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做剩女做胜女
郭敬红和女儿站在一起,两人更像姐妹而非母女。女儿是她的骄傲,也与她一样供职于奢侈品行业,“言传身教这么多年,我不会特别追求浮华的东西。每个女人都喜欢奢侈品,但我家不会把它作为唯一的标准,生活还是要舒服自然。不同的场合要有不同的表现,正式的场合展示风范,家常时,我就是和街坊邻居一模一样的女人。角色变化要掌握好。”
22岁结婚,紧接着生儿育女,25岁时郭敬红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工作和家庭如何平衡,在她看来完全不是难题,“那时候心态不一样,没有特别远大的抱负。小孩长得快,也有请阿姨照顾。等孩子长大了,赶上我年龄资历丰富了,工作多起来,正好把人生最精力充沛的阶段给了事业。”
与郭敬红迥异的,或许是我们大部分人的选择——年轻时全身投入工作,到了25岁开始焦虑——要孩子还是要工作,为了孩子离开得心应手的岗位,未必有机会再回来,最后事业和家庭难以两全其美。郭敬红真正的事业从30岁开始,她说自己很幸运地做了选择,“我对生活没有计划,工作也不是一成不变,非常弹性化,很轻松地做取舍。”
犹如言情小说,郭敬红初次与丈夫相遇,她17岁,他25岁。她学法语,他从事工业自动化行业。大学住校,郭敬红每隔一周都能收到他的来信,“如果他出差,每天都写一封信,集中在一起寄给我。”这些信郭敬红保存至今,搬家无数次,始终珍藏在一个小匣子里。
虽然携手走过近30年,但在郭敬红眼里,丈夫依旧是初恋时的模样,“他踏实真诚,认真对待所有人,很有领导力,工作时霸气十足,在家里难得糊涂、收敛霸道,包容我的任性。他不帅,但是内心的力量特别能抓人。”儿女异口同声:“在家里,爸爸都是听妈妈的。”幸福的婚姻、相濡以沫的感情,是郭敬红给儿女们最好的教育。
跟着命运的节奏来
结婚是计划内的,怀孕却是计划外的,郭敬红有些紧张,“大学毕业,生活有很大的改变,担心马上生孩子会不会太早。不过焦虑只是一时的,喜悦却是长久的,孩子是老天给我的礼物,无形中有个挺强烈的牵挂。”
郭敬红经常教育儿女们,有时候,快不如慢,心太急,想抢先,想按自己的时间表,可阻力下的推进费力又低效。命运自有它的节奏。不要对抗,要接受。不要设限,要从容。很多事情是急不来的,时机到了_自然轻快。
拥有美满的家庭,柔中带刚的郭敬红却从没想过待在家里,做个无忧无虑的全职主妇。从中学到大学,郭敬红一直是公认的三好学生。毕业多年后,大学老师来家里做客,还没忘对她的丈夫说,“她是我们都喜欢的学生,待在家里就可惜了。”郭敬红回忆,老师的话对她复出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爱来自于人的能力,而不是容貌,能力随着勤奋不停加码。”这也是郭敬红教导女儿的中心思想,“千万别想着今后躺在一个男孩身上过一辈子。女孩要在年轻漂亮的时候把青春献给爱的人,成熟睿智时则把智慧献给事业。真心对待人和事,不能浮夸。”
女儿毕业自多伦多大学,前三年学市场管理,第四年转到金融专业。母女俩有说不完的悄悄话,郭敬红笑说,“她什么事情都愿意跟我分享。我喜欢这种内心的绚烂,不张扬、不过分、不形式主义。太过用力太过张扬的关系,一定是虚张声势的。而内心的安宁才是真正的安宁,它更干净、更纯粹、更饱满。”
女儿眼里,在家和在职场,郭敬红有两张面孔,“在家里该严厉就很严厉,对很多细节有要求,比如我们走路背必须挺直,公共场合不能揉鼻子,反而爸爸很好说话。妈妈在工作时特别温柔,对客户、属下都很善解人意,人缘好极了,虽然以一丝不苟出名,但从不会发脾气。”
自己一直当好学生,郭敬红对姐弟俩学业要求很高。从香港搬到上海,女儿的数学进度跟不上,郭敬红一边鼓励她不要气馁,一边自己当起了家庭老师,下班以后帮她补习,“那时候我和弟弟特别期待她出差,可以名正言顺晚点睡。等到弟弟出国念书,我才发觉自己长大了。全家人出行,以前都是妈妈订行程、机票和酒店,这次变成了我。”
教育儿子,郭敬红是另一种理论,“现在太多男孩谈恋爱小心翼翼,谈婚论嫁先讲水费电费,我交代儿子,与女孩的交往诚心诚意,别把恋爱当作数学兑换公式来算,男人要先主动,把生活和未来担当起来。”
