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支付的法律风险及监管对策研究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m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二维码支付的法律风险,结合实际支付活动,深入研究了如何监管二维码支付环境,并提出了几点具体对策,希望能够提升当代二维码支付的质量,发挥出相关技术的积极作用,逐步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在此基础上,我国的二维码支付水平将会得到显著的提升,行业发展也会愈加健康。
  关键词:二维码支付;法律风险;监管对策
  当今社会,二维码支付作为一种高效的结算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的便利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但随着支付领域的发展及进步,一些法律风险逐渐暴露出来,极有可能引发其他类型的安全问题,下面就结合实际情况对其风险及监管对策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二维码支付的法律风险
  (一)法律法规存在局限性
  从法律法规的设立上看,二维码支付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存在一定的欠缺,能够起到实际保障作用的仅有《条码支付业务规范》等一小部分法规,而当今条码支付领域日新月异,大批的新技术、新产品横空出世,传统的规章制度对支付领域的约束力越来越小,及其容易滋生恶意欺诈、消费者信息泄露等问题,威胁着和谐社会的发展,法律法规的完善迫在眉睫[1]。
  (二)监管主体不明确
  在实际的支付活动中,虽然每一笔资金流动都只涉及到支付方、收款方和第三方平台,但是其中的主体却是多种多样的,其可以是企业、组织,也可以是个人,平台门槛较低,任何主体都可以通过操作制作出自身独特的二维码,这就为实际的监管创造了难题,主体不明就是一大缺点。一般情况下,监管需要由保险监督委员会和中国人民银行执行,但是二者的管理范围及权限并没有明确的规定,部分工作存在交叉,若产生纠纷问题也就不能快速得到解决,不利于良好监管环境的建设。
  (三)监管体制的欠缺
  当代互联网技术飞速进步,社会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二维码支付领域与法律环境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监管体制的建立速度与实际应用存在时间落差,单纯依靠行业规范已经不能有效解决支付风险纠纷。
  二、二维码支付的监管对策
  (一)完善法律法规
  要有效应对诸多风险,首先要做的就是完善法律法规,借助法律推动监管效果的提升,减轻二维码支付中的各方损失,保障交易者利益,有效惩处违法分子,进而构建和谐支付环境[2]。首先,明确平台责任。对于二维码支付业务中的侵权行为,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各方责任的明确,并用具体的法律规范其行为。举例来说,在侵权事件产生后,支付平台应与商家共同承担责任,弥补消费者的损失,从而督促相关平台加强对自身技术及安全建设的重视,进而营造良好的支付环境。其次,强化法律限制。除了要督促相關平台加强建设外,还应提升法律对侵权者的限制,可以依靠刑法加大惩处力度。例如,可以在刑法中增加对“条码支付诈骗”、“妨碍信用卡管理”等的规定,并对此类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进行明确规定,方便有关人员加强认识。最后,举证责任倒置。在二维码支付过程中,侵权行为都是依靠现代技术实施的,消费者举证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传统侵权案件中的举证责任无法有效落实,因此应由支付平台承担举证责任,确保纠纷处理的效率及质量。基于以上措施,我国的条码支付法律法规将会愈加完善。
  (二)提升监管专业性
  监管主体的不明确容易滋生安全问题,使得部分违法分子乘机牟取暴利。举例来说,“李鬼”二维码就是一种十分不安全的支付事件,部分不良分子将个人二维码和张贴或调换到商家的二维码上,消费者在扫描支付后就会将资金打入其账户,进而为商家及消费者造成损失。如在2018年,某校学生利用共享单车出行,在扫码支付后缴纳299元的单车押金,但车辆并没有开启,怀疑是二维码被调换,随后经过警方介入找到了违法分子。此种行为是一种潜在的欺诈风险,不法分子通过非法转移资金的方法实施欺诈行为,已经严重触犯法律。但是在实际的监管中,由于主体不明确,使得监管效果不佳。面对此种问题,我国条码支付监管需要更加具有专业性的机构加强监管,可以从现有的中国人民银行等机构中选派专业人士组建监管小组,专门负责二维码支付的监管,进而有效解决各个主体间的纠纷。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专业化程度,还应明确该小组的岗位职责,建立奖惩制度,强化小组职能,切实提高对不同主体的监管质量及水平,规避欺诈等法律风险。
  (三)强化监管体制
  要确保二维码支付能够得到有效监管,规避消费者权益受损问题,必须要进行体制的强化,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将平台纳入金融机构。在当前的法律环境中,《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中强调的是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而支付平台并不属于金融机构,所以大部分金融法律对其没有实质性的监管权限,为了提升监管效果,可以将该行业纳入金融机构范畴,借助现有法律体系对其进行监管。另一方面,保障消费者权益。监管体系中不仅要体现有关机构的监管工作要求,还应适度添加对消费者权益的相关内容。举例来说,可以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中设立有关二维码支付侵权的保护内容,为消费者维权提供合法的途径,逐步完善监管体制,进而全面提升监管效果。与此同时,有关机构还应加强对创新监管的重视,积极应用新兴技术,与被监管平台建立数据对接渠道,加强监控,从而加快监管速度,有效防控支付风险,使其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服务,推动二维码支付的良性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二维码支付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但是企业存有一定的法律隐患,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其的监管,可以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监管主体及强化监管体制的手段提升监管质量。借助此类举措,我国的条码支付领域的监管将更加全面,能够有效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冯辉,靳岩岩.二维码支付产业的监管困境与对策[J].中国信息安全,2019(03):104-105.
