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拿大是一个人,稀少,风景秀丽的国家。我们有幸在此工作和生活f近两年,刚去不久,就听朋友讲,魁北克省有个半岛,名叫加斯佩,濒临大西洋,那里有20多条三文鱼回游产卵的河流,堪称“三文鱼之乡”。但它远离城市,交通极为不便,就是真正的加拿大人也很少饱此眼福。去年夏天的一个早晨,阳光明媚,我们夫妻二人怀着探险般的心情,自己开车向三文鱼之乡的方向驾去……
逾越“天险”靠人力
三文鱼生活在人西洋和太平洋的北部海域,属冷水型鱼,为了延续自己族类的香火,三文鱼每年夏季回游到河里产卵,秋末再返归大海。这一来一往,并不总是温馨之旅:某些河有湍流险滩,而且在所有的河上,都有众多的捕钓者,杀机四伏。三文鱼的拉丁文学名是Salmo,意为“跳跃者”,因为它能跳高翻筋斗。此鱼很大,长达1.5米,重可达25公斤,回游遇到水面有落差、水流湍急的河段时,它便一跃而起,冲出白色的花,腾空的后尾巴仍在摇摆,动作像体操运动员那样优美。它们就是这样一级一级地飞越险滩。中国有“鲤鱼跳龙门”之说,然而,凡是在加拿大看过三文鱼飞跃的人,立即就会明白,无论是个头还是跳跃能力,鲤鱼只不过是个“小巫”。三文鱼跳得高,很动人,但更动人的是它的脾气大。据加拿大朋友讲,在落差大、水流急的地方,有些三文鱼跳不上去,但它决不服输,凭着一股蛮劲,反复地跳,直至累死,这才真是“力争上游”啊。
在加斯佩半岛的三文鱼回游河中,有一条叫马德莱娜河,值得一提。该河离入海口不太远的地力,有个瀑布,落差25米,相当于八九层楼高了。这样的高度,三文鱼能耐再大,也绝不可能跳上去。加拿大政府为了保护三文鱼资源,在瀑布处建了一条地下角道,长100米,此乃世界上最长的三文鱼人工回游通道。鱼儿们游进通道,在通道尽头处,等待它们的是个铁笼了,进得去,出不来。有专人定时将笼子提升至25米的高处,再把鱼儿们投放上游的水中,以此帮助它们逾越“天险”,继续前进。
提升站天人合一
我们二人怀着“朝圣”的心情前往参观。从132号公路的一个入口到三文鱼提升站只有区区10公里路,我们以为转眼功夫也就到了,却万万没有想到,这是一条崇山峻岭间的羊肠小道,基本上只有一辆车的宽度。如果两辆车照了面,必须有一辆谦让,后退到一个较宽的地方,双方才能勉强错车。土路一边是陡坡,另一边是万丈深渊,一眼望不到底。中途我们想打退堂鼓,但在这条路上,哪有掉头的余地?真真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小路弯多坡陡,汽车如同爬行。这10公里竞走了40分钟,到达三文鱼提升站时,锃亮的汽车已是灰头土脸了。下车一看,马德来娜河夹在深谷中穿过块块黑色巨石,激荡泻下。若是逆水而上,别说是鱼了,就是人,也只能使用绳索才能攀登上去。提升站只有一人值班。胖胖的,叫康皮翁。除了少数的好奇来访者,整人陪伴他的就是山、水、树林和要他相助的三文鱼。如此度日,颇有“天人合一”的味道。他每天“起”笼4次(上午8点,午后1点,4点和晚上8点),有时笼子是空的,但也有意外的惊喜:有一次,一笼提上了30多条,有的超过20公斤重。我们问,那这样的大鱼,秋末回归大海时,从25米的高处摔下去,还能活命吗?康皮翁说,没有问题,三文鱼顺游遇到瀑布湍流时,则凭着天性头尾相倒,激烈摆动着尾巴,这样既可减少水流的冲击,又能保证不被甩出水外,可以安全地落到下游河水中。
为了生儿育女,要经历如此的艰难险阻,何苦来呢?难道换条河不行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浏览了加拿大的三文鱼网站,原来,三文鱼具有极其灵敏的嗅觉,而且这种嗅觉具有牢固的记忆力。它靠这种非凡的能力找到它所诞生的和曾经回游的河流。看来,三文鱼各有自己的“母亲河”,都有着强烈的“恋母情结”。
钓翁之意不在鱼
在加拿大钓三文鱼,是件风雅事。它是个吸引人的旅游项目,也被视为极好的体育活动。而政府和民间组织对三文鱼资源的保护,措施严密,可谓用心良苦。
