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英译的文化移植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kun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古诗中的文化因素体现在几个层次,如文本层次和词汇层次。移植中国古诗中的文化因素主要有二种处理方法:直接移植与改造后移植。文章结合大量实例详细讨论了每种方法的使用,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比较。
  【关键词】古诗英译 文化差异 文化因素 移植
  
  一、前言
  
  诗歌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粹,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诗歌难译,把中国古典诗歌译成英语,更是难上加难。
  造成翻译中国古典诗歌之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语言自身差异造成的难处,同时还有超出语言范围的难处,比如,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造成的难处。本质上看,古诗英译的难源于中西文化的不同。这种差异体现在多个方面,有历史文化方面、地域文化方面以及意象文化方面。
  
  二、古诗中的文化因素
  
  (一)文本层次
   白居易写过一首非常出名的诗歌,名叫《花非花》,由许渊冲翻译如下:
  花非花A flower in the Haze
  花非花in bloom, she’s not a flower
  雾非雾Hazy, she is not a haze
  夜半来,天明去。She comes out at midnight hour
  来如春梦几多时,she goes with starry rays.
  去似朝去无觅处。She comes like vernal dreams that cannot stay
  And goes like morning clouds that melt away.
  分析诗歌的第一步就是将整首诗看成一个整体。中国古诗的翻译空间非常大。也就是说,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等待读者自己去决定。当中国古代诗人写诗时,文化偏向将有时也许可能根据空间与时间关系的不确定而表现出来。另一方面,西方诗人更注重诗歌的逻辑关系与诗歌和谐而不是感觉层面,那是内部意义或定义的层面。因此,当西方诗人作诗时,他们用不同的时态去表达事件的结果,且运用前置词去定义空间关系。他们并不追求诗歌的朦胧美。因此,诗歌的随意与朦胧是此种情况下的文化因素,正如上面的诗歌与体现的。当翻译者翻译它时,必须遵循朦胧这一最重要的特点。如上述的翻译,许多朦胧被确定了,而原来的诗歌的味道没有了。
  (二)词汇层次
  接下来我们再看另一个层面,找出诗歌中文化意味的词汇。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可以作为一个例子: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萌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I’ve loathed the madding crowd since I was a boy
  While hills and mountain have filled me with joy.
  By mistakes I sought mundane careers
  And got entrapped in them for thirty years.
  Birds in the cage would long for wooded hills;
  Fish in the pond would yearn for flowing rills.
  So I reclaim the land in southern fields
  To suit my bent for reaping farmland yields.
  My farm contains a dozen mu of ground;
  My cottage has eight or nine rooms around.
  The elm and willow cover backside eaves
  While peach and plum trees shade my yard with leaves.
  The distant village dimly looms somewhere,
  With smoke from chimneys drifting in the air.
  In silent country lanes a stray dog barks;
  Amid the mulberry trees cocks crow with larks.
  My house escapes from worldly moil or gloom
  While ease and quite permeate my private room.
  When I escape from bitter strife with men,
  I live a free and easy life again.
  這首诗有一些独立的文化词汇,也有一些彼此有联系的文化词汇。后半部分,相关的词汇可以作为整体来分析。例如,诗中最后的“自然”不仅仅指外部的自然世界,也指诗人内心的自然世界。这一内涵来自于古代中国的哲学观,即人类是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当翻译者翻译这个词语的时候,“a free and easy life”仅仅表示了部分含义而使“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的哲学含义丢失了,因此这不是最好的方法。除此之外,诗人涉及到丘山、鸟、林、鱼、渊、园田、草屋、榆柳、村、鸡、狗,这些文化因素被拆开来分析的时候,不可能表达更多的意义,然而,当把它们放在一起,可以创造出一种平静的舒适的自然的田园生活图画来。这也是与中国文化中简单意象可以组成某种艺术氛围这种理念相关。“误入尘网”与“户庭无尘杂”的关系就是一个例子。这两句诗中的“尘”各有关联并且组成这样的含义:世界是各种杂乱无章组成并且是复杂的,然而,诗人可以作到毫不受影响地在这个世界上。
  上述例子说明有时诗歌中的文化性词汇并不是孤立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并隐射某种文化内涵。当然古诗中也有一些孤立的文化性词汇。一个单独的词汇就已经具有文化性,因此翻译者必须适当地处理这些词汇。
  (三)认识到文化因素
  翻译,首先是一种阅读行为,阅读一首诗歌不仅仅只有一种单一方式,翻译的方式也不只有一种。
  当试图翻译诗歌时,一些学者建议翻译者应当根据诗人意图的意思来重新创造诗歌背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读懂诗歌是很重要的。但是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呢?处理诗歌中的文化因素是重要的内容。阅读诗歌就是帮助翻译者认识到这些文化因素并且处理它们。文化因素也可以是大范围的,也可以是小范围的。可以是整个诗歌的历史背景,或者只是其中的微小部分。它是很复杂的,因此,翻译者有必要找到一种系统的方法去完成这个翻译过程,或者换句话来说,分析并翻译诗歌。
  根据综合翻译法理论,分析诗歌的一种合适的方式,首先将其置于一种稍广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一部分,根据文化来确定整首诗;然后,分析文本结构,这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节,句子,短语和词语。第一步旨在找到隐藏的历史或者整首诗的社会背景并找出它们是否与文化密切相关。第二步意味着找出诗歌中与文化相关的因素,有些可能是节,有些可能是句子层面,有些可能是短语层面,有些可能是词语层面的。
  
