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提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根本追求。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打造有效教学,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情况为主要出发点,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运用正确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掌握初中数学知识,并在实践和操作中学会运用。学生的学习体验是教学的关键,如何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本文将针对有效教学展开简单的讨论。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初中生 有效教学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教师的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魅力,学会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高效率的教学是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目标,实现高效教学,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成绩呈上升趋势,教学质量水平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那么,如何实现高效教学呢?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生活味道”
生活与数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可以说数学来源于生活,事实上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并且,数学在生活实践中得到归纳、整理和升华,最后形成有许多抽象模块组成的数学知识体系结构。学生学习数学,不仅仅要学习数学的公式定理,数学应用题的解法,还要学习如何将数学回归生活,运用于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就是数学的轨迹。
我在开展教学前,都会以生活中的趣闻实例作为课外的资料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并在最短的时间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我在开展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时,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利用一个简单的小魔术创设教学情境。我向学生提出:同学们,老师学会了一个魔术,情你们配合表演。请看大屏幕,这是2017年4月的日历,请你用正方形任意框出四个日期,并告诉老师这四个数字的和,老师马上就告诉你这四个数字。生1:24,师:2,3,9,10;生2:84,师:17,18,24,25。经过短暂的互动,学生对这个生活中的小魔术非常感兴趣,大家纷纷表示想要学会这个魔术,此时我顺势导入本节课的知识,这个魔术的实质是列一元一次方程x (x 1) (x 7) (x 8)=?任意框出的四个日期的和,x是第一个日期,这是本次课的第一个变化。
二、有效启发引导,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抽象之美”
众所周知,大部分数学知识是非常抽象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如果单刀直入,开门见山的向学生讲解数学知识,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长久以往,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需要有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利用多种有效的教学途径转化为直观的、可见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抽象之美”。
相似三角形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较为抽象。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内容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相似图形的概念,为了使学生思考“相似”的定义,我在课前引导學生进行回顾和思考,利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并设问,学生观察类比、自主探索归纳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及记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叫相似多边形?观察下列图形,并指出哪些图形相似?相似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关系?经过简单的讨论之后,将上节课所学到的相似图形的定义作为切入点,引导启发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进行推断和分析,教导学生类比“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推断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三、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的面对对象。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加强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实际运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有必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数学活动、数学体验中感悟数学的魅力,获得数学经验,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在引导学生使用一元二次方下解决实际问题时,我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主动探究:一块长方形铁皮的长是宽的2倍,四角各截去一个正方形,制成高是5cm,容积是500cm3的无盖长方形容器。求这块铁皮的长和宽。学生在分析这道题时,可以先在草稿纸上画出这块铁皮的形状,随后对题目进行分析,如果设这块铁皮的宽是xcm,那么长方体容器的底面长为(2x-10)cm,宽为(x-10)cm,随后列出方程式:5(2x-10)(x-10)=500,即x2-15x=0,解出x1=0(不符合条件,舍去),x2=15,也就是说,这块铁皮的宽为15cm,长为20cm。经过主动探究和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以上就是本人针对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所提出的几点建议。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效教学的实施还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李宝清. 关于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0(36).
[2] 徐文娟.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讨论[J]. 新课程学习(上),2011(05).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郭猛实验学校)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初中生 有效教学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教师的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魅力,学会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高效率的教学是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目标,实现高效教学,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成绩呈上升趋势,教学质量水平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那么,如何实现高效教学呢?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生活味道”
生活与数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可以说数学来源于生活,事实上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并且,数学在生活实践中得到归纳、整理和升华,最后形成有许多抽象模块组成的数学知识体系结构。学生学习数学,不仅仅要学习数学的公式定理,数学应用题的解法,还要学习如何将数学回归生活,运用于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就是数学的轨迹。
我在开展教学前,都会以生活中的趣闻实例作为课外的资料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并在最短的时间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我在开展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时,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利用一个简单的小魔术创设教学情境。我向学生提出:同学们,老师学会了一个魔术,情你们配合表演。请看大屏幕,这是2017年4月的日历,请你用正方形任意框出四个日期,并告诉老师这四个数字的和,老师马上就告诉你这四个数字。生1:24,师:2,3,9,10;生2:84,师:17,18,24,25。经过短暂的互动,学生对这个生活中的小魔术非常感兴趣,大家纷纷表示想要学会这个魔术,此时我顺势导入本节课的知识,这个魔术的实质是列一元一次方程x (x 1) (x 7) (x 8)=?任意框出的四个日期的和,x是第一个日期,这是本次课的第一个变化。
二、有效启发引导,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抽象之美”
众所周知,大部分数学知识是非常抽象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如果单刀直入,开门见山的向学生讲解数学知识,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长久以往,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需要有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利用多种有效的教学途径转化为直观的、可见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抽象之美”。
相似三角形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较为抽象。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内容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相似图形的概念,为了使学生思考“相似”的定义,我在课前引导學生进行回顾和思考,利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并设问,学生观察类比、自主探索归纳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及记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叫相似多边形?观察下列图形,并指出哪些图形相似?相似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关系?经过简单的讨论之后,将上节课所学到的相似图形的定义作为切入点,引导启发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进行推断和分析,教导学生类比“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推断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三、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的面对对象。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加强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实际运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有必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数学活动、数学体验中感悟数学的魅力,获得数学经验,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在引导学生使用一元二次方下解决实际问题时,我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主动探究:一块长方形铁皮的长是宽的2倍,四角各截去一个正方形,制成高是5cm,容积是500cm3的无盖长方形容器。求这块铁皮的长和宽。学生在分析这道题时,可以先在草稿纸上画出这块铁皮的形状,随后对题目进行分析,如果设这块铁皮的宽是xcm,那么长方体容器的底面长为(2x-10)cm,宽为(x-10)cm,随后列出方程式:5(2x-10)(x-10)=500,即x2-15x=0,解出x1=0(不符合条件,舍去),x2=15,也就是说,这块铁皮的宽为15cm,长为20cm。经过主动探究和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以上就是本人针对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所提出的几点建议。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效教学的实施还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李宝清. 关于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0(36).
[2] 徐文娟.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讨论[J]. 新课程学习(上),2011(05).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郭猛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