我们在马塔纳河观赏了钓三文鱼的情景。加斯佩的三文鱼回游河,条条水清见底,被称为水晶河。钓者或站在岸边,或穿着联体防水靴裤站在河中间“作业”。诱饵只准用“蝇子”。所谓“蝇子”,是用羽毛扎成,颜色十分艳丽的假蜂蝇,无任何可食成分。钓线不是透明的尼龙丝线,而是有色的尼龙细绳。钓者不断地收线和甩线,甩出去的钓线弧度优美,像是牧场上的套马缰。为什么要不断地收与甩呢?大概是一种对鱼的引逗吧。产卵的三文鱼在淡水河中,实际上并不吃任何东西。凡上钩的三文鱼都是未能耐住寂寞和顶住引逗者。如果它能奉行“你有千方百计,我自无动于衷”的方针,如果它能坚持不被虚幻物所惑,它就不会命丧人间了。
钓三文鱼的规矩严格得很。首先,你要购买券证。“证”即准入钓区证。每张证的价钱根据地区不同变化于44元和85加元之间。44加元约合30美元,折换人民币则为220元。如果仅仅买了入场证,你还不能垂钓,仍需买券。券即钓券,有券,每张112加元,凭此券钓三文鱼,全年的最高限额只可钓7条。有口券,当天有效。日券又分两种,一种是娱乐券,每张10加元,钓到鱼必须放生,不得留存。第一种是实钓券,每张31加元,只准你钓一条,如果你运气好,钓到一条,那你也只能留下一条。一天下来,一条钓不到的情况司空见惯,要不,钓三文鱼怎么会被视为体育活动呢?醉翁之意不在油,钓翁之意不在鱼嘛。钧鱼的时间:从日出前一小时起到日落后一小时止。对于鱼的个头,规定亦极明确。63公分(约两尺)以上的属于大鱼,30公分以下的属于小鱼,钓到小鱼,不许留存,必须放生。
魁北克省有个政府支持的民间组织,叫“ZEC”,意思是“控制使用区”,也就是“生态保护区”。该组织对于野生动物实行保护,其中包括三文鱼。在三文鱼回游河口,都有ZEC办公室,他们对某条河中有多少条三文鱼都清清楚楚。加斯佩市的ZEC告诉我们,在约克河,8月1日的三文鱼数目为:大鱼576条,小角239条。他们数鱼简直像会计数钱一样。鱼怎么数?就是用眼看着数,因为河水是清澈见底的。一位钓鱼老手指着面前的河段,一二三四地数出了七条三文鱼,而我们却分不太清水中哪是石头,哪是鱼,只好客气地点头称是。
凡钓到鱼的人必须在4日小时之内到本地ZEC办公室登记。各ZEC办公室都雇用了稽查队巡视钓区。在马塔纳河边,我们巧遇了两位稽查队员,他们穿的是便服,貌似普通游客。我们好奇地问:有人偷钓怎么办?钓到了一条大鱼藏起来、继续钓怎么办?他们说:“我们的巡逻很勤,有时甚至躲在树后察看。抓不到则已,抓到了那就重罚了”。
“半真半假”三文鱼
三文鱼是英文Salmon的音译。这显然是广东人翻译的,十有八九源自香港,但已被华人圈普遍接受,特别在餐厅和菜场。若是采用普通话的标准发音,则应翻译成“梭蒙”。此鱼的汉语正名是“鲑”,在黑龙江则俗称为“大麻哈”。此鱼的一大特点是它的肉色。通常,鱼肉都是白色的;三文鱼的肉却是橙红色的,非常漂亮。据书上说,这是它食用小虾的结果。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吧,它的肉吃起来喷香,无论生吃或熟吃。生吃如“熏三文”,是道名菜。熟吃的花样就更多了。日常的食用鱼,不是有腥气,就是有土味,需要用酒类和辛香料调理。三文鱼不用也行,它像虾蟹样,白煮都很鲜美。
在加拿大的市场上,新鲜的和冰冻的三文鱼常年不断,都贴上“大西洋三文鱼”的标签。虚名而已。论种,确实是大西洋三文鱼。论产地,它却来自太平洋。据蒙特利尔的《新闻报》报道,北美市场上买到的三文鱼,大都是在智利的海域中,也就是说,在太平洋里饲养的。为什么在那里养?因为那里的水温高,鱼容易生长。饲养的鱼,吃的是人工饲料,肉是白色的。白肉三文鱼谁还肯要?这必然影响销路。为此,渔场存饲料中添加了色素,鱼吃了这样的饲料,它的肉便被染成橙红色了。于是我們吃这种三文鱼时也只能护它叫做“半真半假”三文鱼了。
责编:潘天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