都说严父慈母,在郭敬红家,这个角色要颠倒过来。儿子眼中,妈妈是个追求完美的人,“我和姐姐很随便,妈妈要完美,比如我喜欢T恤、牛仔裤,妈妈要求穿得好看,都给我买西装。爸爸不怎么管我们,妈妈从小到大都会管。我出国读书要适应新环境,和家人交流的时间少了'妈妈一直在微信上留言,‘宝贝儿子,什么时候跟我聊天?’”她爱牛虻她爱吸血鬼
儿子远赴密歇根大学读书,女儿大学毕业,和郭敬红一样踏入奢侈品行业。旁人羡慕郭敬红培养了一双优秀的儿女,出身富裕,不骄不躁,勤奋踏实。郭敬红觉得,教孩子就像种树,“只有长在稍微贫瘠但又不是极端恶劣环境里的那些橡树,历经风吹雨打、百年风霜,根系不断往下深扎于大地,树冠不断向上寻求阳光,才会长得粗壮挺拔。”
在郭敬红眼里,“孩子们从小就有自己的主见,儿子喜欢体育喜欢打篮球。女儿加班比我晚,下班了晚上10点还要去健身保持身材。”母亲和孩子的纽带不会因为距离和时间而隔断,郭敬红喜欢在微信上给儿女转发生活小常识、励志故事,比如“与其花时间探究对手,不如全力完善好自己”等。周末家庭日,郭敬红一定会和丈夫、女儿全家一起度过,看电影,开车去郊外野餐。郭敬红年轻时喜欢读《牛虻》,浪漫英雄主义的故事让她憧憬,女儿眨眨眼,“这是什么书?”她喜欢看《美少女谎言》《吸血鬼日记》,差异并不妨碍母女一起看《小时代》,郭敬红说,这是娱乐,也是了解目标客户的工作。
儿女们总有离开自己成家立业的那一天,郭敬红期待着,又有些不安。她常想起自己当年的情形。读书时,她身边有许多追求者,爸爸问她会选谁,她把未来老公放在最后,还调侃,“长城有多长,他排到尾巴上。”宣布婚讯那天,爸爸打趣,“长城原来是倒着排的。”妈妈担忧,“你刚出校门,世界的大门才打开,你就闭上了。”郭敬红回答,“我觉得再也不会遇到那么真诚的男孩了。”如今她也希望儿女找到最真诚的人。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而母爱是可以跨越时空隔离的心的相系。
郭敬红和女儿站在一起,两人更像姐妹而非母女。女儿是她的骄傲,也与她一样供职于奢侈品行业,“言传身教这么多年,我不会特别追求浮华的东西。每个女人都喜欢奢侈品,但我家不会把它作为唯一的标准,生活还是要舒服自然。不同的场合要有不同的表现,正式的场合展示风范,家常时,我就是和街坊邻居一模一样的女人。角色变化要掌握好。”
22岁结婚,紧接着生儿育女,25岁时郭敬红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工作和家庭如何平衡,在她看来完全不是难题,“那时候心态不一样,没有特别远大的抱负。小孩长得快,也有请阿姨照顾。等孩子长大了,赶上我年龄资历丰富了,工作多起来,正好把人生最精力充沛的阶段给了事业。”
与郭敬红迥异的,或许是我们大部分人的选择——年轻时全身投入工作,到了25岁开始焦虑——要孩子还是要工作,为了孩子离开得心应手的岗位,未必有机会再回来,最后事业和家庭难以两全其美。郭敬红真正的事业从30岁开始,她说自己很幸运地做了选择,“我对生活没有计划,工作也不是一成不变,非常弹性化,很轻松地做取舍。”
犹如言情小说,郭敬红初次与丈夫相遇,她17岁,他25岁。她学法语,他从事工业自动化行业。大学住校,郭敬红每隔一周都能收到他的来信,“如果他出差,每天都写一封信,集中在一起寄给我。”这些信郭敬红保存至今,搬家无数次,始终珍藏在一个小匣子里。
虽然携手走过近30年,但在郭敬红眼里,丈夫依旧是初恋时的模样,“他踏实真诚,认真对待所有人,很有领导力,工作时霸气十足,在家里难得糊涂、收敛霸道,包容我的任性。他不帅,但是内心的力量特别能抓人。”儿女异口同声:“在家里,爸爸都是听妈妈的。”幸福的婚姻、相濡以沫的感情,是郭敬红给儿女们最好的教育。
跟着命运的节奏来
结婚是计划内的,怀孕却是计划外的,郭敬红有些紧张,“大学毕业,生活有很大的改变,担心马上生孩子会不会太早。不过焦虑只是一时的,喜悦却是长久的,孩子是老天给我的礼物,无形中有个挺强烈的牵挂。”
