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蕾,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教育工作者、南粤优秀教师。陈蕾工作室是广东省启动的首批十个幼儿园园长工作室之一。陈蕾1989年从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一院,从保育员做起,2010年任院长至今。她说:“选择了这一行,就要舍得付出所有的爱,不断修炼自己,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在近三十年的幼教生涯中,她坚持以研促教,构建制度文化,打造团队凝聚力,创建科学的教师培训体系。
记 者:陈院长您好!您工作室的目标是什么?
陈 蕾:我们倡导团队引领团队的管理理念,通过平台共建策略促进团队成员共同成长。工作室以提升园长领导力和促进幼儿园优质发展为目标,以跟岗学习、理论研修、课题研究、专题研讨、园长沙龙、学校诊断等形式开展工作,促进幼儿园之间和学员之间的合作交流与共同发展,工作室研究和探索的思想成果和办学成果,也将在学前教育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记 者:您的团队成长理念是如何成型的?为什么要强调共同成长?
陈 蕾:幼儿教师群体中的每个人都有其个性化的知识、经验和智慧特长,如果只是独自发挥作用,其效能是有限的,而如果将群体的力量加以整合,其产生的效能将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幼儿园团队建设应以促进团队“协同发展”为目标,追求“1 1>2”的协同效应,强调整体发展。育才一院的实践证明:平台共建是调动教师主人翁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的利器,是实现团队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这种团队发展思路,激活了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部动力,使其焕发无穷的成长潜能,并不断挑战自我,自主发展,以此带动了团队的共同成长。因此,我把这一理念引入工作室,希望各个学员幼儿园共建学习平台,收获专业成长。
记 者:我们看到,工作室的活动形式很丰富,各学员在您的带领下开展了课题研究。这个大课题是基于怎样的问题现状提出的?
陈 蕾:2012年9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广东各地掀起了学习《指南》的热潮,但理论学习居多。我们认为,只有从幼儿园自身的发展出发,全面稳步推进幼儿园文化、制度、课程、资源等方面的改革,把《指南》精神真正落实到教育实践中,才能为幼儿园团队的成长提供稳固的根基和有效的支持,让幼儿成为教育的最终受益者。因此,2015年7-11月,在跟岗学习、互动交流中,工作室确定了大课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引领下幼儿园教师团队成长的研究”。
2015-2017年,我引领工作室学员围绕大课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子课题的实践研究。分别是:问题研究实践、课题研修答辩、校园诊断指引、调整和完善研究方案、中期小结与研讨、开展互动交流和经验分享。2017年8—11月,课题进入结题阶段。
记 者:这5所幼儿园的情况各是怎样的?各学员又是如何结合园本实际确立研究方向的?
陈 蕾:5所幼儿园所处的地域以及发展状况各不相同,但大家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在寻求新的发展。
我们院希望在原有的较好基础上,进行课程改革,重整管理理念。
珠海市香洲区南山幼儿园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已有一定的文化积淀,但因转制不久,新教师比较多,需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凝聚人心,于是开展了“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促进团队发展”的子课题研究。
珠海市金湾区海华幼儿园在当地已形成研究联盟,有较好的课题基础,希望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队伍的成长。
广州市白云区棠溪幼儿园地处城中村,家长工作难度大,为此开展了“探究城中村家园共育可操作的方法和途径,提高教师家长工作能力”的子课题。
广州市天河区荟雅苑幼儿园成立三年多,各项制度正在建设完善中,希望通过制度文化建设促进队伍的成长。
惠州市惠阳区淡水幼儿师资队伍基本素质比较扎实,有较强的发展意愿,但教育资讯欠发达,期望在工作室的引领下推进园本教研工作,形成幼儿园自我发展的动力,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指导各幼儿园开展子课题研究。目标指向一致的子课题研究使学员互为同盟,形成了以总课题为引领、团队集思广益、集体共同进取的研训模式。同时,研究不仅实现了学员自身领导能力、研究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及专业素养的提升,也有效解决了各自幼儿园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幼儿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指引了新方向,促进了幼儿园整体水平的发展,真正达到了园长工作室“以提升园长领导力,促进幼儿园优质发展,推进优质均衡教育”的创建目标。
记 者:可见,研究共同体的联动实现了成员间的互助共赢。
陈 蕾:是的。各个子课题虽然研究角度、侧重点各不相同,但最终的目标指向是一致的,都是探讨和研究促进本园教师团队成长的有效策略,推进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行为、专业素质和能力、理论科研水平等方面的提升。因此,各子课题间虽是彼此独立,服务于本园实际,但探索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思想成果、经验策略又是可以相互借鉴、互补共享的。例如,“校园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两個子课题间可以互相服务和促进,“园本课题研究”与“园本教研探索”两个子课题可以共享策略,互补经验,“课程改革”“校园文化建设”“园本课题研究”这几个子课题之间也可以互相学习、共同推进整改。“人人都是吸纳的树,个个都是分享的源”。
记 者:经过为期三年的工作室引领与培养,你们和这5所学员幼儿园各自有了什么样的成长?
