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档案故事:这是一套红色教材,由李六如编写。该教材全套四册,兼具识字扫盲、知识普及、革命文化传播等功能。于1922年至1923年间陆续出版。2010年,湖南省档案馆将其全四册收录于《湖湘文库·湖南老区革命文化史料》。其各册档案原件现分别存于湖南省图书馆、平江县档案馆和湖南省博物馆。图中展示为第三册(第三版原件),竖长214毫米,横长138毫米,其他各册大小大致相同。
“人们,定要读书,因为读了书,便可以识字,可以写信,可以记账,可以看报。”这是1922年10月出版的《平民读本》(第一册)第一课“读书”的内容。黑色的宋体字从右向左竖排印刻在黄褐色的书册之上,虽距今已近百年,字迹仍清晰可见。简单、朴素的字句朗朗读来,我们还能感受到当时人们读书时的兴奋心情与殷切希望。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了巩固、壮大党的阶级基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都把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为更好地组织发动湖南的工人运动,时任中共湖南支部书记、中国劳工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的毛泽东将目光放在了当时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矿——江西省萍乡县安源煤矿工人身上。12月中旬,毛泽东同刚从法国归来的李立三等人前往安源,并决定首先在安源开办工人学校,组织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由李立三常驻安源“指挥一切”,推进工人运动的开展。
按照毛泽东“利用一切合法的可能争取公开活动以便与工人群众接近”的指示,1921年12月下旬,李立三通过湖南省平民教育促进会的介绍,以工人学校教员的合法身份,借办平民教育的名义来到安源,开办了安源平民学校,招收工人子弟入学。李立三、蔡增准等中共党员也以访问学生家长的形式与当地工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1922年1月,李立三又在平民学校内设立了工人补习学校,便于向工人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启发阶级觉悟。
随着入学的人越来越多,学校老师自编的教材渐渐跟不上教学要求,编写一套既能扫盲又能进行马克思主义初步教育的识字教材成为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共湖南支部通过多方考察,将这一艰巨重任交付给了李六如。时任湖南省平民教育促进会副董事长的李六如一直致力于教育救国,在家乡平江兴办平民学校,对教学办学很有经验,有着合法的社会身份,同时作为由毛泽东、何叔衡介绍入团并随之入党的平江第一个共产党员,无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还是对共产党的忠诚,都使他成为担任这一任务的不二人选。
李六如接到编写教材的任务后激动不已:“党组织这么信任我,我一定把这件事干好!”于是,1922年春,李六如亲自来到安源煤矿体验煤矿工人生活,“这里简直就是人间地狱!”通风不良的矿井里,空气混浊不堪,赤身裸体、煤灰滿身的工人在积水的矿道中辛勤劳作,吃的是霉米饭,盖的是油渣似的破棉被,每天工作12小时,工资却只有8至12个毫子,不够养活一个人……眼前的一切使李六如深深震撼。在与工友们交谈后,他更感受到了工友们想要改变这种生活却不知道怎么改变的悲苦无助。“我一定要帮帮他们!”李六如全身心投入到教材的编写工作中。
考虑到教材以后“无论城乡、夜学、半日学及他种男女职业补习学校皆可适用”,李六如将教材命名为《平民读本》。因教材的适用对象多为“年长或将成年之男女失学平民”,所以李六如认为教材必须满足几方面的要求。首先是识字,要将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文字用简单明了的方式教授给学生,达到扫盲的目标,打下接受教育的基础;其次是灌输常识,用通俗易懂的事例将文化、历史、地理、化学、生物、教育、卫生及生活日常有关的科学知识传输给学生,从而帮助他们接触科学、了解社会、开阔眼界;最后是启发思想,通过讲述蕴含常识的工农身边小故事,揭露其背后遭受压迫剥削的原因,从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初步知识,唤醒工人们的阶级觉悟,走上抗争的道路。为实现以上目标,李六如编书时反复推敲,斟酌再三。他将教材分为四册,各册知识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篇章也长短结合,并引用新式标点进行行文断句。第一、二册主要是识字和日常知识学习,他将常用字“活用于叙事言理之中”,用短短几十个字直白地讲明一件事或一个道理,“使读者发生兴趣,不致干燥无味”,同时在排版时特意排成“右边课文、左边生字”的模式,将课文中的生字词“一一标出而大书之”,让学生们“易于记忆兼为摹写习字之用”。第三册知识逐渐深入,识字功能也进入活学活用的阶段,因而李六如在“每课之后,用最活动之联字联句方法,仍将生字择要提出”,让大家学会在生活中使用这些学到的字词。在第四册中,课文渐长,他“于每课之后,从名词起专讲语体文法,无非使读者写信作文易于练习,不致有文法上之错误”。在内容上,第三、第四两册中,他将“关于世界大势以及政治、法律、经济,如治外法权、领事裁判、各种主义、各项问题等等逐次编入”“原期读者获得较高常识、养成自治精神”,实际上是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本质,宣传革命真理,号召工人团结起来,争取自身的解放。同时,为适合学校学期安排,李六如科学设计每册二十五课,“以每天一点钟读一课计算,约一个学期卒业”“如须延长,可将课后单字联句文法逐一讲授”,由教师随实际情况调整课时。
在李六如夜以继日的努力下,《平民读本》顺利编撰完成,第一、二、三册于1922年10月出版,第四册于1923年5月问世。除了成为安源工人学校的教材外,更在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广泛发行,其后多次再版。《平民读本》以平民教育为依托,传播各方面知识,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激励工农通过斗争求得自身解放,唤起了民众觉醒。
