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把情感教学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人际关系。在教材中挖掘情感教育,努力创设情景,唤起学生情感共鸣,并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力戒“犹抱琵琶半遮面”和“和尚念经式”的毫无表情的说教,讲究课堂教学评价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情感教育 创设情景 体验成功
高中生正处于向成年转化的特殊时期,也是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把情感教学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笔者在英语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对策。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人际关系
作为教师,应该深刻领会在课堂上关注每个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夸奖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以平等的心灵善待每一个学生,用爱的情怀关注学生,这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它比任何形式的说教都有效。师生之间坦诚的交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热情且具有同情心,对学生在学习语言中所犯的错误持谨慎的态度,多用积极的反馈方式,少用或不用“大庭广众”之下纠错的方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避免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感、焦虑感。
二、努力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和热情
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是情感教学的基本方法。新教材需要的不仅是教师身后的知识基础,更需要教师与教材脉脉相通的感情投入。“情感本身就算一种动机”,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去点燃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渴求之火,把对学生的真挚情感表现教诲展示情感的巨大力量。
1.在教材中挖掘情感教育。教材是师生感情交流的催化剂。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态度与学科知识的热情,将融入对教材的深刻与分析,并对胶擦进行必要的加工,提炼,使蕴涵在教材中丰富的情感因素得到充分挖掘,形成知与情互相渗透的教学内容,体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很多是是作者的主观态度与思想倾向的自然流露,并且这些感情总是受到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当时生活状况的影响,我们有时可以把它看作是作者本人情感倾向的一个在现。因此,在进行教材分析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对作品事物的感情、作者对人物角色的情感,并联系自己实际的生活经验,努力体验这种情感,进而正确的传递给学生相同的体验,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
2.创设情景,唤起情感。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情景的目的,是使学生和教师一起达到某种教学目标而创设情景联系情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深入体验课文情感,在轻松愉悦,充满情趣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在英语教学中,我经常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因特网和动画、图片等从直观角度刺激学生感官,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创设真实语言情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英语交际活动,让其领略英语的丰富多彩,或举办英语角、英语故事会等都是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好方法。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各种英语学习活动,并从中获得乐趣,这就自然而然加速了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可以通过讨论或交流来增进师生、学生间的互相理解,促进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3.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教师与教科书的思想感情节节一致,拍拍和谐,就必须不断体验和挖掘教材潜在的感情力量。在这方面,高中新英语教材给教师留出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如猜谜语,做游戏、英语故事会、口语比赛、听力比赛、外语晚会等都是有益尝试,让他们充当其中能胜任自己的角色,从而在参与中充分表现他们的才干,在活动中积极培养他们的自信。自信心总是和自主性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活动。
三、讲究课堂教学评价艺术,让学生增强自信、体验成功的喜悦
公正、公平、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激励学生的教育手段,也是联系和沟通师生感情的重要纽带。高中课堂上很少有人举手回答问题,不是他们没有了表现欲,而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成熟,把表现欲隐藏了起来,这都是为了在群体中得到肯定。因此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应对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与热情鼓励,给与及时肯定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张扬个性。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注意人文性、科学性、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在课堂问答过程中,教师要讲究方法和技巧,适当点拨,恰当评价,表扬为主。依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只有让学生达到那些能够企及的水平,对学生的能力提高才能起到最佳效果。教师分散分化难度,目的是让学生在每一微小的进步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育出宽松的课堂气氛,让他们不会因为害怕说错而不敢表达。
教师的评价用语不能一般化、公式化。例如,当学生答对某一个问题时,诸如“Very good”(好),“Perfect”/“Wonderful”,(棒极了)等多种肯定赞扬的词语均可以轮换使用。当某个学生的回答出错时,教师可以真诚的地说:“Take it easy。”等这类鼓励性的话,加之教师温和的眼神,会在学生的心里涌起一股股暖流,可以消除紧张情绪并能克服畏惧心理,长期下去学生可以从教师的评价中体会到教师的爱心及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情感教育 创设情景 体验成功
高中生正处于向成年转化的特殊时期,也是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把情感教学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笔者在英语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对策。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人际关系
作为教师,应该深刻领会在课堂上关注每个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夸奖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以平等的心灵善待每一个学生,用爱的情怀关注学生,这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它比任何形式的说教都有效。师生之间坦诚的交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热情且具有同情心,对学生在学习语言中所犯的错误持谨慎的态度,多用积极的反馈方式,少用或不用“大庭广众”之下纠错的方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避免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感、焦虑感。
二、努力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和热情
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是情感教学的基本方法。新教材需要的不仅是教师身后的知识基础,更需要教师与教材脉脉相通的感情投入。“情感本身就算一种动机”,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去点燃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渴求之火,把对学生的真挚情感表现教诲展示情感的巨大力量。
1.在教材中挖掘情感教育。教材是师生感情交流的催化剂。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态度与学科知识的热情,将融入对教材的深刻与分析,并对胶擦进行必要的加工,提炼,使蕴涵在教材中丰富的情感因素得到充分挖掘,形成知与情互相渗透的教学内容,体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很多是是作者的主观态度与思想倾向的自然流露,并且这些感情总是受到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当时生活状况的影响,我们有时可以把它看作是作者本人情感倾向的一个在现。因此,在进行教材分析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对作品事物的感情、作者对人物角色的情感,并联系自己实际的生活经验,努力体验这种情感,进而正确的传递给学生相同的体验,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
2.创设情景,唤起情感。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情景的目的,是使学生和教师一起达到某种教学目标而创设情景联系情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深入体验课文情感,在轻松愉悦,充满情趣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在英语教学中,我经常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因特网和动画、图片等从直观角度刺激学生感官,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创设真实语言情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英语交际活动,让其领略英语的丰富多彩,或举办英语角、英语故事会等都是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好方法。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各种英语学习活动,并从中获得乐趣,这就自然而然加速了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可以通过讨论或交流来增进师生、学生间的互相理解,促进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3.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教师与教科书的思想感情节节一致,拍拍和谐,就必须不断体验和挖掘教材潜在的感情力量。在这方面,高中新英语教材给教师留出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如猜谜语,做游戏、英语故事会、口语比赛、听力比赛、外语晚会等都是有益尝试,让他们充当其中能胜任自己的角色,从而在参与中充分表现他们的才干,在活动中积极培养他们的自信。自信心总是和自主性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活动。
三、讲究课堂教学评价艺术,让学生增强自信、体验成功的喜悦
公正、公平、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激励学生的教育手段,也是联系和沟通师生感情的重要纽带。高中课堂上很少有人举手回答问题,不是他们没有了表现欲,而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成熟,把表现欲隐藏了起来,这都是为了在群体中得到肯定。因此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应对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与热情鼓励,给与及时肯定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张扬个性。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注意人文性、科学性、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在课堂问答过程中,教师要讲究方法和技巧,适当点拨,恰当评价,表扬为主。依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只有让学生达到那些能够企及的水平,对学生的能力提高才能起到最佳效果。教师分散分化难度,目的是让学生在每一微小的进步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育出宽松的课堂气氛,让他们不会因为害怕说错而不敢表达。
教师的评价用语不能一般化、公式化。例如,当学生答对某一个问题时,诸如“Very good”(好),“Perfect”/“Wonderful”,(棒极了)等多种肯定赞扬的词语均可以轮换使用。当某个学生的回答出错时,教师可以真诚的地说:“Take it easy。”等这类鼓励性的话,加之教师温和的眼神,会在学生的心里涌起一股股暖流,可以消除紧张情绪并能克服畏惧心理,长期下去学生可以从教师的评价中体会到教师的爱心及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