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绝对是条爆炸性新闻:
蒙牛乳业董事长、总裁牛根生日前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将捐出个人全部股份,成立“老牛基金会”,主要用于褒奖对蒙牛集团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士或机构,在集团员工遭遇不幸或生活窘困时,也可向基金会申请帮助。按照牛根生的计划,在他百年之后,家人不能继承“老牛基金会”,妻子与儿女只可领取不低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平均工资的月生活费。
牛根生一直都是一个创造奇迹的人。1978年,20岁的牛根生加入伊利股份。他从一名洗瓶工做起,14年后就做到了伊利集团分管生产经营的二把手。然而1998年底,事业蒸蒸日上的他突然被董事会免职了。迷惘的他曾想过开海鲜大排档,想开一个擦鞋公司。但最终,在一帮伊利旧将的鼓动下,他披挂上阵,创办蒙牛乳业公司。
接下来蒙牛乳业的发展简直就是一个传奇。1999年8月蒙牛成立时,全国排名1116名。在牛根生的带领下,成立几年来,蒙牛以平均每天超越一个对手的速度前进。
2002年其销售额突破21亿元,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一举跃升至第4位。
2003年“蒙牛”借助“神五升空”的出色营销,销售额再次翻番,实现销售收入40.7亿元,净利润2.3亿元。
2004年盈利飙升94.3%,比预测高出6.5%,增幅远远高于另外两大乳业巨头——伊利股份和光明乳业。2004年6月,蒙牛在香港成功上市。牛根生个人所拥有的股票市值已经过亿。在去年的新财富劳斯莱斯500富人榜上,他排在第222位。6年的时间蒙牛从全国排名1116名到今天行业的前3甲,蒙牛的高速成长,可谓石破天惊。
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现在又扔给商场一枚威力十足的炸弹,他彻底“散财”的惊人之举在世人大跌眼镜的同时,议论、钦佩、怀疑乃至谣言也随之而来。
4月9日,在四川成都举行的2005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上,牛根生首次针对有关媒体的“老牛弃股”之说作出回应:“我是个害怕跳楼的企业家,但一个害怕跳楼的企业家,至少比一个没有想到过跳楼的企业家更具使命感,更有可能把企业带入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牛根生说,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而关于企业家的使命,有着各种各样的论述,有“生存说”,活着压倒一切;有“文化说”,经营好了文化也就经营好了所有;还有整合资源的说法、决策的说法、创新的说法等等诸多类的不同说法。“这些观点我想也都不错,”牛根生说,“但由于企业家不是企业的全部,因此,企业全体员工共同担负的生存使命、发展使命、文化使命、创新使命,并不简单地等同于企业家的使命。”他打了个比方:如果全体成员的使命是“画龙”,那么,企业家的使命就是“点睛”。妙手一点,龙腾虎跃!所谓“点睛”,就是在最佳的时机、最佳的方位为企业寻找最佳的突破口:在企业白手起家时,他能找到从零到亿的突破口;当企业停滞不前时,他能找到“另起一行”的突破口;当企业遭遇恶性竞争时,他能找到冲出包围的突破口;当企业危在旦夕时,他能找到起死回生的突破口……这就是企业家,“画龙”是他的必修课,但“点睛”才是他本人真正的天职、天命。所以,牛根生认为,作为稀缺资源的企业家,与普通员工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企业家是重大事件的发起人,是点燃导火索的人,是给发动机“第一推动力”的人,是发现乃至发明突破口、又能给企业带来变革的人,而农业龙头企业家更是缩小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差距的带头人。
经济全球化,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白热化。我国多数企业规模小、底功弱、抗风险能力差,甚至我们100家企业加起来也不如人家一个企业大。面对全面武装的国际“巨无霸”,我们究竟怎样做才能后来居上?对此,牛根生坦言,全面出击显然不行,全线创新也不太可能,只有找准突破口,才能以一胜百,出奇制胜。这个突破口,可能是制度创新、可能是技术革命,也可能是文化整合,还可能是自主知识产权……不管是什么,只有连续寻找、持续突破,才能永续发展,绝不能一劳永逸。
牛根生感慨道,如果从责任角度看,真正的企业家的“命运”不同于社会上的其他“家”:他们这些“家”的前途不是落在“命”上而是落在“运”上,走运者会与天同乐,不走运起码也能“独善其身”;企业家则不同,他的前途更多地是落在“命”上而并非全在“运”上,做好了兼济回报天下,做不好就得高楼跳下!我们为了创造“市民健康一杯奶,农民致富一家人”的和谐环境,也为了市场、工厂、牧场、城市、农村间的更加和谐,我捐出自己的股份,我们的团队捐出了外资奖励的近3亿元,以加快实现百年蒙牛强乳兴农的和谐环境。
老牛语录:
“虽然蒙牛只有6年,但我现在已经在考虑他百年发展的事。我活不了100岁。如果孩子继承了,是人才还好,不是人才就害了企业也害了他。我就是要建立一种制度和运行机制,让蒙牛能获得百年发展。都说民营企业短命,谁说蒙牛不能是可口可乐、奔驰、雀巢?
