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加强语文教育教学,是教育工作者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热情,是学习语文十分重要的前提。
【关键词】兴趣 好奇 激励 榜样 竞争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发掘学生潜力,增强学生思维能力,增添学生学习动力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有力武器。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从而学到新的知识。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对语文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学习起来,乐此不疲、乐在其中。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1.求新求变策略
新鲜的东西容易引起兴趣,这是一种常理。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森认为:对于一种刺激重复多次而达到一定的水平后,便失掉它开始时引起兴趣的效力。我们教学就该常教常新,以“新”来吸引学生。
教学手段方法要不断更新,富有变化。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可以变换教法,即使同一课中,也要使设计有节奏、有起伏,动静、张弛、收放、疏密对比转化,读读、讲讲、练练、议议交叉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各得其所,恰到好处,切忌单调枯燥乏味。
教学内容也要富有变化,在变化中产生新的疑问,激发新的求知欲望。布置作业切忌重复式的机械性的训练。
2.以“奇”取胜策略
好奇心人皆有之。所谓“奇”,就是某一事物所表现的状态异乎寻常,大大超乎人们的想象和原有的经验,这种新的刺激与原有认知之间的极大反差,引起高度的兴奋,产生质疑和释疑的强烈冲动。我们教学如果能以“奇”取胜,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有位数学教师在教“对数”之前,提出一个问题:把一张纸折叠32次后有多高?同学纷纷猜测。有的说有桌子那么高,有的说有一个人那么高……。教师说:有珠穆朗玛峰那么高呢!“这怎么可能呢?”大家感到无比的惊奇。于是教师叫大家算算看。折叠32次后的厚度应为纸的厚度乘以232,这时学生又难住了。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这个引入设计就是以奇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
总之,新奇的课堂设计,奇妙的教学语言,奇异的事物和奇怪的现象,新奇的解法,奇特的活动都会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向趣味盎然的学习境界。
3.竞争激励策略
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这种心理如果引导得当、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的某些环节,可以适当地引入竞争的机制。各式各样的竞赛常常使人忘掉犹豫、忘掉自卑,竞赛可以刺激大脑的活动,竞赛造成热烈气氛。魏书生当班主任时,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每周都有一天下午是竞赛时间。他选择一首诗让学生在3分钟内背诵,看谁背得快,结果有的人2分钟就背出来了。为什么效率这么高?同学们说:“因为是竞赛,把吃奶劲都使出来了。”有一次举行数学竞赛:在一小时内,把一本数学书里的42道应用题全部列出方程来,看谁列得好、快、准。尽管比赛没有奖品,可比起来热火朝天,同学们评价说:每个人都获得一份奖赏——集中全力,紧张思维时的幸福感。魏书生正是充分发挥了学生这种好胜向上心理的有利优势。当然,老师也要注意引导得当,强化协作、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
4.榜样导引的策略
4.1发奖状:在教学时,我们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并加以鼓励,一般来说,口头的鼓励对学生是没有多大作用的,而现在的学生一般的东西瞧不起,太贵的老师又承受不了。我们可以在开学时买数百张奖状,(因为奖状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每年都是那几个人)当学生成绩有了进步时,我们就发一张给他,并盖上班级章,当然,哪些可以发,这个根据对本班学生的要求而定。
4.2张贴相片在班上,我把成绩优秀的学生的相片贴在墙上,写上“我也想做明星”,从而激发学生竞争,以后只要学习进步了的我也可以把他的相片贴上去,如果退步了,就给扯下来。
相信只要我们能做到以上几点,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是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
[2]颜迈《现代汉语》
[3]陈旭远《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收稿日期:2008-06-18
【关键词】兴趣 好奇 激励 榜样 竞争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发掘学生潜力,增强学生思维能力,增添学生学习动力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有力武器。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从而学到新的知识。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对语文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学习起来,乐此不疲、乐在其中。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1.求新求变策略
新鲜的东西容易引起兴趣,这是一种常理。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森认为:对于一种刺激重复多次而达到一定的水平后,便失掉它开始时引起兴趣的效力。我们教学就该常教常新,以“新”来吸引学生。
教学手段方法要不断更新,富有变化。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可以变换教法,即使同一课中,也要使设计有节奏、有起伏,动静、张弛、收放、疏密对比转化,读读、讲讲、练练、议议交叉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各得其所,恰到好处,切忌单调枯燥乏味。
教学内容也要富有变化,在变化中产生新的疑问,激发新的求知欲望。布置作业切忌重复式的机械性的训练。
2.以“奇”取胜策略
好奇心人皆有之。所谓“奇”,就是某一事物所表现的状态异乎寻常,大大超乎人们的想象和原有的经验,这种新的刺激与原有认知之间的极大反差,引起高度的兴奋,产生质疑和释疑的强烈冲动。我们教学如果能以“奇”取胜,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有位数学教师在教“对数”之前,提出一个问题:把一张纸折叠32次后有多高?同学纷纷猜测。有的说有桌子那么高,有的说有一个人那么高……。教师说:有珠穆朗玛峰那么高呢!“这怎么可能呢?”大家感到无比的惊奇。于是教师叫大家算算看。折叠32次后的厚度应为纸的厚度乘以232,这时学生又难住了。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这个引入设计就是以奇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
总之,新奇的课堂设计,奇妙的教学语言,奇异的事物和奇怪的现象,新奇的解法,奇特的活动都会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向趣味盎然的学习境界。
3.竞争激励策略
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这种心理如果引导得当、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的某些环节,可以适当地引入竞争的机制。各式各样的竞赛常常使人忘掉犹豫、忘掉自卑,竞赛可以刺激大脑的活动,竞赛造成热烈气氛。魏书生当班主任时,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每周都有一天下午是竞赛时间。他选择一首诗让学生在3分钟内背诵,看谁背得快,结果有的人2分钟就背出来了。为什么效率这么高?同学们说:“因为是竞赛,把吃奶劲都使出来了。”有一次举行数学竞赛:在一小时内,把一本数学书里的42道应用题全部列出方程来,看谁列得好、快、准。尽管比赛没有奖品,可比起来热火朝天,同学们评价说:每个人都获得一份奖赏——集中全力,紧张思维时的幸福感。魏书生正是充分发挥了学生这种好胜向上心理的有利优势。当然,老师也要注意引导得当,强化协作、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
4.榜样导引的策略
4.1发奖状:在教学时,我们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并加以鼓励,一般来说,口头的鼓励对学生是没有多大作用的,而现在的学生一般的东西瞧不起,太贵的老师又承受不了。我们可以在开学时买数百张奖状,(因为奖状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每年都是那几个人)当学生成绩有了进步时,我们就发一张给他,并盖上班级章,当然,哪些可以发,这个根据对本班学生的要求而定。
4.2张贴相片在班上,我把成绩优秀的学生的相片贴在墙上,写上“我也想做明星”,从而激发学生竞争,以后只要学习进步了的我也可以把他的相片贴上去,如果退步了,就给扯下来。
相信只要我们能做到以上几点,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是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
[2]颜迈《现代汉语》
[3]陈旭远《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收稿日期:2008-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