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病;辨证施护;体会
中图分类号:R24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11—0071—02
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一种常见病。老年人高血压病患病率高达49.05%~58.60%。本科是云南省重点中医专科老年病科,每年收治住院高血压患者约400例,2008年8月~2010年4月,笔者对10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降压西药和中药辨证治疗配合系统的辨证施护和健康教育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08年4月~2009年4月住院患者中17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年龄60~86岁,平均72.5岁。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降压西药和中医辨证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入系统的辨证调护和健康教育干预。
1.2 诊断标准年龄60岁以上,血压持续或3次非同日测量,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 TffnHg和(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mmHg。
2 护理方法
2.1 基础护理
2.1.1 病室环境病室应安静、舒适,避免噪声,室内光线柔和,用窗帘遮挡光线,避免阳光直射,室内放置鲜花盆景,创造良好的环境。
2.1.2 心理调护避免增加心理负担,保持心境平和、情绪乐观,纠正猜疑心理。配合音乐欣赏,每天2次,每次30 min。
2.1.3 饮食调护限制钠盐,适当补钾、钙、镁、碘,限制热能摄人,增加鱼类和豆类,尽量食用植物油,严禁大量饮酒。
2.1.4 减肥调护合理的饮食和有氧运动。
2.1.5 生活起居调护遵守良好的作息制度,按时服药.定时监测血压,戒除烟酒,缓慢起床,温水洗漱,耐心排便,右侧卧睡姿,外出防寒,中午小睡,晚餐宜少,睡前烫脚。
2.1.6 运动调护耐力性有氧运动,如每天散步2 Km,或太极拳等。
2.1.7 给药护理中药汤剂一般适宜温服。服中药后静卧1 h,使药物行通周身而起效。
2.2 辨证施护
2.2.1 肝阳上亢型饮食调护:适宜清淡、低盐、素食,多食水果蔬菜,常食海带、香菇、紫菜、芹菜、荸荠、大豆等,可用菊花、草决明、枸杞子、山楂等泡水代茶饮。心理调护:做好说明解释工作,指导患者自觉控制情志变化,戒怒戒燥,保持心情舒畅,以免肝阳妄动,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音乐选择清新典雅,优美抒情的乐曲。
2.2.2 痰湿中阻型饮食调护:适宜清淡、易消化,忌油腻、肥甘、厚味、生冷食品。可用薏苡仁、茯苓、赤小豆、冬瓜等煮粥服用;或用陈皮10 g泡水代茶饮。心理调护:音乐选择节奏明快的乐曲。
2.2.3 瘀血阻络型心理调护:乐观处世,避免情绪波动,忧思过度。音乐选择节奏明快的乐曲。
2.2.4 气血亏虚型饮食调护:适宜甘润补益,多食山药、莲子、大枣、胡桃、芝麻等。并多吃血肉有情之品,如蛋、肉、猪肝等。可用莲子红枣粥、党参粥、黄芪粥、茯苓粥等以补益脾胃。忌食生冷。生活调护: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过度耗伤气血。音乐选择轻柔悠扬的乐曲。
2.2.5 阴虚阳亢型
饮食调护:适宜补益、易消化、多食胡桃、黑芝麻、百合、黑豆、海参、银耳等,忌辛辣肥甘。音乐选择轻柔舒缓的乐曲。
出院后治疗组继续追踪健康教育干预、观察3个月,对照组继续追踪观察3个月。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1993年7月卫生部药政局制定的心血管药物临床疗效标准判定。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至正常;或虽舒张压未达到正常,但其下降>20 mmHg;有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至正常;或虽舒张压未达到正常,但其下降10~20 mmHg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3.2 治疗结果本组170例中,治疗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率为84.29%,经随访观察3个月,大部分患者血压能控制在正常范围,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4 体会
高血压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与年龄、性别、体重、遗传、社会心理因素、职业、饮食、吸烟、饮酒、药物、性格、环境有关。临床以头痛、头晕、心悸、失眠、乏力为主症。晚期患者常因心、脑、肾等脏器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表现出各种不同症状。并发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和肾功能不全等,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据我国多省市心血管流行病和人群防治协作会议报道,近10年来,全国高血压病发病率急剧上升,全国现有高血压病患者不少于1亿。高血压病的最后结局70%为脑卒中,20%为心脏病,10%为肾脏病变。患者死亡率比正常人多2倍。不治情况下预期寿命减少约15 a。
