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赣南于都以及周边地区流传着一种民间音乐—唢呐,在民间唢呐运用的比较广泛,流传的时间也比较的久远。通过对赣南于都地区唢呐艺术的进行赏析,从而深入研究于都唢呐艺术的历史渊源以及蕴含的深刻的文化意味,发扬和传承我国的民间艺术形式。
【关键词】赣南;于都唢呐;艺术分析
一、于都唢呐的历史渊源
赣南于都位于赣州市的东部,贡水的中游地带,是红军长征的始发地。西晋时期的“五胡乱华”使得大量的畲族人的迁徙至此,在这里聚集的众多的热情好客的客家人,共同相濡以沫的创造了客家的文化。而于都唢呐便盛开在着客家文化的圣土之中,成为了民间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于都唢呐组成了客家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历史发展时期漫长,有着显著地特点。据当地的史料记载,于都唢呐盛行在民间已经有一千多年在一千多年的社会中,鼓手都在道路上演奏,来往于每家每户,白天夜里都不停歇。吹奏出来的唢呐声音嘹亮,情绪激昂,旋律十分的婉转,带着哀怨的气息,流露出浓厚的乡间气息,体现着地方的特色。在唢呐的早期发展中,把唢呐称为平调捶吹打,唢呐杆有两尺长,吹奏出来的音域十分的狭窄,吹起来不但非常的吃力,而且表现出来的情感也不是很强。但随着科技的进步,把唢呐的杆改为七寸长,音律比较齐全,从而改善了唢呐演奏出来的效果。于都唢分为多种样式,根据不同的材质可以做成多种唢呐,吹出来的音色效果也会不同。例如木管吹奏出来的音色比较的舒缓温柔,铜管吹奏出来的比较音色比较的响亮。锡管和铝管把木管和铜管的音色进行了合并,因此应用的会比较的广泛。于都唢呐又分为大小中不同的型号,不同的大小适用的场合不一样。一般比较气派、隆重的场合演奏都用大唢呐。有一种如同辣子的唢呐声音非常的尖细,吹奏起来十分的费事,所以经常用在伴奏的场合。
二、于都唢呐的艺术形式
(一)于都唢呐的演奏艺术
于都唢呐的吹奏艺术十分的丰富,形式多样,常用的就有齐奏、对奏、独奏以及吹打并重。在演奏乐曲时要常常表现打鼓的技巧,因此在吹奏时可以适当的调整节奏和时间,在演奏的时候可以加上行为艺术和动作。因此于都唢呐的演奏形式十分的自由,不受时间和场地的约束,动作轻便灵活。例如在演奏一些轻快节奏的乐曲时如《将军下马》《百凤朝阳》等可以运用吹打的形式。在演奏十堂花、扬州调等曲牌时,可以采用坐吹的方式。对吹的形式是从坐吹中演变发展过来的。例如《公婆吹》。在演奏时他们的风格独特,可以演奏高低音,演奏出来的曲调十分的优美,情绪激昂。旋律玩转中带着粗犷的特征,爱低音的表现力上十分的雄厚,使用性比较强,有很强的穿透力,在各种场合渲染不同的氛围,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于都唢呐的演奏技巧灵活多变,从而提高了唢呐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于都唢呐的音乐艺术
客家赣南采茶戏“灯腔”、“茶腔”的音乐特色和内涵在于都唢呐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曲牌丰富多样。其中有分为喜调和悲调的老曲牌280多种,喜调轻快活泼,带给人无限的欢乐,悲调充满着无限的忧伤,让人心生悲痛,在吹奏时讲究音律的协调。运用多种技巧对乐曲进行处理,让节奏变得更加的富有变化和层次。
于都唢呐的音乐是由工尺谱发展而来的,它是由历代的唢呐艺人传承下来的一种记谱的方式。唢呐之所以没有严谨的约束就是因为这种特殊的记忆方式,吹奏者即兴发挥可以根据场合以及本人的技术层次的变化,吹走的内容也可以视情况而定,也因此形成了风格多样、技巧丰富的唢呐艺术。
(三)于都唢呐的发展和文化内涵
于都是客家人的聚集地,而道教是客家人的一种宗教信仰。在传统的道教的丧葬仪式上要用唢呐进行演奏以表达对死者的哀悼,这种方式被当地的民众世代的相传下来就形成了唢呐艺术。唢呐作为一种重要的民俗文化,蕴含着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风俗习惯,也是研究客家的民俗文化的重要依据。