陈 蕾:我们运用了四种策略促进教师团队成长: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共同愿景,引领团队主动成长;推行园本课题研究,创设研习空间,实现教师团队从经验型到研究型的转变;实施课程改革,重整管理理念,促进教师团队教育观念、行为的革新;推进家园共育,开辟双向互动路径,提高教师团队家园工作能力。
我们院实施了课程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提升了教师解读和支持幼儿的能力,教师尝试蹲下来观察幼儿学习,细心聆听幼儿的需要,并通过观察、识别及给予回应,支持幼儿自主感知、体验、操作;提升了教师发展课程的能力,梳理形成了许多高质量的自主学习课程;提升了教师微课题研究能力,教师在“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的循环体验中,实现了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提升了教师家园共情能力;带来了百花齐放的课程效应,涌现出一批新的骨干力量,收获了很多宝贵的课程建构经验和个体成长心得。
珠海市香洲区南山幼儿园通过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带领团队形成了共同的愿景和奋斗目标。表现在: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快,学会理解和支持孩子的个性行为,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教师教育行为转变好,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并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站在家长的角度看问题,理解家长的困惑,并用专业的角度帮助家长分析问题,得到家长的尊重;教师专业素养表现佳,职业幸福感和综合素质增强;科研水平提高快,以课题研究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
珠海市金湾区海华幼儿园在课题的推动下,以儿童图画书为教学载体,挖掘作品内涵,创新开展教学活动,有效地丰富了幼儿园语言教学资源和形式。教师教育观念、行为更新,研究能力提高,教师团队快速成长,在原有2个课题的基础上,又新增了一批新的课题。幼儿园被推选为珠海市幼儿园一体化发展联盟领衔园,在该园的指导下,5所农村规范化联盟园均结束了课题为“零”的历史。
广州市天河区荟雅苑幼儿园的转变有:教师观念转变,认为“制度文化建设与自己息息相关”;教师行为转变,通过故事形式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制度小故事,建立学习型团队;教师反思总结能力提高,形成了规章制度汇编、员工手册、《入园指南》、各类学习心得体会汇编等。
广州市白云区棠溪幼儿园在理论学习、观摩实践、探寻反思方面下足功夫,教师工作能力不断提升,体现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学会了从宏观角度去思考问题和细节,并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提升了教师的家长工作能力,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利用各种机会和家长沟通,了解每个家庭的状况及需求,用心记录下家长的反馈和意见,形成了符合本班幼儿和家长的共育模式;促进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把家园共育理念和育儿经验辐射到家长之中。
惠州市惠阳区淡水幼儿园通过搭建园本教研平台,采取“一人同课多轮”“同课异构”等研讨模式,形成相关制度,促进教师团队成长。教师观念转变,从关注教研外在形式到关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解决,从关注一节课到关注幼儿的全程发展;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在各类型的教学能力比赛、说课比赛、论文评比中获奖,成功申报了区课题研究,并多次在姊妹园中进行交流、公开、示范。
(本文图片由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一院提供)
本栏责任编辑 黄日暖
共建智慧学习平台
记 者:陈院长您好!您工作室的目标是什么?
