颖的特点。教材中每个章节后都安排了适量、可读的知识链接,为了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掌握相关的操作技巧,各章节的后面都设置能力检测,用新颖灵活的自测方式检验能力水平,用具有情境感的训练方式强化和提高技能,学生对这种表现形式新颖的教材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
四、高职高专校本教材编写取得的成绩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从2008年开始教学改革,目前已經进行了五年多。通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6门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对教学改革中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考试考核、校本教材等方面等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尤其是对校本教材的建设取得了较突出的效果,目前已完成校本教材12部,出版校本教材5部。80%的校本教材目前已投入使用阶段。
五、结束语
在校本教材编写方面,为了更好地为课程和教学目标服务,机电工程系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在编写时不能一味地按照普遍原则进行,而应当有侧重地选择指导思想和原则,采取多渠道、多角度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曾庆柏.经济应用数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2]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J].教育研究,2005,(8).
[3]任开隆.数字应用能力训练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基金项目:本文为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科研课题《理实一体化教材编写的研究——以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编号:GS2013-14,主持人:孙帮华)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叶桂珍(1964-),女,河北保定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及继续教育;孙帮华(1964-),男,山东东平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