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传统文化的研究路上,不断受经典文化的浸润,感悟做人的真谛,陶醉在诗词歌赋绝美意境中,提升超越自我,乐在其间。
【关键词】圣人古训 诵读涵咏 课堂渗透 人生感悟
自从研究了传统文化,对其博大精深的人类的瑰宝,首先是崇敬,然后是叹服,接着就是震撼。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理解,也改变了自己的一些为人之道与处事之道。使我认识到学习与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教师的责任,也大大提升了我对人生的感悟。
一、圣人古训让我领悟到了做人的真谛
爱人在儿子三岁的时候,就把《论语》《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四本书从长春买回了家。当时我就把它们束之高阁,搁置书柜,从此就熟视无睹,置若罔闻。直到2011年学校开展了《学习传统文化,培养人文精神》的课题研究,我才被动地把它们拿出来阅读。读了弟子规》,才觉得自己才疏学浅,那时才刚刚去熟识《弟子规》这本好书。通读之后,我感慨万分,《弟子规》那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呀。这里面包含的道理是那么的朴素简约。它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視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告诉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我学习《弟子规》深刻领悟到:做人要懂得感恩;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逊;要找准人生目标。这些做人的智慧让我大彻大悟。而《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让我淡薄名利,心境高远了许多,面对各种因素的干扰,能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教育家孔子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让我明白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启发学生的最佳时机是: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只有教师拿捏好教育教学时机,学生才能印象深刻、养成良好的学习思考习惯,使他们受益终生。这些圣人古训让我领悟到了做人和为师的真谛。
二、在诵读涵咏中感悟唐诗宋词的意境
中华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既能使学生从小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又能使学生增加积累,拓展视野,丰富语感,提高语文素养。从课题的研究伊始,学校每学期都开展全校诵读、教师诵读、班级诵读和亲子诵读活动。在这几年的诵读活动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古诗词,学习了吟诵的方法,观看了许多视频,在反复背诵中也掌握了不少诵读技巧。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就自身而言,它含有丰富的外形美和内质美,如语言的音乐美、文字的绘画美、词句的含蓄美、段落的匀称美、层次的节奏美、篇章的完整美,针对诗词特点,只有反复吟诵,那文句,那意境,才会萦绕于心头,如发于己心,如出于己口。在陆续的班级和亲子诵读中,每每都精心选材,确定主题,曾分别以“爱国诗”“咏月诗”“描写春天的诗”“咏雪诗”“唐宋八大家”等一系列呈现过。因古诗词本身具有强烈的音乐美,琅琅上口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在诵读的过程中,我一字一句地口口相传,学生认真地模仿学着朗诵。合谐的动作,自然的表情,抑扬顿挫的声音,每次的感情自然流露的诵读都得到了学校领导与同仁们的点赞。就这样一次次诵读唐诗,涵咏宋词,领悟其内涵意境的累计,不仅丰富了学生精神世界,陶冶了情操,积蕴了自身内在传统文化底蕴,也培养了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在课堂教学渗透的研究中使课堂充满了生机
学校的《学习传统文化,培养人文精神》课题研究为各学科的教学带来了活力。提高了语文课堂情感教育,精神教育,文学教育,文化教育。尤其是我们研究了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机地进行渗透,将那些优秀的古诗词,经典名句,成语故事,谚语和俗语等等运用到课堂上,语文教学变得更加充实,更加丰满,更加有深度与广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导课中使用经典名句更会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探究的兴趣。课堂环节中用经典名句会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现在,学习传统文化意识已经深深地根植在我的血液之中了。我要一如既往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我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滋养我的身心与灵魂,让智慧的传统文化,博厚的民族精神,继续洗涤净化我的心灵,提升自身传统文化修养,与古人圣贤为侣,不断向前。
【关键词】圣人古训 诵读涵咏 课堂渗透 人生感悟
自从研究了传统文化,对其博大精深的人类的瑰宝,首先是崇敬,然后是叹服,接着就是震撼。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理解,也改变了自己的一些为人之道与处事之道。使我认识到学习与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教师的责任,也大大提升了我对人生的感悟。
一、圣人古训让我领悟到了做人的真谛
爱人在儿子三岁的时候,就把《论语》《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四本书从长春买回了家。当时我就把它们束之高阁,搁置书柜,从此就熟视无睹,置若罔闻。直到2011年学校开展了《学习传统文化,培养人文精神》的课题研究,我才被动地把它们拿出来阅读。读了弟子规》,才觉得自己才疏学浅,那时才刚刚去熟识《弟子规》这本好书。通读之后,我感慨万分,《弟子规》那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呀。这里面包含的道理是那么的朴素简约。它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視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告诉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我学习《弟子规》深刻领悟到:做人要懂得感恩;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逊;要找准人生目标。这些做人的智慧让我大彻大悟。而《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让我淡薄名利,心境高远了许多,面对各种因素的干扰,能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教育家孔子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让我明白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启发学生的最佳时机是: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只有教师拿捏好教育教学时机,学生才能印象深刻、养成良好的学习思考习惯,使他们受益终生。这些圣人古训让我领悟到了做人和为师的真谛。
二、在诵读涵咏中感悟唐诗宋词的意境
中华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既能使学生从小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又能使学生增加积累,拓展视野,丰富语感,提高语文素养。从课题的研究伊始,学校每学期都开展全校诵读、教师诵读、班级诵读和亲子诵读活动。在这几年的诵读活动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古诗词,学习了吟诵的方法,观看了许多视频,在反复背诵中也掌握了不少诵读技巧。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就自身而言,它含有丰富的外形美和内质美,如语言的音乐美、文字的绘画美、词句的含蓄美、段落的匀称美、层次的节奏美、篇章的完整美,针对诗词特点,只有反复吟诵,那文句,那意境,才会萦绕于心头,如发于己心,如出于己口。在陆续的班级和亲子诵读中,每每都精心选材,确定主题,曾分别以“爱国诗”“咏月诗”“描写春天的诗”“咏雪诗”“唐宋八大家”等一系列呈现过。因古诗词本身具有强烈的音乐美,琅琅上口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在诵读的过程中,我一字一句地口口相传,学生认真地模仿学着朗诵。合谐的动作,自然的表情,抑扬顿挫的声音,每次的感情自然流露的诵读都得到了学校领导与同仁们的点赞。就这样一次次诵读唐诗,涵咏宋词,领悟其内涵意境的累计,不仅丰富了学生精神世界,陶冶了情操,积蕴了自身内在传统文化底蕴,也培养了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在课堂教学渗透的研究中使课堂充满了生机
学校的《学习传统文化,培养人文精神》课题研究为各学科的教学带来了活力。提高了语文课堂情感教育,精神教育,文学教育,文化教育。尤其是我们研究了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机地进行渗透,将那些优秀的古诗词,经典名句,成语故事,谚语和俗语等等运用到课堂上,语文教学变得更加充实,更加丰满,更加有深度与广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导课中使用经典名句更会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探究的兴趣。课堂环节中用经典名句会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现在,学习传统文化意识已经深深地根植在我的血液之中了。我要一如既往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我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滋养我的身心与灵魂,让智慧的传统文化,博厚的民族精神,继续洗涤净化我的心灵,提升自身传统文化修养,与古人圣贤为侣,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