陈 蕾:我们倡导团队引领团队的管理理念,通过平台共建策略促进团队成员共同成长。工作室以提升园长领导力和促进幼儿园优质发展为目标,以跟岗学习、理论研修、课题研究、专题研讨、园长沙龙、学校诊断等形式开展工作,促进幼儿园之间和学员之间的合作交流与共同发展,工作室研究和探索的思想成果和办学成果,也将在学前教育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记 者:您的团队成长理念是如何成型的?为什么要强调共同成长?
陈 蕾:幼儿教师群体中的每个人都有其个性化的知识、经验和智慧特长,如果只是独自发挥作用,其效能是有限的,而如果将群体的力量加以整合,其产生的效能将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幼儿园团队建设应以促进团队“协同发展”为目标,追求“1 1>2”的协同效应,强调整体发展。育才一院的实践证明:平台共建是调动教师主人翁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的利器,是实现团队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这种团队发展思路,激活了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部动力,使其焕发无穷的成长潜能,并不断挑战自我,自主发展,以此带动了团队的共同成长。因此,我把这一理念引入工作室,希望各个学员幼儿园共建学习平台,收获专业成长。
记 者:我们看到,工作室的活动形式很丰富,各学员在您的带领下开展了课题研究。这个大课题是基于怎样的问题现状提出的?
陈 蕾:2012年9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广东各地掀起了学习《指南》的热潮,但理论学习居多。我们认为,只有从幼儿园自身的发展出发,全面稳步推进幼儿园文化、制度、课程、资源等方面的改革,把《指南》精神真正落实到教育实践中,才能为幼儿园团队的成长提供稳固的根基和有效的支持,让幼儿成为教育的最终受益者。因此,2015年7-11月,在跟岗学习、互动交流中,工作室确定了大课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引领下幼儿园教师团队成长的研究”。
2015-2017年,我引领工作室学员围绕大课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子课题的实践研究。分别是:问题研究实践、课题研修答辩、校园诊断指引、调整和完善研究方案、中期小结与研讨、开展互动交流和经验分享。2017年8—11月,课题进入结题阶段。
总课题引领子课题共进
记 者:这5所幼儿园的情况各是怎样的?各学员又是如何结合园本实际确立研究方向的?
陈 蕾:5所幼儿园所处的地域以及发展状况各不相同,但大家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在寻求新的发展。
我们院希望在原有的较好基础上,进行课程改革,重整管理理念。
珠海市香洲区南山幼儿园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已有一定的文化积淀,但因转制不久,新教师比较多,需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凝聚人心,于是开展了“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促进团队发展”的子课题研究。
珠海市金湾区海华幼儿园在当地已形成研究联盟,有较好的课题基础,希望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队伍的成长。
广州市白云区棠溪幼儿园地处城中村,家长工作难度大,为此开展了“探究城中村家园共育可操作的方法和途径,提高教师家长工作能力”的子课题。
广州市天河区荟雅苑幼儿园成立三年多,各项制度正在建设完善中,希望通过制度文化建设促进队伍的成长。
惠州市惠阳区淡水幼儿师资队伍基本素质比较扎实,有较强的发展意愿,但教育资讯欠发达,期望在工作室的引领下推进园本教研工作,形成幼儿园自我发展的动力,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指导各幼儿园开展子课题研究。目标指向一致的子课题研究使学员互为同盟,形成了以总课题为引领、团队集思广益、集体共同进取的研训模式。同时,研究不仅实现了学员自身领导能力、研究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及专业素养的提升,也有效解决了各自幼儿园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幼儿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指引了新方向,促进了幼儿园整体水平的发展,真正达到了园长工作室“以提升园长领导力,促进幼儿园优质发展,推进优质均衡教育”的创建目标。
记 者:可见,研究共同体的联动实现了成员间的互助共赢。
陈 蕾:是的。各个子课题虽然研究角度、侧重点各不相同,但最终的目标指向是一致的,都是探讨和研究促进本园教师团队成长的有效策略,推进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行为、专业素质和能力、理论科研水平等方面的提升。因此,各子课题间虽是彼此独立,服务于本园实际,但探索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思想成果、经验策略又是可以相互借鉴、互补共享的。例如,“校园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两個子课题间可以互相服务和促进,“园本课题研究”与“园本教研探索”两个子课题可以共享策略,互补经验,“课程改革”“校园文化建设”“园本课题研究”这几个子课题之间也可以互相学习、共同推进整改。“人人都是吸纳的树,个个都是分享的源”。
记 者:经过为期三年的工作室引领与培养,你们和这5所学员幼儿园各自有了什么样的成长?