目前,高血压病的治疗在西医方面以药物为主,主要有利尿剂、乙型交感神经阻断剂、钙离子阻断剂、血管扩张剂。遗憾的是,近90%以上高血压患者未得到满意的控制,许多患者直到出现并发症才就医。许多患者过多依赖西药而对中药和非药物疗法不够重视,既影响疗效又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增加。造成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很多,其中防治过程中的一些误区是重要的原因,这些误区有:(1)担心血压降得过低对心、脑、肾供血不利;(2)对有并发症时应将血压降得更低认识不足;(3)对非药物疗法(包括中医辨证调护和健康指导干预)重视不够;(4)血压降下来后不再治疗;(5)治疗心切,喜欢某些作用快的降压药;(6)忽视血压监测和纪录,测量血压方法不正确;(7)医护人员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对患者给予系统的辨证调护和健康教育等。
中医理论认为高血压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有情志失调、饮食失常、久病过劳及先天禀赋不足等。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机体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紊乱、阴阳失衡、清窍失聪,形成了以头晕、头痛为主要表现的高血压病。其主要病机是肝阳上亢、痰湿中阻、瘀血阻络、气血亏虚、阴虚阳亢等。中医治疗的基本方法是辨证论治,肝阳上亢则平肝潜阳;痰湿中阻则健脾化痰;气血亏虚则益气养血;阴虚阳亢则滋阴潜阳。中医护理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为特点,护理原则是扶正祛邪、正护和反护、急则护标、缓则护本、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三因制宜及预防为主等。本组170例中,中西医结合辨证调护并健康教育干预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率为84.29%,经随访观察3个月,大部分患者血压能控制在正常范围。
西医在治疗上一般见病不见人、用药模式化、不良反应多。中医证型反映了患者的生理病理状态、治疗强调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注重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的平衡,以宏观角度阐述人体与内环境和外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侧重“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此大力开展中医理论指导下辨证分型护理,必将是今后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发展方向。经过研究观察,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控制血压,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等方面有一定差异。
中图分类号:R24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11—0071—02
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一种常见病。老年人高血压病患病率高达49.05%~58.60%。本科是云南省重点中医专科老年病科,每年收治住院高血压患者约400例,2008年8月~2010年4月,笔者对10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降压西药和中药辨证治疗配合系统的辨证施护和健康教育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08年4月~2009年4月住院患者中17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年龄60~86岁,平均72.5岁。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降压西药和中医辨证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入系统的辨证调护和健康教育干预。
1.2 诊断标准年龄60岁以上,血压持续或3次非同日测量,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 TffnHg和(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mmHg。
2 护理方法
2.1 基础护理
2.1.1 病室环境病室应安静、舒适,避免噪声,室内光线柔和,用窗帘遮挡光线,避免阳光直射,室内放置鲜花盆景,创造良好的环境。
2.1.2 心理调护避免增加心理负担,保持心境平和、情绪乐观,纠正猜疑心理。配合音乐欣赏,每天2次,每次30 min。
2.1.3 饮食调护限制钠盐,适当补钾、钙、镁、碘,限制热能摄人,增加鱼类和豆类,尽量食用植物油,严禁大量饮酒。
2.1.4 减肥调护合理的饮食和有氧运动。
2.1.5 生活起居调护遵守良好的作息制度,按时服药.定时监测血压,戒除烟酒,缓慢起床,温水洗漱,耐心排便,右侧卧睡姿,外出防寒,中午小睡,晚餐宜少,睡前烫脚。
2.1.6 运动调护耐力性有氧运动,如每天散步2 Km,或太极拳等。
2.1.7 给药护理中药汤剂一般适宜温服。服中药后静卧1 h,使药物行通周身而起效。
2.2 辨证施护
2.2.1 肝阳上亢型饮食调护:适宜清淡、低盐、素食,多食水果蔬菜,常食海带、香菇、紫菜、芹菜、荸荠、大豆等,可用菊花、草决明、枸杞子、山楂等泡水代茶饮。心理调护:做好说明解释工作,指导患者自觉控制情志变化,戒怒戒燥,保持心情舒畅,以免肝阳妄动,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音乐选择清新典雅,优美抒情的乐曲。
2.2.2 痰湿中阻型饮食调护:适宜清淡、易消化,忌油腻、肥甘、厚味、生冷食品。可用薏苡仁、茯苓、赤小豆、冬瓜等煮粥服用;或用陈皮10 g泡水代茶饮。心理调护:音乐选择节奏明快的乐曲。