于都唢呐音乐不仅传承了赣南客家音乐的特点,也蕴含了不同时期的风土人情。在红军长征时期,于都的唢呐师傅在贡江上为红军吹奏了送别的曲调,在赣南的唢呐曲调中红军踏上了长征的路途。随着时代的发展,赣南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于都唢呐逐渐的走出本土,结合时代的特色,融入到政治经济的发展当中。在赣南的于都县唢呐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户多,而且乐手的人员规模也比较的庞大,在赣南地区的各种大型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前景,获得多项的荣誉大奖。
于都唢呐艺术是客家文化精神以及民间艺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文化之间相互融合,与度的唢呐艺术也逐渐的被人们所熟知,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和关注。这个艺术自身的独特魅力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和欢迎。因此在于都唢呐艺术的发展中,应当对这门艺术不断地传承下去,并结合当代艺术的发展进行创新。对于唢呐艺术的保护要从唢呐艺术的本质入手,寻根求源,在尊重客家文化和习俗的基础上,进行文化的融合,提倡文化多元性。通过社会媒介的作用,对于都唢呐文化进行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种艺术形式,建立文化的品牌。在对唢呐艺术进行整理和保存时 ,记录要清晰,做好整理工作。当地可以根据于都唢呐艺术的影响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从而更好地保护于都唢呐艺术,让这门艺术永久的流传下来。
三、总结
于都唢呐艺术形式多样,演奏技巧变化多端,是一门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于都唢呐蕴含着客家文化以及风土人情,研究唢呐文化可以更好地了解客家文化的内涵,促进我国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艳.赣南客家民间仪式中吹打乐形态研究——以于都唢呐“公婆吹”为例[J].四川戏剧,2014(07):90-92.
[2]杨鲁平,温桂生.赣南于都客家唢呐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艺海,2009(03):105-106.
[3]张晓艳,李文慧.赣南于都吹打艺术研究——以“公婆吹为例”[J].北方音乐,2015(05):30+33.
【关键词】赣南;于都唢呐;艺术分析
一、于都唢呐的历史渊源
赣南于都位于赣州市的东部,贡水的中游地带,是红军长征的始发地。西晋时期的“五胡乱华”使得大量的畲族人的迁徙至此,在这里聚集的众多的热情好客的客家人,共同相濡以沫的创造了客家的文化。而于都唢呐便盛开在着客家文化的圣土之中,成为了民间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于都唢呐组成了客家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历史发展时期漫长,有着显著地特点。据当地的史料记载,于都唢呐盛行在民间已经有一千多年在一千多年的社会中,鼓手都在道路上演奏,来往于每家每户,白天夜里都不停歇。吹奏出来的唢呐声音嘹亮,情绪激昂,旋律十分的婉转,带着哀怨的气息,流露出浓厚的乡间气息,体现着地方的特色。在唢呐的早期发展中,把唢呐称为平调捶吹打,唢呐杆有两尺长,吹奏出来的音域十分的狭窄,吹起来不但非常的吃力,而且表现出来的情感也不是很强。但随着科技的进步,把唢呐的杆改为七寸长,音律比较齐全,从而改善了唢呐演奏出来的效果。于都唢分为多种样式,根据不同的材质可以做成多种唢呐,吹出来的音色效果也会不同。例如木管吹奏出来的音色比较的舒缓温柔,铜管吹奏出来的比较音色比较的响亮。锡管和铝管把木管和铜管的音色进行了合并,因此应用的会比较的广泛。于都唢呐又分为大小中不同的型号,不同的大小适用的场合不一样。一般比较气派、隆重的场合演奏都用大唢呐。有一种如同辣子的唢呐声音非常的尖细,吹奏起来十分的费事,所以经常用在伴奏的场合。
二、于都唢呐的艺术形式
(一)于都唢呐的演奏艺术