陈 蕾:我们运用了四种策略促进教师团队成长: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共同愿景,引领团队主动成长;推行园本课题研究,创设研习空间,实现教师团队从经验型到研究型的转变;实施课程改革,重整管理理念,促进教师团队教育观念、行为的革新;推进家园共育,开辟双向互动路径,提高教师团队家园工作能力。
我们院实施了课程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提升了教师解读和支持幼儿的能力,教师尝试蹲下来观察幼儿学习,细心聆听幼儿的需要,并通过观察、识别及给予回应,支持幼儿自主感知、体验、操作;提升了教师发展课程的能力,梳理形成了许多高质量的自主学习课程;提升了教师微课题研究能力,教师在“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的循环体验中,实现了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提升了教师家园共情能力;带来了百花齐放的课程效应,涌现出一批新的骨干力量,收获了很多宝贵的课程建构经验和个体成长心得。
珠海市香洲区南山幼儿园通过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带领团队形成了共同的愿景和奋斗目标。表现在: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快,学会理解和支持孩子的个性行为,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教师教育行为转变好,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并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站在家长的角度看问题,理解家长的困惑,并用专业的角度帮助家长分析问题,得到家长的尊重;教师专业素养表现佳,职业幸福感和综合素质增强;科研水平提高快,以课题研究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
珠海市金湾区海华幼儿园在课题的推动下,以儿童图画书为教学载体,挖掘作品内涵,创新开展教学活动,有效地丰富了幼儿园语言教学资源和形式。教师教育观念、行为更新,研究能力提高,教师团队快速成长,在原有2个课题的基础上,又新增了一批新的课题。幼儿园被推选为珠海市幼儿园一体化发展联盟领衔园,在该园的指导下,5所农村规范化联盟园均结束了课题为“零”的历史。
广州市天河区荟雅苑幼儿园的转变有:教师观念转变,认为“制度文化建设与自己息息相关”;教师行为转变,通过故事形式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制度小故事,建立学习型团队;教师反思总结能力提高,形成了规章制度汇编、员工手册、《入园指南》、各类学习心得体会汇编等。
广州市白云区棠溪幼儿园在理论学习、观摩实践、探寻反思方面下足功夫,教师工作能力不断提升,体现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学会了从宏观角度去思考问题和细节,并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提升了教师的家长工作能力,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利用各种机会和家长沟通,了解每个家庭的状况及需求,用心记录下家长的反馈和意见,形成了符合本班幼儿和家长的共育模式;促进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把家园共育理念和育儿经验辐射到家长之中。
惠州市惠阳区淡水幼儿园通过搭建园本教研平台,采取“一人同课多轮”“同课异构”等研讨模式,形成相关制度,促进教师团队成长。教师观念转变,从关注教研外在形式到关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解决,从关注一节课到关注幼儿的全程发展;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在各类型的教学能力比赛、说课比赛、论文评比中获奖,成功申报了区课题研究,并多次在姊妹园中进行交流、公开、示范。
(本文图片由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一院提供)
本栏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