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主动起来,特别是初中数学教学,摒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初中教学的重要问题。因此,教师应该研究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所谓主动学习,就是学生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自觉、自愿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动学习呢?本人就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作一初浅的小结与反思。
一、主动性学习的基础
(1)主动来自教育者的“情”。“情”即感情,包括情感和情绪。革命导师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可见,健康的情感和积极的情緒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①情让师生交融。教师的教学要充满感情色彩,用真挚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撞击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带着积极向上的情感去学习、记忆、想象、思维。营造师生情感交融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肥沃的土壤。因此,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接受你、认可你,从而使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驱动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有了情感基础,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学生更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可见,培养师生间的情感,达到情感交融,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保证。②教学的激情来之教师本身。激情是活力的表现,满怀激情的教师才能营造出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师具有良好的情绪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学习的催化剂。因为数学课本身不像语文课那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挖自身的情绪因素,倾注满腔热情,以饱满的情绪、生动的语言去创设一个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当每位学生都与教师的情绪产生共鸣,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时,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以发挥,进而转成自觉自愿的学习行为。
(2)兴趣——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决定了其在学习活动中的稳定性、持久性和自制力大都比较差 。所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乐学、主动地学。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在新授过程中,通过拼贴图形、观察猜想、计算验证,归纳总结而得出结论,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到巩固练习阶段,学生学习的最佳时机已过,兴趣也将随之淡薄。这时设计练习题时就要加强兴趣性。
(3)激励——保持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作为教师不应吝啬“激励语言”。因为正确运用"激励"策略,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倍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一旦有了学习欲望,何愁他们不主动学习呢?上数学课时,可以采用不断变换“激励”策略的方法来使学生感到“新”,以常“新”来促使学生常"主动"。首先,对敢于发言,哪怕是说错了的学生,对一贯纪律很差,但在本课中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大张旗鼓的表扬;对好学生,教师要把握好时机适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充分地调动了全班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操作——让学生学的简单易懂。学生尤其是初中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由于学生对直观形象的知识容易接受和理解,所以对操作实践性强的课感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些操作实践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操作实践中理解掌握新知,提高技能,同时受到学法的启迪。
(5)“渔”——-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坚实的基础。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由“学会”变为“会学”,并由“会学”变为“乐学、善学”。在乐学的基础上,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内在的主动学习的动机,从而把学习转化成为自身的自觉自愿的行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二、主动学习的实施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如何扎实的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核心问题。如何才能使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动学习呢?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教师必须转换角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改变了教师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关爱,更多的空间,给他们以体验和展示的机会,让数学课堂更加亲切,气氛更加宽松与和谐,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理想的氛围。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未来的建设者,他们应该具有激情、坚毅、 独立自主的优秀品质,具有创新意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既要完成教学任务,也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质,使其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3)教学中要“用活”教科书。确立学生主体观后,教案的设计就应该是发展的、创新的。现在的教科书,不管从课题、内容、过程、习题等,还是知识结构,与以前的教科书有很大的区别,给了教师很大的想象、创造的空间,甚至给了教师开发、改动的权利。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教科书,根据学习需要、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创造性的设计教学,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主动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例如,教科书上“全等三角形”是按判别方法逐个进行,教学中可让学生先分别画出具有三个等量关系(边或角)的两个三角形,然后通过拚图、观察、比较、讨论、归纳、总结得出判别三角形全等的所有方法,这样既使学生对判别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人”的位置上,让学生真正的成为教学的主体,让新的数学教育给我们的所有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深挖自身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就一定能实现由学生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质的转变,使学生真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学习”的理想境界,即“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一、主动性学习的基础
(1)主动来自教育者的“情”。“情”即感情,包括情感和情绪。革命导师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可见,健康的情感和积极的情緒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①情让师生交融。教师的教学要充满感情色彩,用真挚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撞击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带着积极向上的情感去学习、记忆、想象、思维。营造师生情感交融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肥沃的土壤。因此,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接受你、认可你,从而使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驱动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有了情感基础,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学生更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可见,培养师生间的情感,达到情感交融,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保证。②教学的激情来之教师本身。激情是活力的表现,满怀激情的教师才能营造出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师具有良好的情绪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学习的催化剂。因为数学课本身不像语文课那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挖自身的情绪因素,倾注满腔热情,以饱满的情绪、生动的语言去创设一个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当每位学生都与教师的情绪产生共鸣,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时,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以发挥,进而转成自觉自愿的学习行为。
(2)兴趣——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决定了其在学习活动中的稳定性、持久性和自制力大都比较差 。所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乐学、主动地学。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在新授过程中,通过拼贴图形、观察猜想、计算验证,归纳总结而得出结论,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到巩固练习阶段,学生学习的最佳时机已过,兴趣也将随之淡薄。这时设计练习题时就要加强兴趣性。
(3)激励——保持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作为教师不应吝啬“激励语言”。因为正确运用"激励"策略,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倍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一旦有了学习欲望,何愁他们不主动学习呢?上数学课时,可以采用不断变换“激励”策略的方法来使学生感到“新”,以常“新”来促使学生常"主动"。首先,对敢于发言,哪怕是说错了的学生,对一贯纪律很差,但在本课中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大张旗鼓的表扬;对好学生,教师要把握好时机适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充分地调动了全班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操作——让学生学的简单易懂。学生尤其是初中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由于学生对直观形象的知识容易接受和理解,所以对操作实践性强的课感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些操作实践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操作实践中理解掌握新知,提高技能,同时受到学法的启迪。
(5)“渔”——-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坚实的基础。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由“学会”变为“会学”,并由“会学”变为“乐学、善学”。在乐学的基础上,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内在的主动学习的动机,从而把学习转化成为自身的自觉自愿的行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二、主动学习的实施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如何扎实的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核心问题。如何才能使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动学习呢?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教师必须转换角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改变了教师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关爱,更多的空间,给他们以体验和展示的机会,让数学课堂更加亲切,气氛更加宽松与和谐,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理想的氛围。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未来的建设者,他们应该具有激情、坚毅、 独立自主的优秀品质,具有创新意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既要完成教学任务,也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质,使其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3)教学中要“用活”教科书。确立学生主体观后,教案的设计就应该是发展的、创新的。现在的教科书,不管从课题、内容、过程、习题等,还是知识结构,与以前的教科书有很大的区别,给了教师很大的想象、创造的空间,甚至给了教师开发、改动的权利。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教科书,根据学习需要、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创造性的设计教学,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主动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例如,教科书上“全等三角形”是按判别方法逐个进行,教学中可让学生先分别画出具有三个等量关系(边或角)的两个三角形,然后通过拚图、观察、比较、讨论、归纳、总结得出判别三角形全等的所有方法,这样既使学生对判别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人”的位置上,让学生真正的成为教学的主体,让新的数学教育给我们的所有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深挖自身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就一定能实现由学生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质的转变,使学生真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学习”的理想境界,即“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