“人们,定要读书,因为读了书,便可以识字,可以写信,可以记账,可以看报。”这是1922年10月出版的《平民读本》(第一册)第一课“读书”的内容。黑色的宋体字从右向左竖排印刻在黄褐色的书册之上,虽距今已近百年,字迹仍清晰可见。简单、朴素的字句朗朗读来,我们还能感受到当时人们读书时的兴奋心情与殷切希望。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了巩固、壮大党的阶级基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都把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为更好地组织发动湖南的工人运动,时任中共湖南支部书记、中国劳工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的毛泽东将目光放在了当时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矿——江西省萍乡县安源煤矿工人身上。12月中旬,毛泽东同刚从法国归来的李立三等人前往安源,并决定首先在安源开办工人学校,组织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由李立三常驻安源“指挥一切”,推进工人运动的开展。
按照毛泽东“利用一切合法的可能争取公开活动以便与工人群众接近”的指示,1921年12月下旬,李立三通过湖南省平民教育促进会的介绍,以工人学校教员的合法身份,借办平民教育的名义来到安源,开办了安源平民学校,招收工人子弟入学。李立三、蔡增准等中共党员也以访问学生家长的形式与当地工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1922年1月,李立三又在平民学校内设立了工人补习学校,便于向工人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启发阶级觉悟。
随着入学的人越来越多,学校老师自编的教材渐渐跟不上教学要求,编写一套既能扫盲又能进行马克思主义初步教育的识字教材成为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共湖南支部通过多方考察,将这一艰巨重任交付给了李六如。时任湖南省平民教育促进会副董事长的李六如一直致力于教育救国,在家乡平江兴办平民学校,对教学办学很有经验,有着合法的社会身份,同时作为由毛泽东、何叔衡介绍入团并随之入党的平江第一个共产党员,无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还是对共产党的忠诚,都使他成为担任这一任务的不二人选。
李六如接到编写教材的任务后激动不已:“党组织这么信任我,我一定把这件事干好!”于是,1922年春,李六如亲自来到安源煤矿体验煤矿工人生活,“这里简直就是人间地狱!”通风不良的矿井里,空气混浊不堪,赤身裸体、煤灰滿身的工人在积水的矿道中辛勤劳作,吃的是霉米饭,盖的是油渣似的破棉被,每天工作12小时,工资却只有8至12个毫子,不够养活一个人……眼前的一切使李六如深深震撼。在与工友们交谈后,他更感受到了工友们想要改变这种生活却不知道怎么改变的悲苦无助。“我一定要帮帮他们!”李六如全身心投入到教材的编写工作中。
考虑到教材以后“无论城乡、夜学、半日学及他种男女职业补习学校皆可适用”,李六如将教材命名为《平民读本》。因教材的适用对象多为“年长或将成年之男女失学平民”,所以李六如认为教材必须满足几方面的要求。首先是识字,要将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文字用简单明了的方式教授给学生,达到扫盲的目标,打下接受教育的基础;其次是灌输常识,用通俗易懂的事例将文化、历史、地理、化学、生物、教育、卫生及生活日常有关的科学知识传输给学生,从而帮助他们接触科学、了解社会、开阔眼界;最后是启发思想,通过讲述蕴含常识的工农身边小故事,揭露其背后遭受压迫剥削的原因,从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初步知识,唤醒工人们的阶级觉悟,走上抗争的道路。为实现以上目标,李六如编书时反复推敲,斟酌再三。他将教材分为四册,各册知识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篇章也长短结合,并引用新式标点进行行文断句。第一、二册主要是识字和日常知识学习,他将常用字“活用于叙事言理之中”,用短短几十个字直白地讲明一件事或一个道理,“使读者发生兴趣,不致干燥无味”,同时在排版时特意排成“右边课文、左边生字”的模式,将课文中的生字词“一一标出而大书之”,让学生们“易于记忆兼为摹写习字之用”。第三册知识逐渐深入,识字功能也进入活学活用的阶段,因而李六如在“每课之后,用最活动之联字联句方法,仍将生字择要提出”,让大家学会在生活中使用这些学到的字词。在第四册中,课文渐长,他“于每课之后,从名词起专讲语体文法,无非使读者写信作文易于练习,不致有文法上之错误”。在内容上,第三、第四两册中,他将“关于世界大势以及政治、法律、经济,如治外法权、领事裁判、各种主义、各项问题等等逐次编入”“原期读者获得较高常识、养成自治精神”,实际上是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本质,宣传革命真理,号召工人团结起来,争取自身的解放。同时,为适合学校学期安排,李六如科学设计每册二十五课,“以每天一点钟读一课计算,约一个学期卒业”“如须延长,可将课后单字联句文法逐一讲授”,由教师随实际情况调整课时。
在李六如夜以继日的努力下,《平民读本》顺利编撰完成,第一、二、三册于1922年10月出版,第四册于1923年5月问世。除了成为安源工人学校的教材外,更在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广泛发行,其后多次再版。《平民读本》以平民教育为依托,传播各方面知识,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激励工农通过斗争求得自身解放,唤起了民众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