2.2.3 瘀血阻络型心理调护:乐观处世,避免情绪波动,忧思过度。音乐选择节奏明快的乐曲。
2.2.4 气血亏虚型饮食调护:适宜甘润补益,多食山药、莲子、大枣、胡桃、芝麻等。并多吃血肉有情之品,如蛋、肉、猪肝等。可用莲子红枣粥、党参粥、黄芪粥、茯苓粥等以补益脾胃。忌食生冷。生活调护: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过度耗伤气血。音乐选择轻柔悠扬的乐曲。
2.2.5 阴虚阳亢型
饮食调护:适宜补益、易消化、多食胡桃、黑芝麻、百合、黑豆、海参、银耳等,忌辛辣肥甘。音乐选择轻柔舒缓的乐曲。
出院后治疗组继续追踪健康教育干预、观察3个月,对照组继续追踪观察3个月。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1993年7月卫生部药政局制定的心血管药物临床疗效标准判定。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至正常;或虽舒张压未达到正常,但其下降>20 mmHg;有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至正常;或虽舒张压未达到正常,但其下降10~20 mmHg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3.2 治疗结果本组170例中,治疗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率为84.29%,经随访观察3个月,大部分患者血压能控制在正常范围,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4 体会
高血压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与年龄、性别、体重、遗传、社会心理因素、职业、饮食、吸烟、饮酒、药物、性格、环境有关。临床以头痛、头晕、心悸、失眠、乏力为主症。晚期患者常因心、脑、肾等脏器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表现出各种不同症状。并发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和肾功能不全等,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据我国多省市心血管流行病和人群防治协作会议报道,近10年来,全国高血压病发病率急剧上升,全国现有高血压病患者不少于1亿。高血压病的最后结局70%为脑卒中,20%为心脏病,10%为肾脏病变。患者死亡率比正常人多2倍。不治情况下预期寿命减少约15 a。
目前,高血压病的治疗在西医方面以药物为主,主要有利尿剂、乙型交感神经阻断剂、钙离子阻断剂、血管扩张剂。遗憾的是,近90%以上高血压患者未得到满意的控制,许多患者直到出现并发症才就医。许多患者过多依赖西药而对中药和非药物疗法不够重视,既影响疗效又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增加。造成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很多,其中防治过程中的一些误区是重要的原因,这些误区有:(1)担心血压降得过低对心、脑、肾供血不利;(2)对有并发症时应将血压降得更低认识不足;(3)对非药物疗法(包括中医辨证调护和健康指导干预)重视不够;(4)血压降下来后不再治疗;(5)治疗心切,喜欢某些作用快的降压药;(6)忽视血压监测和纪录,测量血压方法不正确;(7)医护人员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对患者给予系统的辨证调护和健康教育等。
中医理论认为高血压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有情志失调、饮食失常、久病过劳及先天禀赋不足等。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机体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紊乱、阴阳失衡、清窍失聪,形成了以头晕、头痛为主要表现的高血压病。其主要病机是肝阳上亢、痰湿中阻、瘀血阻络、气血亏虚、阴虚阳亢等。中医治疗的基本方法是辨证论治,肝阳上亢则平肝潜阳;痰湿中阻则健脾化痰;气血亏虚则益气养血;阴虚阳亢则滋阴潜阳。中医护理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为特点,护理原则是扶正祛邪、正护和反护、急则护标、缓则护本、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三因制宜及预防为主等。本组170例中,中西医结合辨证调护并健康教育干预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率为84.29%,经随访观察3个月,大部分患者血压能控制在正常范围。
西医在治疗上一般见病不见人、用药模式化、不良反应多。中医证型反映了患者的生理病理状态、治疗强调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注重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的平衡,以宏观角度阐述人体与内环境和外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侧重“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此大力开展中医理论指导下辨证分型护理,必将是今后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发展方向。经过研究观察,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控制血压,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等方面有一定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