  三、文化移植因素
  
  (一)移植的含义
  尽管诗歌不能从一种语言注入到另一种语言,它只能被移植。在新的土壤中种子可以重新发芽,或者长成新的植物。当翻译者讨论古诗英译时,解决移植的文化因素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文化因素像诗歌的种子,如果翻译者可以移植得好的话,他们可以解决好诗歌移植的问题。
  (二)移植的方式
  1.直接移植
  当在中国古诗歌中移植文化因素到英语中时,一些翻译者将直接移植它们,也就是说词对词地翻译没有任何修改。尽管有学者认为诗歌翻译应当严格按照字面意思翻译,甚至连词语的位置都要一致。这是一种极端的移植方法,种子将被移植成另一种不同的语言,但是它们在不同的土壤和空气中能否适合?
  吕叔湘的《中诗英译比录》收集了孟郊的《游子吟》。下面就是原诗和翻译稿:
  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Sung to the AIR: “THE WANDERER”
  Thread from the hands of a doting mother
  Worked into the clothes of a far-off journey son.
  Before his departure, were the close, fine stitches set,
  Lest haply his return be long delayed.
  The heart-the inch-long grass-
  Who will contend that either can repay
  The gentle brightness of third month of spring.
  Amy Lowell (吕叔湘1980b:169)
  这首诗赞扬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前两句的简单描述:针和衣服暗指母亲与儿子真挚而不可分割的感情。第二行两句的活动与感情描绘揭露了母亲对儿子的爱。最后两句是前面四句的升华。一个简单的比喻用来表达儿子的情感。母亲的爱对他来说就像春天的阳光一样,而像春晖中生长的小草一样的儿子怎么报达母亲呢?此诗整体来看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显得非常简单。但是平实的语言包含了强烈的感情。在Amy的翻译稿中,她都是直接翻译来的。尤其是最后三句,她把“寸草心”翻译成“The heart-the inch-long grass-”,“三春晖”翻译成“brightness of third month of spring”。这种生搬硬套的翻译方法忽视了“心”的双重含义,翻译“三春”也犯了错,因为三春指孟春,仲春和季春,three different periods in the spring。这种表面的翻译使西方读者难以理解。
  2.改造后移植
  当翻译者移植种子时,为了确保它们可以适应新环境,必须进行一些改造。处理古诗英译中的文化因素的过程意味着必须要对诗歌进行一些改变以方便目标读者理解。一些将文化因素一般化或者进行说明,有些则被其它与目标读者文化类似的方式所替代。
  (1)一般化。这里我们讨论《行宫》这首诗的翻译。“玄宗”的翻译就是一个该方法移植的例子。Herbert A. Giles翻译成“Emperor”,而W.J.B Fletcher用“monarch”代替(吕叔湘1980b:208)。他们都是一般化或模糊掉带有文化意味的词语。
  (2)说明。这是将带有文化因素的词语直接翻译成英语意思。比如,《游子吟》,W.I.B Fletcher翻译“寸草心”和“三春晖”的时候他意识到西方读者可能不会理解这种比喻,于是他简单地将其翻译成英语并直接告诉读者其深层次的意思 “such life-long mother’s love how may/one simple little heart repay?”(吕叔湘1980b:169)
  (3)转换因素。此法是指用其它能够被目标读者理解的文化词语来代替原文化因素。比如,在古代中国,“玉”不仅仅指“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还经常被形容女性光滑而洁白的脸。因此,经常用来指美人,尤其是女人。杜甫的诗《佳人》中有“新人美如玉”。玉就是指女性的美丽。而与玉对等的英语词汇是JADE,这个词汇在英语中不能形容人的美丽,因此可以找到一个替代词ROSE。
  
  四、结论
  
  就古诗英译来说,翻译者应当努力达到与初始语言国读者理解的意思一样的效果,这样才能实现对等效果。然而,中英文化的差异是显著的,要消除这些差异是几乎不可能的。这些文化差异给目标读者产生与原语言读者同样的感受带来了许多困难。由于两种语言的文化冲突导致一个翻译工作者几乎不可能达到相同的效果。因此,解决古诗英译的文化因素导致的问题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問题。
  许渊冲曾经写道:“甚至连失落的天堂都可以重新创造,何况过去的诗歌呢。我认为使诗歌得到重生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重新创造它。”为了重新创造诗歌,翻译者必须处理文化因素。而要解决好这些问题,翻译者则必须在翻译的过程中很好地移植。
  
  参考文献:
  [1]吕叔湘.中诗英译比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2]穆诗雄.跨文化传播——中国古典诗歌英译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育出版社,2004.
  [3]王以铸.“论诗之不可译一一兼论译诗问题”[A].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
  [4]吴庚舜,陆永品.唐诗名篇赏析[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0.
  [5]许渊冲.唐诗一百五十首[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
  [6]许渊冲等.唐诗三百首新译.1988.
其他文献
在1996年育成彩色大白菜材料的基础上,应用优良自交系92S24等采用杂交、自交,育成了系列彩色大白菜自交系,2002年从20多个杂交组合中筛选“金冠2号”新品种(01S1024×01S915)
对影响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扩增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摸索,以期获得清晰稳定的黄瓜AFLP反应体系。结果发现,最佳的预扩增体系为:20反应体系中包含0.5 UTaq
利用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研究了紫花苜蓿(北极星、陇东及阿尔冈金)幼苗叶片及茎受到水分胁迫及恢复正常的不同生理生态反应。结果表明:苜蓿叶片和茎对水分胁迫的适应能力与复水
一支母种会影响一个食用菌产业,菌种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食用菌菌种常具有较高的扩繁倍数和较大的栽培产值,目前,一棚春栽香菇相当于20亩(1亩≈667平方米)大田作物的经济效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