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新教育的概念的提出
创新教育是在创造教育思想基础上,根据“创造学”和“教育学”原理,针对传统教育中有碍人的创造力提高的问题而提出的。以开发创新性思维为核心、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也可以说是指导学生发展创造的才能,鼓励学生经由创造的过程,学习做有效创造的活动。其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动机,鼓励学生创造地表现,以增进创造才能的发展。就其内涵来看,它是教师通过课程内容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和增长学生创造行为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教师本身来讲,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因时制宜,变化教学方式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学。
二、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的特征
第一,创设自由、安全、和谐的情境和气氛。
第二,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教师不独占整个教学活动时间。
第三,注重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表达与容忍不同的意见,不急于下判断。
第四,鼓励学生应用想象力,增进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第一,创设导课背景,为创新预热。要想上好课,一个吸引学生的好开头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在学生心理准备还不太充分的阶段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先声夺人,先入为主的效果。
第二,创设问题情境,将创新深入。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又是创新的前提,创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的教学在于善于设疑、巧于设疑,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机会,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提问,把学生从“要我答,要我学”中解放出来,变成“我要答,我要学”。
第三,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是创新教育的动力。要加强课堂讨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是英语创新教育的关键。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本领,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需要。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英语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有:开办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晚会等形式。通过这些形式尽可能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使他们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造意向,训练和培养创新能力。通过实践可知,英语的自学能力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一是能根据读音规则拼读、拼写英语单词和朗读课文;二是能独立运用视听手段听懂英语课文并操练英语;三是能独立回答教师根据课文提出的问题;四是能独立完成教师提供预习和复习的作业;五是能独立使用学习工具书和使用电化教学设备;六是能阅读与所学课文相当的课外读物;七是具备在预习课文时找出疑难点,并向教师质疑问难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唤起潜在的创造智能,在意志和信念的推动下,支配自学探索活动,不断更新、深化和充实已获取的知识,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是读前预测法:课文的标题往往体现文章的主旨,课文中的插图一般能对课文内容提供直观的线索。因此,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标题和插图等,结合自己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地推断或预测,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是读中巧问法:在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巧设开放性问题使学生进入所学情境之中,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众说纷纭,异彩纷呈。
三是课后复述法:在学生把握原文主旨的基础上,通过变换人称 、改变文体、或充当不同角色等方式,使学生置身于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大胆的、合理的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第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提高教师的素质。
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系思维,首先教师本身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要求。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外语教师的素质已有很大提高。但是,面对新的形势,外语教师的整体状况仍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为此,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师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的目标,要求开展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培养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继续教育,使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一环。它要求有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此,需要对教师的教育观、知识结构、个性特征、教学艺术及管理艺术提高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过时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其次,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改变师生之间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教师要以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英语学习心理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要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要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了解现代教育理论和外语教学理论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艺术上,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鼓励他们在课余时间广泛涉猎,开拓视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帮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分析和理解问题,而不墨守成规。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多种条件,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的观念,鼓励学生进行独立评价,发展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
创新教育是在创造教育思想基础上,根据“创造学”和“教育学”原理,针对传统教育中有碍人的创造力提高的问题而提出的。以开发创新性思维为核心、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也可以说是指导学生发展创造的才能,鼓励学生经由创造的过程,学习做有效创造的活动。其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动机,鼓励学生创造地表现,以增进创造才能的发展。就其内涵来看,它是教师通过课程内容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和增长学生创造行为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教师本身来讲,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因时制宜,变化教学方式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学。
二、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的特征
第一,创设自由、安全、和谐的情境和气氛。
第二,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教师不独占整个教学活动时间。
第三,注重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表达与容忍不同的意见,不急于下判断。
第四,鼓励学生应用想象力,增进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第一,创设导课背景,为创新预热。要想上好课,一个吸引学生的好开头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在学生心理准备还不太充分的阶段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先声夺人,先入为主的效果。
第二,创设问题情境,将创新深入。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又是创新的前提,创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的教学在于善于设疑、巧于设疑,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机会,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提问,把学生从“要我答,要我学”中解放出来,变成“我要答,我要学”。
第三,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是创新教育的动力。要加强课堂讨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是英语创新教育的关键。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本领,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需要。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英语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有:开办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晚会等形式。通过这些形式尽可能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使他们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造意向,训练和培养创新能力。通过实践可知,英语的自学能力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一是能根据读音规则拼读、拼写英语单词和朗读课文;二是能独立运用视听手段听懂英语课文并操练英语;三是能独立回答教师根据课文提出的问题;四是能独立完成教师提供预习和复习的作业;五是能独立使用学习工具书和使用电化教学设备;六是能阅读与所学课文相当的课外读物;七是具备在预习课文时找出疑难点,并向教师质疑问难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唤起潜在的创造智能,在意志和信念的推动下,支配自学探索活动,不断更新、深化和充实已获取的知识,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是读前预测法:课文的标题往往体现文章的主旨,课文中的插图一般能对课文内容提供直观的线索。因此,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标题和插图等,结合自己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地推断或预测,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是读中巧问法:在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巧设开放性问题使学生进入所学情境之中,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众说纷纭,异彩纷呈。
三是课后复述法:在学生把握原文主旨的基础上,通过变换人称 、改变文体、或充当不同角色等方式,使学生置身于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大胆的、合理的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第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提高教师的素质。
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系思维,首先教师本身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要求。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外语教师的素质已有很大提高。但是,面对新的形势,外语教师的整体状况仍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为此,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师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的目标,要求开展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培养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继续教育,使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一环。它要求有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此,需要对教师的教育观、知识结构、个性特征、教学艺术及管理艺术提高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过时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其次,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改变师生之间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教师要以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英语学习心理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要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要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了解现代教育理论和外语教学理论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艺术上,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鼓励他们在课余时间广泛涉猎,开拓视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帮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分析和理解问题,而不墨守成规。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多种条件,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的观念,鼓励学生进行独立评价,发展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