“当这么多人的切身利益,家庭生活的好坏,与你关联:数亿消费者的奶食品安全问题与身体健康问题,数千万股民的风险收益问题,数百万奶农的脱贫致富问题,数十万产销大军的收入和吃饭问题……当把这些事情想明白的时候,个人利益就太微不足道了。
“企业能否生存,决定我的收入。如果企业没有了,我的不到10%的股份还有什么用?
“‘人不能把金钱带入坟墓,而金钱可以把人带入坟墓。’常言道,富不过三代,那我就不让他富。钱是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企业垮了,或被不肖子孙祸害了,失去钱财就很难受。我现在是自己让它从有趋于无,这才是支配金钱的最高境界。
“智者,身在大富大贵之中,仍能清醒地视富贵为身外之物。
“登上至高无上的御座,仍只能坐在屁股上。
“真正的快乐对于物质的依赖十分有限,无非是食、住、衣的基本条件。超出了一定限度,财富的增加便不再能带来快乐的增加了。奢侈对于快乐并无实质的贡献,往往还导致痛苦。
“人对有准备的、理解了的挫折承受力最强,反之受伤害最重。”
牛根生捐股份就是在有准备的失去,就像他自己说的,自己看着钱财从有到无。
但散财不仅仅是为此,老牛基金会其实寄托着牛根生更大的梦想。他说自己的捐赠是一种“共产主义”,“共产是我的理想,跟大家分享成绩、成果和收益的时候是最快乐的。这样可以让企业活得更长,一百年后大家还能想起我老牛——蒙牛的创始人。我希望蒙牛能活得长一些,以后我儿子的孙子,人家会说这是蒙牛创始人的第几代,要是赶上有一个混蛋儿子,他把钱花完了,轮不到孙子就没有了,这就没什么价值了。”
作为一个商人,为了心中一份“百年蒙牛”的梦想,牛根生在努力地摸索、探求,谁也无法预知他的努力是否有效,他的梦想能否实现。但不管怎样,牛根生的哲学和在哲学影响下的牛根生,让人们看到了当代中国富豪对金钱的另一种处理,以及当代中国企业家对企业经营正在进行着的最大胆的全新尝试。
蒙牛乳业董事长、总裁牛根生日前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将捐出个人全部股份,成立“老牛基金会”,主要用于褒奖对蒙牛集团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士或机构,在集团员工遭遇不幸或生活窘困时,也可向基金会申请帮助。按照牛根生的计划,在他百年之后,家人不能继承“老牛基金会”,妻子与儿女只可领取不低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平均工资的月生活费。
牛根生一直都是一个创造奇迹的人。1978年,20岁的牛根生加入伊利股份。他从一名洗瓶工做起,14年后就做到了伊利集团分管生产经营的二把手。然而1998年底,事业蒸蒸日上的他突然被董事会免职了。迷惘的他曾想过开海鲜大排档,想开一个擦鞋公司。但最终,在一帮伊利旧将的鼓动下,他披挂上阵,创办蒙牛乳业公司。
接下来蒙牛乳业的发展简直就是一个传奇。1999年8月蒙牛成立时,全国排名1116名。在牛根生的带领下,成立几年来,蒙牛以平均每天超越一个对手的速度前进。
2002年其销售额突破21亿元,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一举跃升至第4位。
2003年“蒙牛”借助“神五升空”的出色营销,销售额再次翻番,实现销售收入40.7亿元,净利润2.3亿元。
2004年盈利飙升94.3%,比预测高出6.5%,增幅远远高于另外两大乳业巨头——伊利股份和光明乳业。2004年6月,蒙牛在香港成功上市。牛根生个人所拥有的股票市值已经过亿。在去年的新财富劳斯莱斯500富人榜上,他排在第222位。6年的时间蒙牛从全国排名1116名到今天行业的前3甲,蒙牛的高速成长,可谓石破天惊。
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现在又扔给商场一枚威力十足的炸弹,他彻底“散财”的惊人之举在世人大跌眼镜的同时,议论、钦佩、怀疑乃至谣言也随之而来。