  [2]徐展.移动手机扫码支付风险及应对措施[J].金融经济,2019(04): 156-157.
  作者简介:
  温培财,男,汉族,天津人,讲师,研究方向:法学教育、民法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逐渐向信息化社会演进,大数据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行为依据。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抹色彩,也让我们的网络信息系统逐渐完善。越来越多的公司、学校、企业甚至是政府,都已经将构建完善的网络信息化平台作为自身宣传与建设的重要领域。而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虚假信息以及网络违法问题也日益突出。讨论与加强网络使用的安全性与合法性,也越来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高能量的创伤如髋臼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各种类型髋臼骨折病例的出现要求临床医生在应对不同的病例时设计出不同的手术方案.髋臼骨折手术入路的
一、婚内强奸在国内外的立法发展  英美法系相对于大陆法系更早的将婚内强奸列入法律。1763年马修·黑尔在“婚内强奸豁免权”中写到:“丈夫不会因强奸妻子而被定罪,因为根据她/他们的婚约,妻子已奉献其身给丈夫。此项同意是不可被撤销的。”[1]但当时,这种言论未被英国的大法官们认可。  到了1980年的美国,女权运动的影响力逐日扩散,美国《模范刑法典》认可了夫妻分居期间的婚内强奸,突破了婚内强奸不犯罪的
期刊
摘 要:《工伤保险条例》关于突发疾病死亡或经抢救无效死亡,如何认定工伤的规定,在现实生活中容易引发很大争议,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这里,我们对现有的工伤认定标准进行简要分析,完善工伤认定条件。  关键词:48小时;工伤认定;视同工伤  一、存在的问题  1.巨大的待遇落差可能会引发逆向选择  能否认定工伤之所以引发很大争议,根本原因在于待遇差别悬殊:工伤死亡待遇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规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公民个人信息也随时出现泄露的可能。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是公民的合法权益不断的受侵犯。因此本文对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就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我国可以明确个人信息的界定,可以增设新的规定范围,可以尽快出台保护法,维护公民的权益。  关键词:个人信息;刑法保护;公民  在现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一直是人们
教育部门对英语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说,高中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学习英语的黄金时期.所以,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己探索出适合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 要:“网约车”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已变得越来越重要,有越来越多的民众在出行时会将“网约车”作为首选,但其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认为对于如何监管网约车的问题,可对比国外对网约车监管的初探,分析各国监管的优劣势以企求从多个视角对我国网约车监管立法、执法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网约车;法律监管;制度研究;立法执法  自2016年8月滴滴宣布收购优步中国以来,关
摘 要:让被执行人申报财产,将其财产情况向权利人告知,既有公开接受监督的意义,也有宣誓的意义,一旦被发现虚假申报,则如同在法庭上的不诚信。把他们不诚信行为记录入整个信用系统,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工作等多方面产生不良影响,惩罚方式甚至比刑事处罚,更能产生强有力的震慑作用。  关键词:财产申报制度;司法现状;价值参考  一、司法实践中财产申报制度的现状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一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
摘 要:当下,全球数据资源增长猛烈,催生了大数据。我国已形成大数据共识,大数据发展环境有很大改善。但是实际操作中我国政府层面数据资源主要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缺乏公共平台、数据共享不畅;二是频发的数据泄露事件,暴露了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仍受技术和法律限制。分析这两大问题和从法学角度如何解决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大数据;政府;开放共享;个人信息保护  一、我国政府面临的大数据资源现状  我国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