郭敬红经常教育儿女们,有时候,快不如慢,心太急,想抢先,想按自己的时间表,可阻力下的推进费力又低效。命运自有它的节奏。不要对抗,要接受。不要设限,要从容。很多事情是急不来的,时机到了_自然轻快。
拥有美满的家庭,柔中带刚的郭敬红却从没想过待在家里,做个无忧无虑的全职主妇。从中学到大学,郭敬红一直是公认的三好学生。毕业多年后,大学老师来家里做客,还没忘对她的丈夫说,“她是我们都喜欢的学生,待在家里就可惜了。”郭敬红回忆,老师的话对她复出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爱来自于人的能力,而不是容貌,能力随着勤奋不停加码。”这也是郭敬红教导女儿的中心思想,“千万别想着今后躺在一个男孩身上过一辈子。女孩要在年轻漂亮的时候把青春献给爱的人,成熟睿智时则把智慧献给事业。真心对待人和事,不能浮夸。”
女儿毕业自多伦多大学,前三年学市场管理,第四年转到金融专业。母女俩有说不完的悄悄话,郭敬红笑说,“她什么事情都愿意跟我分享。我喜欢这种内心的绚烂,不张扬、不过分、不形式主义。太过用力太过张扬的关系,一定是虚张声势的。而内心的安宁才是真正的安宁,它更干净、更纯粹、更饱满。”
女儿眼里,在家和在职场,郭敬红有两张面孔,“在家里该严厉就很严厉,对很多细节有要求,比如我们走路背必须挺直,公共场合不能揉鼻子,反而爸爸很好说话。妈妈在工作时特别温柔,对客户、属下都很善解人意,人缘好极了,虽然以一丝不苟出名,但从不会发脾气。”
自己一直当好学生,郭敬红对姐弟俩学业要求很高。从香港搬到上海,女儿的数学进度跟不上,郭敬红一边鼓励她不要气馁,一边自己当起了家庭老师,下班以后帮她补习,“那时候我和弟弟特别期待她出差,可以名正言顺晚点睡。等到弟弟出国念书,我才发觉自己长大了。全家人出行,以前都是妈妈订行程、机票和酒店,这次变成了我。”
教育儿子,郭敬红是另一种理论,“现在太多男孩谈恋爱小心翼翼,谈婚论嫁先讲水费电费,我交代儿子,与女孩的交往诚心诚意,别把恋爱当作数学兑换公式来算,男人要先主动,把生活和未来担当起来。”
都说严父慈母,在郭敬红家,这个角色要颠倒过来。儿子眼中,妈妈是个追求完美的人,“我和姐姐很随便,妈妈要完美,比如我喜欢T恤、牛仔裤,妈妈要求穿得好看,都给我买西装。爸爸不怎么管我们,妈妈从小到大都会管。我出国读书要适应新环境,和家人交流的时间少了'妈妈一直在微信上留言,‘宝贝儿子,什么时候跟我聊天?’”她爱牛虻她爱吸血鬼
儿子远赴密歇根大学读书,女儿大学毕业,和郭敬红一样踏入奢侈品行业。旁人羡慕郭敬红培养了一双优秀的儿女,出身富裕,不骄不躁,勤奋踏实。郭敬红觉得,教孩子就像种树,“只有长在稍微贫瘠但又不是极端恶劣环境里的那些橡树,历经风吹雨打、百年风霜,根系不断往下深扎于大地,树冠不断向上寻求阳光,才会长得粗壮挺拔。”
在郭敬红眼里,“孩子们从小就有自己的主见,儿子喜欢体育喜欢打篮球。女儿加班比我晚,下班了晚上10点还要去健身保持身材。”母亲和孩子的纽带不会因为距离和时间而隔断,郭敬红喜欢在微信上给儿女转发生活小常识、励志故事,比如“与其花时间探究对手,不如全力完善好自己”等。周末家庭日,郭敬红一定会和丈夫、女儿全家一起度过,看电影,开车去郊外野餐。郭敬红年轻时喜欢读《牛虻》,浪漫英雄主义的故事让她憧憬,女儿眨眨眼,“这是什么书?”她喜欢看《美少女谎言》《吸血鬼日记》,差异并不妨碍母女一起看《小时代》,郭敬红说,这是娱乐,也是了解目标客户的工作。
儿女们总有离开自己成家立业的那一天,郭敬红期待着,又有些不安。她常想起自己当年的情形。读书时,她身边有许多追求者,爸爸问她会选谁,她把未来老公放在最后,还调侃,“长城有多长,他排到尾巴上。”宣布婚讯那天,爸爸打趣,“长城原来是倒着排的。”妈妈担忧,“你刚出校门,世界的大门才打开,你就闭上了。”郭敬红回答,“我觉得再也不会遇到那么真诚的男孩了。”如今她也希望儿女找到最真诚的人。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而母爱是可以跨越时空隔离的心的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