4月9日,在四川成都举行的2005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上,牛根生首次针对有关媒体的“老牛弃股”之说作出回应:“我是个害怕跳楼的企业家,但一个害怕跳楼的企业家,至少比一个没有想到过跳楼的企业家更具使命感,更有可能把企业带入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牛根生说,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而关于企业家的使命,有着各种各样的论述,有“生存说”,活着压倒一切;有“文化说”,经营好了文化也就经营好了所有;还有整合资源的说法、决策的说法、创新的说法等等诸多类的不同说法。“这些观点我想也都不错,”牛根生说,“但由于企业家不是企业的全部,因此,企业全体员工共同担负的生存使命、发展使命、文化使命、创新使命,并不简单地等同于企业家的使命。”他打了个比方:如果全体成员的使命是“画龙”,那么,企业家的使命就是“点睛”。妙手一点,龙腾虎跃!所谓“点睛”,就是在最佳的时机、最佳的方位为企业寻找最佳的突破口:在企业白手起家时,他能找到从零到亿的突破口;当企业停滞不前时,他能找到“另起一行”的突破口;当企业遭遇恶性竞争时,他能找到冲出包围的突破口;当企业危在旦夕时,他能找到起死回生的突破口……这就是企业家,“画龙”是他的必修课,但“点睛”才是他本人真正的天职、天命。所以,牛根生认为,作为稀缺资源的企业家,与普通员工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企业家是重大事件的发起人,是点燃导火索的人,是给发动机“第一推动力”的人,是发现乃至发明突破口、又能给企业带来变革的人,而农业龙头企业家更是缩小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差距的带头人。
经济全球化,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白热化。我国多数企业规模小、底功弱、抗风险能力差,甚至我们100家企业加起来也不如人家一个企业大。面对全面武装的国际“巨无霸”,我们究竟怎样做才能后来居上?对此,牛根生坦言,全面出击显然不行,全线创新也不太可能,只有找准突破口,才能以一胜百,出奇制胜。这个突破口,可能是制度创新、可能是技术革命,也可能是文化整合,还可能是自主知识产权……不管是什么,只有连续寻找、持续突破,才能永续发展,绝不能一劳永逸。
牛根生感慨道,如果从责任角度看,真正的企业家的“命运”不同于社会上的其他“家”:他们这些“家”的前途不是落在“命”上而是落在“运”上,走运者会与天同乐,不走运起码也能“独善其身”;企业家则不同,他的前途更多地是落在“命”上而并非全在“运”上,做好了兼济回报天下,做不好就得高楼跳下!我们为了创造“市民健康一杯奶,农民致富一家人”的和谐环境,也为了市场、工厂、牧场、城市、农村间的更加和谐,我捐出自己的股份,我们的团队捐出了外资奖励的近3亿元,以加快实现百年蒙牛强乳兴农的和谐环境。
老牛语录:
“虽然蒙牛只有6年,但我现在已经在考虑他百年发展的事。我活不了100岁。如果孩子继承了,是人才还好,不是人才就害了企业也害了他。我就是要建立一种制度和运行机制,让蒙牛能获得百年发展。都说民营企业短命,谁说蒙牛不能是可口可乐、奔驰、雀巢?
“当这么多人的切身利益,家庭生活的好坏,与你关联:数亿消费者的奶食品安全问题与身体健康问题,数千万股民的风险收益问题,数百万奶农的脱贫致富问题,数十万产销大军的收入和吃饭问题……当把这些事情想明白的时候,个人利益就太微不足道了。
“企业能否生存,决定我的收入。如果企业没有了,我的不到10%的股份还有什么用?
“‘人不能把金钱带入坟墓,而金钱可以把人带入坟墓。’常言道,富不过三代,那我就不让他富。钱是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企业垮了,或被不肖子孙祸害了,失去钱财就很难受。我现在是自己让它从有趋于无,这才是支配金钱的最高境界。
“智者,身在大富大贵之中,仍能清醒地视富贵为身外之物。
“登上至高无上的御座,仍只能坐在屁股上。
“真正的快乐对于物质的依赖十分有限,无非是食、住、衣的基本条件。超出了一定限度,财富的增加便不再能带来快乐的增加了。奢侈对于快乐并无实质的贡献,往往还导致痛苦。
“人对有准备的、理解了的挫折承受力最强,反之受伤害最重。”
牛根生捐股份就是在有准备的失去,就像他自己说的,自己看着钱财从有到无。
但散财不仅仅是为此,老牛基金会其实寄托着牛根生更大的梦想。他说自己的捐赠是一种“共产主义”,“共产是我的理想,跟大家分享成绩、成果和收益的时候是最快乐的。这样可以让企业活得更长,一百年后大家还能想起我老牛——蒙牛的创始人。我希望蒙牛能活得长一些,以后我儿子的孙子,人家会说这是蒙牛创始人的第几代,要是赶上有一个混蛋儿子,他把钱花完了,轮不到孙子就没有了,这就没什么价值了。”
作为一个商人,为了心中一份“百年蒙牛”的梦想,牛根生在努力地摸索、探求,谁也无法预知他的努力是否有效,他的梦想能否实现。但不管怎样,牛根生的哲学和在哲学影响下的牛根生,让人们看到了当代中国富豪对金钱的另一种处理,以及当代中国企业家对企业经营正在进行着的最大胆的全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