于都唢呐的吹奏艺术十分的丰富,形式多样,常用的就有齐奏、对奏、独奏以及吹打并重。在演奏乐曲时要常常表现打鼓的技巧,因此在吹奏时可以适当的调整节奏和时间,在演奏的时候可以加上行为艺术和动作。因此于都唢呐的演奏形式十分的自由,不受时间和场地的约束,动作轻便灵活。例如在演奏一些轻快节奏的乐曲时如《将军下马》《百凤朝阳》等可以运用吹打的形式。在演奏十堂花、扬州调等曲牌时,可以采用坐吹的方式。对吹的形式是从坐吹中演变发展过来的。例如《公婆吹》。在演奏时他们的风格独特,可以演奏高低音,演奏出来的曲调十分的优美,情绪激昂。旋律玩转中带着粗犷的特征,爱低音的表现力上十分的雄厚,使用性比较强,有很强的穿透力,在各种场合渲染不同的氛围,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于都唢呐的演奏技巧灵活多变,从而提高了唢呐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于都唢呐的音乐艺术
客家赣南采茶戏“灯腔”、“茶腔”的音乐特色和内涵在于都唢呐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曲牌丰富多样。其中有分为喜调和悲调的老曲牌280多种,喜调轻快活泼,带给人无限的欢乐,悲调充满着无限的忧伤,让人心生悲痛,在吹奏时讲究音律的协调。运用多种技巧对乐曲进行处理,让节奏变得更加的富有变化和层次。
于都唢呐的音乐是由工尺谱发展而来的,它是由历代的唢呐艺人传承下来的一种记谱的方式。唢呐之所以没有严谨的约束就是因为这种特殊的记忆方式,吹奏者即兴发挥可以根据场合以及本人的技术层次的变化,吹走的内容也可以视情况而定,也因此形成了风格多样、技巧丰富的唢呐艺术。
(三)于都唢呐的发展和文化内涵
于都是客家人的聚集地,而道教是客家人的一种宗教信仰。在传统的道教的丧葬仪式上要用唢呐进行演奏以表达对死者的哀悼,这种方式被当地的民众世代的相传下来就形成了唢呐艺术。唢呐作为一种重要的民俗文化,蕴含着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风俗习惯,也是研究客家的民俗文化的重要依据。
于都唢呐音乐不仅传承了赣南客家音乐的特点,也蕴含了不同时期的风土人情。在红军长征时期,于都的唢呐师傅在贡江上为红军吹奏了送别的曲调,在赣南的唢呐曲调中红军踏上了长征的路途。随着时代的发展,赣南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于都唢呐逐渐的走出本土,结合时代的特色,融入到政治经济的发展当中。在赣南的于都县唢呐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户多,而且乐手的人员规模也比较的庞大,在赣南地区的各种大型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前景,获得多项的荣誉大奖。
于都唢呐艺术是客家文化精神以及民间艺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文化之间相互融合,与度的唢呐艺术也逐渐的被人们所熟知,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和关注。这个艺术自身的独特魅力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和欢迎。因此在于都唢呐艺术的发展中,应当对这门艺术不断地传承下去,并结合当代艺术的发展进行创新。对于唢呐艺术的保护要从唢呐艺术的本质入手,寻根求源,在尊重客家文化和习俗的基础上,进行文化的融合,提倡文化多元性。通过社会媒介的作用,对于都唢呐文化进行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种艺术形式,建立文化的品牌。在对唢呐艺术进行整理和保存时 ,记录要清晰,做好整理工作。当地可以根据于都唢呐艺术的影响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从而更好地保护于都唢呐艺术,让这门艺术永久的流传下来。
三、总结
于都唢呐艺术形式多样,演奏技巧变化多端,是一门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于都唢呐蕴含着客家文化以及风土人情,研究唢呐文化可以更好地了解客家文化的内涵,促进我国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艳.赣南客家民间仪式中吹打乐形态研究——以于都唢呐“公婆吹”为例[J].四川戏剧,2014(07):90-92.
[2]杨鲁平,温桂生.赣南于都客家唢呐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艺海,2009(03):105-106.
[3]张晓艳,李文慧.赣南于都吹打艺术研究——以“公婆吹为例”[J].北方音乐,2015(05):30+33.